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甲午海战后,作为爱国人士和有识之士马建忠,在《拟设翻译书院议》中提出了他的翻译观,即善译理论.从善译理论的提出至今,已有一个世纪之多,但善译理论所包含的内容却历久弥新,经久不朽.在阅读了善译理论相关文献后,本文拟从以下六个角度对关于善译理论的文献进行梳理总结:译者主体性问题,文本问题,多元系统观角度,思想文化角度,善译理论对比研究以及善译理论与现代议论. 一、译者的主体性 在谈到翻译时,首先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便是译者.在马建忠善译理论中,字里行间突出的都是译者该如何去翻译,译者翻译达到何种标准才算是好的翻译,等等.因而,译者的主体性问题是本文首先要梳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潮商》2011,(4):44-44
“作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从善是一种社会责任,而不是荣耀。”谈起历代海内外潮商乐施好善的美德时,现任广东省潮商会会长、香港宏新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游德武如是说。尽管为人低调、不事张扬,但游德武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善举在业界和潮商群体中,早已有口皆碑,可他自己却始终认为,从善,  相似文献   

3.
<正>"爱自己胜过爱别人"是人的天性,这种天性引发了人与人之间无穷无尽的矛盾和斗争。这种天性是人类社会不和谐的根源,是一切恶现象产生的原因。要构建和谐社会、消除一切恶现象,就必须最大限度地矫正人类的这种恶的天性。为此,人类祖先创造了"善"的观念,并教育和引导每一个人"弃恶向善""与人为善""追求至善"。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善文化,充满了善的道德要求,如舍己救人、舍生取义、见义勇为、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等。这些道德要求的根本目标都在于矫正人的"爱自己胜过爱别人"的恶的  相似文献   

4.
若上善之水润有根之草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上善如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意思是说,至上之善,如同流水."水",具有种种美德,它滋润万物以利其成长,却又不和万物争执保持平静.这段话正是红蜻蜓对待员工的传神写照.  相似文献   

5.
在人类的先进文化思想中,无不存在着对真、善、美的追求。而在真、善、美三者的关系中,思想境界层次的美是真与善的高度和谐与统一。企业文化既然是经济与文化的结合,是否也有真、善和美的关系?应当怎样理解企业行为中的真、善和美?  相似文献   

6.
上善若水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认为,有道德的上善之人,有像水一样的柔性。水的柔性是怎样的呢?水性柔顺,明能照物,滋养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有功于万物而又甘心屈尊于万物之下。正因如此,有道德的人,效法水的柔性,温良谦让,广泛施恩却不图报答。  相似文献   

7.
善识与善做     
对于企业领导,练就一双慧眼,在市场风云变幻中,善识时机,适时而动,才能带领企业闯过难关,生存发展。 善识与善做,善识是基础,是前提,善做是结果、是保证。面对超大量的信息,要善于从中分辨有价值的内容;面对国家有关政策,市场动向,要善于捕捉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机;面对企业实际,还要善于用人、管理;面对企业的起落,  相似文献   

8.
"善谋事、会抓事、能成事、敢扛事、不出事"是企业健康发展对管理干部专业素质和政治素质的综合要求,也是企业管理干部应遵守的做事原则。  相似文献   

9.
2002年3月,某镇计生办接到群众“匿名”举报,说村民王竿善违法收养一男孩。于是,镇计划生育专干赵强率队到王竿善家进行“计生执法”,并不顾王竿善的“不存在违法收养事实”的辩解,执法队撬门扭锁强行进行搜查,双方发生揪扭,揪扭中,赵强将王竿善打成轻微伤甲级,花去治疗费800余元。事实上,该“匿名”举报情况失实,王竿善并无违法收养的事实。事后,王竿善向镇计生办要求赔偿遭到拒绝。于是,他从同年5月底开始,多次到县、镇两级政府上访,要求解决此事。2004年6月12日,王竿善见信访未能解决问题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县计划生育委员会赔偿自己…  相似文献   

