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粮食市场粮食价格的巨幅波动,导致了粮食经济主体承受的粮价风险损益空前扩大,生产经营收益暴增陡跌。这又反过来进一步激发粮食市场与粮食价格的更大波动。粮价风险已成为我国粮食市场发育中引人注目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粮食价格市场化是粮食市场化改革的核心问题。价格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会促进粮食有序流通和资源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又会对传统的经营观念和管理体制带来严峻挑战。本文试对粮食价格放开后的粮食市场管理谈几点看法。一、粮食价格放开后对粮食市场管理带来挑战1.对市场稳定的影响。目前,全国粮食总量供大于求,库存积压严重,特别是超期储存和陈化粮食数量大。在政府确定的收购保护价普遍高于市场价,国际市场粮价比国内粮价明显偏低的情况下,全面放开粮食价格后,一方面,粮食企业根据“购得进、销得出、有效益”原则确定的市场收购价格,将会低于过去政府确定的保护价,粮食收购价格明显下降;另一方  相似文献   

3.
粮食供需基本平稳库存比较充裕当前粮食宏调重点是"保供稳价"在国际粮价变动较大的情况下,秋粮是否会出现价格大起大落?在国内粮食市场出现价格波动时,宏观调控部门如何应对?期货市场在稳定粮价上能否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4.
国内贸易部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丁声俊认为,建立合理配套的粮食价格体系,是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核心。适应国内市场和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需要建立包括以下5种主要价格的粮食价格体系:一是粮食定购价,可参照有代表性的市场价格确定粮食购价,实现与市场价并轨;二是粮食保护价,保护生产者利益,以稳定粮食生产;三是粮食最高销售限价,保护消费者利益,以稳定粮食市场;四是粮食进口“门槛”价格,以防止进口粮扰乱国内市场的稳定;五是粮食平准价格,国家动用专储粮平抑粮食市场的价格。各种粮食价格相互配合、相辅相成,构成了完…  相似文献   

5.
在粮食价格和经营刚放开不久的去冬今春,全国由南到北出现了粮价猛涨,虽然这次涨价带有一定的补偿性和合理性,对促进粮食生产、理顺粮食价格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确实引起了城乡消费者的躁动和粮食市场的震动,这不仅反映了局部地区粮食供求失衡对全国粮食市场的牵动和影响,而且说明了保持粮食供求基  相似文献   

6.
(一)自1993年初粮食价格、经营放开后,国有粮食部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出了较大的步伐,粮食企业经受了较大的考验。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由于体制不顺.在1994年自然灾害的影响下,国家宏观调控乏力,出现了粮价暴涨,被迫加强了行政干预。再度强调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重要商品.强化定购,实行限价限量供应,才使粮食形势逐步趋于平稳。于是就产生了这样的问题:国营粮食企业应如何走向市场,既要完成国家宏观调控,保证城乡必需粮食供应.稳定粮食市场的特殊重要任务,又要适应市场需要,搞活经营,提高企业…  相似文献   

7.
对市场放开后 我国粮食价格调控问题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放开后,我国粮价在2004年、2006年出现两轮大幅波动。与以往相比,新形势下的粮价波动表现出新的特征,并带来相应风险。面对粮价大幅波动,政府以最低收购价为中心。从生产、流通、进出口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调控。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主要有:促进了粮食安全:维护了粮价稳定;体现了调控意图;增加了农民收入。但粮食价格调控也表现出诸多负面效应:打破市场形成价格机制,扭曲粮食价格信号:不利于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粮食价格调控成本趋高;不利于建立市场风险分担机制。反思粮食价格调控的得与失,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粮食价格调控:重新认识有关粮食的一些重大问题:建立与完善现代粮食市场体系:建立市场形成价格的新机制;完善政府价格调控的机制;建立国家粮食宏观调控中心。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人口不断增加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中国粮食缺口越来越大,需要大量从国际市场进口,中国的粮食市场越来越受到世界粮食市场的影响,中国粮食价格与世界粮价息息相关。本文探究了国际粮价对国内粮价的影响机制,并且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保证耕地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优化粮食生产结构,控制进出口量相对平衡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作为实际居住人口第一大省、流动人口第一大省以及食品加工生产大省,广东是我国最大的粮食主销区,粮食自给率不足50%,长年依靠从外地调进粮食。最近国际粮食价格普遍上涨,广东粮食价格走势如何、广东如何保障粮食市场供应和稳定等问题者备受关注。记最近走访了广东粮食市场和有关部门,实地了解粮价上涨压力下的广东市场动态。  相似文献   

