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为了满足各类水产品的养殖要求,使养殖水体达到或保持养殖用水水质的标准,往往需要对水体中的悬浮物、有机物、敌害生物、致病微生物以及其他有害物质进行严格控制或有效去除。养殖水体的设施化处理技术包括源水处理、养殖排放水处理、池塘原位水体净化等方面,养殖场可以针对自身的具体  相似文献   

2.
<正>所谓浑浊是水体中有一定程度大的粒子(1μm以上)在水中漂浮。在养殖池塘会有浑浊情形,因水中含有许多悬浮物质,包括有机物、泥浆、浮游动植物等。  相似文献   

3.
正养虾场配备贮水池的目的是储存养殖用水,外河(海)水在贮水池中经消毒、沉淀、净化后,不但可以减少病原生物,而且可以改良水质,使其达到对虾养殖的用水标准。一般养虾场应按水体5∶1的比例配备贮水池,或3~5个养虾池配备一个贮水池。贮水池最好分为两级,外河(海)水先注入第一级贮水池,用高浓度氯制剂(如漂白粉、漂粉精、三氯异氰尿酸等)  相似文献   

4.
<正> 在水产养殖中,饲料费用占养殖成本的60%以上,降低饲料成本是增加经济效益的关键。应用光合细菌,把农作物秸秆(如麦秆、稻草、玉米秆、花生藤或壳等)生产成鱼生物饲料,可使成本大幅降低,养殖效益明显提高。光合细菌能产生多种促长因子,促免疫因子,辅酶Q等,可促进幼体生长发育,在水产养殖上有如下作用:(1)减少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消除“死鱼”现象。(2)增加水体含氧量,  相似文献   

5.
一、设置网箱,分级养殖 选择在水质清新、溶氧高,pH值适宜的宽敞水域(如湖泊、水库等水体)设置网箱。根据鲶鱼不同生长阶段确定网目大小和网箱面(容)积。鱼茼网箱网目0.8—1厘米.面积8平方米;鱼种网箱网目1.5—2厘米.面积12—14平方米;成鱼网箱网目3厘米.长宽高分别为5米、  相似文献   

6.
“八字”精养池是对我国悠久的传统养殖经验的总结,其“八字”分别是指:混、轮、防、管、水、种、饵、密。生产实践证明,它对现代的河蟹养殖也有相当的指导作用,它丰富的科学内涵在河蟹养殖中有了延伸和发展。“水”:水是从事水产养殖的物质基础。养殖用水的基本要求是:肥、活、嫩、爽。肥是指水体中所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即较多的可被养殖对象摄食或利用的营养盐(如浮游生物),所以这里的肥不特指肥料的肥;活是指水体内的各种物质包括水体本身都处在一种循环、运动、变化之中,如水色有明显的日变化(主要是因为水中的浮游生物的种群随着阳光照…  相似文献   

7.
当前,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健康发展的压力下,对养殖尾水处置后达标排放的要求越来越严;各地纷纷开展了养殖尾水处置设施的构建和运行。鉴于水产养殖的生产特点,养殖产量对土地的深度依赖性,在满足养殖尾水达标排放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采用原位处理。当前,较好的养殖尾水原位处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曝气增氧与水平推流:采用微孔纳米管曝气增氧技术、气提式推水机技术、动态水位调控技术等,借助机械设备和养殖设施,人工模拟和营造流水生态环境,改变养殖用水的营养盐结构和水质状况,实现养殖投入品以及排泄物的充分分解利用,有效调控水质,降低水体的污染负荷。  相似文献   

8.
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桂林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2020年开展了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模式技术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战绩,现就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模式优势、场地建设、养殖尾水处理以及养殖管理等方面进行如下探讨,供参考。一、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模式优势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模式具有建设成本低、占地少、可因地制宜灵活安装、单位水体养殖效益高、收获操作简单等特点;在建立好完善的增氧、尾水处理和进排水系统后,可实现循环用水,达到养殖污染物零排放的绿色养殖目标。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陆上工厂化养殖在全国各地迅猛发展,并且达到一定规模,综观来看,设施设备相对简陋,养殖工艺比较简单,尚属于控温流水的工厂化养殖初级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直接影响养殖效益。一、养殖用水处理不彻底大多数工厂养殖用水未经消费仅经过简单的砂滤池过滤或曝气就引入养殖系统,实际上这种处理仅滤掉一些水中的大颗粒物(如大型敌害生物、大型藻碎片等),而大量的微生物、浮游生物及寄生虫繁殖体由于个体很小,还是能够顺利通过砂滤池进入养殖系统,遇到适宜的生长环境就会大量繁殖。当鱼因体表损伤或营养不良而抵抗力下降时细菌或寄生虫便会…  相似文献   

