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区域经济差距逐渐拉大,货币政策的区域非对称性也逐渐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使用SVAR模型与脉冲响应函数,定量分析了货币政策对我国各经济区域产出和物价影响的动态过程。研究结论表明,长期内我国货币政策对各地区的人均产出影响趋同,而对各地区的物价水平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而短期内货币政策冲击对各地区产出和物价在响应程度和时滞上都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基于SVAR模型的货币政策冲击效应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的逐渐扩大,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研究也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使用SVAR模型与脉冲响应函数方法,定量分析了1994~2007年我国统一货币政策冲击对各区域产出和物价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不同区域存在不同效应,表现为货币政策冲击对各地区产出和物价在反应程度和时滞上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杨恩 《金融评论》2010,2(4):112-122
本文基于VAR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产出效应和价格效应的非对称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效果的确存在非对称性。在短期内。紧缩性货币政策效果要优于扩张性货币政策;在中长期内,扩张性货币政策效果更持久;而在长期内,无论是扩张性货币政策还是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产出和物价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将中国的货币政策实践分为两个阶段,利用S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方法对两阶段的货币政策效果分别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以直接调控方式为主的第一阶段,中国货币政策充分发挥了其经济调控效应,但同时也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波动;而在以间接调控方式为主的第二阶段,中国货币政策调控作用有限,但经济波动却比第一阶段小得多。因此,中国应在坚持间接调控方式的基础上,积极完善货币政策调控体系,以实现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定华 《经济问题》2008,(11):21-23
通过对中国1984~2005年货币政策效果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国货币冲击的紧缩效应大于扩张效应。因此,中国货币政策选择中,适时、谨慎地采取相机抉择规则的货币政策并采取渐进微调的方式进行操作是中国中央银行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6.
能源强度主要反映一个国家经济结构、能源组合情况以及技术水平.产业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国家经济结构,能源组合情况可以由能源结构来表示,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是影响能源强度变动的重要因素.文章采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tructural Vector Autoregression,SVAR),分析1990-2010年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数据.基于SVAR模型构建的所需条件,对3组变量的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与协整检验.检验通过后构建SVAR模型.通过SVAR模型中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能源结构与产业结构对能源强度的冲击效应;应用方差分解技术,探究能源结构与产业结构在能源强度变化中的贡献度.结果表明:能源结构对能源强度的冲击效应较小;能源强度受到产业结构的冲击效应较大.并据此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为了降低能源强度,需要优化产业结构,降低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消费比重,提高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7.
笔者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技术,考察了不同期限内我国能源价格上涨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在整个冲击响应期间,能源价格的上涨均对居民消费水平有正向影响作用;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在短期对能源价格水平有正向冲击作用,在长期有负向冲击作用.另外,能源价格水平在短期主要受其自身水平的影响,居民消费水平在长期对能源价格水平有较大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短期内主要受其自身前期水平的影响,长期则受其自身与能源价格水平的共同影响.基于以上结论,在调控能源价格与制定居民消费政策时,应考虑二者之间的影响特征,以实现能源价格水平与居民消费水平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非结构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治宇 《当代财经》2004,(12):56-58,74
摘要押运用非结构化实证分析方法来考察我国1996年1月至2004年6月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得到我的货币是非中性的,货币政策是有效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1是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和消费物价水平CPIGranger原因,但M1变动对CPI变动的贡献率只有1.5%左右。  相似文献   

9.
我国外汇资产迅速扩张,外汇占款取代再贷款成为我国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的主渠道。经济开放程度高的发达区域不仅基础货币投放量远远超过其他区域,其区域货币乘数也高于其他区域,导致货币政策内部传导的区域效应非对称性。实证分析认为,我国基础货币变化对开放程度最高的东部发达区域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经济不发达的中部区域,对开放程度低的西部不发达区域的影响最小。建议采取适度差别的区域货币政策,缓解区域货币供给的非均衡性,提高我国货币政策内部传导的整体效率。  相似文献   

