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研究目的:以2004年8月31日和2005年5月1日为界,将北京市住宅用地市场分为三个阶段,从土地供应量、地价、竞租曲线、土地—资本替代弹性等方面分析土地供应规则的变化对住宅用地招拍挂出让市场的影响。研究方法:定性分析,土地竞租曲线和土地—资本替代弹性分析。研究结论:(1)经营性项目用地招拍挂供应的政策对住宅用地市场的影响胜于“熟地”供应政策;(2)土地竞租曲线的变化反映土地市场在经过较大波动之后正在适应新的土地供应规则;(3)土地—资本替代弹性分析显示北京市住宅用地的市场效率仍然偏低。  相似文献   

2.
在水土流失严重、非农建设用地不断扩张以及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后备资源匮乏的大背景下,农业生产用地的有效使用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以复种指数、土地生产率、资金投入产出率和劳动力投入产出率等作为测度土地利用效率的指标,着重分析了土地细碎化和农户兼业等因素的影响。依据湖北省农村的随机抽样数据,实证分析得到的结论表明,土地细碎化对土地利用效率产生影响,在统计意义上不明显;农户兼业对复种指数的作用为正,对资金投入产出率的作用为负,对土地生产率和劳动力投入产出率的作用不显著;传统循环农业模式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此,本文提出必须毫不犹豫地坚持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方式不动摇;进一步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尽快转移;大力扶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分析中国省域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分布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方法:采用首位城市占比及首位度等表征规模分布,并借助静态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比较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建设用地总量抑制了能源效率,但规模分布在一定条件下减弱了这一负效应。(1)就建设用地来看,其规模分布与能源效率之间呈И型关系,第二拐点尚未出现,且对能源效率的促进作用占主导,由二城市首位度向四城市首位度演进,其对能源效率的促进作用强度呈倒U型变化;(2)就各功能用地来看,其规模分布与能源效率的关系与建设用地有着相似的规律,且商服用地对能源效率的促进作用占主导,而工业和居住用地对其负效应占主导,工业用地表现较为明显,由二城市首位度向四城市首位度演进,工业和居住用地的负效应不断增强,商服用地的促进效应强度与建设用地一致。研究结论:适度提高建设用地空间集聚水平有助于提升能源效率,其分功能的工业和居住用地的空间集聚整体较弱,推动其向具有比较优势的城市再集聚、再配置将改善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研究广东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的实施对城市土地管理的影响.研究方法实地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定性分析法.研究结果从城市土地征用、土地规划管理、土地收益等方面探讨了允许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后对城市土地管理的影响.研究结论建议严控征地范围,盘活城市存量土地,对经营性项目用地通过市场运作方式取得;推行土地征用年租制,积极探索发行土地债券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债券;政府对流转的集体建设用地用途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全面推进和加快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产权产籍管理.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定量评价征收和出让土地中的政府干预对土地资源从农业用地转为城市建设用地的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方法:建立包含征收、一级出让和二级转让的多市场均衡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1999—2005年征收和出让土地中的政府干预造成江西省鹰潭市农地资源被城市建设用地过度占用达183.48 hm2,占总非农化面积的33.73%。研究结论:征收和出让土地中的政府干预造成农地过度非农化,致使农村和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讨论并检验大规模出让工业用地、限制性供给商住用地情景下土地资源配置如何影响城市经济效率。研究方法: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大规模出让工业用地、限制性供给商住用地的土地资源配置方式对城市经济效率存在持续抑制作用,并且该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和城市规模异质性;土地资源配置主要通过产业结构效应、技术创新效应和生态环境效应对城市经济效率产生影响,其中生态环境效应发挥的中介作用更为显著。研究结论:地方政府应因地制宜优化城市土地资源配置,改变用地评价标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更加注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理性对待城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下经济结构服务化问题,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实证检验地方政府土地供给结构对区域房价的影响。研究方法:在分析土地供给结构影响房价机理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说;基于广东省2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9—2015年的统计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加以检验。研究结果:土地供给结构显著影响房价水平,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估计表明住宅用地供给比例提高1%,房价分别下降0.126%和0.103%;基础设施用地供给比例提高1个百分点,房价分别上升0.062%和0.051%;工业用地供给比例提高1个百分点,房价则分别上升0.116%和0.110%。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在土地供给结构与房价的因果链条中起到重要的调节效应,即财政压力越大的地区,提高住宅用地供给比例对房价的抑制效果微弱,而基础设施和工业用地供给比例的增加则对房价的抬升效应更大。研究结论:为抑制过快上涨的房价,保障城市居民住有所居,在加快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土地供给结构,加大住宅用地供应的同时,也应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使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逐步向持有环节的房地产税转变,以降低财政压力对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扭曲效应。  相似文献   

