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盘锦市作为研究区,通过对盘锦市2000年、2004年和2010年三个时间段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处理,获取盘锦市2000年、2004年和201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并综合考虑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构建了盘锦市土地承载力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及多因素加权求和法,对盘锦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基于语义分割模型HRNetV2实现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自动分类,以期推动深度学习语义分割方法实现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自动分类研究,并为该类研究提供可参考的案例。研究方法:首先对语义分割模型HRNetV2从损失函数、特征提取方面进行优化,以提高模型的分割精度;其次用优化后的HRNetV2模型对民乐县2 m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并基于混淆矩阵对分类的结果进行评估。研究结果:(1)优化后的HRNetV2语义分割模型的MIOU达81.9%,相较于优化前提高了4.4%, 证明了优化方法的有效性;(2)针对民乐县进行的土地利用自动分类总体精度达89.72%,Kappa系数达0.888。研究结论:优化后的HRNetV2语义分割模型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自动分类中具有较强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山东半岛海岸带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格局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Landsat TM/ETM+影像为主要信息源解译山东半岛2000年和2005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应用转移矩阵、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等方法,对距离海岸线0~100km范围的土地利用分布与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表明:海岸带耕地、草地、农村居民点和林地分布广泛;5年间城市、农村、交通工矿和水体的增加比较显著,而耕地、草...  相似文献   

4.
用遥感方法调查研究土地利用现状及其动态变化,为编制城镇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立合理的土地信息系统提供科学和必要的依据;航空影像可以快速的获取小范围地区的详细信息资料;以曲阜市为例探讨了利用高分辨率CCD航空影像进行城市用地类型提取的技术路线,分析了用ARCVIEWGIS提取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研究基于城市空间形态扩张理论和方法,以钦州市为研究对象,选用城市形态定量分析指标如扩 张面积、扩展速率指数、扩张强度指数、形状指数、分维数、紧凑度指数等,结合RS和GIS的空间分析和 统计分析研究钦州城市建成区空间形态扩展特征。以LandsatTM/ETM+影像为数据源,提取钦州市1987~ 2010年建成区信息,经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以前钦州市以主城区扩展为主,1987~2010年主城区已经历 缓慢扩张向快速扩张阶段;2000年之后,随着钦州港区快速扩张,主城区扩张进入快速扩张阶段;2005~ 2008年主城区与钦州港区扩张均呈现缓慢;1987~2010年间,主城区和钦州港区的建成区形态较简单,且 呈现不规则的变化趋势,在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张的前提下,该时期内建成区以外部扩张为主内部填充为 辅;钦州港区从1990~2010年面积扩张以外部范围延伸为主;目前钦州市建成区发展处于中速发展向快速 发展阶段,城市空间形态发展仍将趋于剧烈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6.
基于遥感影像的湖北省天门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北省天门市1997和2008年的两期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RS和GI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提取土地利用信息,并进行叠加分析,得到土地利用类型面积转移矩阵,最后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的状态和趋势分析,并对造成这种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探讨,为今后更加合理利用土地和相关土地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决策支持。结果表明,1997-2008年间,耕地减少2773hm2,占总面积的比重减少了1.1%;各类建设用地总计增加了5566hm2,比重增加2.2%;水域减少1107hm2,林地增加了773hm2,其他土地减少了2460hm2。流失的耕地中,绝大部分被建设占用或转为鱼池坑塘。建设用地的扩张占地中,耕地被占77.83%,林地被占19.8%。其他土地主要被开发为耕地和林地,各占48%和39%。城乡工矿用地的变化强度最大,对区域的影响最大。天门市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强度为0.456,属于变化强度弱的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综合趋势和指数为0.640,属于变化较不平衡的地区。  相似文献   