10.
货币政策是国家货币当局对全局经济宏观调控时所采用的重要手段.而近年来,房地产投资在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的比重居高不下,对经济的影响不客小觑.文章结合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数据,建立了我国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影响的VAR模型,并据此做了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分析,以此研究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影响的动态效应.  相似文献   

11.
货币政策传导地区差异:实证检验及政策含义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刘玄  王剑 《财经研究》2006,32(5):70-79
文章根据1997年1月至2004年8月的样本数据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地区差异问题作实证研究,利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和冲击响应函数的计量分析手段,分别对全国层面、区域层面以及省级层面的货币政策传导效果进行估计和比较。结论表明,东部地区在货币政策传导速度和深度上都大大优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绝大部分省市对货币政策表现出高度的敏感性,而中西部地区大部分省市的反应则相对迟钝,金融发展水平、企业规模和产权性质、开放程度的地区差异是导致货币政策传导存在地区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基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研究视角,本文以VAR模型为基础,运用脉)中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研究了经济增长的长期动态变动对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定量影响。脉冲响应分析的结果表明:短期内经济增长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这种促进作用仍在延续。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是解释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变量,而且对不同类型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表现出不同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冲击效力的动态测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为理论依据,通过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构造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作用途径,可测度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冲击对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的相对强度.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利率政策的冲击效力明显且持久,是调控房地产市场最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紧缩的信贷政策仅能在短期内抑制房地产市场需求,长期效果欠佳;而货币供给量冲击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并不显著.相对于房地产需求,房地产市场供给对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冲击的响应深度高,但响应速度较慢.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develops a Bayesian structural VAR model for Bangladesh in a small-open-economy context in order to estimate the effects of monetary policy shocks on various macroeconomic variables. To increase the precision of the model identification, we allow the macroeconomic variables of the model to interact simultaneously with each other. 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 liquidity effect and the exchange-rate effect of the monetary policy shock are realized immediately, while industrial production responds with a lag of over half a year, and the inflation rate responds with a lag of more than one year. I also find that monetary policy shocks are not the dominant source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 fluctuations in Bangladesh.  相似文献   

15.
将货币政策分解为紧缩性和扩张性,利用SVAR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对八大综合经济区的货币政策区域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紧缩性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均具有显著的区域效应,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将更加倾向于加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趋势。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金融结构、企业状况和居民的投资和消费倾向的差异,是导致了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examines changes in the monetary policy exchange rate channel in the presence of foreign currency derivatives (FCD) markets in China. Initially a theoretical macroeconomics model incorporating the exchange rate risk hedging is presented, and this is followed by an empirical test. A theoretical model implies that with more firms using foreign currency derivatives to hedge the exchange rate risk, the effect of the exchange rate on the net exports will be weaker and may even be reversed. The empirical section uses Structure Vector Autoregression (SVAR) models with China's monthly macro data over the 2000–2013 period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the FCD market on the exchange rate channel. Empirical support for the changes in the exchange rate channel transmission is found. By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 (IRF) analysis, with the emergence of the domestic FCD market in China, in the long run the probability becomes higher that the negative effect of RMB appreciation on China's net exports to the US is reversed; meanwhile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RMB appreciation on the overall net exports and the net exports to the EU become gradually weaker on average.  相似文献   

17.
东亚经济波动及其协同性的存在已得到学术界的认同,文章通过构建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检验了6种冲击对东亚经济波动的影响,并考察了宏观经济各变量在面时冲击时的动态反应,以及汇率和通货膨胀对经济波动的传导作用.研究表明,国内的供给冲击、汇率冲击,国外的利率冲击、需求冲击都会对东亚经济波动产生较大影响,汇率是外部冲击的重要传导渠道,而通胀是内部冲击的重要传导渠道.随着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和金融市场不断开放,东亚各经济体对外部需求变动和世界利率变动所产生的冲击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