8.
城乡建设用地统筹及土地收益分配:效率与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筹城乡建设用地是破解城市建设用地供给不足和农村建设用地闲置浪费双重矛盾的有效方式,也是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的要求;通过提高集体建设用地指标的交易费用、提高征地补偿费用以及征收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累进税补贴偏远农村等方式建立合理的土地收益分享机制,是土地资源配置公平原则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违法用地对土地可持续集约利用的影响机制及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研究土地违法对土地可持续集约利用的影响机制及效应。研究方法:基于2006—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建立土地违法对土地可持续集约利用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并进行实证检验和区域差异分析。研究结果:(1)违法用地对土地可持续集约利用具有正向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效应在东部地区最为显著;(2)引入土地市场化因素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违法用地对土地可持续集约利用的负向影响加剧,且中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而西部地区的影响作用相反,加入土地市场化因素后违法用地对土地可持续集约利用的影响显著为正;(3)违法用地对土地可持续集约利用的影响在空间上具有溢出效应。研究结论:中国需进一步深化土地市场化改革,建立土地出让全过程的监督管理体系,抑制违法用地;创新土地出让方式,提高土地周转效率;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城市公益用地集约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辽宁省各类公益事业用地情况,分析城市公益用地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开放的管理决策组织、提高城市公益用地的运营效率、出台合理的公益用地定额指标等建议.以加强公益用地集约利用的管理.  相似文献   

11.
以江苏省国土资源厅电子政务建设项目为依托,通过对市、县级建设用地审批中的若干现代技术应用的研究,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GIS技术相结合的手段,以泰州市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系统为例,建立基于WebGIS三层网络结构的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系统,实现对建设用地审批管理实行网络化、图文无缝集成的信息化管理,为建立科学、合理的建设用地审批机制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2.
土地市场发展过程中政府行为规范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行政行为不规范、违法违规批地等行为的发生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同时影响了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发挥.因此,必须从建立公开透明的土地市场、界定政府的行政空间和职能范围、提高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加大土地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等方面入手,规范政府行政行为,促进土地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可行性之法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目的:研究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可行性,为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提出构想与建议。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实证研究法。研究结果:国家垄断建设用地使用权市场弊大于利,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直接入市则利大于弊。研究结论:应当实行国家严格控制下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制度。  相似文献   

14.
土地登记是一项行政审批业务,具有工作流的特征,也需要GIS的空间支持.为了实现在工作流驱动下的“带图审批”土地登记职能,通过分析当前土地登记系统建设情况,结合土地登记业务的特点,从GIS功能和工作流的角度,提出两者相结合的土地登记系统设计思路.并详细探讨了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为实现国土资源规范透明的协同办公和高效的社会服务体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土地征用制度存在的几项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土地管理法》和《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件》规定了征用土地的前提、征地审批权限、征地审批程序、征地的补偿、安置费用标准等。但是,作者认为我国征地制度有些方面尚待完善,如“为公共利益需要”在法律法规上就有街明确界定,对于征地补偿、安置标准也存在的一些问题,执行较难。此外,现行征地制度与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以及建设用地总量控制等相关制度也不安全协调。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探讨国土资源参与宏观调控情况下,如何建立一种低成本、高效率、信息准确、资料更新及时的土地管理新机制。研究方法:实证法,比较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研究结果:为保护和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应该将土地管理工作重点转移到城市(镇)规划管理区,建立一套以城市(镇)规划管理区为重点的耕地保护工作机制。在这种新工作机制下,几项重大土地管理工作,如新一轮土地利用大调查、土地统计制度、建设用地审批制度等,在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方面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17.
对涉地部门建设项目行政审批事项开展督察活动,可有效制止违法违规行政审批行为,促进涉地部门与国土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履行管地用地行政责任。在2011年度西北地区土地督察工作实践中,有3种督察工作方法,即:座谈会审法,申报审查法,筛选稽查法。三种方法分别适用于重点建设项目行政审批事项的重点督察;一般建设事项的抽样督察;各类建设项目审批监管行为的全面督察。三种方法并用可收到改善地方与国土部门的工作环境,促进涉地部门依法行政,推进“大家看、大家用”等同责任机制建设的功效。界定了适用范围,为深入开展涉地部门建设项目行政审批事项督察工作做了有益探索,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18.
公路沿线的土地利用有这样的特点:公路与居民点结合部出现较多“路边店”,其土地用途以建设用地为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路边店”普遍存在违反土地规划的现象;符合土地规划部分项目的土地利用率极其低下。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完善土地规划和用地审批程序,加强已批准用地跟踪管理的建议,以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结合多年从事基层国土工作的体会,运用系统分析方法,重新审视土地管理法修订中的集体土地征收问题,结果表明:(1)从集体土地征收的角度看法律制度设计,首要的问题是统筹处理好“保增长、保红线、保权益”的相互关系,而不是界定征收范围;(2)从修订土地管理法的背景看征地审批制度,重要的问题是理顺“会计”与“出纳”的关系,而不是由谁行使征地审批权;(j)从被征地农民的“现实需要”、“生计保障”和“持续发展”三个层次看补偿安置,重要的问题是在法定征地成本项目中锁定相关费用,而不是征地程序性;(4)从可行性的角度看法律的生命力,重要的问题是配套改革干部管理体制,而不是查处系统内干部的执行力。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保护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本文针对“用地报批难、完善历史用地手续难、闲置土地盘活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符合黄埔区实际情况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