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美国化学委员会统计分析和预测,2006年全球化学品产量增长3.8%,预计2007年将增长4%,2008年将放慢增长至3.6%。西欧发展加速,中国、印度和许多其他发展中市场正在强劲增长,弥补了美国、日本和拉美增长的放缓。世界化学工业总体向良性循环发展,2007年将继续成为新的增长年,但增速会有所减慢,因为已经进入周期性成熟期。  相似文献   

2.
美国全国制造商协会上月26日发表的年度预测报告说,尽管住房业将继续拖累美国经济,但2007年美国经济将会实现软着陆。报告预计,2007年美国经济将增长2.9%,低于2006年3.1%的预测增速。  相似文献   

3.
据西方经济研究机构预测,1994年世界汽车产量将达到3526.3万辆,比去年增加4.83%;世界汽车销售量将为3480.3万辆,比去年增长54%。1993年美国汽车产量为1080万辆,比上年的980万辆增加了10.3%。其中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三大公司的汽车产量,占美国汽车总产量的80%以上。据预测,1994年美国的汽车产量将达到1120万辆,比去年增加3.7%。从1980年至1993年的13年中,日本的汽车产量一直居世界第一位,去年日本汽车产量比上年下降了11.2%,几乎与美国持平。虽然日本经济已停止下滑,但从目前迹象看,日本国内市场对汽车的需求依然…  相似文献   

4.
数字     
《中国机电工业》2010,(3):12-12
[2.7%] 奥巴马政府2月1日向国会提交的财政预算报告预测.今年美国经济将增长2.7%,明年增长3.8%.之后三年增幅将在4%以上。 [51.3%]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目前已经达到51.3%.首次超过了舆论认为的50%的心理防线。  相似文献   

5.
今年上半年世界经济尽管受到中东局势紧张和高油价的双重影响,但美国、日本和西欧等发达国家经济的强劲复苏,仍使得世界经济增速明显,据估计,上半年世界经济增长将超过3.5%。预计今年下半年世界经济将继续好转,全年世界经济的增长可能超过4%,其中美国经济增长将达到4.7%,西欧也将达到  相似文献   

6.
2006年我国成品油行业已经处于成长趋缓阶段,由于经济快速发展,2007年成品油行业景气循环仍将处于成长趋缓阶段。工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成品油的需求增长,2006年1~11月汽油、柴油消费量分别为4780万吨、10616.5万吨,同比增长9.1%、6.3%。预计2007年分别为5250万吨和11694.87万吨,同比增长3.96%和2.91%。  相似文献   

7.
美国包装机制造协会(PMMI)宣布,预计美国2006年包装机械销售额将增长3%,销售额将达到58.54亿美元。  相似文献   

8.
美国橡胶制造商协会(RMA)近日预测,2011年美国轮胎出货量将增长3%,即800万条左右。RMA表示,由于能源价格高企、经济不确定因素仍存,乘用胎替换市场增长放缓,增幅由去年的6%下降至2%,出货量约为2.035亿条;轻卡胎替换市场出货量去年增长4.4%,今年将基本保持在2870万条左右;  相似文献   

9.
美国包装机制造协会(PMMI)近日宣布,预计美国2006年包装机械销售额将增长3%,销售额将达到58.54亿美元。  相似文献   

10.
2008年,发展中国家化工市场的强劲增长将继续拉动全球化学工业。但是诸如美国经济放缓、紧张的信贷市场和飙升的能源成本等负面影响因素仍然值得关注。 根据近期美国化工协会公布的年底状况和展望报告,2007年全球化学工业产值增长约4.1%,增至2.85万亿美元,比2004年5.3%的增速有所下降。2008年全球化学工业产值增速将有所提高,达到4.3%,预计到2009年将重新回调至4.2%。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包装工业》2006,(1):12-12
英国伦敦Pira国际公司预测,全球软包装市场每年将以5%的速度上升,从2004年的1200万吨上升到2010年的1600余万吨。预测印度将是增长最快12.2%,其次是中国9.2%,再就是南非7.0%,欧洲4.2%,加拿大/美国3.4%/3.1%。报告通过200张图表等详尽地按地区、材料、最终用户等多方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世界经济贸易经过持续几年的不景气之后已呈快速增长趋势。1994年世界经济的平均增长率从1993年的1.1%提高到2.5%以上,预计1995年将升至3.5%,达到90年代以来最快的增长速度。由于经济增长加快,世界贸易随之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估计世界贸易的增长率将从1993年的2.5%分别上升到1994年的6%和1995年的6.5%。西方经济的复苏是促成今年世界经济贸易重新活跃,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的重要因素。在对世界经济最具影响力的七大工业国中,美国经济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预计1994年增幅为3.8%,快于欧洲联盟和日本,英国和加拿大经济复苏…  相似文献   

