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贵州省生态农业发展迅速,为了实现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生态农业发展效益进行客观地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以贵州省9个市(州)的生态农业数据为研究对象,构建贵州省生态农业绩效指标评价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对贵州省9个市(州)的生态农业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计算每个地区的综合得分情况。[结果]通过对贵州省生态农业绩效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从社会投入与产出、耕地投入与产出两个方面来进行评价。各市(州)综合得分结果表明遵义市和毕节市的得分最高,分别为4456 595万和4388 418万; 六盘水市和贵阳市的得分比较低,分别为1572 071万和1621 515万。[结论]贵州省各市(州)生态农业发展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性,遵义市和毕节市的生态农业效益最好,安顺市、六盘水市、贵阳市的生态农业建设相对较弱。因此,贵州省应该加强政策引导、利用先进技术、加大生态农业的投入,从各方面促进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取湖南省国家级贫困县所在的9个市(州)为样本,运用DEA-Tobit模型对其2010—2015年金融扶贫绩效水平及效率影响因素进行测评和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不同城市的金融扶贫效率存在较大差异,岳阳和邵阳等金融扶贫效率较高,其余7个样本市(州)的金融扶贫效率有较大改进空间。在影响金融扶贫效率的主要因素中,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及其效率的提高、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及政府财政政策支持等有利于提高金融扶贫效率;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则严重阻碍了金融扶贫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部,因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和文化传统,扶贫工作一直是重点与难点.本文通过整理精准扶贫政策及已有研究,以南疆四地州为研究对象,选取南疆四地州2017年统计数据为研究基础,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农村发展、文化卫生四个角度来分析精准扶贫现状,并利用熵值法对精准扶贫绩效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提升林业扶贫效果,从生态建设绩效、经济发展绩效和社会公共服务绩效3个维度构建林业定点扶贫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法"对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定点帮扶的贵州省独山县、荔波县,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龙胜县和罗城县4个贫困县2011~2017年的林业扶贫绩效进行了评估分析。评估结果发现:4个贫困县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定点精准帮扶下,林业扶贫绩效得到显著提升;荔波县与龙胜县的林业扶贫绩效水平较高,独山县绩效提升最快,而罗城县不管是绩效水平还是增长幅度都处于较低水平;4县在生态、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林业扶贫绩效仍需进一步提升。针对评估结果以及贫困县林业定点扶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为了弥补以往研究中对产业扶贫效果评估的定性分析主观性较大的缺陷,运用BCC-DEA模型,从减贫效果、收入、基础建设、教育医疗、环境卫生角度确定投入与输出指标,构建产业扶贫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对全国21个省份2014~2017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第一,我国产业扶贫效果区域性比较显著,偏南的贫困地区产业扶贫绩效明显好于偏北的贫困地区。东部地区的扶贫绩效稳定,西部地区的扶贫绩效比较显著但波动性较大,中部地区的扶贫绩效不显著;第二,DEA无效的省份占绝大多数,且规模效率偏低是导致整体产业扶贫效率无效的主要原因,表明产业扶贫效果的提升在规模上的控制比在资源配置和利用上的控制存在更大的改善空间;第三,DEA无效的省份中规模收益全部属于递减状态,体现了规模和投入的合理配置对于提升扶贫活动效果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罗小斌 《山西农经》2020,(7):157-158
精准扶贫产业项目跟踪审计工作可以从资金安全、政策落实、项目绩效3个方面着手。以T县精准扶贫产业项目中芒果产业项目为案例,对其进行模拟跟踪审计,研究其审计操作方法,设计具体的审计步骤,促使扶贫产业项目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南疆三地州多维贫困测度及减贫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的研究从一维到多维逐渐得到众多学者的认可,多维贫困分析的结果更加科学,更有利于制定有效的扶贫政策。文章选择连片特困地区国家扶贫重点地区新疆南疆三地州作为研究区,划分健康、医疗、教育、住房、资产5个维度,基于每个单一维度贫困发生率数据,采用熵值法进行多维贫困指数分析。研究得出,南疆三地州贫困更多表现为教育和资产贫困,健康、医疗、住房三个贫困维度发展较好,存在着较低的贫困指数。