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市地下水资源作为供应用水的比重加大、开采量逐年上升。由此引发了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等环境问题。通过对北京市地下水资源承载力采用主成分分析模型进行综合评价,由主成分关系式得出相应的主成分评判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状况。根据地下水承载能力状况,北京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应是:划定地下水资源超采区,实行分区评价和管理;健全地下水资源管理法制、严格地下水资源管理、与其他用水制度相协调;加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监视和监督工作;综合治理由于不合理开采利用地下水引起的各种地质灾害,保护地下水资源。  相似文献   

2.
贵州喀斯特地区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地区,人多地少矛盾突出,耕地资源安全问题日益引起学界重视.通过研究分析,剖析了仁怀市耕地资源安全态势.应用马尔科夫链预测方法,对仁怀市土地利用变化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定量预测,结果显示:从2005年到2025年,仁怀市耕地面积共减少17177 hm2,年平均减少约687 hm2.到202...  相似文献   

3.
河西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也是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最集中的地方,由于长期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加剧了这一矛盾的激化。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成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文章以甘州区为例,来探讨该区土地潜力,通过应用生产潜力模型,并结合统计资料,建立了绿洲农区土地潜力评价系统和指标体系,通过应用气候(光温水)生产潜力模型和气候-土壤生产潜力(自然生产潜力)对该区的土地生产潜力进行评价。希望研究对于绿洲农区合理、有效、可持续的利用土地资源,使其最大程度的发挥土地生产潜力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城市近郊的贵阳市花溪区为例,在分析农业资源现状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经济-社会耦合理论为基础,通过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分析花溪区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区域差异,根据不同的区域特点将花溪区划分为三个功能分区:高端农产品基地、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生态农业基地,以期能均衡城市发展和农业生产,为今后喀斯特地区近郊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区域土地综合承载力空间差异评价研究——以四川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土地综合承载力的内涵来构建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四川省土地综合承载力的空间差异进行研究;四川省各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的空间差异显著,川中、川东地区高于川西地区,此评价结果与四川省采取的非均衡发展战略部署相符合;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对四川省各城市进行障碍度诊断,发现绝大部分城市面临生态承载的障碍;为了促使四川省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建议将土地高承载区的产业向中、低承载区转移,对于不同的土地承载力障碍区应采用不同的土地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试图在保证区域各类用地合理配置、生态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对宁国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以期为多层次、多指标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提供一种可行的研究方法与思路。[方法]以安徽省宁国市为研究试点,从耕地、建设用地、生态用地等3个方面构建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承载指数法建立宁国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结果]揭示了宁国市土地资源承载现状为\"可载\"状态,符合宁国市实际情况。[结论]认为应将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监测预警工作切实有效地融入政府管理工作当中,需进一步开展资源环境承载力动态监测与评估技术的研发,职能部门需统筹建立动态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7.
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在于人的城镇化,处理好城镇化进程中与人口要素相关的“三生空间”问题,有助于提高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质量。针对青岛市这一典型区域,基于可能—满意度测算方法,结合人地关系、资源禀赋与可持续发展理论,对青岛市当前资源环境承载力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评价和预测,得出如下结论:青岛市自然资源尤其是水资源已接近本地资源潜力极限,资源承载力亟需进一步提升;青岛市经济水平承载力最大,当前及未来都不对人口承载构成威胁,应重点关注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生态环境次之。建议应以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为蓝本,科学推进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前提和基础,打破行政单元的限制,开展基于栅格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更容易满足实际的规划需求。方法 文章在GIS技术支持下,运用变异系数法和综合指标法评价2018年研究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状态,并具体分析2008—2018年研究区资源环境承载力时空变化情况及土地利用类型对资源环境承载力影响。结果 (1)2018年昆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整体处于中低水平,呈现出“南高北低”空间分布格局。(2)时间维度上,2008—2018年昆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数值呈波动下降趋势,承载力水平始终保持在中等水平。空间格局上,2008—2018年昆明市资源环境承载呈现出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和高水平稳定,低和中低等级相互转变的空间格局演变规律。(3)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等级不同,其中耕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以中等水平为主,水体和建设用地的承载力表现出高水平。结论 昆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地域差异明显且随时间波动下降,改善并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国土空间规划与差异性管制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以贵阳市为研究区域,在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从资源保护性、生态合理性、经济可行性、社会接受性等方面构建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通过土地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模型和土地可持续利用障碍因素诊断模型,评价贵阳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分析其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障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土地供给和土地需求间矛盾日益凸显,土地差别化供给是解决当前土地供给和土地需求矛盾的重要手段。从土地差别化供给角度对河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水资源承载力、环境质量、自然灾害危险性3个领域层、8个指标层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分法评价出河北省各县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将149个评价单元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划分为高水平区、中高水平区、中低水平区和低水平区4个等级,并结合评价结果对河北省土地差别化供给从供给量和供给结构两个方面提出了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类正在面临着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等各方面的压力,而城市又是人口分布、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主阵地,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将会引领着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张将会受到城市承载力的约束。文章利用人口——经济承载力模型法、就业人口承载力模型法和国民财富测算法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评价了乌鲁木齐市的经济承载力。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在构建土地生产率分类体系、界定各级指标概念及确定测算方法的基础上,运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数据及相关统计数据对地处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及所辖各县(市)农用地生产率体系的第一、二级指标进行了横纵向对比分析,并利用变异系数和趋势面分析法对文山州农用地各项生产率指标的地区差异性和空间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纵向角度,文山州的土地综合生产率、农用地生产率、建设用地生产率、种植业用地生产率和林业用地生产率均低于云南省和全国的水平。横向角度,一级指标排序为:建设用地生产率>土地综合生产率>农用地生产率,二级指标排序为:种植业用地生产率>林业用地生产率。从区域差异与空间格局看,文山州一级生产率变异系数排序为:土地综合生产率指数>建设用地生产率指数>农用地生产率指数,二级农用地生产率变异系数排序为:林业用地生产率指数>种植业用地生产率指数,文山州整体的农用地生产率呈现出“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土地投入、产出为基础,分析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空间相关性和异质性,为土地利用方式的调整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通过构建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值,并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分析法对京津冀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空间差异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1)京津冀整体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耦合协调度较低,耦合协调平均值为0.425,属于濒临失调衰退类型,并且各城市之间发展不平衡;(2)京津冀地区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Moran's I为0.217 928,表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形态;(3)京津冀地区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空间差异主要受区位优势、产业结构等影响,京津冀3地仅有北京、天津2个城市处于协调发展状态,河北省整体都处于失调衰退状态。[结论]根据区域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空间分异特点,应制定差异化策略,从而提高土地利用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根据喀斯特地区耕地资源的实际情况,以贵州省兴义市为研究对象,在保证采样点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基础上,采集混合样和土壤剖面样品(0~100cm),并对样品中有机碳分布特征进行研究。不同耕地类型的耕作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具有明显差异,其中灌溉水田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耕地类型,有机碳含量为23.08g/kg,菜地的有机碳含量最低,仅为15.36g/kg。不同质地类别的耕作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排序为:黏土>黏壤土>壤土>砂土。随着耕地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随之降低。研究结果可为兴义市增加土壤有机碳固定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典型岩溶地区生态用地研究——以清镇市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目的:为典型岩溶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参考意见。研究方法:土地利用布局方案制定采用灰色多目标规划模型,土地利用转换的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采用GIS技术。研究结果:清镇市在各生态用地类型面积配置下,土地生态服务价值2010年为58.96、2020年为64.16,较2004年的生态服务价值有较大的提高。研究结论:生态用地概念是管理岩溶山区生态环境的新理念,为协调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敏感区域一般只能用作生态用地。  相似文献   

