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毅 《经济师》1996,(11):8-13
跨世纪的国略:人口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周毅自然资源可分成非更生性、可更生性和恒定性资源三类,而无论哪类资源均存在稀缺的问题。在漫长的历史中进化形成现今可供人类使用的各种资源,这本应属于全体人类共同拥有,而不应属于哪一部分人所有。但是由于私有制、家庭、国...  相似文献   

2.
跨世纪的国略: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毅 《经济学家》1997,(2):97-104
  相似文献   

3.
林玉梅 《经济师》1997,(12):12-14
跨世纪的国略:论优秀人才的开发●林玉梅编者按:培养优秀人才是革命和建设中的永恒主题,在世纪之交更有其紧迫性和需要特别强调的特殊意义。厦门市行政学院林玉梅同志的《跨世纪的国略:论跨世纪优秀人才的开发》,不仅以大量数据和不可争辩的事实论证了今后一个相当长...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统筹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健康发展的唯一途径.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持续快速的发展以及我国人口数量持续增长,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问题也越来越为突出,人口过剩、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我国社会最为突出的三大问题.近年来,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雾霾"已经成为北方甚至南方居民们茶余饭后最常谈论的一个词、一种天气、一份心情、一条朋友圈、一个国家环境好坏的"标志".虽然我们沐浴在时代进步,经济发展的好时光里,但一出门就要捂紧口鼻,严防PM2.5的环境质量,却让我们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政府和社会和我们广大人民迫切要处理好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真正做到人口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居民才能真正的感受幸福感.本文通过分析人口、资源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实际,指出人口与环境发展的现状以及发展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人口老龄化对环境的影响,阐释人口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是世界发展的趋势,一个国家城市化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人口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至2000年已达到36.09%。它反映了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水平日益增长,城市经济日益繁荣,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是人口城市化又有一定的负面作用,人口城市化水平加快,大量人口涌向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形成了城市发展中无限膨胀的城市人口与城市有限土地、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和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如何缓解这些矛盾和问题,本文提供了几种意见以供参考。人是城市的主…  相似文献   

6.
试论可持续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建营 《经济师》2007,(4):38-39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它与人口、资源和环境密不可分。文章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翟瑞先 《经济论坛》2001,(14):12-12
我们国家的人口基本特点是:数量多、净增量大、地域分布不均衡,这种状况给可持续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口增长过多过快加剧了我国人口居住环境的压力。关于我国理想人口规模以多大为宜,孙本文教授早在50年代就曾根据我国的耕地、粮食和就业状况,提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8亿。也有人根据我国的能源供应状况和土地资源状况,提出现有人口不宜超过10亿~115亿的见解。而我国到1995年人口就达1213亿,大大超过了合理的人口容量。由于人口的激增和不合理的生产、消费方式,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大量数据说明目前我国人口多 ,增长快 ,人均资源少 ,又面临老龄化等问题 ,直接制约可持续发展。指出我国必须处理好人口数量、质量和老龄化之间的关系 ,并制定出适应新形势下的政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人口、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性,一直是国内外普遍关注和研究的问题。这一问题在我国西部地区正在日渐突出,成为西部经济发展的隐患,如何协调西部人口、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是西部地区迫在眉睫的问题。文章即立足我国西部地区人口、环境现状,对西部人口、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根据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协调西部地区人口、环境、经济的对策,以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11.
西部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孝胜 《经济论坛》2004,(19):21-22
当今世界面临人口、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失衡的严峻挑战。1994年3月中国政府发表了《中国2l世纪议程一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中国将实施人口、经济、社会、生态、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此后,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方兴未艾。而对于占全国陆地面积71.7%、总人口为3.5亿的我国西部来说,在人口素质低下、自然资源衰竭、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发展落后的条件下,探讨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部地区人口、环境、资源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协调中国西部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缓解资源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矛盾,以促进西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西部建立和谐社会的关键。文章根据西部人口与生态环境现实状况以及人口、环境、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西部地区人口、生态、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3.
14.
土地是基本的生产要素之一,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一向十分突出,粤东地区(包括汕头、潮州、揭阳和汕尾四个地级市)尤其如此,而且近年来这一矛盾呈现进一步恶化的趋势,一方面人口迅速增长,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和城镇建设用地及居民住宅用地的增加,耕地则逐步减少。人口与土地矛盾的尖锐化,直接表现为人均占有耕地面积的减少和以土地为主要劳动对象的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的困难。如何缓解人口与土地的矛盾,保证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保证粤东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这一严峻的课题摆在我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15.
促进辽宁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财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提出以来,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政策研究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与环境禀赋情况在各区域间差异较大的发展中大国,显然不能寄希望于制定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协调发展政策,而必须在国家总体政策的指导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区域发展情况制定符合当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情况的区域性协调发展政策。同时,协调发展问题又是一个宏观问题,随着经济一体化和生产要素流动性的增强,协调发展政策的边界在不断扩张,它逐渐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个区域性的公共产品,因此,协调发展政策研究也不能过于微观,必须将其置于一个较大的区域系统背景下认真研究。综合考虑这两方面的问题,联系到省级政府的政策管理权限和绩效评估层次,一般认为,针对省(直辖市、自治区)这一层面进行区域性的协调发展政策研究是合宜的,其政策适用性也是较强的。辽宁省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在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过程中,辽宁的经济结构调整问题、人口与社会发展问题、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问题、区域环境治理问题等都在全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而如何确保辽宁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政策研究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环境伦理观的选择:可持续发展伦理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从环境价值观层次讨论环境伦理观 ,接着从环境伦理立场的理论选择与实践选择相统一的角度 ,提出并讨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最后针对中国现时社会各群体的环境意识特点 ,讨论中国制度转型期的环境伦理观。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发展模式是21世纪我国发展的必然选择。可持续发展包括人口、资源、环境、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而人口又是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  相似文献   

18.
哈尔滨市人口分布状况密度高、分布不均衡、城市化水平低、结构不合理,素质不高的特点,而影响我市人口分布的因素主要有政府的制度安排影响、人口流动规律的影响、人口城市化规律的影响等,为了实现哈尔滨市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必须在城市化道路、政府调动人口手段,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上,进行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现状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现状 (一)人口政策的实施取得显著成效,人口实现低增长。 自20世纪8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全国累计少出生3亿多人。“九五”期间,妇女总和生育率保持在2.1的更替水平以下,我国人口再生产实现了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  相似文献   

20.
环境道德:可持续发展的希望所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的提出人与赖以生存发展的那一部分环境要素,是一刻也不能分离的。然而,大多数人关心的是怎样向自然环境索取生存所需最大限度的资源,至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则甚为淡薄。直到20世纪50年代,当人类生存环境以灾难的形式,不断把人类能否继续生存下去的问题惊心动魄地摆到人们的面前时,人们才不得不开始反思自己对待生存环境的行为和态度。到了20世纪80年代,人类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产生和形成是由于人们在20世纪工业快速增长背景下,在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环境虚无主义等思想支配下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