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开发区作为地区产业集中地和土地利用重点区域,不仅是城市、区域发展的推动器和科技创新基地,更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先行区。提炼总结、推广应用各地开发区已取得的先进节地技术、模式,对于推动开发区深入贯彻节约优先战略,促进开发区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开发区节地内涵的四维空间及特性节约集约用地是一项涉及多个维度、多个空间的复杂系统。基于紧凑型城市土地利用理念解析及节地概念内涵,开发区节地主要涉及空间、功能、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渤海沿海的开发区与区域发展间的关系,研究如何依托沿海开发区推动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1)渤海沿海开发区已成为我国开发区发展的龙头;(2)利用沿海开发区邻域科教资源,促进产学研结合、产业转型升级,是提升渤海沿海地区产业创新能力、推动环渤海区域发展的有效途径;(3)实施"一区多园、区园联动"战略,促进开发区优势互补、产业优势叠加,是渤海沿海地区产业聚集、带动环渤海经济发展的占优策略。  相似文献   

3.
经济时间和经济空间是分析林产品经营过程的两个重要维度。从时空角度分析,中国林产品经营呈现出自然时空与经济时空的分离的特征,时空分离与错位决定了中国林产品经营在体制转型和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下面临着时空压缩的困境。林产品经营要适应现代市场发展和产业变迁,必须寻求新的发展路径。首先,寻求林产品经营的时空转换路径,拓展林产品的市场时空;其次,提高林产品产业技术,促进林产品经营的时空延伸;最后,实现林产品生产的产业集聚,创造林产品的经济时空。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临洮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为研究对象,介绍开发区发展概况,分析开发区产业基础条件,提出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产业布局规划的方法,明确开发区的发展定位和产业选择,设计开发区的总体框架和空间布局,确定开发区的四大主导产业和四大辅助产业,以产业空间适宜评价分析为基本依据,确定开发区的整体产业空间布局,为开发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建设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5.
开发区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研究不同主导功能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江苏省188个省级及以上开发区为例,构建了基于不同主导功能的具有可比性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CRITIC组合赋权法测算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并从开发区主导功能视角对比产城融合型和工业主导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差异构建回归模型,探讨开发区主导功能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研究表明:(1)江苏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差异明显,不论是全部开发区还是不同主导功能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均呈现出苏南高、苏中次之、苏北最低的特点;(2)江苏省工业主导型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高于产城融合型开发区;(3)开发区主导功能对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具有显著影响,表现为产城融合型开发区对土地利用集约度有显著负效应。  相似文献   

6.
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水平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特点出发,设计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评价系统,通过对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从经济效益、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三方面及三方面综合角度的分析评价,归结出我国高新区发展水平的时空特点,即东南沿海地区普遍发展较快,水平较高,西部内陆地区发展较慢,水平偏低,并指出进一步缩小东西部地区高新区发展差距是当前高新区“二次创业”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星火开发区是较早成立的外向型市级开发区,经过最初大规模的基础建设之后,尤其是1993年接轨浦东开发开放之后,开发区运用完全企业运作的模式,招商引资和工业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但是,与所有开发区一样,这些都是广阔的土地资源和相对低廉的开发成本带来的积聚效应.更不用说"星火"本身就是资源型的企业定位.发展后劲和产业优势不足显而易见.庆幸的是,以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开发区联合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平为代表的决策者们舍弃眼前利益,为长远着想,早在1998年就对开发区功能定位和发展战略进行了理性思考,更于2003年进行了战略的大调整,实现了资源型、消耗型向功能型、发展型的转变.在提高土地利用率、发展持续经营型项目、完善开发区功能性开发以及服务周边地区开发上,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就.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以湖北省为例,摸清耕地利用绿色转型的发展态势,揭示耕地利用绿色转型的时空格局及其成因,为耕地保护提供技术支撑。研究方法: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从时间上看,湖北省各城市耕地利用空间、功能、模式转型指数总体偏低但持续增长,在2015年前初步实现了耕地利用绿色转型,少部分地区尚未完成功能转型。(2)从空间上看,湖北省耕地利用绿色转型基本形成以东中部低山丘陵、平原为主的高值区及西部山地为核心的低值区并存的空间格局,高值区表现出“西进”态势。(3)湖北省耕地利用绿色转型的空间、功能、模式转型具有较强的耦合度,但失调现象日益凸显。(4)湖北省耕地利用绿色转型的时空演变是内外驱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结论:湖北省耕地利用绿色转型存在较大发展障碍,经济因素是当前耕地利用绿色转型的核心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识别东川区1989—2020年耕地利用转型时间节点及其时空特征。研究方法:滑动T检验、Mann-Kendall检验、Yamamoto检验、局部空间自相关。