基于此,文章从金融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社会参与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减贫措施,以期更好地为南疆三地州扶贫攻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核桃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根据对贵州省自然资源、扶贫产业等情况的调研,贵州省确定核桃产业为贵州省产业化扶贫主要项目之一。并组织各部门实施和发展贵州省的核桃产业,经过快速的发展贵州省的核桃产业已初具规模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由于核桃产业存在投入大,管护难,周期相对较长等原因、因此在发展中仍存在部份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就实际的调研情况归纳总结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掌握贵州省粮食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情况,从2014年3月开始对全省9个市(州)粮食质量安全保障情况进行了调研,以问卷调查表、实地调研和随机选取对象深入研究3个层次进行调查,通过对贵州省粮食质检机构及保障体系的调查,分析了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并对粮食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在贵州的很多山区,过去农民种树主要是为了卖木材,而现在这些树可以通过碳汇交易来增加收入,他们幽默地称之为"种树卖空气"。据贵州省生态环境厅消息,贵州从2017年12月开始实施的单株碳汇精准扶贫项目,目前已覆盖全省8个市(州)60个村260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们可通过"种树卖空气"(出售生态效益)增收。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精准帮扶、扶贫效果4个层面构建一套包括14个评价指标的贫困县精准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安徽金寨县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贫困县精准扶贫绩效进行实证研究,以探究影响精准扶贫绩效的主要因素。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发展对精准扶贫绩效影响最大,精准帮扶、社会发展、扶贫效果对扶贫绩效的影响依次递减。在实证结果的基础上,从精准帮扶机制、多元扶贫方式和贫困居民能力培训等方面就进一步提升贫困县精准扶贫绩效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凉山分行答好智力扶贫题、基础扶贫题、产业扶贫题,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中交出亮丽答卷。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深度贫困"三区三州"之一。至2018年底,17个县(市)中仍有深度贫困县11个、贫困村618个、贫困人口31.7万,分别占四川全省的29%、35%、45%,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农发行作为服务国家战略的银行,牢记"支农为国、立行为民"使命,近四年来向凉山投放各类资金147.01亿元,目  相似文献   

13.
为了帮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从根本上消除贫困,实现可持续脱贫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精准扶贫"思想。本文以贵州省为研究对象,利用Eviews 8.0软件建立VAR模型探究贵州省精准扶贫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贵州省全省公路通车里程、旅游业总收入、金融相关率以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因素会影响精准扶贫的效果,但各个因素影响不尽相同,其中金融相关率的影响最大。因此本文建议将贵州省的精准扶贫工作重心放在金融精准扶贫上,并从贫困户、金融机构两个方面给出了一些金融精准扶贫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自2012年党的十八大之后,全国开展了脱贫攻坚战,扶贫脱贫工作任务艰巨,本文通过贵州省2014~2018年这五年的贫困人口、扶贫资金投入等数据,从贵州省扶贫工作在贫困发生率、扶贫资金的投入,扶贫减贫效果等几个角度来对贵州省扶贫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  相似文献   

15.
正贵州省平塘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该县把产业脱贫作为重要抓手,努力探索精准扶贫的新机制。通过项目支持特色产业发展,农业扶贫产业已覆盖全部贫困村,覆盖贫困人口比例达到60%。通过走访,调查组认为,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教育是根本,产业是关键。政府部门应坚持三个着力点,紧紧扭住产业脱贫这个牛鼻子,让贫  相似文献   

16.
正为促进"三区三州"特色优质农产品"走出大山、走进市场",4月3日,以"产业扶贫、市场扶贫、消费扶贫、感情扶贫"为主题的"三区三州"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专场活动在京启动,来自"三区三州"107个深度贫困县的200多名供货商和全国各地500多名采购商参加活动,采购金额54.8亿元,现场签约45.57亿元。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出席开幕活动并致辞。韩长赋指出,举办"三区三州"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专场活动,既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实际行动,也是巩固和提升"三区三州"等深  相似文献   

17.
