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在发达国家中,国民生产总值中60%的部分来自于品牌产业创造的价值.如拥有众多全球著名品牌的美国,完全可以不需要制造业,而只需要通过经营品牌,就可以创造出不菲的价值.目前的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中只有不到20%的价值是由品牌制造业所贡献出来的.因此,中国离不开制造业的兴旺.问题在于,"中国制造"只是强大中国经济发展的策略和过程,而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和终点,因为制造不能"制造"出一个强大的中国,而经营是能"经营"出富强的中国,中国经济若要持续发展,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解决品牌经营的问题.经营品牌,政府部门要尽哪些责任和义务呢?读者可以从本文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2.
"十二五"开局,"中国品质"所处的大背景是:全球经济不太景气,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人口红利趋弱,消费者对中国制造期望值越来越高……中国品牌的机会来临了吗?  相似文献   

3.
志翔 《企业文明》2012,(10):41-43
品牌不仅是企业产品的标识、窗口,更多地是营销价值资讯的载体。大多数中国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可能"与品牌无关",但是,大多数中国企业的失败,与"品牌竞争有染"。今天的中国,没有哪个行业看不到国际品牌的身影,而中国本土品牌,史无前例的处在走向国际舞台的前夜。当前全球经济高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高度同质化,品牌成为竞争制胜的法宝,"非品牌不准入市场,非名牌不能进各店"的现象屡见不鲜。遗憾的是目前中国品牌仍处于"制造大国、品牌小国"的格局,据悉,美国《商业周刊》评选的2011年"全球最有价值  相似文献   

4.
想走出去,但没有人才去开"铺子"怎么办?没有实力收购外企怎么办?没有机会融入海外主流、不被信任怎么办?新大陆集团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不论是海尔在美国建厂、TCL收购德国著名家电品牌施耐德,还是格兰仕为全球微波炉厂商贴牌生产,在中国制造业逐渐成为全球制造中心的今天,都已不算什么新闻了.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中国制造"的迅速蔓延,"中国制造"面临着诸多危机与挑战。要摆脱困局,在国际化道路上重新确立在全球市场的地位,必须走向"中国创造"。本文从"中国制造"的现状入手,提出了"中国制造"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引入"微笑曲线"理论,从"微笑曲线"两端展开,结合中国国情,对我国制造业如何实现"中国创造"提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质量"是品牌的生命,"创新"是品牌的灵魂,"快速反应"是品牌的活力,"社会责任"是品牌的道德标准我国纺织行业这些年确实取得了很大发展,但自主品牌严重匮乏却使得我国产品仍处于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低端,由于缺乏自主品牌,大多数企业只能赚点儿辛苦钱。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还需要一个过程,变"世界加工厂"为"时尚策源地"更需要从观念到流程的全面创新。  相似文献   

7.
曾几何时,"made in China"加工字样遍布世界;曾几何时,仿造名牌的A货充斥大江南北;曾几何时,国人境外抢购洋奶粉、电饭煲、马桶盖.中国制造何时能摆脱"山寨大国"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长期处于国际产业链中低端环节,重复制造低成本低附加值产品,鲜有诞生世界一流品牌.与之相反,德国制造以精良享誉世界,日本制造以精细占领市场.令人遗憾地是,提到中国制造贴牌加工的"世界工厂"是第一印象."中国制造"几乎是廉价产品的代名词.然而, 21世纪不是一个停留在制造出满足基本功能的产品的时代.中国制造转型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着中国的命运."中国制造"只有向"中国创造"转变,提升产品质量,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才能站稳脚跟.  相似文献   

8.
跨国超市在中国快速扩展的同时,大量采购中国制造的商品,以支持其整个全球零售体系,为"中国制造"走出去打开了一条重要通道。据亚洲超市采购联盟统计,2006年跨国超市在中国的采购额超过1000亿美元。得人心者得天下,这个道理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同样适用。跨国超市之所以开出如此巨额的采购大单,与"中国制造"过硬的产品质量是分不开的。种种迹象表明,通过跨国超市这个桥梁,"中国制造"已经深深打动了全球消费者的心。然而,还应清醒的认识到,加速"中国制造"走出去的步伐还必须合力唱响"三部曲",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改善服务质量,升华品牌质量。  相似文献   

9.
国际市场上的"中国制造" 在温哥华大街上,许多人拿着中国生产的DVD爱不释手;在日本,中国皮鞋摆到了高档商品的柜台上;在美国,"中国制造"已经是美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电器、玩具到衣服、食品,几乎任何一个家庭,都可以找到标有中国制造的产品……  相似文献   

