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湖北省1978~201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研究发现,1978~2014年劳动力持续外流并没有对湖北省粮食产量产生实质性影响,而粮食播种面积、化肥使用量和地区抗灾能力则对粮食产量产生了显著的积极影响。因此,在湖北省内农村劳动力继续持续外流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促进粮食生产的规模经营,加大对土地、化肥及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来保障省内粮食产量水平的稳定。  相似文献   

2.
农村劳动力外流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来自中国的证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粮食安全是中国"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之一,而农村劳动力外流可能对粮食安全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采用2001~2013年的面板数据,基于扩展的C-D生产函数分析了农村劳动力外流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外流对全国、粮食主产区和粮食产销平衡区的粮食产量没有产生显著影响,而对粮食主销区的粮食产量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充分考虑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和粮食产销平衡区的资源禀赋差异和区域特征,制定差异化的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和粮食安全政策,将有利于保障中国的粮食供给安全。  相似文献   

3.
劳动力价格上涨和老龄化对农村土地租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农业部固定观察点农户调查数据研究了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和老龄化对土地租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价格上涨对农户土地租入和土地租出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劳动力价格上涨会促进农户土地租赁。在劳动力老龄化方面,无论是基于总体样本分析,还是将总体样本分为土地租入样本和土地租出样本,或者分为平原地区样本和山岭地区样本进行分析,实证分析结果都表明,农户家庭劳动力老龄化对农村土地租赁市场并不构成显著影响。另外,农村劳动力老龄化趋势是否会促进或者减弱劳动力价格上涨对农村土地租赁市场的影响?通过分析它们两者的共同效应,回归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和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并没有对农村土地租赁市场产生共同效应。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3~2016年中国农村省级面板数据,运用混合模型、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考察了农村人口变动对粮食生产的影响。通过全国和分区域数据比较研究,发现农村人口数的减少反而有利于粮食产量的增加;老年抚养比对粮食生产虽然有正向影响,但分区域均不显著;少儿抚养比对粮食生产的负向作用仅在西部得到体现。该结论印证了中国的粮食生产已经在向现代农业转变,农村人口的减少和老龄化不会影响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2000—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函数(STF)研究了中国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和女性化对中国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及其南北差异。结果表明,中国粮食生产存在技术非效率性,从全国来看农村劳动力老龄化没有显著降低粮食生产技术效率,而女性化显著提高了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但是这种影响存在明显的南北地区差异: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降低了北方的技术效率,但对南方没有显著影响;而女性化提高了北方的技术效率,而且其贡献随随着时间推移在不断增加,但对南方没有显著影响。人均机械与人力资本是提高生产技术效率的主要因素,自然灾害是主要的不利因素。为适应农村劳动力的结构变化、提高粮食生产效率,需因地制宜加强社会支撑系统建设,包括改善农业机械使用条件、发展农村教育和完善养老服务以及增强抗灾能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研究了土地细碎化、劳动力转移对农户粮食生产的影响,发现土地细碎化降低了农户的粮食生产效率,减少了粮食产量。土地细碎化降低粮食产量的传导路径有两个,一是减少农户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投入,从而抑制了本应生产出来的粮食产量;二是增加了农户的投工量;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减少了农户的农业生产投工量,降低了粮食生产效率,表明中国的农业发展已经处于后刘易斯转折点阶段;农户家庭的医疗支出负向影响对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医疗支出对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产生了显著的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江西省20个粮食主产县408份农户调查数据,在理清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与粮食生产"十三连丰"的内在逻辑基础上,实证分析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接着,引入农机作业服务和农业科技培训作为调节变量,考察劳动力老龄化背景下农机作业服务和农业科技培训是否对粮食生产具有正向调节效应。研究结果显示:65岁以上老龄农业劳动力会给粮食生产带来显著的负向影响,农机作业服务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而农业科技培训暂时并未表现出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进一步,从农业科技培训意愿、认可度、应用水平和依赖程度等方面,分析当前劳动力老龄化背景下农业科技培训对粮食生产不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黑龙江省13个地市,47个村,共824个农村劳动力的调研数据,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与女性化对种植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与女性化现象突出,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种植业生产效率存在显著负影响,随着劳动力年龄的增长,种植业生产效率呈现出先递增,然后保持不变,最后递减的"梯形"变化趋势,且递增和递减阶段表现出明显的非对称。女性化对种植业生产效率没有显著影响,女性劳动力比例的提高,并没有降低种植业生产效率。此外在研究中发现,农业机械化对种植业生产效率的促进效应主要作用于青壮年劳动力,在老年劳动力群体中,作用不明显。据此从技术培训、农机购置补贴等方面,提出应对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现象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中国1992年~2012年的粮食总产量、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农业劳动力,农业机械劳动力,农业财政支出等相关数据的研究,通过Eviews软件对建立的模型进行检验、修正,最终建立我国粮食产量及其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同时,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发现,化肥施用量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最显著,粮食播种面积次之。故要想提高粮食产量,关键是要合理开发、利用好耕地面积。  相似文献   

