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通过2000-2007年的面板数据,将中国四大地区数据进行汇总,得出中国产业结构变动对就业的实证检验。产业结构变动方向、产业结构变动速度对就业有重要影响,产业结构变动方向与就业正相关,产业结构变动速度与就业负相关;产业结构变动的就业创造效应大于就业破坏效应,产业结构变动的净结果使就业增加。产业结构变动方向、产业结构变动速度对就业的影响具有地区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三次产业与中国就业:增长趋势及国际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蒲艳萍  蒲勇健 《生产力研究》2005,3(6):184-186,22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变动之间呈现出什么样的演变关系是众多学者所关心的。本文通过对我国就业弹性、产业偏离度、不同产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等指标的实证分析和国际比较,得出如下结论:(1)1990年以来,我国第一产业就业已达到饱和并开始排斥劳动力,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下降,第三产业已成为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2)我国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具有非一致性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就业结构滞后产业结构的发展;(3)我国的产业结构存在第二产业比重过大,第三产业发展不足的产业结构偏差;就业结构变动中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的速度缓慢,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明显偏低。  相似文献   

3.
产业结构变动对就业增长影响及国际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蒲艳萍 《现代财经》2005,25(2):64-6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变动之间呈现出什么样的演变关系是众多学者所关心的。通过对不同指标的实证分析和国际比较,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1990年代以来,我国第一产业就业已迭到饱和并开始排斥劳动力,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下降,第三产业已成为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2)我国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具有不相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发展。(3)我国的产业结构存在第二产业比重过大,第三产业发展不足的产业结构偏差;就业结构变动中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的速度缓慢,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明显偏低。  相似文献   

4.
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西部大开发以来陕西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演进趋势入手,通过结构偏离系数的计算,分析了陕西三次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偏离情况,进而通过建立回归方程,分析了产值结构变动对就业比重的拉动效率,得出第三产业是拉动就业的重要部门,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投资、技术进步、市场化程度、产业结构变动、实际工资等因素对我国就业量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与检验的结果显示,90年代以来,资本投资增加、产业结构变动及实际工资上涨是拉动就业增加的主要因素,市场化程度提高抑制了就业增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投资、产业结构变动对就业的贡献度逐渐下降,工资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逐渐增加,市场化对就业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6.
工业品贸易通过影响工业内部结构、产业结构和劳动生产率而影响工业就业。工业内部就业结构变化说明出口率大于10%的工业不仅是工业就业存量的主要领域,更是增加工业就业主渠道。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生产率变动说明,工业规模的扩张一直是增加就业主要动力,但这一动力随着结构调整和劳动生产率提高而衰减。面对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我们必须抓住产业结构转移和我国人力资源丰裕的有利时机,继续推进工业化,大力发展服务业,改善出口贸易结构,继续发挥贸易对就业的拉动和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科技被认为是智能制造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其快速发展在改变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的同时,也为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机器人科技等新技术的出现势必会对就业产生重大冲击。本文利用IFR工业机器人数据和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微观数据,从微观企业层面和宏观行业层面考察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就业变动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企业就业净增长的负向影响会通过“降低企业就业创造,提高企业就业破坏”来产生作用。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企业就业变动影响的作用途径存在异质性,相对而言,对于生产人员占比高以及高中学历占比低的企业,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劳动力就业总体变动以及结构变动的冲击更为明显。机制检验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会影响企业的员工结构和绩效水平,进而影响企业就业总体变动以及结构变动。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上游行业企业的就业影响主要表现为替代效应,对下游行业企业的就业变动具有一定的正面影响。本文研究能够提供关于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于劳动力市场均衡影响的中国版本解读,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构建就业变化的LMDI分解模型,测度了1990--2011年驱动中国海洋产业就业变化的规模效应、结构效应与技术效应,对海洋产业就业变动的驱动机理进行分析,并研究了中国海洋经济与中国国民经济就业变化的差异.结果表明,海洋产业就业的变化是规模效应、结构效应与技术效应三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规模效应为正向驱动力,而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基本上为负向驱动力.因此,应做大做强海洋经济,完善产业结构,发挥科技补偿机制,统筹海陆发展,使海洋产业更有效地吸纳劳动力.  相似文献   

9.
赵楠鸽  代燕 《经济研究导刊》2011,(23):98-99,114
经济活动人口是创造GDP的主要动力,其就业状况直接影响到地方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稳定等各个方面。基于此,充分利用经济普查获得的数据资料,主要从就业人员产业结构、行业结构等方面来分析兵团经济活动人口的就业结构及变动特点,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以探求兵团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经济活动人口扩大就业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就业结构调整及对特殊就业群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就业结构的变化和工资水平的增长是建国以来最快的时期之一。就业产业结构、行业结构、所有制结构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既在不同程度上校正了改革以前的不合理状况,又促进了就业量的增加。我们先从就业产业结构方面分析就业结构的变动趋势。  相似文献   

