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导力量,其中构建低碳交通体系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而发展铁路运输是构筑低碳交通体系的核心.铁路运输能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小、综合性价比高,是适应我国能源结构要求、符合节能环保的运输方式,因而低碳经济发展要求运输结构向低碳化转型,铁路路网布局要适应未来低碳产业集群的需要.以哈尔滨铁路局为例,提出加快铁路建设发展步伐的建议:加快新线建设速度;实施既有线电气化改造;实现机车动力更型;优化运输组织;广泛应用节能减排技术;科学发展规模运输;预留路网布局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
正城市及城市交通的发展使得人们面临着交通能源和生态环境两大挑战。交通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已经造成大范围的大气污染,发展低碳交通成为当务之急,因此,绿色的可持续交通发展已经成为运输业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焦点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和绿色载运工具,大力倡导低碳经济成为现代交通业发展的主要研究课题;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出  相似文献   

3.
面对全球性能源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严峻挑战,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成为我国当前迫切要求.我国是世界第二大交通能源消费国和交通碳排放国家,全面深入推进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加快建立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是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正>1.低碳经济与低碳物流1.1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低碳经济旨在通过开发、转型以及创新技术等方法,减少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煤炭石油能源的消耗,改善温室效应,实现发展经济及保护环境的共生。发展低碳经济,是保护地球环境能源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社会的长远发展和人类的长远生存的重要保障。1.1低碳物流。针对减少碳排放量提出的低碳物流,需要运用到科学的管理方式和运输技术,对物流行业运输环节中的碳排放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和降低。低碳物流以实现物流运输经济的低污染、低耗能和低排放作为最终目的,通过能效、温室气体减排、可再生资源等技术,  相似文献   

5.
<正>交通运输行业是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在全球“脱碳”绿色发展的背景下,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既是顺应全球交通治理体系变革的时代要求,也将为世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全球可持续交通高峰论坛(2023)主题会议“生态优先:加快全球交通绿色低碳转型”(以下简称“主题会议”)聚焦全球温升控制目标,围绕新能源、减排战略,在公路、水运、航空、铁路等各方面开展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汽车已快速步入家庭,城市交通的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快速增长已经不可避免,因此实现城市交通的低碳化也势在必行。一、低碳交通的内涵低碳交通是人类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生存受到严重影  相似文献   

7.
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出租车,是推进宁波市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现实选择,是加快构建宁波市低碳交通、生态交通体系的客观需要,也是贯彻落实宁波市委"六个加快"战略部署的必然要求。一、我国清洁能源出租车发展现状1.车用清洁能源类型  相似文献   

8.
低碳交通运输(Low Carbon Transportation)是指在交通规划、运行、生产建设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全面关注碳排放问题,通过合理引导运输需求,优化运输装备、运输结构和用能结构,提高营运与能源效率,并从政策导向、技术创新、社会伦理文化培育等方面,共同并最大程度地减少碳  相似文献   

9.
在循环低碳的大背景下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场地资源循环利用是绿色集约的一种有效形式,充分利用服务区空间功能做好分布式太阳能光伏,较好的建立节能减排的并网发电系统。本文通过践行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发展的持续动力,分布式光伏发电产业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汤泉池服务区分布式光伏发电产业的创新应用,积极跟踪新技术发展,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降低碳排放量,提高节约量,在高速公路全生命周期内持续降低交通运输装备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强度,营造良好的生态运行环境。  相似文献   

10.
胡慧航 《中国储运》2013,(10):103-104
随着人类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化石能源等常规能源的大规模使用给人类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趋严重,废气污染、光化学烟雾、水污染、酸雨等等,尤其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都给人类的生活造成了影响。2009年气候变化会议在哥本哈根召开,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呈现在世界人民面前,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低碳”也已成为世界人民新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1.
特色小镇是指利用自身的信息经济、块状经济、山水资源、历史人文等独特优势,而打造成的稳增长,调结构的新亮点,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的新示范、体制机制改革的新阵地,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发展模式的有益探索。特色小镇会实现不同种类人群的聚集,势必带来不同的交通出行需求。  相似文献   

12.
绿色物流是21世纪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物流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全球环境恶化程度的加深,很多不可再生资源的日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导致气候变暖、气象灾害频繁、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诸多问题,人类的生存环境遭到巨大威胁,因此,人们对资源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大办发展低碳交通,提倡绿色物流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正>2020年9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将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国正式进入“双碳”时代。交通行业作为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行业,是碳排放的重要领域之一,推动交通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对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速公路服务区作为交通行业服务公众的重要窗口,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数字化转型是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关键抓手。  相似文献   

14.
有效的低碳交通系统是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京津冀区域现行交通系统评价指标与能源规划相分离,不能准确地指导区域低碳交通建设。采用平衡计分卡(BSC)模型和关键绩效指标(KPI)方法建立京津冀区域低碳交通评价指标体系,在传统四维平衡计分卡的基础上,添加环境与能源维度,构建区域低碳交通五维平衡计分卡。依据指标设计支持可持续发展、平衡性和利益相关者价值导向原则,设计区域低碳交通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应用关键绩效指标方法筛选关键指标,并确定各指标的关键成功因素。京津冀区域低碳交通指标体系能够将地区交通规划、能源规划与实际评估工作紧密结合,实现对区域低碳交通建设的跟踪监测与评价。  相似文献   

15.
卷首语     
《铁道经济研究》2013,(6):I0001-I0001
交通运输是基础性、先导性行业,既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又关系人民群众生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然要求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努力建设绿色交通、低碳交通、平安交通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为了应对气候变暖而提出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全球能源和经济大变革的突出标志,也是发达国家推销其环保技术、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手段。目前,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已经认识到节能减排和绿色经济能力将决定其未来的国际竞争能力。因此,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低碳经济,都在想方设法尽快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低碳经济正处于全球大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7.
李卫斌 《中国储运》2022,(12):129-130
<正>交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和服务,是基础设施的重点领域,是生产和消费的重要纽带。运输系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结构调整对运输结构和运输质量的必然要求,通过改革优化运输资源配置,满足运输发展需求,推进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能源运输企业财务管理的普遍现状1.1财务架构过于简单,配置较低。由于能源运输企业条线众多、业务流程复杂,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多数能源运输企业普遍存在重业务、轻财务的情况。1.2复合型的财务人才不充足。财务人员复合型人才储备、培养不足,  相似文献   

18.
梁冬青 《中国储运》2022,(5):173-174
引言: 社会的发展消耗了大量的能源,也污染了自然环境.水路运输越来越受到关注,基于投资低和环保节能性的特点,更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发展水路交通时,基于低碳经济的基础上优化水路运输体系,为低碳经济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9.
《中国储运》2011,(5):72-72
凯傲宝骊做为经济实用型叉车制造商,始终关注着中国物流业的迅猛发展和物流装备的需求。随着中国物流业总体规模的快速增长,物流服务水平的持续提高,物流装备需求空间的不断扩大,物流设备需求市场不断地创新高。尤其是在国家出台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发展大环境下,叉车做为物流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装备,  相似文献   

20.
李静宇 《中国储运》2012,(1):23-26,22
发展低碳物流正逐渐成为物流业的共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的国家战略,因此物流业低碳之风劲吹,绿色物流蓬勃兴起。对于正处在转型升级期的中国物流业,如何践行“绿色”之路呢?有人用减少碳排放的数字来加以度量,有人说利用先进的设施与装备技术等手段来加以实现,在众说纷纭中,作为绿色物流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之一的绿色物流集团总裁金新明向本刊记者畅谈了企业的绿色物流战略。介绍了他以社会责任和企业实力走出了一条绿色物流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