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贸区是为适应深度全球化,打造高质量对外开放体系的有力抓手。文章首先以2010—2019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西藏、港澳台除外)的面板数据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体系,其次以中西部自贸区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法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由东到西从高到低的区域特征;设立自贸区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仍然成立;设立自贸区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路径主要是通过提升贸易自由化、吸引外资增加及提高技术创新三个方面完成。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启示:扩大贸易自由化范围以提高便利化水平;深化制度创新以推动企业技术创新;鼓励地方自贸区结合自身特色发展产业。  相似文献   

2.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问题是缩小中心城区与外围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发现和认识边界效应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分别以北京中心城区、天津中心城区和石家庄市辖区为三个核心,三省市交界的区县市为边界地区,采用发展趋同分析框架,建立多极核-双重边界效应模型,分析三个省级单元中心与各自边界地区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双重边界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城市核心与边缘相互作用方式具有异质性。北京主城区对河北和天津的边界地区表现出明显的中介效应,但对自身边界地区的中介效应不显著,因此需要注重郊区发展,从更小空间尺度上发挥空间溢出效应;天津对北京边界地区有显著屏蔽效应,应该打破行政壁垒,扩展一体化发展空间;石家庄仅对河北省内的边界地区有显著中介效应,应该强化中心城市功能,在更大范围内促进地区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自贸试验区试点政策以其独有的制度创新基因引领要素集聚,聚焦“制度创新赋能产业发展”,会对区内的产业协同集聚产生影响。结合2008—2018年的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渐进式双重差分法,评估了自贸试验区的设立对产业协同集聚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自贸试验区的设立能够促使区内产业的协同集聚;机制检验结果显示,自贸试验区能通过对外开放制度创新、财政补贴制度创新、公共服务制度创新促进地区产业协同集聚;税收优惠制度创新机制对地区产业协同集聚的促进作用不显著。自贸试验区促进产业协同集聚的效果对处于不同地理区位、行政等级不同的城市具有区域异质性,自贸试验区对不同类型的生产性服务业同制造业的协同集聚促进效果具有行业异质性;空间溢出视角下,自贸试验区政策实施会对相邻地区和经济水平相似地区的产业协同集聚存在先抑后扬的“U”型影响。  相似文献   

4.
基于DEA-BCC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分别测度2006~2016年京津冀和长三角区域技术协同创新效率及其演变趋势,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从静态演变趋势来看, 2006~2016年京津冀和长三角两个区域的技术协同创新效率平均值处于DEA无效状态,区域内部效率变化分异现象明显,其中京津冀技术协同创新效率低于长三角地区,尤其是津冀两地的效率水平偏低,但这种差距也有逐渐缩小的趋势;从动态演变趋势来看, 2006~2016年京津冀和长三角两个区域的技术协同创新效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总体来看,技术进步是效率提升的重要动力源泉,但在不同阶段,部分地区也出现了技术效率变化对总效率提升的拉动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5.
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正随着世界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而不断推进。本文重点在于对中国—韩国自贸区的研究:一方面对已有的学术文献作了比较研究,另一方面着眼于两国经济贸易数据,对中国—韩国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和中韩自贸区的前景进行分析。文章发现,韩国对中韩贸易越发倚重,尤其是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更是如此。对于中国而言,中韩贸易更大的意义可能在于推动对外开放,实现区域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6.
京津冀区域环保行政执法协同发展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京津冀地区的环保执法工作中尚缺乏协调性和统一性,三地配合程度不够,存在传统的各地分而治之的现象,各执法部门职能交叉,从而影响到区域环保执法的效果.加强区域间环境执法的协同合作与发展,是治理污染、建立健康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文章从京津冀地区的现实环境状况出发,结合区域环境行政执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京津冀地区环境行政执法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京津冀区域信息化空间差异与协同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京津冀三地之间的信息化空间差异显著,信息化各要素的空间差异参差不齐,信息化差异低于经济差异。实现京津冀区域信息化协同发展的对策:一是进一步增强城市间信息一体化,引领区域信息化的增长;二是进一步强化京津石三大城市信息化中心的作用,加快建设区域信息化产业集群;三是进一步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拓展区域信息化覆盖面。  相似文献   