10.
粮食是最基础、最重要的生活、生产物资,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粮食安全与金融安全、能源安全一道被列为国家经济发展"三大安全"。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出现了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的现象。本文基于1990-2017年数据,实证分析农村劳动力外流对我国粮食产量及粮食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外流对我国粮食产量没有显著影响,而农业技术进步、耕地面积与化肥使用量对粮食产量影响显著。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维护我国粮食安全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粮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山东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研究山东省粮食直补政策对粮食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2004-2009年山东省17个地市的农业面板数据进行分析,选取粮食播种面积、农村机械用电量、化肥使用量和粮食直补额作为粮食产量的解释变量,借助柯布-道克拉斯生产函数建立模型,最后发现粮食直补对山东省的粮食产量有着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江西省20个粮食主产县的408份有效农户调查数据,实证研究老龄甚至高龄农业劳动力是否会影响粮食生产效率。如果会,机耕、机收等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是否具有调节效应。[方法]运用Stata 14软件,引入机耕、机收服务两个调节变量,区分老龄和高龄农业劳动力进行了计量实证分析。[结果]老龄农业劳动力暂时并没有显著影响粮食生产效率,而高龄农业劳动力对粮食生产效率表现出显著的负效应。如果粮食生产过程中能得到机耕、机收等农业生产性服务,都可以显著降低高龄农业劳动力对粮食生产效率的负向影响。[结论]为了缓解高龄农业劳动力给粮食生产效率带来的负向效应,在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同时,应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  相似文献   

13.
《农村经济》2021,(6):41-49
文章采用2000~2018年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动态短面板数据模型,运用SYS-GMM方法对内生性问题进行处理,采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机械化对农民收入及其构成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对农民可支配收入、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三种收入类型均产生显著正向作用效果,其中对农民工资性收入产生较大影响;劳动力转移对农民可支配收入、农民工资性收入产生显著正向作用效果,其中对农民工资性收入产生的作用效果较大.对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产生的作用效果不显著;粮食产量对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产生显著正向作用效果,其中对家庭经营性收入产生较大影响,对工资性收入影响不显著。中介效应检验模型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对农民可支配收入的影响通过粮食产量产生"部分中介效应"和劳动力转移产生"遮掩效应"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8省2012—2018年三大主粮面板数据和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影响不同粮食产量的因素。结果显示,其他物质服务费用和劳动投入对三种主粮的作用方向存在差异,化肥用量、租赁作业费用与三大主粮产量显著正相关,种子用量、农药费用与粮食产量负相关。须合理配置农村劳动力,加大农业机械技术投入,大力推行综合防治技术,不断提高粮食生产质量,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识别了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然后采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微观农户数据,实证检验了不同地形下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户种植结构调整与要素投入的影响,并用江苏、浙江两省的市级宏观数据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在不同的地形上存在明显差异,具体而言,在平原地区,由于耕地适宜机械耕作,老年农户家庭会增加机械化程度较高的粮食作物的种植比例;而在丘陵山区,由于农业机械难以替代劳动力,老年农户家庭会增加经济效益较高的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与此同时,我们还发现随着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平原地区和丘陵山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机械替代劳动力现象。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中国粮食生产结构与实际需求不匹配,本文将农业劳动力数量和老龄化率引入劳动增强型生产函数(C-D函数),分析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玉米、小麦和稻谷三大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粮食生产存在明显的"内卷化",这阻碍了粮食增产。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粮食生产劳动投入,推动粮食生产规模化与机械化,通过提高单产与种植面积促进粮食增产。此外,中国粮食增产尚处于依赖要素和资本投入阶段;从长远来看,在劳动力知识水平未显著提高的情况下,这种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因此,可以通过提高农业劳动力人力资本、发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加速机械、技术等现代要素的引入,促进我国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17.
基于家庭经济理论与健康投资理论,本文通过构建农村家庭劳动时间分配模型,系统研究健康对农村家庭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效率效应与配置效应。基于江苏省651名农村劳动力的调查数据研究发现,劳动力健康水平不仅对劳动力自身外出就业产生影响(效率效应),还会影响家庭成员劳动时间的分配,对家庭其他成员的非农就业造成显著影响(配置效应)。效率效应表明农村劳动力自身健康状况越好,其参与非农就业概率越高;配置效应则显示家庭成员不健康的比例越高,家庭其他劳动力参与非农就业的可能性越低。改善我国农村健康状况,不仅有利于促进家庭成员自身非农就业,还有利于增加家庭其他劳动力的非农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二元经济结构变动和区域差异的角度,研究农村迁移劳动力歧视工资的决定机制,在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村部门的农业收入对农村迁移劳动力工资的决定有参照效应,而实际产出对迁移工资的促进作用发生偏离。文章基于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随着二元经济结构程度的恶化,参照效应和偏离效应随之加强,并且从整体上看,中国农村迁移劳动力的工资收入受农业收入的影响最大。进一步对中国东、中、西部的回归发现,东部地区农村迁移劳动力的人力资本对其工资收入的影响最大,中部和西部地区农业收入对农村迁移劳动力工资收入的影响最大,参照效应的强度存在区域性差异,东部地区参照效应弱于中、西部,并且各区域要素回报率也存在差异,东部地区人力资本的回报率最为突出,中部地区仅有物质资本通过检验,而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和劳动的回报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不同区域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机理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方法:非期望超效率EBM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研究结果:(1)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率和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区域差异显著。(2)全国层面,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呈“U型”变化,并在劳动力转移至一定程度后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3)区域层面,中部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本地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正相关,对其他地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呈“U”型关系;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本地耕地利用生态效率之间存在“U”型关系,但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东北部农村劳动力转移率大于23.32%时,其对本地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影响显著,并产生负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论:激励农地流转,促进耕地集约利用,提升农民技能,推进耕地利用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2000~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模型测算出各省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值,然后从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质量和结构维度出发,运用面板随机效应模型对比分析了劳动力转移对全国和粮食生产功能区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粮食生产存在技术非效率,全国层面劳动力转移没有显著降低技术效率;劳动力转移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即劳动力转移能显著提升主产区技术效率;我国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提高劳动力受教育年限不会显著提升技术效率,劳动力女性化现象显著降低了主销区技术效率;劳动力外流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在不同城镇化阶段存在差异,在城镇化中低水平阶段,劳动力外流有助于提高技术效率,在城镇化高水平阶段,劳动力持续外流产生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