10.
<正> 在商品鱼养殖过程中,饲料费占养殖成本的40%以上,降低饲料成本是增加养殖效益的关键。应用光合细菌,把农家作物秸秆(如麦秆、稻草、玉米秆、花生壳等)生产成为鱼的生物饲料,不但养殖效果显著提高,而且饲料成本大幅降低。 光合细菌能产生多种促长因子、促免疫因子、辅酶Q等,促进幼体生长发育,在鱼类养殖上有如下作用:(1)减少有毒、有害物质在水体中的含量,消除“死鱼”现象;(2)增加水体中含氧量,减少、消除鱼的“浮头”现象;(3)减少增氧设备和开机时间,减少换  相似文献   

11.
正水质是指水体质量的总称。它标志着水体的物理(如水色、浑浊度、气味等)、化学(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含量)和生物(细菌、微生物、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的特性及其组成的状况。随着水产养殖投入不断加大,高投入高密度、富营养、顶级肥水,"高富顶"水产养殖水体成为新常态、新课题。养殖水体是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水质好,鱼类  相似文献   

12.
<正> 1、场地选择南美白对虾自然状态生活在咸水中,现通过淡化后,可在淡水池塘中养殖,养殖一般虾的池塘基本都适应对虾的养殖,其对水质的要求,要对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如铜、铅、锌、铁、汞等)农药等有毒物质特别敏感。因此,应选择水源充足、清新,没有受到污染的场地,虾塘的池底应为沙壤土质,保水性能要好。  相似文献   

13.
正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是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优良虾种之一,近年来更是蓬勃发展。为了实现高产,池塘中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密度普遍较大,一些饲料残饵和虾体的排泄物使得养殖水体恶化,造成南美白对虾病害频发,加之我国的水资源相对贫乏,给该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阻碍,因此,对养殖用水的净化和利用成  相似文献   

14.
《渔业致富指南》2014,(15):54-55
<正>水质的恶化是引起鱼类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但这不是一两天就能形成的,而是经过较长时间由各种综合原因引发的。我们平时如能做到不间断的监控水质的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用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就能防止养殖对象水体环境的恶化,从而让养殖对象少生病或不生病。  相似文献   

15.
<正> 在水产动物的养殖过程中,为了控制各种传染性疾病对水产养殖动物的危害,通常都需要采用各种消毒剂对养殖水体和工具,养殖动物的苗种、饵料以及食场等进行消毒处理(即水产养过程中“四消”)。消毒的目的就在于消灭各种有害微生物,为水产养殖动物营造出卫生而又安全的生活环境。理想的水产养殖用消毒剂应该具有用量少、消毒效果好、不会导致病原体产生耐药性和作用后无有害残留物生成等特点。而在现有的众多的消毒剂中,只有二氧化氯(ClO_2)具备这些特点,是特别适合用于水产养殖业的消毒剂,已经逐渐成为水产养  相似文献   

16.
一、缺氧又可分为直接缺氧或间接缺氧。(1)引起直接缺氧的原因:①鱼类养殖后期,大量使用漂白粉、富氯等对藻类有杀伤能力的含氯药物,使水体清瘦,溶氧低,造成缺氧。②鱼类密度较大,相对溶氧水平低。③越冬水体水位较浅(指冰下的水位),相对溶氧量低。④冰层透明度较差,水体中的藻  相似文献   

17.
<正>养殖水体水质的优劣可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定性定量测定分析水体的基本参数(如水温、透明度、pH值、溶氧、盐度、总氨、亚硝态氮等)较精确地给以判断。而养殖生产中我们一般采取简易方法直观判断水质,通过日常巡塘快速掌握水质变化动向、判断水质优劣并及时采取有效调节措施。其中最常用方法是通过水色及其变化、水面油膜、水体气味直观判断水质。一、依据水色判断水质(一)水色的形成养殖水体的水色是由于水中溶解物质、悬浮颗粒及浮游生物的存在而使水  相似文献   

18.
鱼类等水产动物只有在溶解氧充足的养殖水体中才能够维持其正常的生命活动,因为只有溶氧充足才能维持动物正常的活动代谢和生长发育。水体溶氧不足,对养殖生产而言会出现鱼类摄食强度和饲料消化率降低、饵料系数提高、生长缓慢、抗逆性(如抗病性)下降等现象。因此,养鱼者要对养鱼池溶解氧进行  相似文献   

19.
<正>水产养殖是人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一般包括在人工饲养管理下从苗种养成水产品的全过程,广义上也可包括水产资源增殖。水产养殖有粗养、精养和高密度精养等方式。粗养是在中、小型天然水域中投放苗种,完全靠天然饵料养成水产品,如湖泊水库养鱼和浅海养贝等。精养是在较小水体中用投饵、施肥方法养成水产品,如池塘养鱼、网箱养鱼和围栏养殖等。高密度精养采用流水、控温、增氧和投喂优质饵料等方法,在小水体中进行高密度养殖,从而获得高产,如流水高密度养鱼、虾等。  相似文献   

20.
<正> 近年来,我国的虾类养殖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rosenbergii)是我国内地饲养的主要食用虾。为了预防罗氏沼虾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定期对饲养水体进行消毒处理,清除水体中各种有害微生物,对于提高养殖虾类的成活率是很重要的。二氧化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