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涛 《经济与管理》2005,19(9):53-55,62
管理层收购在美国和英国等国家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它所产生的财富效应也得到市场的认同。文中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近年来国外管理层收购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文献并对有关研究进行了评述,同时对国内相关研究作了介绍,并分析了相关研究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廖理  霍玲 《经济学动态》2006,(9):05-108
管理层收购(MBO)指的是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利用借贷资本或股权交换及其他产权交易手段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权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的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早期的管理层收购实际上是杠杆收购(LBO)的一种,管理层通过向专业的杠杆收购机构融资购买原有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股权,使上市公司私有化。它通常伴随着大量的债务,股权集中于管理者和金融机构(Thompson et al.,1992)。大量研究表明,管理层收购对于股东财富、债权人财富以及公司财富(即公司业绩)各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收购公告的财富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对2001-2003年我国沪市上市公司股权收购公告的财富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到了独特于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结果:短期内收购公司股东财富在公告日前后呈先盈后亏的阶段性表现.进一步的横截面回归分析指出:对股东财富而言,相对规模、上市公司国有股比例和年份在公告日前以及混合支付在公告日后均具有正影响,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在公告日后具有负效应.  相似文献   

4.
上市公司兼并与收购的财富效应   总被引:149,自引:3,他引:149  
并购引起了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股价的变化 ,因而引起了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股东财富的变化。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 ,对 1 999— 2 0 0 0年中国证券市场深、沪两市共 3 49起并购事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 ,并购能给收购公司的股东带来显著的财富增加 ,而对目标公司股东财富的影响不显著 ;不同类型的并购有不同的财富效应 ;国家股比重最大和法人股比重最大的收购公司其股东能获得显著的财富增加 ,而股权种类结构对目标公司股东财富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林海涛 《经济学家》2005,(1):62-67,125
本文通过对2000—2003年我国上市公司MBO的实证研究,从财富效应和公司绩效两个方面检验其实际效果。并做出相应的理论解释:一方面。管理层收购具有其内在的缺陷;另一方面,我国现阶段从制度环境、市场机制到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都与国外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将管理层收购作为解决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提高企业效率等问题的手段有很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盛庆辉 《生产力研究》2012,(6):67-68,119
文章分析了外资收购我国上市公司的交易特征对目标公司股东财富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资收购交易特征中只有收购事件发生的时间阶段和收购主体是否为外资私募股权基金对目标公司股东财富效应的影响显著,而被收购前上市公司所有制形式、收购后外资股东地位以及收购公司国别/地区特征对目标公司股东财富效应的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龙凤 《时代经贸》2007,(1Z):82-83
本文对管理层收购(MBO)的概念及在我国的发展进程进行了简要介绍,指出我国MBO的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最后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我们建议从完善融资渠道、定价机制、MBO后公司的整合及监管以及立法监管体系等四个方面来推进MBO在我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洪鼎辉 《发展研究》2005,(11):21-22
管理层收购(MBO,Management Buy-Outs),就是公司的管理层采用杠杆收购的方式,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使企业的原经营者变成企业的所有者的一种收购行为.近年来我国陆续发生的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案说明MBO已经悄然走近了上市公司的改制进程,MBO将对上市公司的产权制度改革、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变革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效应的个案分析——胜利股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思 《经济师》2006,(3):116-117
一般认为,管理层收购在降低代理成本、重构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和促进管理效率提高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表现为现金流和经营业绩显著改善。文章以上市公司胜利股份为分析对象,通过其实施管理层收购前后两年各种指标的变化,对公司的经营利润、现金流量、营运能力、偿债能力、获利能力、发展能力、财富效应等多方面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管理层收购对改善该公司的现金流和财务绩效没有发挥积极作用,代理成本效应和股权激励效应不明显,但管理层更加注重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总体绩效与结构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和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综合考察了国内上市公司MBO的总体绩效与结构效应。结果发现国内上市公司在MBO期间的总体绩效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但一些财务指标却出现了结构性变异,突出表现为在规模变量显著扩张的同时财务状况明显恶化且经营效率显著下降。进一步检验发现,这种结构性变动的典型特征是:经营者在不改变企业总体绩效的基础上通过主营业务的粗放经营创造新增财富(包括新增利润和净资产);通过资产负债率的非正常提高转移净资产,并借助于提高流动负债和流动资产向上、下游关联企业输送利润,进而致使公司经营效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1.
我国管理层收购的股价效应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辛曌 《当代财经》2004,(7):42-45,61
大量的研究检验了MBO的股价效应,发现MBO公告期存在显著的正异常收益。而关于MBO为股东带来异常收益的可能来源存在以下解释:高额利息支付带来的税收节省;从债权人向股东的财富转移;管理层的私人信息显示;代理成本的减少和信息公布费用的减少等。本文以我国MBO公司为样本,检验了公告日前后的股价效应,发现存在相对较小的异常收益。而这一异常收益的可能来源,并不能被税收节省效应、财富转移效应、信息显示效应和代理成本减少效应所解释。由于我国MBO公司并不退市,因此也不存在信息公布费用减少效应。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上市公司实施管理层收购存在的八大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管理层收购 (MBO)在扩大管理层持股比例、改善股权结构、降低代理成本、提高公司运作效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各种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缺乏相应的监控机制 ,我国上市公司实施管理层收购存在着诸多问题 ,实施管理层收购的条件尚不成熟 ,照搬国外的运作模式存在较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魏成龙 《经济学家》2003,(3):111-116
管理层收购作为股权投资者与经理层一起组成一个收购集团实施杠杆收购的一种企业产权交易与重组行为,不仅带动、推进了并购高潮,而且在企业机制、资本结构、金融活动等多方面产生了影响。本文实例分析了三家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收购,对中国优化产权结构和降低企业代理成本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作为一种制度创新,管理层收购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一方面应大力发展证券市场,高度重视投资银行家的作用;另一方面还需在制度上进一步规范,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加强监管,防止在此过程中损害国家、集体和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发生。  相似文献   

