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预算管理与会计》自1990年9月创刊以来,至今已步入百期大关。她如璀璨夺目的百颗明珠,永远铭记在国库人的心坎上;她如绚丽多彩的百朵鲜花,永远点缀在国库人的乐园里。我作为一名基层国库工作者,对她真有写不完、道不尽的言语。这里,我想倾吐她的“三大强项”。1.指导性强。由于此刊有重点地摘录领导讲话,具有及时的指导意义。如今年第六期转摘楼继伟副部长《强化预算管理,推进财政改革》的讲话,使基层人员明确了今后几年政府财政改革的主要举措。今年第八期又转摘项怀诚部长《下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财政工作的部署》,使大…  相似文献   

2.
致命的玫瑰     
“我的堕落是从一次没有成功的自杀开始的。我把那次没有成功的自杀定为我堕落的纪念日。”楚楚坐在16号包房的沙发上,望着三米之外电视机里摇来摇去的图像,淡淡地说。她的声音淡得如水,像流在细沙上,听不到任何感情的声响。  相似文献   

3.
每次陪妻子上街.妻子总是把所有的钱都塞进我的口袋里。一开始.我还当她外衣没口袋,后来发现,有口袋时也是如此。我好生奇怪.问她.她就笑着说:“你就当我的‘皮夹子’好了。”  相似文献   

4.
开学第一天     
早上送女儿上学,街上满眼都是穿着不同款式校服的学生。女儿看到一名穿着跟她同样校服的学生,嘟囔了一句:“中一仔。”这提醒我,她上中二了,女儿终于摆脱了在学校里“最低的地位”,可以俯视中一的学弟学妹了。  相似文献   

5.
小青的年慌     
小青这些日子挺烦。公司里的同事,小区里的街坊,甚至连菜场里的小贩,只要是认识了可以搭上话的,见了面几乎都要问一句:“过年回家吧?什么时候走?”而这个问题,恰恰是她这些日子以来最纠结,甚至最不愿意面对的。她也明白,人家这一问,不过是年关时节最常见的寒暄。于是,她每每耐着性子微笑着敷衍过去,回过头来,却把一肚子的闲气都撒在了QQ签名上:“别问我回家的事哈!谁问,我跟谁急!”  相似文献   

6.
《金融经济》出版发行300期有奖征文竞赛启事《金融经济》到2007年已经走过了25年,到2007年第6期,已经出版发行了300期。25年在人类历史上只是短暂的一瞬,然而在共和国的发展史上却有着无与伦比的份量。《金融经济》以她青春的韵律和鲜活的生命与祖国同行,与发展共进,以她300期笔墨见证并记录着这段辉煌的历史,为经济推动金融、金融促进经济这部灿烂的华章泼洒了浓墨重彩。一位学者曾经说过一句名言:“我们不怕死亡,我们怕被遗忘。”记住历史是为了开创未来。为此,在纪念《金融经济》出版发行300期的日子里,“员工广场”栏目开辟“金融经济不平凡的300期”有奖征文竞赛活动。时间从2007年3月至9月,评选结果将在2007年第10期刊登。获奖者分一、二、三等奖,并分别授于不菲的奖品,同时本刊将会将来稿的绝大部分刊登在“员工广场”栏目。我们希望广大读者踊跃赐稿。  相似文献   

7.
生活是不幸的初识她,是在农业银行总行工会召开的女职工工作座谈会上。那天,我们几个人在她的房间里“高谈阔论”,什么“女性的自我意识”、“妇女的价值实现”等等,入情入境到竟忘记了吃饭。一边被喧宾夺主的她,非但没有嗔怪我们无礼,还默默地跑去为我们买来饼干充饥。她的宽和,引起了我对她的注意,看她的面貌饱经风霜,目光里有一种不同于一般女人的深沉和持重。后来,当我们知道,原来就在刘行长临来北京开会时,刚刚收到了从西藏发来的电报,“小儿子  相似文献   

8.
《中国政府采购》2006,(10):80-80
我鲜花吐艳、喜庆洋溢的热烈气氛中,我们迎来了第57个华诞,也是在这个盛大的节日里,《中国政府采购》第10期出版了。  相似文献   

9.
在古城襄樊普通人心目中,她有点“神秘”,因为她是第一个在襄樊主流媒体上定期为全市人民讲解理财知识的国际金融理财师,是她让古城百姓对”理财”这个名词从陌生到开始有所了解,有所关注。  相似文献   

10.
回到家的第二天清晨,我在行里的公告栏上看到了安颖等七人被任命为各二级支行副行长的公示,落款上鲜红的大印说明了一切.我立刻打电话告诉安颖,她显得异常冷静,她说她把我们结婚看的非常重要,其他一切随遇而安吧.并嘱咐我结婚一定要选一个“黄道吉日”.我听后心里美滋滋的,就拿英国国王爱德华八世调侃她不爱江山爱美人.她笑着说:“你什么时候由帅哥变成美女了.”她的话又回到结婚的主题上,说:“让我妈挑个好日子吧.”  相似文献   

11.
让“座右铭”火起来逢雨水不记得是从何年何月开始,我就很喜欢抄录些名人的名言。《名人名言大全》一类的书,我也爱买。在《中国青年》杂志1992年第一期上,登了张海迪的一篇文章,题目叫《再上新台阶》,其中就很有几段十分精彩的文字,让我打心眼里敬佩。比如:“...  相似文献   

