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多次提出"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体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9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要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为加快推进三峡通航诚信管理体系建设,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以下简称"三峡局")致力打造"1+3"通航管理新模式,以建立三峡通航诚信管理体系为核心,升级建设三峡通航智能管理平台、安全保障平台、政务服务平台.通过制定三峡通航诚信管理办法,建设三峡通航诚信管理信息系统,升级现有管理、保障、服务平台,全方位支撑三峡通航诚信管理工作,有效促进船公司、船舶及船员诚实守信、安全生产和规范管理,维护过坝政策秩序,营造诚信通航环境.  相似文献   

2.
<正>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诚信是和谐社会的基石和重要特征。三峡工程作为国之重器,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以下简称“三峡局”)为三峡工程建设运行全过程保驾护航。为全方位守护大国重器安然无恙,夯实三峡通航诚信管理基石,推动三峡通航诚信文化品牌创建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预计2006及2007年通过三峡大坝的货物运量分别为4900万吨、5400万吨,三峡船闸目前的通过能力不能满足船舶过坝需求,为此需要进行客货翻坝运输以减缓三峡坝区通航压力。翻坝运输分应急翻坝与长期翻坝两个阶段,采取水陆水或水陆的方式转运;应建立合理的运行机制,保障三峡枢纽通航安全、有序、畅通。  相似文献   

4.
三峡枢纽长期翻坝运输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船闸自2004年开始正式通航以来,通航态势平稳有序,实际通航率、闸室利用率等主要指标保持了较高的水平。但是,由于运行条件与设计条件差距较大,三峡船闸通过能力还不能完全满足船舶的过坝需求。在三峡枢纽围堰发电期,三峡船闸双线正常运行时最高曾出现252艘船舶积压、非正常期船舶积压最高到400艘以上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做好船闸检修及通航保障工作,对于保障三峡通航安全有序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鉴于三峡过坝运输快速增长与船闸通过能力不足的矛盾,亟待加紧开展提高三峡坝区通过能力研究。本文结合三峡、葛洲坝船闸检修情况,探讨船闸检修及通航保障工作经验,提出存在的主要困难及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国内外经验对比、专家咨询等方法,对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设前期工作中三大涉航问题即过坝货船平均装载系数问题,葛洲坝下游枯水期水位下降值和抬高值的预测问题,葛洲坝航运扩能工程施工期三江航道通航问题展开研究,得出结论,将过坝货船平均装载系数确定为0.65相对合理;对葛洲坝以下近坝河段枯水期水位下降值和抬高值的预测问题,需尽早研究,以防后患;应尽快研究葛洲坝航运扩能工程施工期通航问题,核算施工期过坝船舶通过能力,采取措施确保葛洲坝三江航道少碍航、少断航,最终保障长江航运畅通。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互联网+”、“智能交通”已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层面.在交通运输领域,信息化在促进航运生产、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各方面改革发展的同时,极大地提升了航运现代化水平和服务品质. 三峡船闸位于长江的咽喉要津和关键节点,三峡航段的安全至关重要,它是实现长江航运安全发展目标的重要基石.对通过三峡船闸的船舶实施有效安全检查,是确保三峡通航安全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经过多年的船型标准化工作,长江干线上一批吨位小、安全性能差且污染严重的老旧船舶逐步被淘汰,运力结构得到了初步调整,船型技术进步较为明显,三峡船闸过闸货运量保持连年增长态势,2014年达到1.09亿吨.在推进船型标准化的过程中,出现了过闸船舶大型化的现象,在市场经济的刺激下,这一趋势愈演愈烈.自2009年以来,5 000吨以上的船舶过闸艘·次连年成倍增长,从1 317艘·次到2014年已增长到14 066艘·次,增幅达10倍.当前,航运发展增速远远超过预期,三峡船闸过闸货运量已提前达到设计水平.因此,分析三峡过闸船舶的现状及趋势,加强对船舶大型化发展的引导,对于提高船舶标准化水平,提升三峡船闸运行效率,增加航运经济效益,保障三峡船闸及三峡河段通航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2019—2021年三峡船闸过闸危险品运量保持平稳增长,年均危险货物过闸超900万吨。散装危险货物流向主要以上行为主,约占过闸危险货物总运量的82.8%,散装货物以油品和化学品为主,油船和化学品船占过闸危险货物船舶总量的99%。目前,针对危险品船舶的运输管理侧重于危险货物的管理上。国内有学者在分析三峡船闸危险品船舶和过闸组织现状的基础上挖掘出三峡船闸存在运行效率低下、  相似文献   

10.
分析2013年三峡船闸过闸运输及三峡滚装运输情况,总结三峡过坝运输主要特点。2013年三峡船闸安全高效运行,三峡船闸日均运行闸次、日最高运行闸次均创历史新高,三峡船闸年通过量超亿吨。但坝区船舶滞留呈常态化,加紧研究进一步提高三峡枢纽通过能力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三峡船闸与2003年6月16日投入试通航,2004年7月8日通过国务院船闸通航验收委员会验收并转入正式通航.三峡船闸作为世界上建设规模最大的船闸迄今已经安全、稳定、高效运行近10年,过坝运量成倍增加,2011年达到10032万吨,其中上行5 534万吨,超过设计通过能力,适应了库区经济发展需要和长江航运发展需求,三峡工程航运效益凸显.  相似文献   

