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谈我国手机广告的发展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G技术的成熟与普及,使移动通讯衍生出的服务进入推陈出新的阶段.手机从一种简单的通讯工具发展为一种新型媒介.手机广告以精准的营销模式.展现出比其他大众媒体更加强劲的优势.文章力图通过对手机广告特点和现状的分析,找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手机广告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小米手机在国产智能手机中异军突起。本文将通过SWOT分析小米手机社会化媒体背景下营销的优劣势,针对主要问题给予个人建议,从而为其他企业进行社会化媒体营销提供相应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者细分市场,其中大部分人虽然拥有较高的消费倾向,但由于受预算约束,消费趋于理性。而手机曾经作为耐用品,却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从营销模式概念及手机营销现状入手,以江西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结合尼尔森市场调研公司和自行发放的300问卷对大学生手机消费市场进行调查,分析手机价格、大学生品牌忠诚度、手机营销渠道对手机营销模式均有不同的影响,并通过分析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提出如何建立手机品牌认知度,并以广告渠道和组合法推销模式的大学生手机消费营销方案。希望能帮助企业制定相应的手机营销战略。  相似文献   

4.
童斌 《广告大观》2011,(8):101-102
广告的发展随承载媒体不断演进,从早期传统媒体到互联网媒体,至2000年左右中国移动引入DoCoMo的iMode模式,搭建移动梦网并开启移动增值及WAP媒体时代,广告进一步从平面、桌面向移动时代演化。在WAP网站广告的基础上,手机广告运营商进一步发展出短信/互动营销广告、彩信/手机报刊广告。今天,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大屏触控移动终端的流行,  相似文献   

5.
自媒体传播方式的出现、媒介文本的碎片化、以平等关系为中心的传播互动、裂变式的信息传播路径等都是新型传播模式的表现,这些现象都对社会化媒体的广告营销具有深远的影响。社会化媒体具有的原创性、动态性、公开性、个性化和碎片化等特点,对广告的传播特性、广告形态、营销价值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对不同类社会化媒体的信息传播模式进行对比,并分析其对广告营销的影响,并以Facebook和Twitter为例,将两者进行对比,研究社会化媒体的传播优势带来的广告营销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国广告》2008,(7):104-105
手机作为第五媒体的广告营销价值得到广泛关注,如何运用?方式是怎样的?是众多广告主迫切关注的,下面以手机、汽车、互联网等三大行业作一个全面的剖析。手机行业——分众展示,精准到人想卖手机,当然不能错过在手机上投放广告。手机作为无线广告的媒介载体,  相似文献   

7.
以OPPO手机为中心对其广告的营销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新型营销方案。OPPO手机的营销不仅需要强有力的外部广告不断地对其进行包装,还需要手机自身在性能外观上有特色和优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领跑地位。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手机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重视品牌的打造,产品的创新和广告的投放,将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做到统筹兼顾才能为OPPO手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近年,手机以“第五媒体”的角色出现在大众面前,随着业务类型的不断丰富,其作为“媒体”的身份已毋庸置疑。从传统媒体的发展轨迹来看,媒体除了信息传播平台的基本内涵外,更重要是作为沟通企业和受众的营销工具。手机已经完成从通讯工具到媒体的转型,那么,接着如何完成从媒体到营销工具的跳跃就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2006年,随着中国移动、联通两大运营商相继高调宣布进入手机广告领域,与此同时,卓望科技、聚众无限、掌中传媒、5G门户网等内容和广告服务商相继浮出水面或成立,宣告着中国“手机广告元年”的到来。[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彩信手机报作为新潮的消费方式,正势不可当地向前推进。彩信手机报的出现将使媒体和电信结合得更紧密,使媒体的各种信息投放更精准,营销的目标更准确。以手机报为代表的手机增值服务正在飞速地发展,增值服务的技术创新也日新月异,手机就是人,人就是媒体!手机报营销也是"一对一"的"精准"的"个众"营销。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我国TMT(数字新媒体)产业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移动媒体、数字电视、触摸媒体等新媒体开始逐步渗入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这既是一种信息和技术的变革,也是对企业广告营销模式和营销手段的一种挑战。TMT技术的发展,将使新媒体成为企业所亲睐的广告营销平台,同时也迫使企业逐步摆脱以往粗放的纯粹的推式营销模式,转而采取以互动、精准、定位为主要特点的新型广告营销模式。  相似文献   

