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今天,谁是中国商业进程的主流推动者?五年之后,十年之后,哪一群人会成为中国商界的主宰力量?这是《中国企业家》杂志所一直关注并思考的课题。“走出去”无疑是当今中国商界主流。而中国企业当前所身体力行的国际化征程,在10年、20年之前已经被中国台湾、韩国和日本企业所预演。国际化的不断深入将伴随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从事海外拓展和执掌国际业务的人  相似文献   

2.
《企业研究报告》2007,(10):F0002-F0002
近期,“中国制造”成为一系列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事件的焦点,有毒宠物食品、有毒牙膏、铅超标玩具、不合格轮胎、禁类抗生素水产品等报道引起了国内外消费者界对“中国制造”的广泛关注。“中国制造”面临的信任危机一方面是由于一些海外媒体恶意的对“中国制造”进行“妖魔化”宣传,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制造”缺乏品牌支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品牌缺位,中国品牌并没有同中国产品一同走出世界。[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开场白:1月14日,2011中国企业海外拓展峰会在北京召开。就中国企业而言,要以自主品牌进军海外市场,尤其是当国际游戏规则和市场蛋糕已定的情况下,注定要面临许多困难。而仅仅拥有大规模、低成本的制造能力,并不能支撑一个优秀国际化品牌的创建。众所周知,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不乏能够代表并体现国家和民族核心文化价值观、具有知识产权的品牌,这些品牌不仅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还具备极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本届峰会将重点着力于中国品牌的海外拓展机遇的探讨,总结中国品牌海外发展的路径与模式,为中国品牌取得国际竞争的成功搭建一个展示成果、交流经验的平台。下面我们请几位参会嘉宾谈谈他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技术监督》2011,(2):82-83
开场白:1月14日,2011中国企业海外拓展峰会在北京召开。就中国企业而言,要以自主品牌进军海外市场,尤其是当国际游戏规则和市场“蛋糕”已定的情况下,注定要面临许多困难。而仅仅拥有大规模、低成本的制造能力,并不能支撑一个优秀国际化品牌的创建。众所周知,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不乏能够代表并体现国家和民族核心文化价值观、具有知识产权的品牌,这些品牌不仅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还具备极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本届峰会将重点着力于中国品牌的海外拓展机遇的探讨,总结中国品牌海外发展的路径与模式,为中国品牌取得国际竞争的成功搭建一个展示成果、交流经验的平台。下面我们请几位参会嘉宾谈谈他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刘宏君 《中外管理》2006,(10):78-79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历史不算短了。 然而,中国企业的海外营销仍处于探索期,没有多少经验可谈。 因为,海外营销绝不等于把产品外销。它需要企业真正的进入海外市场,建立自己的机构与渠道,乃至品牌。  相似文献   

6.
7.
王利平 《企业世界》2006,(12):28-29
最近,面对“中国制造”越来越陷入的迷局和困惑,更多的企业家和经济学家提出了寻求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的口号,甚至认为“中国制造”是最落后和赶不上时髦的做法,甚至是把产业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制造、创新、创造。无可否认。曾一度风靡全球“中国制造”,其实是以能源利益驱动经济发展的,我们的“中国制造”大都处于原始的、粗糙的、照猫画虎的来料加工,由于同行肆意压价竞争,中国生产企业赚取的只是“加工费”。得益甚至还不到商品价格的10%,  相似文献   

8.
《中国企业家》2008,(1):110-110
①中国品牌必须重视在零售渠道树立品牌知名度,销售他们的产品。在接受我们调查的国外消费者中,只有少数了解中国品牌。很多了解并计划购买中国品牌的消费者事实上无法从网上或商店里买到中国品牌的产品。这是所有中国的营销人员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10.
欧广远 《企业活力》2008,(11):36-38
<正>一、中华老字号企业的界定及其海外品牌困局1.中华老字号企业的界定中华老字号是指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中华老字号是一个辉煌的称谓。每个中华老字号的开创和发展,往往蕴含了几代民族企业  相似文献   

11.
12.
读完《卖轮子》,我能隐约看到微软、Yahoo、Google等世界一流的企业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书里把产品或者服务归纳成了一个“轮子”,重点讲述了这些最初的轮子发明者如何一步一步把轮子销售出去,从而成为世界知名的大公司。一气读来,颇有“乘坐航天飞机翱翔天空并俯瞰世界全貌”的感觉(AT&T公司副总裁理查德·法尔科内语)。  相似文献   

13.
危机中有商机,如今已成为经济动荡中企业界的关键词之一。然而,“中国制造”在危机中的商机何在?“中国制造”如何才能赢得商机?政府应如何扶助企业提高掘金能力?记者日前走访了珠三角一些优势企业,透视在全球经济动荡中这些企业眼中的商机。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企业家》:你是否认为这起并购已算成功?你是如何衡量的?杨元庆:我觉得标志交易或者并购的成功与否,首先要根据并购之前的预期进行衡量。实际上,在并购之前我们做过三年的财务模型预期,包括预期会达到的营业额、利润、现金流、股东回报、大概会产生哪些协同效应,等等。可以讲,到目前为止,基本上都达到了当初的预期,只是每一个指标的轨迹不太  相似文献   

15.
运用东方管理学三为核心思想,在企业实践中,提出了企业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以德为先的价值观、人为为人的经营观的三为实践理论,阐述了其独特的内涵和意义,并通过深入分析中国建筑企业海外经营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三为实践理论解决中国建筑企业的海外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国内建筑企业的海外经营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沃尔玛"、"家乐福"等世界零售巨头纷纷进驻中国,一向平静的零售市场顿时风生水起.大型超市越开越多,消费者选择的余地越来越大,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相似文献   

17.
在国家推行“走出去”战略的指引下,通过并购手段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已成为中国企业推进经营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战略选择。但是,国内知名品牌的企业在实施跨国并购后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品牌如何扩张,是多品牌运作还是维续单一品牌?如何实施有效的品牌延伸?如何提升品牌价值?这些对于企业充分发挥并购的协同效应,实现经营资产、规模和能力的有效扩张,意义重大而深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以海外消费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扎根理论挖掘出海外消费者来源国刻板印象在"中国制造"形象中的嵌入情况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来源国刻板印象作为一种认知嵌入,可以简化为两个相互独立的基本维度——诚意和能力,这两个维度直接影响海外消费者对"中国制造"形象感知。此外,海外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形象感知还会受到关系嵌入和文化嵌入的调节影响。因此,"中国制造"在拓展海外市场时应重点从诚意和能力两大维度去改变消费者认知,同时还应该关注留学生和华侨的关系影响以及中国文化对外宣传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制造的产品是否已经全球化?毋庸置疑,中国的商业是否已经进入世界?好像还没有。尽管已经有了无数的海外收购及拓展,除了极少数的宏观企业家,今天中国企业家对“全球化商业”、“进军国际”的理解还停留在“资金+产品+品牌+渠道”的“四合一”公式上。  相似文献   

20.
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议程理事会成员、马凯集团董事长李震日前在给浙江大学EMBA的企业家学员们做讲座时指出:“并购确实是一条实现转型升级的好路径,但有些便宜拣不得。”他提醒大家,跟市场买卖一样,越是便宜的越要擦亮眼睛看仔细。以前,很多人会把并购失败的原因归结于“文化难以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