研究结果:(1)耕地利用显性转型发生于2002年,主要受劳动力转移的影响,隐性转型发生于2006年和2012年,主要受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2)耕地利用形态综合指数在转型前后均呈东高西低态势,与东川区地形格局基本一致。(3)显性转型后耕地数量的空间集聚特征较为稳定,种植结构空间变化明显;隐性转型后经济与生态功能指数空间集聚程度不断降低,二者朝着区域均衡化方向发展,社会功能集聚程度有所提升,其区域异质性增强。研究结论:突变检测法较好刻画了东川区耕地利用转型时间节点;村域尺度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地形和经济发展水平对耕地利用转型产生的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适应限制开发区域保护性开发的发展要求,拓展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内涵。[方法]文章综合构建了区域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模型,并运用综合指数法、层次分析法以及熵权法等对吉林省限制开发区域绿色发展水平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1)研究期内吉林省限制开发区域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态势,但增长幅度较为缓慢;(2)研究期内吉林省限制开发区域绿色发展水平地区差异从"大差距低水平"特征逐渐向"小差距高水平"特征转变。(3)吉林省限制开发区域绿色发展水平分布总体上呈现出中部低、东西两翼较高的"凹"字型空间格局特征。(4)工业废水中COD去除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人均GDP、城镇化率是阻碍吉林省限制开发区域绿色发展水平提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吉林省限制开发区域绿色发展水平依然处于规模化、粗放式发展阶段,今后仍需把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维护社会系统稳定,减少废弃物排放,消除环境污染作为该区域实现绿色转型、绿色崛起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探索京津冀城市群县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时空格局与驱动因素机理。研究方法:DEA模型、变异系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与Tobit模型。研究结果:研究期内,京津冀城市群县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均值为0.709,年均效率显著提升,整体效率差异程度有所收敛。不同省市、不同层级区县效率均值存在显著的时空分化,空间集聚态势显著增强,“核心—外围”现象持续凸显。受区县行政级别和社会经济发展基础的双重梯度差距影响,不同因素的作用机理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研究结论: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亟需严控县域城市用地低效蔓延,促进产业形态和资源配置转型升级。打破行政级别壁垒,完善产业和功能的县际传导,深化城市群核心区域对于外围区县的辐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佳  杨宇 《中国土地科学》2023,37(10):114-123
研究目的:探究东北粮食主产区2010—2020年耕地利用绿色转型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和驱动因素,为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耕地保护战略目标提供科学参考。研究方法:熵权法、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研究结果:(1)2010—2020年研究区耕地利用绿色转型处于中等水平,呈上升趋势,且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研究期内耕地利用绿色转型指数极差持续扩大;(2)2010—2020年研究区耕地利用绿色转型全局莫兰指数均为正值,空间依赖性及空间溢出效应显著;(3)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农业现代化因素对东北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绿色转型有显著影响,农业产业发展程度是研究区耕地利用绿色转型的核心驱动因素。研究结论:东北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绿色转型水平区域差异显著,需制定差异化东北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绿色转型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我国园区问题现状、根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各类园区的现状 数量多,面积大, 占用耕地多.据2003年国土资源部最新调查数据,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开发区3837家,省以上批准的1251家, 占32.6%,而1999年全国省级以上开发区共有916家,从1999年到2003年的4年间,省级以上开发区增加了335家,其他新增的2586家都是省级以下开发区,也就是说,这2586家都是非法设立的开发区,占67.4%(1993年国务院作出了清理整顿开发区的决定,明确指出,设立各类开发区,实行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两级审批制度,其中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旅游度假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的审批权在国务院).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分析耕地利用转型过程的时空格局演化及其趋势变化,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探究耕地利用转型的驱动机制。研究方法:GIS、地学图谱分析、空间计量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1990—2000年耕地利用转型最为活跃;2000—2015年耕地利用转型过程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性,耕地利用转型过程的时间阶段性特征显著。(2)山东省土地利用形态格局依然存在冲突,耕地利用转型处于从持续快速减少向缓慢减少的过渡阶段。(3)自然条件、社会经济、交通区位和土地管理因素共同驱动耕地利用转型,不同因素对不同时间阶段耕地利用转型驱动机制也存在差异。研究结论: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和国土空间规划时应统筹考虑耕地利用转型的驱动因子及区域差异规律,对建设占用耕地加强规划管控,强化耕地保护政策的实施绩效评价。  相似文献   

15.