10.
小启     
8月1日出版的美国著名商业杂志《商业周刊》刊登最新一期的"全球品牌100强"的榜单上,没有一个中国品牌上榜。这个评选至今已有五届,而中国企业一直无缘排行榜。这似乎更进一步证实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同时也是国际品牌小国。在全球各大都市的高档百货公司、精品店中,并不难找到挂着别人的商标却印有“中国制造”字样的商品。许多人都为此感到疑惑:我们可以为别人生产优质的品牌产品,为什么就不能创造出得到国际市场认同的品牌呢?笔者认为,缺乏核心价值是中国品牌不能打响的主要原因。在如今这个品牌竞争时代,品牌的核心价值是品牌的…  相似文献   

11.
金错刀 《中国企业家》2007,(24):118-118
中国新全球挑战者已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但他们所制造的震撼是全新的。GE首席执行官伊梅尔特就公开表示,"从中发现谁是客户,谁是供应商,谁是竞争对手。争取前两类,提防后一类。"对于那些身为全球挑战者的中国公司而言,他们如何理解自己在全球化冲突下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向传统对手发起挑战?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大中华区主席麦维德在接受《中国企业家》专访时表示,"中国CEO要学会管理全球化风险"。  相似文献   

12.
近日,从北京传来喜讯,"秦俑"奶粉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这是继2002年"秦俑"奶粉荣获"中国名牌产品"和"国家免检产品",实现陕西乃至西北中国名牌零的突破之后,银桥乳业获得的又一国家级重大荣誉.中国驰名商标是中国企业品牌保护的最高荣誉,象征着品牌的权威性.据悉,"秦俑"奶粉商标是中国西北乳制品行业目前惟一的一个中国驰名商标,银桥公司也因此成为陕西省同时拥有"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双冠荣誉的两家企业之一.  相似文献   

13.
观点"中国制造"应当走向"中国创造"。走向"中国创造"就要鼓励企业做品牌,因为只有品牌才能带来更多的附加值。距达芬奇家具"造假门"爆发日已有数月之久。原产地在哪其实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消费者的权益该如何维护。  相似文献   

14.
宗智 《新远见》2013,(9):1-1
前不久成功跻身世界500强的北汽集团又提出了一个极有挑战性的目标——在2025年进入"世界品牌100强"。这是心血来潮的企业发展"大跃进"?还是开启了一场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有数据表明,2012年,"全球财富500强"中有79家中国大陆企业,进入100强的有11家,但"全球品牌500强"中只有23家中国企业,而"全球品牌100强"中却无一家中国企业。这毫无疑问地说明:中  相似文献   

15.
一个成功的品牌需要一致的战略方法和目标。中国未来也有产生全球性汽车企业的可能,但目前依旧欠些火候今年中国汽车产量预计要超过欧洲,与之伴生的另一个问题出现了:中国依然只是一个汽车制造大国,还是会出现一个全球知名的汽车品牌?我之前讲过,"中国设计"在客户眼中不是高质量的代名词。即使在中国本土市场,这个事实也是显而易见——道路上接近三分之二的汽车是由国外品牌(合资企  相似文献   

16.
在跨国公司垄断全球汽车产业的局面下,中国汽车产业有无必要拥有自主品牌?有无可能发展壮大自主品牌?能否成长出几个全球性的"中国自主品牌"?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企业家》2008,(1):108-110
在新千年第一个十年即将结束之际,全球化迈入了更为复杂的新阶段,一个"多极世界"正在崛起。这呈现出各种各样的挑战,但同时也为产品及服务供应商提供了新的品牌机遇。为了占领新市场,利用国外的产品与原材料新资源,无论是企业还是国家,都已经为此进行了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探索。因此,"走向全球"并不是21世纪特有的概念。但是,21世纪的独特之处在  相似文献   

18.
去年12月10日,"全球竞争力品牌·中国TOP10"颁奖活动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举行,娃哈哈公司入选"全球竞争力品牌·中国TOP10"。这是娃哈哈继与达能结束品牌纠纷之后又一件值得庆贺的喜事。但是,就目前情况看,虽说娃哈哈已跻身全球竞争力品牌中国十强行列,可它以前的"硬伤"还存在,甩掉达能这个洋拐杖后又将面临新的问题,现在还不是笑哈哈的时候。  相似文献   

19.
1994年,"红桃K"品牌诞生,1999年,"红桃K"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认定为驰名商标,这是中国生物保健品领域迄今为止唯一的驰名商标.  相似文献   

20.
中国加入世贸,"中国企业如何国际化"问题就从社会大讨论中跳到了国内企业的面前,无数企业都无法不对这个问题忐忐不安。身为民营企业的格兰仕却意气风发,要继"全球最大微波炉制造中心",做"全球最大家电制造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