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的全球战略布局中,苏丹利益的总额和权重并不太大,但中苏关系的发展特别是达尔富尔问题的政治和解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提升有着特殊的意义,它关系到中国政治和外交原则的坚持,对国际社会的深度参与,以及企业"走出去"的形象建构等。中国在达尔富尔问题上所受到的外来疑惧、批评乃至诋毁,反映出日益崛起的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艰难与不易;而中国在这一问题上所做的外交选择及政策调适,反映出成就负责任大国所应有的外交谋划和政策把握。从中国实现大国崛起和构建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历史高度,来审视中国在达尔富尔危机解决中的角色及其对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启示,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美国与伊斯兰世界关系走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祖贵 《新远见》2011,(3):31-39
“9·11”事件后.美国与伊斯兰世界关系迅速成为国际政治和安全的重大问题。对美国而言.与伊斯兰世界的关系事关其国家安全与霸权前景;对国际社会来说.这对关系是观察和分析美国全球战略走向、国际战略关系乃至世界格局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对于中国,把握这对关系走向的意义更为重要,其发展直接影响了中国“重要战略机遇期”第一个十年并将继续影响第二个十年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3.
陈庆鸿 《新远见》2009,(9):61-67
2009年6月29日,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所就"金融危机对国际格局的影响"展开研讨。参加会议的人员有来自商务部美大司的何宁司长,江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肖四如书记,国际关系学院著名美国问题专家张敏谦教授以及中共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的专家们。议题分为两大部分,分别是"世界金融危机与国际经济格局的新变化"和"世界金融危机与国际政治格局的新变化"。在这两大议题之下,专家们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研讨:1、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问题;2、对美国实力地位的判断问题;3、中国在金融危机之下的战略应对问题。  相似文献   

4.
任剑涛 《新远见》2009,(12):26-30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大国崛起已经成为政治问题和国人所探讨的热点话题。这是个复杂的政治问题。依据国家实力来解说,国际竞争性消长的关系,可以说是近代真正有"世界"以来最为复杂的国家间的关系问题。必须通过深入分析,我们才可以较为深刻地认识大国的崛起问题。  相似文献   

5.
声音     
《中国新时代》2009,(12):18-18
“美国的立场很坚定,我们不寻求遏制中国的崛起。相反,我们欢迎中国成为国际社会强大、繁荣、成功的一员。——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访问中国期间,被问及中美关系时,如是说。他表示,“当大国之间合作而非碰撞时,大家都能得到更大收获。”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各国力量对比呈现一超多强的格局,或称"金字塔格局".在这样的格局下,中国作为多强中综合实力仅次于美国的一强,与美国仍有较大差距,仅为一个地区性国家而非全球性国家.中国的崛起的同时也伴随着"中国威胁论"的兴起,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具有大陆性地区强国特性的中国崛起面临着结构性的压力:既要面对占主导地位的海权国家(美国)的反对,又要面对周边国家的阻挠.  相似文献   

7.
以国内经济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经济发展态势是大国经济发展的一个趋势性事实,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新发展格局体现了战略关切取向从效率和公平、零壁垒和零关税向安全的调整。经济学和经济发展的两个最重要的理论关切是效率和公平。当考虑到国际关系时,国际自由竞争的经济学逻辑,就是没有贸易壁垒和低关税,最好是零关税、零壁垒,那么国内国际的经济循环就可以一体化。这就是市场经济的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的基本逻辑。从根本的理论逻辑来说,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就是在原有的理论逻辑中加入安全因素。由于对安全的深度关切,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必须形成更具安全关切性的新发展格局,并使之成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国内循环为主体基于规则博弈的纵深化。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背景是经济全球化,而经济全球化的格局本身也在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各国经济主体的行为不一样,各国所构建的市场规则体系也很不一样。新冠肺炎疫情之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取向将突出两个问题:一是安全性,二是畅通性。只是安全而不畅通就没有效率,只是畅通而失去安全则难以可持续地循环畅通。构建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首先要判断中美之争的实质是规则之争,中国经济崛起之后,经济全球化已不再遵循英国美国曾经主导的那个发展格局的基本逻辑,不再是把全世界的规则变成同质化(西方化),而是要解决不同国家如何形成适应国情的规则,以及不同的规则空间如何进行衔接的问题,这就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8.
以国内经济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经济发展态势是大国经济发展的一个趋势性事实,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新发展格局体现了战略关切取向从效率和公平、零壁垒和零关税向安全的调整。经济学和经济发展的两个最重要的理论关切是效率和公平。当考虑到国际关系时,国际自由竞争的经济学逻辑,就是没有贸易壁垒和低关税,最好是零关税、零壁垒,那么国内国际的经济循环就可以一体化。这就是市场经济的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的基本逻辑。从根本的理论逻辑来说,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就是在原有的理论逻辑中加入安全因素。由于对安全的深度关切,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必须形成更具安全关切性的新发展格局,并使之成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国内循环为主体基于规则博弈的纵深化。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背景是经济全球化,而经济全球化的格局本身也在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各国经济主体的行为不一样,各国所构建的市场规则体系也很不一样。新冠肺炎疫情之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取向将突出两个问题:一是安全性,二是畅通性。只是安全而不畅通就没有效率,只是畅通而失去安全则难以可持续地循环畅通。构建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首先要判断中美之争的实质是规则之争,中国经济崛起之后,经济全球化已不再遵循英国美国曾经主导的那个发展格局的基本逻辑,不再是把全世界的规则变成同质化(西方化),而是要解决不同国家如何形成适应国情的规则,以及不同的规则空间如何进行衔接的问题,这就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9.
董鲁晓 《新远见》2010,(4):88-92
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形象,反映着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精神、民族和社会的整体面貌,它直接关系到一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声誉和地位,影响着世界公众的民心向背和这个国家的发展。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中国的国家形象和军队形象的塑造十分重要。19世纪以来,中国国家形象经历了"黄祸论"、"睡狮论",进入21世纪,又出现了"中国威胁论"和"中国衰败论"。其中,中国威胁论是目前部分西方媒体最热衷的话  相似文献   

