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长期以来,我国的非市场化利率机制不反映投融资成本,不能对投融资主体产生风险约束,从而使得以国有企业为主的投融资主体对投融资环境不敏感,利率的变化不能起到调控投融资的杠杆作用,并且对中小企业投融资产生挤出效应,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依靠利率市场化来引导投融资.而利率市场化又会对投融资产生负面影响,我国应采取正确的对策来抑制这种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我国的非市场化利率机制不反映投融资成本,不能对投融资主体产生风险约束,从而使得以国有企业为主的投融资主体对投融资环境不敏感,利率的变化不能起到调控投融资的杠杆作用,并且对中小企业投融资产生挤出效应,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依靠利率市场化来引导投融资。而利率市场化又会对投融资产生负面影响,我国应采取正确的对策来抑制这种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4.
5.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市场经济深化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对长期处于管制利率背景下的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经营行为必将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我国历来是一个实施利率管制的国家,然而利率管制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放宽利率管制将会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利率的市场化势必会给我国的商业银行带来新的发展机会,同时也会对现有银行体系冲击。在市场化的过程中,银行如何规避风险,使其在新的格局中分一杯羹,同时分析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将会是本文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我国金融改革的核心环节,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给我国的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有有益的一面,也有危害的一面。本文分析了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2012年6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并首次允许存款利率上浮,这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重新开启。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3年7月20日起将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意味着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推进。2013年10月25日,根据《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工作指引》,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开始发布一年期贷款基础利率。利率市场化的重启和进一步推进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而利率市场化必然给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重大影响。本文即围绕此进行研究,分析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产生的冲击,并有针对性地给出了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10.
11.
本文首先探究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缘由,然后分析了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商业银行存款业务战略转型对策。研究表明: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经营管理水平,推动金融产品创新,为商业银行创造公平竞争环境,但也加剧了商业银行间的存款竞争,增大了存款数量的波动性,使商业银行的存款定价能力面临挑战。为此,商业银行必须转变存款经营思路,重视存款保险的作用,创新存款产品,建立合理的存款定价模型。 相似文献
12.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层出不穷,但是就产品种类而言,缺乏突破,原因在于利率没有完全放开,金融风险因子不够丰富,商业银行无法为客户提供风险梯度完整的产品,也无法有效进行套期操作保值。利率市场化的深入将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将逐步替代部分银行存款,从而有助于放开银行存款利率,实现利率市场化。 相似文献
13.
斯琴塔娜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4,(5):83-88
中国人民银行全面放开贷款利率和允许CD存单利率市场化定价的决定,使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步入攻坚阶段,社会资金配置由此更加遵循市场原则。但受传统制度惯性影响的存贷中介商业银行将随改革进程的推进面临更加凸显的诸多风险和压力。文章在分析置身于利率市场化攻坚阶段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基础上,探讨了受传统制度惯性影响的商业银行如何加快经营战略转型,提高定价和风险管理水平,增强抗风险能力,以确保生存与发展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商业银行的利差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银行业存贷款基准利率由人民银行制定,商业银行在基准利率一定浮动范围内享有定价权,基于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银行存贷款定价的这种特点,本文分别从存贷款利率差和商业银行净利差两个层面对我国银行业利差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无论是对利差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还是这些因素影响利差的方式,都表现出我国银行业的特殊性.在存贷款基准利率差层面,经济增长等因素与利率差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相关关系.而在商业银行层面,风险因素没有在利差中得到体现,单纯依靠规模扩张及相伴的规模不经济等问题制约着我国商业银行向国际先进银行的真正转变. 相似文献
15.
新常态下,受经济放缓、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等多重因素的冲击,国内城商行资产规模的扩张和盈利增速的放缓也成为常态,以往20%以上的高增长已难以为继。对此,国内城商行主动加快战略转型和改革创新驱动步伐,实施业务转型和发展模式再造,重点推进组织架构改革、精细化管理、综合化经营、资本补充机制创新以及零售业务转型,与此同时,把握金融信息化发展浪潮,积极布局直销银行及互联网金融,实现新常态下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理财产品市场发展迅速。在我国存款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的条件下,银行理财产品成为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推动力。本文分析了理财产品在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方面的优势和有效性,探讨了理财产品在发现和推动存款利率市场化方面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Gregory M. Hebb 《The Financial Review》2002,37(2):185-205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pricing characteristics of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underwritten by commercial banks. Assuming IPO underpricing is directly related to ex ante uncertainty, if the market rationally perceives these commercial banks to have a conflict of interest, these securities should have more underpricing than non-commercial bank underwritten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all else being equal). On the other hand, if the market believes that commercial bank involvement signals firm quality, less underpricing should be observed. This topic has recently gained in importance with the passage of the Financial Services Reform Act in November 1999. We find that the underpricing of commercial bank underwritten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in which the firm had a previous banking relationship with the underwriter i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ose underwritten by investment banks. 相似文献
18.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银行同业存款定价的模型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同业存款已经实现了市场化定价。为了适应利率市场化的形势,进一步巩固客户关系,并为银行业务发展提供低成本的资金来源,需要积极研究完善同业存款定价方法。本文借鉴西方商业银行在存贷款等产品定价方面的研究,结合当前商业银行金融同业业务的具体情况,设计了基于客户综合贡献和银行目标利润的同业存款定价模型,并对此方法做进一步的讨论,提出要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完善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结合不同行业同业客户特点提高该模型适用性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倪东明 《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1,24(6):19-22
利率作为经济运行中调控资本的比价,其市场化概率的大小对资源合理配置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通过对日本和中国利率市场化路径进行剖析,探讨日本利率完全市场化对经济的利弊,进而对中国利率完全市场化提供正反借鉴价值,最后得出中国实现利率完全市场化的诸多方略。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interest rate transmission in China. We analyze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benchmark and wholesale interest rates are transmitted to the retail interest rates and focus particularly on the change in the interest rate pass-through after the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Using data of 16 listed banks from 2007Q1 to 2017Q3, we find that the pass-through is not yet complete. Even though interest rates have been liberalized on the policy level, the sensitivity of the retail interest rates to the wholesale rates has not increased enough as expected and may be explained by the market power of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