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MBO利益相关方利弊分析与风险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内数家企业对MBO(管理层收购)的尝试,这一新的收购方式成为企业和理论界瞩目的焦点,关于MBO的利弊众说纷坛。本文试从各利益相关方的角度客观评价其利弊得失,提出对各自风险的规避建议,以期帮助各参与方成功运作MBO,达到多方共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MBO:是手段还是目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MBO,这一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KKR公司最初操作的企业收购手段,正成为目前学术界和企业界最炙手可热的话题。有人惊呼“2003年将是MBO年”。长期以来,我国很多集体企业和民营企业都挂靠在国有单位之下,随着企业的逐步发展,经营者(也是企业的创始者)个人收益与企业利润的增长通常不成比例,严重挫伤了经营者的积极性,同时由于产权的界定不清,企业内的X-非效率现象也严重阻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管理动力也因经营者积极性不高而显得不足。另一方面,部分国有企业,由于产权主体虚置,内部人控制现象、信息的非对称和委托代理… 相似文献
3.
4.
MBO为何总遭诟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国有经济从竞争性行业退出的提速,一个国有产业资本民营化的高潮正在到来。在这个企业家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面前,“管理层融资收购”(Management Buy-outs,缩写为MBO)无疑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自粤美的首开先河之后,深圳方大、字通客车、特变电工、佛塑股份、胜利股份、洞庭水殖等陆续试水其中。据估计,目前上市公司通过MBO达到管理层控股的已超过百家,只是其中的大部分 相似文献
5.
6.
闫晓莉 《企业管理(北京)》2004,(4):1-1
一年前,《企业管理》杂志曾经举办过一次由学者参加的小型座谈会,主旨是讨论管理者收购在中国企业界推行的前景。当时与会的专家认为,MBO是摆脱委托代理制困境的一种现实途径,是明晰产权,提高资本市场运作效率的选择,是人力资源实现价值的有效方法,也是提升企业竞争 相似文献
7.
在现阶段我国的上市公司不宜实施MBO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MBO(Management Buy—outs)在中文中译成“管理层收购”、“管理者收购”、“经理层收购”或“经理层融资收购”等,它起源于20世纪70年的美国,之后流行于欧美国家。近来,MBO在我国正悄然升温,一些上市公司在想方设法尝试MBO,许多财经媒体给予了极高的关注,各种有关MBO的培训、研讨会的广告更如雪片一样满天飞。在现阶段,上市公司实施MBO究竟是为了调动公司管理层的积极性、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盘活国有存量资产,还是公司管理层乘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之机侵害国有资产、损害流通股东的利益,这些都是值得深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9.
MBO与国企改革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层收购作为一种新型的企业管理模式已在各个国家盛行。产生于企业并购的历史条件下,管理层收购在降低代理成本、提供有效激励、保护专属性投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高了经济效率。管理层收购在我国的实践尚处于探索阶段,在融资、风险及适用性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MBO(ManagementBuy -out)称管理层融资收购。英国经济学家麦克·莱特 (MikeWright)于 1980年提出 ,并对该现象进行了比较规范的定义 ,是指公司的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或股权交易收购本公司的行为。通过收购 ,企业的经营者变成了企业的所有者。管理层收购活动完成之后 ,企业的管理层集所有权与经营权于一身 ,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统一。我国最早着手从事MBO的是北京四通集团。北京四通集团的MBO方案成功的解决了产权不明确引起的管理乏力等问题。在北京政府的支持下 ,通过资产收购 ,四通产权归属段永基领导的职工持股… 相似文献
11.
MBO(Management Buy—Out)即管理层收购,又称“经理层融资收购“,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层借助目标公司的担保而大量举侦.向其股东购买目标公司的全部或大部分股份而获得该公司的控制权.实质上是杠杆收购(LBO)的一种。MBO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 相似文献
12.
直面中国的MBO热。在中国,MBO(管理层收购)发展时间很短,其中上市公司的MBO历程更是只有短短几年的时间。如果从股权变更的实质来看,最先出现MBO身影的上市公司应该是大众科创(1997年3月)。当时,MBO还是一个令人回避的字眼,因此,大众采用了过渡的手段,借助职工持股会成功实现对企业的控制。2000年4月开始的粤美MBO可以说是我国上市公司正式实现MBO的首例,随后宇通客车、方大(曾名为“深方大”)等公司也进行了MBO,但真正实施的并不多。2002年10月,中国证监会颁布《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其中对收购方为企业管理层的情况作出了相应规定,被认为是政府对MBO的首肯。MBO的热潮随之到来,比较有代表性的成功案例包括永鼎光缆、全兴股份、特变电工、鄂尔多斯、胜利股份,等等。与此同时,理论界和媒体也频频研讨,积极参与,MBO的讨论一时成为热门话题。有的媒体甚至大胆预言:“2003年将是中国企业的MBO年”。然而仅仅半年之后,财政部又叫停了MBO。 相似文献
13.
14.
15.
谈管理者收购(MBO)在中国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者收购就是求得所有权与经营权、所有者利益与经营者利益以及激励与约束之间平衡的一种重要方法和手段。在近二三十年来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企业界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界广泛推行了管理层收购 (MBO )的新型体制 ,建立新型的激励机制。所谓管理者收购 (MANAGEMENT BUY—OUTS ,MBO)就是指企业管理人员通过外部融资机构帮助收购其所服务企业的股权 ,从而完成由单纯的企业管理者到控股股东的转变。以“四通”产权改革为标志 ,MBO在中国逐步被人们认识。中国企业实施管理者收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基本对策 1 法… 相似文献
16.
浅析MBO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MBO(即管理层收购)作为一种舶来品,自粤美的第一次尝试以来,在我国已相继有多家进行实施。理论上讲,MBO在明晰产权、降低代理成本、强化管理层激励机制、整合企业资源、解决国有资本的退出方面能够取得一定的积极效果。但从我国已有的案例看,问题不少,像收购价格、融资途径、MBO后管理层的某些决策等受到了诸多方面的指责和怀疑。针对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管理层收购,英文原文Managemengt Buy Out,简称MBO,在这里,Managemen- gt含义是:经理、管理人员的意思,可以统称为管理层,Buy□out是指通过购买一个公司的全部或大部分股权来获得该公司控制权的情形。所谓管理层收购,简而言之,就是属于管理企业地位的人收购企业。即某企业负责经营的领导成员,收购他所在企业的子公司或业务部门;或者业主自己收购自己的公司。 相似文献
18.
MBO是西方常见的企业并购模式,它在改善管理层激励、降低代理成本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但作为一种企业并购的新模式,MBO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许多操作障碍。因此,必须为MBO运作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0.
管理层收购信托(MBO信托)是指信托公司为拟实施管理层收购的企业提供的集融资安排、股权持有、企业重整和套现退出于一身的信托计划。与传统的管理层收购相比较.MBO信托满足了收购主体合法性和隐秘性的要求.实现了收购资金合法性的目的.更由于信托公司作为专业中介有利于维护参与各方的合法利益.所以在管理层收购中被广泛关注和利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