10.
世界城市的基本格局与发展战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段霞 《城市问题》2002,(4):9-11
当今世界城市格局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过渡时期 ,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几次世界城市大变动都是在类似的环境下出现的 ,从而有了伦敦、纽约和东京这三大全球性城市及一批令世人瞩目的国际大都市。随着世界经济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 ,新兴国际城市的崛起将改变现有的城市格局 ,这就为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国家中心城市 ,突破在世界城市格局中相对次要位置 ,最终建成在世界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中发挥重要影响的世界一流城市提供了有利时机  相似文献   

11.
美国的国际角色在未来15至20年内如何演变、美国是否能够与新的伙伴国合作重塑国际体系,尚难确定。最可能发生的情形是美国成为“平等的伙伴中的第一名”。美国可能失去霸权地位,会带来的结果是多个大国互相制衡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治大国若烹小鲜,是需要大智慧和好点子的,做企业也是这样过若干年之后,人们在回忆起2005年的时候,可能会说2005 年是“中国崛起年”。中国的崛起本来是一个很长的过程,然而,在2005年,全世界到处都在谈论中国的崛起。对这种状况,我在2005年参加许多国际会议时有亲身的感受。为什么世界会如此集中地注视中国的崛起?我看是由于以下三个方面原因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更正     
老表 《中国企业家》2005,(18):10-10
通过《中国企业家》杂志对中海油收购优尼科事件的全面报道,我才算真正明白,国际经济其实就是国际政治的一种利益表现。尽管该事件是一个独立的商业行业,但号称老牌的市场经济大国——美国,却在别国企业收购美国企业时,以国家安全的名义加以阻止。  相似文献   

14.
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快速崛起对国际政治格局演变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三方面:第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发达经济体,有利于打破西方国家在国际政治事务中的垄断性话语权和支配地位,推动国际政治事务决策的民主化和全球公共治理的发展。第二,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大多数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在国际政治事务中更能够代表和维护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利益。第三,  相似文献   

15.
资讯     
印外长称中国崛起挑战印度由于注意到北京比以往更加有力地进一步争取利益,印度11月3日说它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应对中国的崛起以及维持一个和平的周边环境和处理好与主要大国之间的关系。穆克吉以印度的安全挑战与外交政策规则为题在国防学院发表演讲时说,长期的挑战将是制定出包括安全和外交政策在内的一套政策。他说,中  相似文献   

16.
冯素珍  李美芬 《活力》2010,(8):389-389
思想政治工作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更好地维护企业稳定,是当前企业必须面临的问题,企业稳定与社会和谐是关系到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头等大事,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维护企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措施。本文从思想政治工作和维护企业稳定的关系进行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7.
"福布斯"网站近日公布了2012年"福布斯全球权势人物排行榜",刚刚连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继去年之后再次蝉联榜首,十八大后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排名第九。"福布斯"杂志表示,该榜单排名综合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球大国国内权力格局和国际影响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金灿荣 《新远见》2009,(3):62-73
在中国的周边,按顺时针方向,分别存在着四个次区域,即:东北亚、东南亚、南亚和中亚。就与中国的利益关联而言,东北亚在我周边外交中目前是处于首要地位的。从地理上看,东北亚由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蒙古和俄罗斯远东地区构成。从地缘政治形势看,东北亚的重要性首先在于该地区大国林立,区域内大国有中国、日本、俄罗斯,区域外大国是美国,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东北亚与欧洲、中东是同等重要的,美国会坚持在本地区的存在。东北亚重要性的另一个来源是这里存在现实的大国冲突点,主要是朝鲜半岛问题和台湾问题。中国是东北亚地区稳定和发展的关键国家,是推进地区合作的主要力量。但是,东北亚地区的内外形势非常复杂,而且始终处在变化之中。  相似文献   

19.
民族问题在当今世界政治中是一个焦点问题,各国由于历史文化的不同,采取了不同的政治制度以解决民族问题。中国和美国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不同的民族观念,决定了解决民族问题的不同方式:中国大一统的传统政治观念和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格局决定了民族区域制度是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最佳选择,而美国以"多元主义"为基础的文化同化政策,以及淡化民族身份的政治参与方式,使得美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政治制度不同于中国方式。  相似文献   

20.
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震动了世界,它是全球政治的大事件。这个世界仍很大程度上是大国竞争的世界,而大国兴衰主要取决于它们的改革能力。如果三中全会的《决定》全面落实,中国的综合实力有可能在10年内达到与美国的同一层级,这将导致全球力量分布格局的历史性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