推广专业化服务对于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基于贵州省9市(地区、州)25县(市)烟农的问卷调查,对烟农接受专业化服务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文化程度、自购农机具、专业合作社参与度、地形、当地专业化服务组织发育程度等是影响烟农接受专业化服务的重要因素。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随着2020年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我国进入了2020后扶贫时代,低收入人群、易致贫返贫人群以及贫困边缘人群虽然脱离了绝对贫困,但这些脆弱性群体仍受到相对贫困困扰,很难在短期内实现致富,并很容易再次陷入贫困,还需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行兜底保障,因此研究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兜底扶贫绩效,充分发挥其"兜底"功能,以应对返贫挑战,显得尤为重要。[方法]文章基于2016—2018年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相关统计数据,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兜底扶贫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规模报酬进行了测度和分析,并绘制了农村低保兜底扶贫绩效水平的区域分布图。[结果](1)农村低保兜底扶贫绩效综合效率值良好,扶贫纯技术效率较高,扶贫规模有一定不合理性。(2)城镇化水平和人均GDP的提高会制约农村低保兜底扶贫绩效的提升,公共财政收入的增加有利于农村低保兜底扶贫绩效的提升。(3)不同地区的农村低保兜底扶贫绩效存在差异。(4)农村低保精准扶贫瞄准度有待提高。[结论]提出优化农村低保财政支出规模、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实施差异化政策、提高农村低保精准扶贫瞄准度等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9.
乡村旅游扶贫是一种重要的产业扶贫方式,近年来在全国各地得到迅速的推进和发展,在各地也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但是乡村旅游扶贫不能脱离其核心任务即"扶贫",也不能脱离精准扶贫"到村、到户"的目标,实践中易将其与旅游开发相混淆,从而导致陷入与扶贫目标和宗旨不符、政府包办、项目缺乏特色、利益联结不稳等困境。笔者根据对贵州省乡村旅游扶贫现状的调研,分析、总结了目前贵州乡村旅游扶贫面临的主要困境,结合理论研究提出了精准视阈下贵州省乡村旅游扶贫长效机制优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四川秦巴山区是全省4大连片特困地区之一,集边远山区、革命老区、汶川特大地震灾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主体功能区等为一体,脱贫任务艰巨,对该地区进行新的有效扶贫对策研究迫在眉睫。在分析前人关于旅游扶贫的研究基础上,从精准扶贫角度着手,基于县域视角选取旅游扶贫的影响因素,构建旅游扶贫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求得指标权重,建立旅游扶贫适宜性评价模型,对四川省秦巴山区的34县(市、区)进行旅游扶贫适宜性评价,结果显示秦巴山区旅游扶贫适宜性强度呈3个等级,强度最强的包括阆中市等10个县(市、区),属于强旅游扶贫适宜性地区;较强的包括朝天区在内的17个县(市、区),属于较强旅游扶贫适宜性地区;弱的包括营山县在内的7个县(市、区),属于弱旅游扶贫适宜性地区。根据评价结果,在强旅游扶贫适宜性的县(区、市)旅游扶贫适宜选择以景区牵引扶贫模式为主导模式,以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和旅游商品扶贫模式为配套模式;在较强旅游扶贫适宜性的县(区、市)适合以乡村旅游扶贫模式为主导模式,以景区牵引扶贫、旅游商品扶贫、产业园区带动扶贫为配套模式;在弱旅游扶贫适宜性的地区适合选择以旅游商品扶贫模式为主导模式,以景区牵引扶贫、旅游众筹扶贫、乡村旅游扶贫等模式为配套模式。这对于四川省秦巴山区各个县(市、区)在选择是否走旅游扶贫脱贫道路、旅游项目和旅游产品打造、旅游发展模式和战略等方面具有指导意义,也为其他县(市、区)的旅游扶贫适宜性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