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文化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文化力转化为经济力的必然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文化力转化为经济力的途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试论社会主义经济力与文化力的良性互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赵金飞 《生产力研究》2003,(2):103-104,112
社会主义经济力与文化力的相互融合 ,相互协调 ,相互促进 ,实现良性运行 ,是遵循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必然要求 ,是顺应经济与文化的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客观需要 ,也是总结国内外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历史经验 ,加快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一种新思路。市场机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力与文化力良性互动的有效实现机制。要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力与文化力的良性互动 ,必须正确处理实现人民群众经济利益与实现人民群众文化利益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以及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经世济民,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是否真的是做到了厚生、惠民的人文主义思想。在此起彼伏的食品安全事件,工程质量安全事件中,我们应该停下来思考一下,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这个程度,是否真的如同外表看起来一样健康强壮。  相似文献   

4.
宋菊香 《时代经贸》2006,4(12):44-45,47
当前,县域经济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力的竞争,不同县域特有文化力是其县域经济发展的深层支撑。宁远县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其经济发展速度却比较慢,如何将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如何把舜文化力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提升其工业、农业、旅游业等的竞争力。加速县域经济的发展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国际化、区域一体化的快速推进,文化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和重要组成部分,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是文化的竞争。这是因为,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力——文化力,而这种文化力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实力与水平,二是文化对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作用力、影响力和辐射力。由此可见,发展文化力,有利于提升竞争力。文化力作为一种软实力,是当代国内外竞争必备的基本力量。文化有着教育、导向、激励、凝聚等功能。在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6.
绿色经济是一种融合了人类的现代文明,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能够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是市场化和生态化有机结合的经济,也是一种充分体现自然资源价值和生态价值的经济。它是一种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有机结合的良性发展模式,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产物:绿色经济的范围很广,包括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环保产业、绿色服务业等。文化力是指在经济活动中所产生和蕴涵的、推动经济文化紧密结合和协调发展的、以人为主体、通过人的活动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力与物质力的综合结合力。本文通过文化力的功能和作用去探讨发展绿色经济。  相似文献   

7.
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与吴文化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看,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这其中既有自然地理因素,又有经济因素,文化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8.
地域民族化是特定区域内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地域民族化的差异体现了区域的自然差异,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根本原因。而区域经济状况又影响地域民族化的发展。经济化一体化已成为时代主流。化力作为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而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本结合云南民族化多样性和经济滞后的现实,分析了建设“民族化大省”战略的科学内涵,提出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9.
10.
试论民族文化与生态经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生态经济的角度出发,对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的生产民俗、风俗习惯,宗教禁忌进行分析,探讨其文化特征与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关系,事实证明,不同民族的许多文化行为,对生态环境有着顺应和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论地域文化与区域特色经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频 《生产力研究》2006,(4):143-144,179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经济文化日益一体化。文化力日趋成为区域发展的内在动力。对于不同区域来说,地域文化渗透进特定区域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形成区域特色经济:首先,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类型促使形成有特色的区域经济模式;其次,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类型促使形成有特色的区域经济格局,具体表现为:不同的地域文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资源;不同的地域文化可形成有特色的区域产业和有特色的产品与品牌。此外,不同的地域文化也有利于形成区域特色技术。  相似文献   

12.
13.
环渤海经济圈概念是上个世纪80年代提出的。自这个概念提出以来,学术界围绕经济圈的形成和发展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有力地促进了构筑环渤海经济圈的伟大实践,初步形成了以天津滨海新区、唐山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以及黄骅、大连、烟台、威海港区构成的经济发展环链。但受行政区划条块分割的影响和地方利益的驱使。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个动态复杂的过程,校企合作的形成和运行都需要基于一定的环境条件,这些环境条件表现为有形条件与无形条件的互动组合。任何形式的校企合作实际上都渗透和表现一定的高职校园文化特性,其有效运作也离不开高职校园文化的支撑。  相似文献   

15.
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崭新的发展观和发展战略,它要求区域经济发展必须与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以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建立在生态可持续发展、社会公正与和谐以及公众积极参与发展的基础上,它特别强调各种生产和生活活动的生态合理性。要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处理好城镇与乡村之间、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之间、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区域之间、区域内部各单元之间的协调发展以及经济发展、人类活动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思想已经被国际社会普遍认同并业已导入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但是 ,可持续发展由概念到行动还需要克服一系列的障碍 ,需要将可持续力的概念从原则、目标和手段上进行分解和具体化 ,从而为可持续发展实践提供可操作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农村经济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社会事业繁荣进步。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因此,树立科学发展观推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本文就树立可续发展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及发展途径进行了分析,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化力与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文化力与生产力的相互关系。在内涵结构上,相互交叉;在运动运行上,相互作用;在发展对策上,亦应相互协调。作者认为,文化力对生产力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思想根源作用,即生产力是文化力的思想根源;二是发展基础作用,即生产力的发展是文化力发展的物质基础。而文化力对生产的作用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精神支撑作用,即文化力是生产力的精神支柱;二是智力牵动作用,即文化力的智力内涵牵动现代生产力的发展。作者同时提出,文化力对生产力也有反向作用和负面效应,即反文化力带来反生产力。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上,要坚决反对和控制糟粕文化、反文明,以利生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9.
推动群众文化活动可持续发展,一定要注重口味,特色,载体,品牌。口味是群众文化活动可持续的基础;特色是群众文化活动可持续的灵魂;载体是群众文化活动可持续的依托;品牌是群众文化活动可持续的支点灵魂。  相似文献   

20.
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全方位、长远持久地对该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作用和影响,如发达地区的人们具有较强的冒险精神、创新意识,进而使得人们形成了倾向于经商的习惯和传统,但是落后地区的人们一般都比较保守。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发达地区比落后地区的发展更快,发达地区的人们比落后地区的更容易接受新观念、发展传统文化并对之创新,推动文化的进步和发展,进而有推动经济的发展。所以,不能将区域经济和区域文化分开考虑,它们是一体的,相互促进、相互推动发展的,当然也会相互约束,所以不能厚此薄彼,要考虑两者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