11.
依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地方年度生产总值数据以及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文章首先研究了中国区域产业结构1993~2012年的发展和变化,然后研究了中国区域2000~2010年的就业结构的变化,最后从就业弹性和结构偏离度两个方面对中国区域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从而发现中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动趋势,找到区域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差异和变化趋势。研究发现,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区域产业的发展并没有大幅提高其就业吸纳能力,隐性失业问题不容忽视。不过在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过程中,中西部地区的第二和第三产业表现出超过东部地区的就业吸纳能力。  相似文献   

12.
北京都市区就业结构升级与空间格局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的空间发展与经济重构有密切的关系,产业结构的变化是城市经济空间演化的直接动力。本研究分析了随就业结构变动,北京都市区不同部门就业空间分布的变化及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就业结构变动显示出北京都市区产业结构在升级,就业正脱离第二产业和传统服务业,转向生产性服务业。同时,就业结构变动剧烈的行业,尤其是在就业结构中比重迅速增加的生产性服务业,其就业空间分布的变动也十分突出,表现出就业分布的空间转移和新的空间集聚,从而带来城市经济空间格局的重组。一方面,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增长的地区总体就业增长也比较迅速,形成了新的就业集聚区,改变城市的空间结构;另一方面,生产性服务业就业的空间转移和集聚具有特定的区位指向,形成了专业化的地域分工格局。  相似文献   

13.
加入WTO对中国就业的影响可以从长期与短期以及水平和结构这一两维角度去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加入WTO在长期中必然会通过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促进中国就业的增长,而在短期中,由于入世步骤的逐步实施,再加上中国20年来改革开放政策的执行、市场机制的基本形成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提前进行等原因,中国在加入WTO后不会出现有些人所担心的那种新的失业高峰。但是,政府的宏观就业管理体制可能会受到更进  相似文献   

14.
就业结构是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它反映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以及社会劳动力资源投入方向的总体状况,在国民经济全局运行和就业活动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从就业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行业结构等方面分析了当前中国就业结构的现状,发现中国就业结构变化基本上与配第一克拉克定理相符,但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变动幅度并不是完全一致,存在显著的不均衡性.由此从经济水平、投资结构、技术水平、对外贸易等四个角度分析了中国就业结构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失衡与城乡就业结构失衡是中国就业结构存在的两个重要问题.文章最后从产业结构调整和城乡结构调整两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就业结构调整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试从理论上给出实际汇率变动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三种传导途径,并从有效汇率的角度出发,通过协整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方法对实际有效汇率对我国产业、就业结构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升值提升了我国第三产业的比重并增加了该产业就业人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同时相应地对第二产业的就业造成了负面影响.总体上来看,人民币有效汇率的上升将有助于长期改善我国的产业结构,但短期会造成一定的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6.
王小英 《发展研究》2013,(11):108-112
当前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期,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因此政府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在对目前就业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调整产业结构,改善投资环境,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探寻未来我国就业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7.
测算了湖北省近年的就业弹性,发现其就业弹性自1999年以来出现了回升。结合历史与现实,从就业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组织类型结构两方面分析变化的原因,发现弹性的上升源于第一产业发挥了劳动力“蓄水池”的作用,而由于湖北省在就业产业结构和经济组织类型结构方面存在不足,二、三产业未能充分吸纳劳动力,以此为基础,对湖北省扩大就业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经济研究》2016,(1):69-83
本文基于2001年中国加入WTO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倍差法研究了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制造业就业变动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中间品贸易自由化通过"提高就业创造"与"降低就业破坏"两个渠道显著促进了企业的就业净增长;(2)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不同生产率企业的就业变动具有异质性影响,它促进了高生产率企业的就业创造,但会促进低生产率企业的就业破坏,同时提高了低生产率企业退出市场的概率;(3)良好的地区制度环境有利于强化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制造业就业集约边际变动与广延边际变动的影响;(4)就业再配置效率的改善是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促进制造业生产率增长的重要渠道。上述结论意味着,将外部贸易自由化改革与内部市场化改革双管齐下,对培育就业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桢 《经济学家》2008,(2):90-95
通过对经济增长率与就业增长率、失业率的变动关系,以及对就业弹性的分析,显示我国高经济增长并没有带来就业的相应增加,经济增长的就业效应不断趋弱。而宏观生产函数模型的结构参数变动显示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增强,而劳动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减弱,Chow检验进一步显示宏观生产函数结构参数具有不稳定性。对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结构偏离度分析则表明我国第二产业增长快但就业能力却在下降。  相似文献   

20.
湖南地处我国中部,人口众多,就业压力大,如何有效地促进就业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利用产业结构偏离度对湖南三次产业结构与就业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在1978年-2007年,每年有大量的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和第三产业转移;通过引入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分析得出,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资源的能力有限,第三产业是解决就业压力的主力军;最后通过就业弹性分析了产业内部结构变动对就业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