11.
互动营销,是手机广告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优势——按诺盛电信报告——主要有三点:庞大的手机用户群带来的广告受众是任何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手机互动营销广告的可计算、可管理的高送达率是传统的四大媒体很难做到的,移动网络的点对点沟通是传统媒体无法企及的。如果说楼宇广告以及早期的手机广告,在本质上是一种商业模式的革新,那么,互动行销的商业模式又是对前一种商业模式的再次改写。  相似文献   

12.
贺薇 《中国广告》2012,(8):130-132
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手机广告作为一种新兴的广告形式日益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相对于传统媒体广告,二维码广告具有受众卷入程度高、传播内容立体化、较强的伴随性和互动性等特点。本文从精确测定广告效果、精准定位消费者、拓宽广告营销渠道、改变广告传播方式等四方面探讨了二维码对广告业的影响,并预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3G服务的渗透,手机直接访问互联网将越来越便利,二维码这一新型广告形式将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农村网络逐渐普及,利用网络资源指导农产品销售是一种发展趋势。本文对我国传统广告营销模式与农村新媒体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利用手机媒体平台对农产品进行广告营销、增加传播渠道、保障农产品电子商务顺利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手机APP广告进入大众视野,正在成为新的广告营销载体,与传统的手机广告营销方式比,它更容易让用户接受。本文分析了手机APP广告营销的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并就如何有效的进行手机APP广告营销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广告大观》2014,(12):77-78
"多屏营销"作为这个时代的新兴产物,在短短两年左右的时间里便成为了媒体界老生常谈的问题。现在是手机、电脑、平板、电视的四屏世界,不久可能会进入包含眼镜、手表等的五屏、六屏世界。多屏逐渐成为主流的趋势,并将进一步改变我们的生活。而跨屏广告营销也在迅速发展,移动广告技术、可穿戴智能设备、互联网电视等新兴力量也在改变屏幕广告模式。电视媒体在这样一种百家争鸣的时代下,想要持有原有的市场广告份额似乎变成了极具挑战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商》2015,(20)
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打破了大众媒体时代垄断的话语权,传播呈现即时性、互动性、去中心化等特点,这一切都在改变着企业的营销传播环境,传统营销视野下广告与公关的分类已经逐渐难以解释新出现的传播现象。新的传播环境下,广告和公关逐渐将与消费者建立关系作为传播目标,以协同创意作为传播内容,将实时互动作为手段,广告和公关在目标、内容、手段上开始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现象。  相似文献   

17.
当月快览     
《成功营销》2013,(11):20-20
#自媒体营销# 有书云:"未来没有什么不是媒体,也没有什么不是广告。一切产业皆媒体,一切内容皆广告。"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微博社会化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这也推动着自媒体越来越流行,对于企业和个人而言,自媒体营销也在越发受到关注与尝试.带给人们互联网新体验。  相似文献   

18.
3G时代手机广告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健 《广告大观》2009,(2):81-84
本文在对国内外手机广告发展现状描述基础上,从技术、资金和政策层面分析3G时代手机广告的可行性;从企业营销和广告经济两个角度论述3G时代手机广告的必要性。同时指出,随着3G时代的到来,手机广告将迎来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张云 《电子商务》2014,(10):39-40
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移动终端技术功能的不断升级,为旅游业的商务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改善了旅游业的营销和服务模式。手机作为移动媒体终端的典型代表,在旅游消费过程中,提高了旅游企业和旅游者之间互动营销和服务的方便、及时、有效性。本文主要基于旅游过程中,手机媒体推动旅游企业对旅游者的营销和服务创新研究,体现手机与旅游结合的移动电子商务最大化价值。  相似文献   

20.
石安 《中国广告》2013,(10):31-31
智能化技术将是下一个颠覆我们对营销行业理解的东西,并将由此催生出全新的广告运作模式。数字技术的发展对广告和营销行业带来最为重大的影响,而智能技术则有望成为下一个对广告运作模式产生革命性变化的新动力。数字技术形成重大影响近年,虽然传统的广告或营销模式依然有效,但越来越多的企业主把广告或营销活动放在数字化渠道进行,比如基于互联网技术的PC、智能手机等移动数字设备、基于数字传播和交互的视屏设备、兼具个性与专业性的优质个人媒体。数字技术是近十年来引领商业乃至社会发生重大变化的主导因素。数字营销基于更细致入微的数字化载体、消费者的高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