16.
民族自治地区的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既密切相关又影响深远。通过对广西百色的调研,分析有着丰富资源的民族自治地区在大规模资源开发中面临的问题,探讨民族自治地区矿产及其他资源的开发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从调研、政策和法律等层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分析2000—2019年浙江省绿色空间与经济发展典型要素的时空匹配特征,探讨其匹配的公平性,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提供理论支持。研究方法:基尼系数、泰尔指数、重心模型。研究结果:(1)2000—2019年浙江省绿色空间与人口处于相对匹配的状态,绿色空间与GDP处于匹配比较合理状态,杭州市的空间匹配度最低,舟山市、湖州市和嘉兴市的空间匹配度最高;(2)浙江省绿色空间与经济发展典型要素的空间匹配与城区分布格局有关,分散型城区比集聚型城区匹配度高;(3)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浙江省绿色空间与经济发展典型要素的空间匹配度在不断减弱。研究结论:为了促进浙江省绿色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及提高与经济发展要素的匹配度,需要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人口分布并积极开展生态修复规划,从而使绿色空间匹配度不断增强,更具公平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揭示长江和珠江分水岭地区生态屏障区生态承载力的演变情况。文章采用生态足迹理论下的生态承载力计算方法,以黔东南州为例,利用其1978-2014年的相关数据计算的结果,分析其生态承载力的演变特征。研究表明:在研究时段,黔东南生态承载力总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具有明显的波动性;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835hm~2,呈波动性变化;单位土地面积生态承载力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是一直低于贵州全省;其生态环境的支撑主要是靠林地以及耕地资源提供的生态承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重庆武陵山片区为调查对象,依据当地贫困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定量分析其旅游扶贫的经济、社会、环境绩效,以客观评价西南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开发取得的成效。[方法]采用调查分析法、统计分析法,利用长江师范学院\"西南民族地区旅游扶贫\"课题组在重庆武陵山片区所获得的抽样调查数据,对西南民族地区的旅游扶贫绩效进行定量评价。[结果]有超过85%的受访者表示旅游扶贫促进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65%的受访者认为加快了脱贫致富和带来了新的思想观念,有超过90%的受访者认为基础设施得到改善,近80%的受访者表示环境卫生得到改善。但是,也有50%的受访者认为存在飞地效应,有超过70%的受访者认为造成生活成本上升,有超过80%的受访者认为拉大了贫富差距。[结论]旅游扶贫对增加西南民族地区贫困农户收入有显著效应,生活及卫生环境得以较大改善,但也存在生活成本上升、飞地效应及贫富差距拉大等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20.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保护耕地的核心应该是保护其粮食生产能力。耕地数量减少到一定程度即视为负债是普遍共识,而耕地不合理利用、占优补劣致使耕地质量下降也应该视为一种负债,在耕地压力指数模型的基础上兼顾耕地质量情况,根据耕地分等结果开展耕地资源的粮食生产能力核算及资源压力指数测算,探索以耕地资源粮食生产能力和供给能力为主要内容的负债表编制研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开展试算,结果反映依据耕地数量和质量为基础数据测算得出的耕地压力指数更能科学反映区域内耕地资源的承压状况及负债情况,更能科学量化区域内现有耕地资源保障粮食安全能力的变化情况,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