10.
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进一步改革粮食价格形成机制1.1 粮食保护价的产生和历史作用 1994年末、1995年初全国粮食市场供应趋紧,市场粮价大幅扬升后,国家将大量专储粮、大批进口粮投放市场;1995、1996年连续两年粮食丰收,自1996下半年开始市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粮食价格为主要研究对象,对1994—2018年粮食价格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具体方法是对所有因素进行平稳性检验之后,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提取显著影响我国粮食价格变化的因素,最后利用误差修正模型回归,分析各因素与粮价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果发现,在国际粮食贸易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国际方面的因素对我国粮食价格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粮食的进出口以及汇率对粮食价格发展影响显著。这对新冠肺炎疫情过后我国粮价维稳情况以及提升我国粮食市场在国际粮食贸易舞台上的作用具有战略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去年下半年起,粮食市场开始悄悄升温,粮食购销逐渐活跃,出口数量猛增,部分品种粮食价格止跌回升,粮食部门购销量创历史新高。随着国内经济形势进一步好转,粮食供求矛盾缓和,连续近五年时间粮食价格下滑的局面得到扼制,有的品种还发生逆转,粮食市场环境也将明显改善。今年国内的粮价总体会平稳上升,粮食保护价格政策将会得到进一步全面落实。  相似文献   

13.
粮食经济研究是个大题目,它牵涉的面很广。粮食生产、粮食流通、粮食价格、粮食市场、粮食国际贸易、粮食储藏,以及国家实施的粮食方针政策,都是粮食经济研究的对象。研究这些问题,有个共同的目的,就是如何实现粮食供求基本平衡,既不要过少,也不要过多,能够经常保持市场粮价基本稳定,人民生活安定。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粮食价格经历了3次较大幅度的波动。3次粮价波动,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不同,表现形式不同,但都给粮食生产和粮食流通带来较大震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粮食产需主要应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来调节,粮食价格则应由市场供求规律自发形成,政府只在特殊情况下干预粮食市场或调节粮食价格。因此,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粮食价格问题,我们认为重点应放在政府调节粮食价格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2008年是粮食市场发展不平凡的一年,世界经济剧烈动荡,国际上粮价继上年的大起,而后于今年的大落.国内粮价在年初雪灾及罕见的"5.12"震灾的影响下,粮食价格向上有所波动.油脂价格节节高升,由于国家全年不断出台有效的粮食调控措施,遏制了粮油价格上涨速度,全年粮油价格平平稳稳,稳中有升.  相似文献   

16.
调控粮价如何走出困境徐时忠1994年6月,国家对粮食价格实行了购销联动,这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深化粮食购销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政策出台以后,对稳定粮食市场,促进粮食收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从几个月来销售价格执行情况看,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政策出台不久,一...  相似文献   

17.
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进一步改革粮食价格形成机制(一)粮食保护价的产生和历史作用1994年末、1995年初全国粮食市场供应趋紧,市场粮价大幅扬升后,国家将大量专储粮、大批进口粮投放市场;1995、1996年连续两年粮食丰收,自1996下半年开始市场粮价逐步回落,至1997年粮价下降的速度大大加快。在这种情况下,从保护农民利益出发,避免谷贱伤农,国家实行了按保护价敞开收购粮食的措施。粮食保护价格的实行,在保护农民利益,促进粮食生产,保持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在国内粮食供大于求的形势下,湖南实行按保…  相似文献   

18.
自去年下半年麦收开始,我国粮食市场走出自1998年以来长达6年的低迷态势,粮食价格出现全面上涨.这次粮价上涨首先表现在粮食产区,很快传递到粮食销区,引发全国范围内包括玉米、小麦、稻谷等主要粮食品种市场价格全面上扬.  相似文献   

19.
面对粮食市场疲软怎么办李远斌继1995年下半年以来,全国粮食市场持续疲软,粮价下跌,市场粮价比国家定购粮食价格还低,出现了我国建国以来少有的新情况。从表面上看,粮价下跌是好事,对稳定市场物价,稳定社会有好处,但对农业生产发展,对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必将带...  相似文献   

20.
我国从1990年起建立了粮食专项储备制度,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已初步建立了粮食储备调节系统。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粮食储备制度还很不完善,在多数情况下,只要粮食市场宽松,国家最低保护价“有价无市”,普遍存在“卖粮难”;而当粮食市场紧张时,国家专储粮的抛售又很难起到稳定粮价的作用。制约了政府的粮食市场调控能力的发挥和粮食价格政策的改革,影响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粮食储备体系之所以没有取得预期效果,问题出在两个方面:一是从近几年粮食储备运行看,价格支持和稳定生产者收入日益成为专项储备的主要目标。主要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