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倪君 《科技和产业》2023,23(16):26-30
协同创新是创新生态系统的显著特征,也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京津冀区域创新系统及子系统协同创新水平的演变趋势进行评估分析。结果显示:2012—2020年,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水平呈现不断提升趋势;京津、津冀、京冀创新子系统向均衡发展演变支撑区域整体协同创新水平提升;河北创新系统有序度的快速增长为京津冀区域协同度的提升做出了显著贡献。研究结果可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成效提供一定研究支撑,同时为“十四五”期间京津冀完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加快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等方面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2.
张茜 《天津经济》2015,(11):11-13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提出,为三地高校协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文章结合京津冀一体化情境、协同创新内涵及高校协同发展现状,梳理京津冀一体化与高校协同发展的相互关系,通过战略协同、组织创新,促成创新资源的自由流通、共享与整合,探索建立高校协同发展的机制,提出完善京津冀农业高校协同创新的建议,进而实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3.
《首都经济》2014,(9):11-12
京津冀签署协同创新框架协议 8月16日,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科技管理部门正式签署《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战略研究和基础研究合作框架协议》,加快建立和完善战略对话、信息交流、工作对接、科技资源和成果开放共享的协同机制和长效机制,并在协同创新发展战略研究和基础研究层面进行了具体工作部署。据介绍,京津冀三地下一步还将在战略研究和基础研究层面深入开展实质性合作,重点聚焦科技创新一体化、生态建设、产业协同发展、政策协同创新、科技资源共享等方面,全方位提升京津冀协同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4.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这给唐山港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本文在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背景与形成过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唐山港发展的状况和竞争优势,探讨了未来唐山港发展面临的重要机遇,并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唐山港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杨柳  王元明 《科技和产业》2019,19(10):17-25
协同发展对于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从协同学的视角构建跨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框架,结合京津冀2002-2016年相关数据,基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京津冀产学研创新系统的协同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北京产学研创新子系统有序化程度最高,内部协同效应最强,其次为天津,河北有序化程度最低。②京津冀各子区域产学研创新复合系统协同度较高均达到良好协同水平。③京津冀各子区域产学研两两子系统协同中科研机构—高校子系统协同合作水平均高于企业—科研机构和企业—高校,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协同合作需进一步加强。④京津冀区域整体产学研创新复合系统协同度水平较低且波动较大。最后,依据结论提出促进京津冀区域产学研协同发展的建议,为构建京津冀产学研协同发展新格局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级战略,随着雄安新区的设立,京津冀一体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进一步提高了河北省加强人才协同创新的必要性,同时面临着为三地的共同进步扫平科技人才需求障碍的问题,对实现京津冀的真正协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研究如何促进并加强科技人才流动并建设一个高质量的科技人才队伍,不仅可以提高河北省以科技创新带动经济发展的能力,同时也为京津冀的协同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7.
《首都经济》2014,(5):3-3
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就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七点要求,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京津冀协同发展被定义为重大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8.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对京津冀三地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通过分析当前京津冀高职院校推进协同发展的困惑与问题,以天津职业大学的实践为例,从机制体制创新、区域产教融合发展、专业协作发展、服务能力提升等四个方面提出服务区域协同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解析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内涵的基础上,从资源视角创新性地构建了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体系。通过对2005-2012年相关数据的分析,考察京、津、冀三地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的协同度。结果表明,京、津、冀三地产业创新环境的有序度优于创新主体的有序度,二者均有增长,但是创新体系整体协调度较低,且伴有较大波动。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营造京津冀三地政策和资金的协同发展环境、注重京津冀三地高新技术产业互补性发展和探索京津冀三地高新技术产业间资源的高效流动等具体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积极参与和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的国家战略,既是中关村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中关村广大创新创业主体发展的重大机遇。按照共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协同创新共同体的总体要求,中关村坚持以协同创新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理念,以建立有利于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为核心、以建立健全区域创新体系为主线、以优化区域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为重点,积极推进科技创新综合改革试点,统筹利用高端创新创业要素,共同构建跨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对其理论及实践研究也进入新的阶段。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梳理了该研究领域的特点、热点和前沿,分析表明: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表现出研究热度与国家政策导向和战略推进程度正相关,主要研究力量集中于京津冀地区且彼此合作较少等四个特征;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总体战略和实施路径、非首都功能疏解、产业协同、生态环境治理、协同创新、雄安新区建设等主题;研究前沿则以重点问题为基础,在研究层面、研究进展等方面表现出新的趋势。基于文献分析,本文进一步对该研究领域的未来探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为支撑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与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建设,京津冀大数据产业协同创新平台近日在北京宣布成立。未来该平台将探索三地大数据人才培养,推动产业发展和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3.
人工智能作为推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动力,已成为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的新着力点。京津冀在人工智能产业协同发展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从政策供给、资金供给等五个维度,对京津冀人工智能产业推进现状及区域内协同情况进行分析,探索推动京津冀人工智能产业协同创新发展路径,并基于区域优势提出"一核两翼"的产业格局,推动区域资源要素流动,提升区域总体协调创新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正按部就班地实施,使京津冀一体化不断推进,这一战略缩小京津冀三地的地区经济社会差异,是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策略,有助于提高京津冀三地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创新内地城市发展的新模式。公共医疗卫生支出作为国家财政支出的重要一环,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考虑的社会民生重要环节。本文选取京津冀三地的13个城市的公共医疗支出的绩效差异进行实证分析,探究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影响公共医疗卫生支出的绩效差异的因素,并提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提升医疗卫生支出绩效的政策建议以及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15.
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助于构筑环渤海区域发展的核心区、示范新的区域合作模式、形成新的开放门户。但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区域竞争日益激烈、区域发展落差较大、商业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区域扩散仍处初级阶段及生态环境非常严峻等挑战,推进京津冀三地的协同发展应当清醒面对。要进一步明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目标,做好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加快建立健全区域协调机制,促进区域合作机制创新,大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自从国家从中央层面将京津冀协同发展设定为我国一个新的发展战略之后,京津冀地区势必会面临全新的机遇,该地区中当代服务业也势必会有长足的进步和扩张。基于对该地区当代服务业区域差异所展开的研究,能够发现该地区当代服务业的差异性是固有的,并且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也是错综复杂的。结合当前京津冀地区的实际发展状况分析区域差异影响因素,总结现存的问题,进而提出京津冀服务业协同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京津冀独有的政治、经济、区位优势使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重要推动力。随着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利用协同创新高效整合资源的能力,使得京津冀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全面深度合作。本文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研究对象,从协同创新的角度分析了京津冀各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发展差异以及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这些不同的情况和可改进的地方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京津冀协同发展“2·26”重要讲话7周年。7年间,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年一个大台阶,每年都有新突破。接下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如何向深度广度拓展,“十四五”规划已经给出答案: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为重点,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加快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梯队。京津冀作为新的增长极,已蓄势待发。  相似文献   

19.
实现区域协同创新不仅能够实现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从协同学视角分析了区域协同创新的内涵和特点,从京津冀创新资源条件的现实基础出发,分析了目前三地在协同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包含战略协同、组织协同和创新要素协同的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体系的战略框架。  相似文献   

20.
<正>一、前言科技创新本质上是对创新要素的安排和使用。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要素富集,但科技创新要素在空间的分布呈现明显的中心-外围格局,导致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梯度差异过大、三地创新链链接不足等问题,制约了京津冀协同创新的进一步发展。“十四五”时期,京津冀地区要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要素在空间的分布状态,提升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能力,促进新阶段京津冀协同创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