10.
上善若水     
云港 《河北企业》2004,(1):20-20
<正> 《老子》里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尹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认为,有道德的上善之人,有像水一样的柔性。水的柔性是怎样的呢?水性柔顺,明能照物,滋养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有功于万物而又甘心屈尊于万物之下。正因为这样,有道德的人,效法水的柔性,温良谦让,广泛施恩却不奢望报答。老子弘扬水的精神,其实是在宣扬一种处世哲学,做人要与水一样,有极大的可塑性。水性柔而能变形: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乡桥》2003,(12):38
人人都说诚信好,惟有诱惑抗不了……面对各种诱惑,你能坚守住诚信的底线吗?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让我们看看善岛的答案吧。 宁赔70万也要封杀60吨不合格产品 善岛是大连市庄河一家集水产品、蔬菜、肉食品深加工于一体的食品企业。1996年,他们接到了一笔大单:10多吨出口日本  相似文献   

12.
识别人才、考核才能,是治理国家的根本.古人早就提出:为治以知人为先.即治理国家以了解、识别人才为最重要的事情.可以说,非知人不能善其任,非善任不能谓知之.这富有哲理的良言告诉世人,不了解人就不能很好地使用人.没有很好地使用人就是因为没有了解人.  相似文献   

13.
不争而善胜,不仅仅针对今天的企业经营管理,于做人、于规划职业生涯都是同样的道理。老子《道德经》中说:“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然而善谋。”大意是:天的大道,不用争斗,却总能取得胜利;不用讲太多的话,却总有人响应;不用召唤,却总有人自己到来;无虑从容,却能谋划得非常出色。这段话,用在今天的经营管理中,也是一个非常精彩的命题。  相似文献   

14.
感恩,是道德规范最基本的要求之一,能够约束人们的行为,让人们拥有谦虚之德,敬畏之心。在道德信仰受到严重挑战的今天,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更需要培养感恩之心。感恩,能够激发人们的良知,用为善的信仰导引人们精神生活和道德行为的和谐。感恩是"真、善、美"的统一,"真"的精神要求人们真情流露对待一切事物的感恩,不参杂任何私利在其中;"善"的精神要求人们用良知的心去对待事物,力求民主、平等。"美"的精神要求人们用美好的意念去维护生活中的一切事物。  相似文献   

15.
企业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赢得用户获得市场。如果能不通过竞争而获得市场,则是企业最理想的战略。孙子曰:“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也”。因此,避免与竞争对手直接冲突的“以不争为争”的取向,应该是中小型企业营销策略的一个基本方向。现代企业的营销策略,首先考虑的不是如  相似文献   

16.
创新者的十个关键特征美国哈佛大学管理学教授,动机学权威赫茨伯格积几十年观察社会各界、各行各业的体会,揭示了创新者的十大关键特征:1、智商超常,但非天才;2、善出难题,不谋权威;3、标新立异,不循成规;4、甘认不知,善求答案;5、我就是我,不与人比;6...  相似文献   

17.
管理的核心在于人的管理,激励约束是人员管理中永恒的方法,两者组合方式的差异将最终导致管理效果的大相径庭。人类在对外部物质世界进行探索的同时,也对其自身的本质做了几千年的寻觅,可至今我们仍不能简单地用"善"与"恶"来概括"人"——这一复杂而多变的有机体。事实上,非"善"即"恶"的人是不存在的,著与恶是相对的,是共同存在于人性之中的,人是善与恶的  相似文献   

18.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改革可以说是功利主义的改革。功利主义改革的基本哲学是,经济发展是社会最大的“善”,GDP增长是最大的“善”;衡量一切政策的标准就是是否有利于经济发展和GDP的增长,凡是有利于GDP增长的就是好的,不利于GDP增长的就是不好的。为了GDP的增长,我们甚至可以不考虑人的基本权利和尊严。  相似文献   

19.
有人把知识称为发展进步的奠基石,做好工作的催化剂.解开生活之谜的金钥匙。读书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读书。一个时期来,多位中央领导同志就读书学习问题发出号召、提出要求,强调党员干部要在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上带好头作表率。因此,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对审计干部来说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我曾经见到一对开“唐装”厂的姐妹花,姐妹俩文化水平不高,年复一年,每周一坚持带领全体员工诵读佛经,尔后开工,工人就像被拍了“花子”,积极肯干、自律性极强。我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打开佛经研读,豁然开朗:佛教的终极目标是追求真、善、美(当然,追求真,善、美也是所有宗教和哲学的魅力所在)。佛教是通过自身的修炼来达到对真善美的追求,修炼过程体现在对佛教因果律的践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