12.
王进诚 《中国金融》2006,(18):30-30
对于《中国金融》杂志来说.发行第600期是一件值得纪念的事情。《中国金融》在其创刊以来50多年的岁月里,见证了新中国金融事业发展壮大的全部历程.陪伴了中国金融职工队伍50多年的成长征途。我们这一代金融工作者,可以说是读着《中国金融》成长起来的。作为一名从事金融工作30年的金融人,我自己是从1983年开始在《中国金融》上发表文章的。20多年过去了,我依然清晰地记得我在《中国金融》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题目为《谈谈银行部门的职业责任、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对我而言.这篇文章的发表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喜悦和鼓舞,更是我此后20多年不懈前进的动力。  相似文献   

13.
典客(tagger):互联网投资新热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观 《国际融资》2005,(9):57-58
互联网里的“客人”总是层出不穷.维客、博客、播客……,不一而足互联网里, 有无限的可能tagger——典客来了互联网里的“客人”总是层出不穷, 维客、博客、播客……,不一而足。而世界著名的技术评论杂志《Technotogy Review》在最近出版的2005年第6期上, 则开始第一次用“典客”(tagger)一词来专门指代那些在互联网上贴网络标签(tag)的人。  相似文献   

14.
在无垠的时间里地球演变所造就的神奇的青藏高原上,灿烂的阳光和寒冷的冰雪塑造了许许多多优秀的藏族儿女。她,“中国人民银行优秀共产党员”、西藏自治区第七届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拉萨中心支行货币信贷处处长单曲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  工作着是美丽的最近单曲被评为“中国人民银行优秀共产党员”,消息传出,和她在一起工作的同事们丝毫不感到惊讶,因为他们从单曲那忘我的工作中看到,这样的荣誉应该属于她。在采访单曲时,不善交谈的她反复对记者说:“我真的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我所做的每件事,都是自己份内的事……”是呀,她踏实…  相似文献   

15.
四学张晓梅     
我的儿子和女儿都是搞财务工作的。双休日,他们回家看看,我们共同学习了今年第 3期“执著追求,矢志不移”一文,深感张晓梅同志不愧是全国工会财会战线的先进人物,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一学张晓梅“公事摆在第一,家事抽空料理”的好思想。她为了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将女儿送到娘家照看;女儿出车祸,她难过得几次晕倒,仍抑住母爱,料理完女儿后事,立即上班;第二年生孩子,她将 6个半月的产假压缩到 43天……,没有很高的思想境界难以做到这样。   二学张晓梅“克服身体病痛,事事坚韧不拔”的好精神。省总办培训班时,她患盆腔…  相似文献   

16.
薛胜 《云南金融》2012,(6):29-30
案例:AA制能分散家庭理财风险 林慧就是家庭AA制的忠实粉丝。“我们从结婚开始就AA制了。”婚前,她老公已在市区购买了房和车,所有者当然都写着他本人的名字。“以前在恋爱时,我就发现他对于金钱有些纠结,而且他多次表示过,喜欢那种经济上独立、开明的女孩。”  相似文献   

17.
《广东财政》2001,(12):60-62
随着公共财政目标方向的确立,并且公共财政的框架体系也正着手搭建,政府理财领域里悄然地进行着一场革命,政府采购便是其中之一。于是,我们《广东财政》也与时俱进,分别在2000年第4期和2001年第6期进行了政府采购的专题报道。但是,专题的落脚点在哪呢?我们在一则“共有财产的悲剧”案例中得到了启发。  相似文献   

18.
《金融经济》从2006年第4期开始,新开辟一个栏目,叫做“员工广场”。栏目服务的对象是金融战线广大基层员工。服务的宗旨就是给金融员工一个倾诉的平台,—个吐露心事的园地,一个可以说点“悄悄话”的“娘家”。广大金融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什么烦心的事、不平的事,对上级有什么意见,对工作有什么建议,甚至心中郁积的牢骚,只要有积极意义的,都可以写出来寄给这个栏目。我们将陆续刊登出来。刊发时,笔者可以用真名,也可以用笔名。 我们的口号是:直言金融事,倾诉心中话,有话只管说,这里是“娘家”。[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妻子嫁给我时,似乎并不看重我的工作。我是个工人,但妻子却在我面前嘻嘻哈哈满不在乎。   婚后的几天里,她领着我到比较亲近的同事家走访,每到一家,她都有意无意间往“文韬武略”上扯,最终指着我向同事抱怨说:“他也是一天到晚有看不够的书,写不完的文章,有几篇还登在报纸上了呢。”于是,引得她的同事们一片称赞声,妻子也就精气神十足。   回家后,我免不了责备她:“你瞎吹什么 ?这多让我难堪 !我只是爱看看小说,写东西却偶尔为之,更无文章见报哇。”   妻子诡秘地一笑,说:“我可没瞎说,你不是整天又看又写的吗 ?只…  相似文献   

20.
我是《金融论坛》的一名年轻的“老”读者。在收到2005年第1期《金融论坛》时,我眼前一亮,发现其中又添了一个新的栏目——读者来信。这对于有些期刊而言,是再普通不过的一个栏目;但在贵刊中出现,却仍带给我许多喜悦。作为一个金融理论性学术期刊终于能放下架子,开始重视与读者沟通了!读者有了想法就可以抒发出来,而不是像以往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