8.
9.
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本文系统总结了上海临港新片区三年来的创新试验成果,对标“五个重要”要求,对标国家积极申请加入CPTPP和DEPA等高标准自贸协定,对标新片区在国内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中发挥龙头作用的迫切使命,通过问题、效率和动力变迁三大导向,提出临港新片区如何更好发挥内外开放两个扇面枢纽作用的制度创新建议,并为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提供有益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0.
11.
关于建立两岸自由贸易区的国际法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与中国台北同时入世,对海峡两岸的经贸关系必将产生重大影响。在WT0法律框架下,建立两岸自由贸易区,不仅有现实必要性,而且具有法律上的可行性。应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政治分歧不影响经济合作、两岸经贸关系平等、友好协商等方针,借鉴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等国际组织的经验,建立适合于两岸情形的自由贸易区法律模式。  相似文献   

12.
以上海自贸区设置的相关政策和管理办法为分析对象,通过对政策的归类分析,并与基隆自由港区、釜山自贸区的比较,认为上海自贸区在金融、服务、贸易以及政府管理方面的政策特点较为突出,与基隆和釜山自贸区相比,上海自贸区在自由度和便利化方面水平较高。但是,上海自贸区缺乏全国性立法的法律保障以及领导机构,需要尽快加强,以便于自贸区模式推广。另外,上海自贸区承担的功能较多,可能会引发区内产业竞争有限资源,需要政府做好协调工作,确保重点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营商环境直接决定着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和流向,是制约经济活力从而影响经济实力的基本因素.辽宁自贸试验区在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方面先行先试,在提高贸易便利化、政府服务效率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差距,与法治化、国际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应打好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持久战",深化简政放权改革,优化政府服务方式,提升市场主体的活跃度.  相似文献   

14.
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由于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发展水平的差异,重庆自贸区与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基础和功能定位具有明显异质性。上海自贸区的创新发展强调全球性、全面性、综合性和引领性,而重庆自贸区更加强调区域性和功能性;尽管重庆自贸区的建设基础弱于上海自贸区,但也具有“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联接点的区位优势和铁路口岸优势。重庆自贸区应学习和推广上海自贸区的先进经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既要“向外看”又要“向内看”,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促进要素自由流动,积极探索陆路贸易新规则,深化金融改革和开放,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促进西部地区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论中华自由贸易区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个国家框架内,充分利用WTO机制,建立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台湾两岸四地自由贸易区,是两岸四地经济繁荣与发展的需要,是顺应历史潮流的举措。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建设物畅其流、集约高效的物流大通道是发展区域经济和实施国家战略的前提和保障.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引领东北振兴的重要增长极,大连自贸片区构建物流大通道的现实诉求愈发迫切.本文首先深入剖析了大连自贸片区构建物流大通道的发展诉求,其次分析了大连自贸片区构建物流大通道的基础和瓶颈,然后从顶层设计层面,明确构建物流大通道的定位、目标和原则,最后落地实施层面,提出大连自贸片区构建物流大通道的实施策略、实施步骤、实施计划和相应的保障措施,以期为大连自贸片区构建物流大通道提供有力的支撑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与东盟建立了“10+1”自由贸易区,近期内由于产业结构相似度高,会对自由贸易区内各国的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会加大中国对东盟的贸易逆差。但从长期来看,双方相似的产业结构形成了共享的劳动力市场,贸易区内劳动力的国际流动,会促进贸易区内各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福建自贸区金融创新意义非凡、任重而道远.本文主要从福建自贸区金融创新的现状入手,分析了福建自贸区金融创新中存在的市场因素、风险因素和地域因素等外部制约因素和福建省生产技术水平低,企业贸易转型困难、资本项目和利率尚未完全开放自由、金融集聚程度较低、金融服务创新不够等内部因素,并以回归实证分析,进一步指出金融结构不健全等问题影响金融对福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为此,福建自贸区应进一步加强金融制度创新、监管创新、服务创新和注重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9.
通过全球贸易格局新变化的分析,讨论上海成立自贸区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并探索上海对外贸易模式的转变与功能定位。研究表明上海自贸区的发展仍面临来自市场改革、法律体系、金融机制的挑战,未来还需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国际经济发展情势创新改革内涵,使上海真正意义上成为国际贸易、金融和航运中心。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