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土地评价是估计土地用于不同目的的潜力的过程。土地评价的基本特点是将土地利用的要求与这种土地所提供的资源相比较。其评价的方法主要有土地潜力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和土地经济评价,本文论述的是土地潜力评价方法。一、基本概念土地潜力是指土地用于一定方式或在使用一定管理实践方面的潜在能力。  相似文献   

2.
土地资源评价是土地合理利用的依据。是按照特定的目的和要求对土地各要素,诸如:气候、地质地貌、土壤、水、植被等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全面调查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土地分类,土地诊断,数量统计,质量评定,土地制图等项基本工作的综合。土地评价要求区别和划分土地生产能力的区域性差异;阐明和评价土地质量的优劣,生产能力的高低,生产潜力的大小;诊断和鉴定土地对农、林、牧各业生产的适宜性能和限制性因素,从而确定土地的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3.
土地潜力,或土地利用能力,是指土地在农林牧生产或其他利用方面的潜在能力。土地潜力评价是对土地固有生产力的评价,并不针对某种土地利用类型而进行,而是从气候、土壤等主要环境因子和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综合特征方面,揭示土地生物生产力的高低和土地的潜在生产力  相似文献   

4.
河西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也是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最集中的地方,由于长期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加剧了这一矛盾的激化。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成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文章以甘州区为例,来探讨该区土地潜力,通过应用生产潜力模型,并结合统计资料,建立了绿洲农区土地潜力评价系统和指标体系,通过应用气候(光温水)生产潜力模型和气候-土壤生产潜力(自然生产潜力)对该区的土地生产潜力进行评价。希望研究对于绿洲农区合理、有效、可持续的利用土地资源,使其最大程度的发挥土地生产潜力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无论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农业部土壤保持局制定的土地潜力分级,还是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提出的《土地评价纲要》,抑或我国21世纪初开始的农用地(耕地)分等,都是对土壤之于植物生长(尤其是作物生产)的适宜性进行评价.当前,农业农村部门进行的耕地质量等级评价、自然资源部门开展的耕地质量分类以及国土空间规划编制...  相似文献   

6.
通常的土地评价,不管是经济评价或自然评价,都是从分析土地各特性对土地利用的限制入手。依据土地限制因素及其限制程度而确定土地潜力亚级和级(USDA,1964)。 土壤潜力估价则是强调土地在某一利用方式下的实际效果。而对土地各因子则仅在估计克服障碍因子费用、作物产量等方面应用。评价结果用土壤潜力指数(SPI,Soil potentiallndex)表示(McCormack等,1986)。1 土壤潜力估价的产生及理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生态学观点出发,依据地租学说和生态适宜性等原则,通过一次系统的计算和分析,完成土地适宜性、潜力、质量和经济价值的综合评价。一、方法的原理及内容(一)土地适宜性及其评价土地评价是对土地利用属性的衡量,其实质是土地利用的要求与土地所提供资源的比较,也就是农业生态系统中植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协调和平衡。依据生态适宜性原则,两者只有处在稳定协调时,才能以较小的资源消耗,获取最大的产出。据此,若分别将各种技术上可行的用途对土地的要求与土地资源相应性状进行比较,则可以两者之间的符合程度说明土地对于各种用途的适宜性。  相似文献   

8.
一、贵州主要粮食作物的增产潜力 作物生产潜力的种类较多,按引入的限制因子来分,有光合、光温、气候、气候灌溉、气候灌溉土壤等,每一种潜力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不同。其中:光温生产潜力是指作物在水分、土壤、肥力、农技水平等条件均保持适宜状态时,由太阳辐射和温度决定的作物所能达到的最高产量。它是在最优管理条件下的作物在某地可能达到的最高产量上限;气候灌溉土壤生产潜力是在目前的气候、灌溉、土壤条件下,作物单位面积所能获得的最高产量。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中若干技术问题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探讨了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确定土地评价单元的方法、DTM 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应用的几个问题和基于线性四叉树编码的空间叠置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阐述作物光合、光温、气候、土地生产力、生产潜力、产值潜力的概念及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提出了用生产潜力和潜力指数定量测度区域农业生产潜力的方法,对评价一个地区的生产潜力,指导农业生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内江市的实例研究中,得出光能利用率和水资源利用率低是造成该区作物产量不高的主要原因;该区各种作物中水稻生产力、生产潜力最大,耕作制度以水旱轮作为最佳.  相似文献   

11.
土地资源是各自然要素和人为活动相互作用的自然综合体。进行土地评价其理论和生产意义十分重大。对黑龙江省土地评价,是直接为黑龙江省国土规划服务的。其评价内容、范围,分类体系,成图精度等均以国土规划对土地评价的要求为宗旨。本次评价是黑龙江省国土开发和整治规划成果之一。是在一九八五年一年时间内,通过野外考察并在参照1/100万假彩色合成卫片,黑龙江省土壤图,水文地质图基础上完成的。  相似文献   