13.
从目前情况看,全球的包装机械需求预计将以每年5.3%的速度增长,到2005年达290亿美元。美国拥有最大的包装设备生产商,其次是日本,其他主要生产商还包括德国、意大利和中国。但到2005年,包装设备生产增长最快的是在发展中的国家和地区。发达国家将从刺激国内需求中获利,并在发展中国家寻找当地合适的生产厂家,特  相似文献   

14.
一、机床进口情况1994年全国机电产品进口572.4亿美元,比1993年的494.N乙美元增长15.6%,其中金属加工机床进曰20.6亿美元(1.7万台),比1993年增长5.9%。在金属加工机床中,金切机床11.72亿美元(12.7)万台,增长2%;锻压设备8.88亿美元(6万台),增长19.8%。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进口5.7亿美元(542O台),比1993年下降3.5%,但从德国、日本、美国进Q量增加,三个国家进口总量3.66亿美元,占总计的64.3%,而从意大利、瑞士、西班牙、台湾省进口的数量减少较多、数控锻压设备进口2.53亿美元(32O3台),增长14.8…  相似文献   

15.
虽然新一轮石化景气周期临近结束,但多数机构和专家认为,2006年全球石化产品市场依然会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美国化学市场协会(CMAI)的最新报告显示,2006年全球基础化学品和靼料的需求有望增长4.4%,2010年前的年均增速将达到3.8%-4.1%。2010年前全球新增需求量将达到2000万吨/年,而产能过剩仅为1%-2%。因此CMAI指出,2010年前全球石化市场不会受到新增产能的打压。  相似文献   

16.
2004年是充满发展机遇和挑战的一年,各方面的预测显示,全球经济增长率将由3%上升到4%。美国经济呈现强劲复苏,欧盟经济有望实现温和增长,日本经济踏上复苏之路,亚洲经济将继续呈加速增长趋势;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世界贸易可望增长5%以上;除中国外的世界钢铁产品市场需求,将比2003年有明显增长。  相似文献   

17.
“十五”期间的五年里。我国国民经济呈现增长较快、效益较好、价格平稳、活力增强的态势,特别是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有所提高、发展的协调性有所改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有所突破。在这个大的利好环境下。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过5年的奋斗,全面完成了“十五”各项指标,“十五”末年与2000年相比,资产增长48.9%,年均增长8.3%;销售收入增长151.6%。年均增长20.3%;利润增长187.2%,年均增长23.5%。  相似文献   

18.
根据美国化学委员会(AAC)的预测,2010年,全球化学工业产出预计将增长4.6%。美国化学委员会首席经济学家Kewin Swift预测2011年和2012年全球化学工业产出将分别增长5%和5.1%。  相似文献   

19.
1992-2004年间世界各地区化学品生产量所占份额中,欧盟所占比例明显下降,而亚洲所占比例快速增大(日本趋于下降)。欧盟所占份额已由1998年30%下降至2004年28%,美国由27.2%下降至25.7%,亚洲(除日本)由19%上升至24%。埃克森美孚公司预计世界化学品生产将以高于GDP增长率增长,主要增长来自亚洲。至2010年,世界石化产品年均增长率将超过5%,其中,1/3将在中国。  相似文献   

20.
美国《油气杂志》3月27日发布最薪乙烯报告称.截至2006年1月1日.全球乙烯年生产能力达1.17亿吨.较上年增加440万吨,增幅近4%。最新统计显示,2005年是2003年全球乙烯生产能力走入低谷后的第二个增长年.但开工率较2004年的93%略有下降.预计开工率下降的趋势今年仍将继续。从地区发展来看.2005年亚太地区乙烯生产能力增长150万吨。甚全球增速2首。其次是中东。增加100万吨,由于具有原料价格优势.预计未来乙烯能力增长还将主要集中在中东和亚太地区,北美和西欧乙烯生产相对平稳.天然气价格持续走高将抑制北美乙烯生产能力的增长。 《油气杂志》预计,2006年全球乙烯生产能力将增加390万吨,伊朗将有3套装置投产,总能力达340多万吨;卡塔尔、韩国、新加坡.以色列和捷克也将有装置投产。2007年伊朗还将有一套100万吨的装置投产.再加上比利时.沙特和德国的新增能力,预计全球2007年将新增乙烯生产能力近160万吨。2008年将是全球乙烯能力增长最快的一年.预计将有14套装置投产,新增生产能力1300多万吨.其中包括我国福建、兰州和独山子的乙烯项目.另外沙特.伊朗和卡塔尔都将有多套装置投产,科威特和委内瑞拉也有装置投产。随着这些装置的陆续投产.乙烯生产能力的增长将超过需求增长.因此.预计未来几年.乙烯装置的开工率不会超过2004年的93%。[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