12.
三峡升船机是三峡水利枢纽永久通航建筑之一,其主要作用是为客货轮和特种船舶提供快速过坝通道,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运行工艺最复杂的全平衡垂直升船机.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三峡升船机视察,强调指出"真正的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期盼.三峡升船机运行班组承担着三峡升船机的日常运行和维护工作,班组成员平均年龄为29岁,其中,35岁以下占92%.在班组人员日益年轻化的新形势下必须进一步加强班组建设,切实提升班组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保障三峡升船机安全、畅通、高效运行.从三峡升船机运行班组人员构成和实际运行情况出发,通过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以创建"学习型"班组为抓手,强化班组培训,增强业务技能,凝聚班组合力,营造良好氛围,努力提高班组成员凝聚力、执行力、战斗力,打造领导"放心"、职工"尽心"、船方"安心"的"三心"班组.  相似文献   

13.
结合国家长江经济带战略和三峡过坝运输问题剖析,进行三峡过坝货物量需求分析,阐述建设三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必要性;在总体性、经济性和能力适应性等原则指导下,结合货物品类特性的各方式技术特点,对各种过坝方式进行合理分工和相互衔接;按以长江干流航道运输为主,铁路、公路运输为辅,管道运输为补充的总体目标对三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进行规划。  相似文献   

14.
2011年12月中、下旬,葛洲坝船闸、三峡船闸年过坝货运量相继突破亿吨大关,这是三峡枢纽通航的重大历史突破,也是长江航运发展史上的一件盛事,由此也引发了新一轮的有关枢纽航运效益的热议。笔者就枢纽航运效益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三峡大坝及三峡船闸正式投产,长江上游川渝地区水运条件大幅改善,为川渝与中下游省区交流提供了大能力、低成本的货物运输方式。但是,在三峡过坝运输需求快速增长的背景下,三峡大坝能力已经趋于饱和,如何缓解其能力紧张的问题已经成为当下研究的重点。一、三峡过坝货运量现状及预测1.三峡过坝货运量现状概况在川渝地区经济发展和水运交通改善的共同推动下,水、公、铁等各方式通过三峡大坝断面的通道运量从2005年8 038万吨增长至2018年2.39亿吨,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三峡河段位于长江中游和上游的交接处,是重庆、四川和湖北等省市水路运输的要塞部位,三峡大坝和葛洲坝两座世界级的水利枢纽座落于此.三峡船双线五级闸和升船机是三峡水利枢纽的通航建筑物,目前三峡船闸已经安全运行13周年,三峡升船机也将于2016年开始试运行.葛洲坝枢纽通航建筑物3座船闸已经平稳运行35周年.2011年以来两坝船闸货物通过量连年突破亿吨,提前达到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17.
北方内河运输企业营运期内,航道有封冻、枯水等非通航期。多年以来,非通航期费用归集和分配是许多财会人员十分关注的问题。非通航期费用主要有管理费用、港埠费用、船舶费用等。按照交通部颁发的《内河运输企业成本管理办法》规定,上述非通航期费用均应单独归集,以便按一定比例分配于通航期运输成本之中。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关于非通航期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办法其说不一,各不相同。有的企业将非通航期费用纳入“待摊预提费用”科目核算,航期前按待摊费用处理,航期后按预提费用处理;有的单位非通航期费用只记总帐,不记明细帐,造成帐帐…  相似文献   

18.
概述三峡过坝货运三十年状况,总结成功经验,分析2009年三峡过坝货运情况,探析过坝运量回升的成因。  相似文献   

19.
为保障春节水上交通有一个良好的安全环境,江苏省地方海事局前不久在全省内河通航水域对从事客货运输的小型船舶全面开展安全大检查。江苏是全国水运大省,河湖纵横,水网密集,拥有大小河流2200余条,通航里程23800余公里。另有乡镇渡口1200余道,湖泊100余个。这些年来,随着水运经济的发展和运输市场的搞活,船舶特别是小型船舶发展很快。据统计,在全省现有的8万余艘船舶中,小型船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安全事故隐患,危及到通航水域的畅通和其他船舶的安全航行。为加强小型船舶安全管理,消除小型船舶安全隐患,保障春节水上交通安全,维护广大人…  相似文献   

20.
一、水运企业发展物流产业的优势 1.拥有相当规模发展物流产业的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目前,我国内河通航里程已达11万多公里;民用船舶拥有量达到26.02万艘、4792万载重吨、远洋船舶运力达到2071万载重吨;拥有集装箱专用泊位60多个,设计年吞吐能力超过1000万TEU,全国150家经营国际集装箱运输的船公司拥有船舶1080艘、30多万个箱位。而且相当一部分水运企业有区域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