14.
虽然管理层收购在西方等国家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程了,但是它对于我国国有产权改革来说还是一个新生事物,管理层收购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对我国的企业改革和长远发展意义重大。通过我国近几年的管理层收购实践不难发现,管理层收购作为一种制度创新方式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已经有一些上市公司实施了隐性或显性的管理层收购,随着?国有  相似文献   

15.
深入研究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利弊,对发挥管理层收购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的激励约束作用和产权变革功能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基于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对我国A股上市公司企业资产证券化的短期财富效应进行检验。本文发现,虽然回归结果显示在总体上资产证券化能够为企业带来正的短期财富效应,但是企业资产证券化的财富效应仍具有复杂性。这主要表现为:基础资产不同,企业资产证券化产生的短期财富效应也不同;发行规模大的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更能容易给上市公司带来正的短期财富效应;企业资产证券化对体量小的上市公司的短期财富效应显著为正,对体量大的上市公司不显著。基于此,本文在最后分别对监管部门、发行公司和投资者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定价问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s,简称MBO),是杠杆收购的一种,是指管理层利用自有资金和借贷资金购买本公司的股份或资产,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的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在实施管理层收购时,西方国家的做法与我国上市公司做法的区别,主要在于收购标的的不同。前者往往会收购公司发行在外的全部流通股份,收购后公司为非上市公司;后者则着眼于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而且一般都是相对控股权,因为在我国目前的金融体制下管理层收购中的融资是相当困难…  相似文献   

18.
何亮 《经济师》2007,(7):57-58
政策法律方面的约束和我国现有的公司治理失效是导致非完全管理层收购成为我国管理层收购主要模式的主要原因,由此最终导致了新的“内部人”控制、管理层套现等行为扭曲现象。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与管理层共同对目标公司进行收购,不但可以缓解来自政策和法律方面的约束,同时有利于公司治理结构的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9.
廖洪  张娟 《经济管理》2004,(22):72-79
本文以2000~2002年深沪两市发生的18起管理层收购案例为样本,以公司每股净收益(EPS)、净资产收益率(NROA)和主业利润率(OROA)等财务指标为衡量值.根据管理层收购前后3年的数据.对管理层收购的财务绩效进行了系统的定量分析,讨论了不同股份转让比例和负债率下的管理层收购的不同效应和结果。本文得出以下几个结论:MBO公司呈现出整体业绩下降的趋势;现金流量在MBO后较为紧张;MBO的股份转让比率在10%~30%较为适当;MBO公司负债率上升,不能发挥激励约束作用;MBO公司应加强MBO公告的信息披露内容。  相似文献   

20.
管理层收购中的股权定价问题是备受争议的一个焦点问题。文章以1997年至2007年我国实施了管理层收购的22家上市公司总计34次股权转让价格为作为研究样本,对每股收购价格和每股净资产的关系进行了统计检验。我们的实证检验发现,每股收购价格并不显著低于收购前最后一次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单从每股净资产的角度来讲,并不能说股权出让方存在资产流失现象。我们的实证检验还发现,不存在管理层利用会计手段在MBO之前突击调减每股净资产以降低收购成本的现象,实行管理层收购的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的增长速度虽然是下降的,但其绝对值仍是增长的。最后探讨了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股权的正确定价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