7.
基于无人机遥感可见光影像的农作物分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无人机遥感具有高空间、高时间分辨率的优点,并可同时获得光谱和空间信息,因此在农作物分类中备受研究者的青睐。与侧重于从高分辨率RGB图像中提取纹理特征的分类方法不同,文章重点研究如何利用作物在光谱和空间维度上的联合特征尤其是作物高程特征,以实现农作物精细分类。[方法]首先,我们进行研究区域选择和地面实际情况调查,用无人机遥感系统进行可见光影像采集;其次,确定研究区域内农作物分类类别,分别对可见光遥感影像进行可见光植被指数计算及纹理滤波;针对数字表面模型(DSM)数据特点,对两期DSM数据进行差值处理,获得差异数字表面模型数据(DDSM),提取作物高度信息,并根据农作物冠层特性对差异数字表面模型进行滤波处理;最后,进行特征优选及组合,使用SVM方法进行农作物分类。[结果]确定最优分类特征为RGB、红波段对比度、绿波段二阶矩、蓝波段方差、DDSM、DDSM方差、DDSM对比度,分类精度由71.86%提高到92.30%,验证了由DSM影像提取的空间特征可以提高农作物分类精度。[结论]该研究探索了一种基于可见光及空间联合特征的农作物精细分类方法,方法简单可行,设备成本低,在基于无人机低空遥感的样方调查领域中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基于遥感影像的城市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徐州市主城区1990~2005年间四期Landsat TM遥感数据及其它相关非遥感数据,通过处理获取主城区景观空间结构信息和景观格局的各种指数、景观类型转移矩阵和景观演变动态度来定量测评主城区的景观结构在时间维和空间维上的演变。研究结果表明,徐州主城区景观类型格局发生了很大改变。建设用地呈逐步增加的趋势;而以耕地面积呈逐步下降的态势;林地、水体和未利用地变化呈起伏状态,幅度较小,总体上没有太大变化;徐州市主城区景观破碎度增大、优势度指数降低、整体分维数略有增加,城市景观格局趋于复杂化、破碎化和多元化。  相似文献   

9.
基于遥感影像的北京市城市规划区内农用地控制成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检验北京市城市规划区内农用地的规划控制成效。研究方法:遥感影像分析、GIS空间分析、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规划农用地边界在控制农用地减少方面的作用十分有限;与1983年总体规划相比,1993年总体规划在农用地边界控制方面的成效略有改善。研究结论:城市规划区内农用地的规划控制尚存在较大问题。可能的调整手段包括:(1)加强对城市建设“界外选址”的控制;(2)在总体规划中充分考虑村镇居民点的扩展规模;(3)建立科学的城市人口规模预测方法;(4)加强农用地规划中的公共参与和公众监督。  相似文献   

10.
基于RS的佛山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988,1999年佛山市两期TM遥感影像数据加以处理。分析了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值和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表现为近10年来城市用地面积沿主要道路迅速扩展,导致水域,耕地和林地面积大量减少,城市用地矛盾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06年DMC和2008年UCD两期高分辨率的正射航空遥感影像,对福州市城区建筑用地变化情况进行监测。提取并分析了福州市城区建筑用地变化的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近两年仓山区建筑用地面积变化最大,增长速度最快;福州市城区建筑用地变化的最大特点是新建建筑用地面积明显大于改扩建建筑用地面积;福州市中心城区逐渐往仓山区方向扩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湖北省咸宁市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发现,咸宁市竹林主要分布在咸安区桂花镇、赤壁市官塘驿镇以及崇阳县之间的大面积区域,总面积达1 213 km2,分布密集;竹林旅游的最佳季节为春、秋两季。建议咸宁市坚持产业融合发展思路,统筹制定开发规划,延伸产业链条,发挥教育功能,建立环保机制,重视人才培养,发展竹生态休闲旅游,构筑风雅竹乡,实现咸宁竹林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利用SPOT5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土地利角变化极为频繁,人地矛盾日益突出,为合理利用土地、有效保护耕地,必须查清各类土地的面积、分布和利用情况。原有的土地利用变更手段较落后,精度难以保证,基础资料已经无法做到图、数、实地相一致,实践证明,采用3S技术、利用SPOT5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利用温室、大棚等设施进行蔬菜种植,一直是我国北方蔬菜种植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及时、 准确地获取大棚菜地的面积及分布状况,是确保政府“菜篮子”工程顺利实施的需要,也是关系民生的一 项重要工作。为探索及时准确提取大棚菜地信息的技术方法。该研究以山东省寿光市为例,采用HJ-1卫 星图像,在分析各主要地物光谱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的背景资料以及专家知识,对遥感影像进行分 类,准确提取了大棚菜地的信息。通过在影像上随机抽取样本点,结合RGB假彩色合成影像及部分实地调 查资料进行精度分析,得出样本点总体精度为92.01%。该研究表明,在HJ-1影像中大棚菜地光谱特征 明显,易于同其他地类区别,利用遥感影像提取大棚菜地信息的方法,适合北方地区大棚菜地信息提取。  相似文献   