12.
土地评价过程需要自然科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方面力量的配合。特别是适宜性评价总是或多或少结合经济分析来进行,按海曼的观点,经济分析是土地评价过程的四大组成部分(生物条件评价、财务与经济分析、社会评定、监测与评价)之一,在作定性分析时,只是一般地应用经济学、不必计算收益和成本;而作定量分析时,就要从经济上比较投入和产出,这在决定土地适宜性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介绍在土地评价中常用的两种经济分方法。  相似文献   

13.
对土地评价过程中几个重要环节自动化,定量化方法的应用作了探讨,如评价单元的划分,参评因素的筛选和权得的确定,评价标准的确定,土地等级的划分,评价图的生成及空间属性数据分析,认为土地评价过程的自动化,定量化是可行的,可靠的,并以山东省土地适宜性评价为例作了验证。  相似文献   

14.
土地资源评价方法浅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地资源评价是土地利用规划前的一项必不可少的研究内容,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作。为保护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发展农业生产,国际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十分重视土地资源研究.并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制定适宜的评价系统和方法。本研究是在分析国内外土地评价方法的优缺点的基础上,探讨一种能充分发挥众多方法的优点、提高评价质量、并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1评价方法的概况美国早在本世纪30年代就提出土地潜力分类方案,后经多次修改于1961年正式出版《土地潜力分类》.它是在土壤调查的基础上。以土地各自然要素(土地侵蚀、水分、根…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适宜性评价在城市建设空间规划中的应用,选取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两项自然要素,粗略估计武汉市水土资源可承载的人口规模,结合土地建设开发适宜性评价和再开发潜力评价,以区县为单元进行武汉市建设空间优化研究,为城市发展战略制定和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海南岛橡胶树栽培适宜性评价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天然橡胶是国民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战略物资,为提高橡胶单位产量,防止盲目扩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开展橡胶树栽培适宜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根据橡胶产量与气候、地形、土壤等相关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利用橡胶气候适宜性因子、地形、土壤因子作为主要的评价因子,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值,开展海南橡胶树栽培适宜性评价。[结果]海南岛橡胶树栽培高适宜区分布在文昌的西北部、儋州、昌江、琼海、万宁、陵水等地;中适宜区主要分布在临高、澄迈、定安、文昌、屯昌等地;低适宜区主要分布在东方、乐东、五指山等地。[结论]橡胶树栽培与气候、土壤、地形等要素密切相关,基于气候—地形—土壤的橡胶树栽培适宜性评价结果能整体反映海南岛橡胶种植区域适宜程度的空间差异,对海南岛橡胶生产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有利于提高橡胶种植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一项基本工作和重要内容.以主流GIS软件为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建立了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LSES.该系统集数据管理、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评价于一体,有力地促进了土地利用与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和现代化,为土地管理、规划和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空间分析和辅助预测工具.实例研究验证了该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当人们为了选择土地的某一部分以达到他们各自的利用目的时,土地评价就产生了。特别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进行土地评价的重要性已经愈来愈被人们所认识。 农业土地利用从广义上说包括农作物种植、园艺、林业、放牧及有关的土地利用。土地给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以土地利用的类型出发,对其适宜性进行土地评价是完全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探究区域尺度与网格尺度气候变化与耕地利用变化对耕地气候生产潜力相对贡献的空间异质性,为理解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利用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测算耕地气候生产潜力,通过情景分析评估气候变化和耕地利用变化对中国耕地气候生产潜力变化的贡献程度。研究结果:(1)耕地单位面积气候生产潜力整体呈现自北向南递增的分布态势,高值区(>2 000 t/km2)主要分布在水热条件优越的华南地区,低值区(≤500 t/km2)主要集中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农业区的西北部;(2)耕地气候生产潜力总量自1995年的24.95亿t 波动增长至2020年的25.97亿t,增长了约4.09%,北部农业区上升最为明显;(3)气候变化和耕地利用变化对中国耕地气候生产潜力总量变化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69.26%和30.11%;(4)在气候生产潜力视角下耕地变化总体上表现为“占优补劣”,潜力较低的北部农业区耕地“占少补多”和水热条件改善促使了该地区气候生产潜力总量提升,而潜力较高的华中和华南地区则由于耕地“占多补少”抵消了水热条件改善的影响导致耕地气候生产潜力总量持平或显著下降。研究结论:气候变化带来的水热条件改善提升了耕地气候生产潜力,但确保耕地占补数量质量平衡、优化补充耕地布局、严格控制耕地流失仍是保障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土地评价是在一定的生产目的下评定土地质量等级、生产力高低的过程。土地评价工作对于查清土地自然、经济质量,确定土地最佳利用方式,合理利用土地发挥土地资源最大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数学方法的应用以及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推广,使土地评价工作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逐步由定性评价向量化评价方面发展。本文就土地评价过程的几个重要环节定量方法的应用做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