实现产业绿色转型是当今世界经济一大时代特征,已成为各国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安全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共识和重要举措。文章选取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9个省(区)市2005-2014年的数据,构建涵盖公平、效率、规模在内的产业绿色发展指标体系,运用全局主成分法测算各省(区)市产业绿色发展水平,并利用Mann-Kendall分析其动态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省(区)市产业绿色发展指数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各省(区)市产业绿色发展水平随时间趋同化;空间上,西北地区普遍高于西南地区,沿线各省(区)市可划分为四类。据此提出构建区域合作协调机制,实施绿色政策,加快创新驱动产业绿色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两型社会"的内涵及对城市群空间配置的影响,从空间总体方略上探索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的转型和创新,就其产业空间、环境空间、新农村的建设及区域一体化等方面提出一些构想和思路.  相似文献   

17.
以1996-2005年漳州市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和经济发展数据为依据,运用GIS空间分析及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漳州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6-2005年漳州市农村居民点用的变化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和阶段性.导致漳州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驱动因素主要是城市化水平、固定资产投资、第一产业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及政府政策.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判断畜牧产业及内部行业集聚时空特征、分析集聚影响因素,对于优化畜牧产业内部各行业空间布局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基于2003—2018年中国畜牧产业产值、要素投入及相关产业产值等数据,采用区位熵指数、空间自相关指数判断中国畜牧产业及内部行业集聚时空特征,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和空间GMM从横、纵两个维度分析中国畜牧产业集聚影响因素。[结果](1)中国畜牧产业空间集聚效应在“上升—下降—上升”中呈现“高—高”“低—低”两极分化结构;“北高南低”“西强东弱”的“连片化”空间格局中呈现“梯度化”特征。(2)草食型家畜行业集聚在“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中马太效应明显,其空间集聚效应强于耗粮型畜禽行业;耗粮型畜禽行业集聚空间分布呈由东南非沿海地区向西北递减、中部向东北和西南递增的特征。(3)中国畜牧产业集聚影响因素中劳动力投入和技术投入表现出显著的行业异质性、产业关联影响力度不足。[结论]各地区应继续因地制宜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加大技术推动、人才支持,积极延长产业链,促进畜牧产业由集聚式发展到集群式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我国沙棘产业发展现状及空间集聚特征,探索沙棘产业的时空演化规律,以期为我国沙棘产业空间布局的合理优化、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文章基于1988—2020年企查查平台沙棘企业数据,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从沙棘企业空间分布范围、空间集聚程度、企业经营内容等方面,对沙棘产业时空集聚特征及布局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 (1)1988年以来我国沙棘企业数量持续增加,但2008年以来增速明显提升,2018年涨幅最大;(2)对2010—2020年沙棘企业进行全局自相关与局部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沙棘企业具有显著集聚特征,空间集聚程度在11年内不断加强,形成了疆北、青甘、陕晋蒙、东北蒙东四大集聚单元;(3)我国沙棘企业现有经营内容以原料种植、初级加工和沙棘销售为主,产、研、销区域分工明显,一体化水平较低,沙棘科技研发与精深加工整体较弱。结论 我国沙棘产业集聚优势显著,但也存在空间分布不均、产加销布局分散、精深加工与科技研发能力弱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十二五"期间将是云南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产业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文章从集中度与优势度的角度,分析了云南省主要制造业行业的空间集中度分布及其变化以及地域集中分布,同时,发现了云南省各大区域的优劣势产业,这为云南省产业空间布局与产业集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