15.
高分辨率卫星的出现和商业化使快速更新大比例尺土地利用基础图件成为可能。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分别在北京市房山区和吉林省安图县建立了两个试验区,形成了一套基于遥感的县级土地利用基础图件数字化更新的技术流程,并对这一技术流程和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土地覆盖的准确分割对于土地调查和规划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传统方法对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割存在精度和效率较低等问题,提出了深度学习遥感影像分割方法。研究方法:以2 m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选用一种加入残差块的U-Net模型(ResU_Net),对目标区域进行基于深度学习的土地覆盖分割,并与SVM、PSPNet、U-Net分割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ResU_Net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地物信息,该方法总体分割精度达到85.50%,Kappa系数为0.7603,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均高于SVM、PSPNet和U-Net分割方法(总体精度:ResU_Net(85.50%)>U-Net(79.44%)>PSPNet(78.90%)>SVM(66.80%))。研究结论:ResU_Net模型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土地覆盖分割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该文选取云南省石漠化地区2个休耕试点区为研究区,研究使用RapidEye多光谱影像监测地块休耕状况的方法,为休耕精准监测提供参考。[方法]获取2017年8月2日覆盖研究区的RapidEye影像,进行大气校正、图像配准,选取休耕区及周边地区的绿肥作物、水稻、玉米、烟草、光温棚、遮阳棚、林地及水体等典型地物,分析绿肥作物与其他地物的光谱差异及可分离性;对休耕区影像进行监督分类,获得分类结果,将分类结果二值化为休耕与其他地物,然后使用地块矢量数据与二值化结果进行相交统计,得到地块休耕面积及比例,最后以休耕比例判定地块是否进行休耕。[结果]绿肥作物与其他典型地物光谱差异明显,可分离性良好;验证结果表明,在石漠化休耕区使用RapidEye影像基于休耕比例判别地块休耕的监测方法总精度为98.89%,Kappa系数为0.9292,错分误差为0,漏分误差为1.19%;判别阈值对休耕地块错分或漏分有影响。[结论]具有红边波段的RapidEye影像可用于石漠化休耕区的精准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文章以云南省陆良县为研究区,通过2013年4月到2017年3月6景Landsat-8 OLI影像提取该地区规模化设施种植区域空间分布信息,分析该县设施种植区域的空间特征和面积时序变化,为设施农业发展调控和优化提供参考信息。[方法]使用OLI全色波段影像和多光谱影像融合,得到15m分辨率的融合图像;使用融合图像7、5、3波段组合的RGB假彩色图像进行目视解译,提取设施种植区域信息。[结果]获取该县2013—2017年共6期设施种植区域空间信息。[结论]遥感监测显示:(1)该地区设施大棚包括种植蔬菜瓜果的光温棚和种植三七的遮阳棚;光温棚主要分布于湖积平原区,遮阳棚主要分布于北部、西部及南部环盆地的山坡地区;(2)陆良县设施种植区域总面积保持增加趋势,但不同类型大棚的变化趋势不同;光温棚面积自2013年4月到2017年3月持续增加;遮阳棚面积则出现大幅增长和大幅减少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作为SPOT系列卫星的性能补充,Pleiades卫星具有0.5m的高空间分辨率特征,且星点下最大幅宽达到20km,为我国高分辨率国土资源动态监测提供了很好的遥感影像数据源。文章针对Pleiades卫星数据的特性,研究了其正射影像制作的流程和方法,并探讨分析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为高精度、高质量正射影像图的大规模数据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构建遥感生态指数可以更加直接、全面而精确地评价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演变特性。本研究以贵阳市为例,通过选择2008年landsat 5 TM和2018年landsat 8 OLI遥感影像计算绿度指标、湿度指标、干度指标及热度指标来构建遥感生态指数模型,引入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贵阳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演变特性作出评估。结果表明,2008年至2018年,RSEI均值由原来的0.544 0增长至0.759 1,生态环境质量变好;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为极差和差的区域面积比例下降了26.56%;贵阳市的西部、南部和东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有一定程度改善,归功于该市近年来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