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2.
合同与企业理论前沿综述 总被引:104,自引:2,他引:104
合同和企业理论的研究是当前国际学术界十分活跃的一个领域。本文对近期国际学术界在合同和企业理论的研究动态做一个较为全面的介绍 ,并提出对相关问题的思考 ,希望这一工作能够对国内的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GHM理论的视角出发,通过分析中国企业控制权转移的本土特征,包括制约着中国企业控制权的历史因素、公司资本构成等因素,从而给出企业控制权优化配置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企业是当事人的一个签约集合,由于个人的有限理性,外在世界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信息的不对称和不完全性,契约必然是不完全的。产权配置的重要性来自契约的不完全性,由于契约的不完全性,使得在各有其主的企业间签订契约的成本可能很高,控制权配置是降低签约成本的有效方式。当合同中未预料到的情况出现时,谁说了算?谁有权对契约中未规定的情况做出决策,这就是所谓的"剩余控制权"或所有权问题。 相似文献
5.
企业融资中的控制权安排与企业家的激励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企业融资中,企业家不仅关心项目的货币收益,而且关心非货币收益,而投资者仅仅关心货币收益。考虑到双方的融资合同是不完全的且企业家受到财富约束,一份初始的激励合同通常无法解决双方存在的潜在利益冲突。作为一个结果,控制权安排(即谁做出关键性决策)是金融合同的一个重要维度。Aghion-Bolton(1992)集中于事后有效率。他们证明了,条件控制在一些环境下是均衡的控制权安排。然而,Hart(2001)提出了一个质疑:他们的模型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变量,即努力。通过引入企业家的事前努力,本文解释了为什么控制权在坏状态而不是在好状态转移给投资者。更进一步,本文发现,金融约束的程度大小决定了项目的均衡控制权安排。 相似文献
6.
现代产权理论认为 ,所有权就是在合同对决策权没有规定的时间和地方实施剩余控制权的权利 ,和在合同履行之后取得剩余收益的权利。这样定义的所有权概念 ,更能够展示它的丰富内涵 ,更容易分析它的协调和激励作用 ,也更便利于将它融入主流经济学框架。因此 ,它与其他观点有着广泛的一致性和包容性。由于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 ,我们的产权文献常常只引述所有权的法律定义而不提它的经济学涵义 ,或者 ,只注重它的剩余索取权方面 ,而不提它的剩余控制权方面 ,同时 ,对严重存在着的产权残缺 ,即对一种物品、资产或资源的控制权与收益相分离的现象熟… 相似文献
7.
不完全契约理论下的公司控制权配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契约的不完全性导致了控制权问题的产生.GHM基本模型认为,公司控制权应授予物质资本的所有者,GHM第二代模型提出了"控制权相机配置"命题,由此遭到了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批评.利益相关者理论缺乏分享企业控制权的依据,实践中也难以实行.不完全契约理论下公司控制权配置的解释,仍然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资本结构研究中的控制权理论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58年,莫迪利安尼和米勒(Modigliani andMiller)发表了著名的MM定理。该定理指出,如果不存在税收和信息不对称,那么企业的价值与它的资本结构无关。显然,该定理只适用于满足上述严格假定的理想的经济社会,而在现实的经济社会中 相似文献
9.
一、企业所有权安排的理论基础企业所有权安排是指企业所有权在不同产权主体之间的分配。在现代企业理论中,所有权的意义就在于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从谁拥有企业所有权的角度看,企业所有权安排的理论基础有如下三种不同的理论。1.资本雇佣劳动。有些学者认为由物质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是最有效率的,由此形成“资本雇佣劳动”的企业治理模式。按照这种理论,企业是股东的,其目标是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2.劳动雇佣资本。随着专业性人力资源的稀缺性增大,有学者认为,由劳动者拥有企业所有权是有效率的,由此形成“劳动雇佣资本”的企业… 相似文献
10.
11.
企业控制权演变与财权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栋 《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4,(4):47-54
企业的财权配置是企业所有权的核心内容。从最初的业主制企业到现代的股份公司,财权配置主要是企业内部各利益主体(如股东、经营等)之间的权力分配和合约安排。随着企业控制权的演变及“利益相关理论”的兴起,企业的财权配置应不仅仅是股东和经营的企业内部财权配置,而应扩展到包括外部利益相关在内的外部财权配置,以及为保证利益相关财权配置实现的相机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
现代公司制企业中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概念界定
传统观点认为企业所有权就是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是指企业收入在扣除所有固定的合同支付的余额后的要求权;剩余控制权是指在合约中没有特别规定的活动的决策权,有时也把剩余控制权称为控制权。需要指出的是,剩余控制权不能简称为控制权,因为两者是不完全相同的概念。控制权是指契约中规定的决策权和没有特别规定的决策权, 相似文献
13.
控制权收益与超控制权收益——基于企业能力理论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数文献将控制权收益定性为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是一种掏空公司的行为。从企业能力理论视角来说,控股股东是基于其独特的组织资源和能力获取控制权收益,这种收益具有合理性,它是对控制性股东卓越组织能力的回报以及在组织过程中对控制权成本的补偿。而超控制权收益则是控股股东组织能力之外的滥用权力和钻法律漏洞所获得的一种非生产性回报,不具有系统性和可持续性,表现为对中小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侵害和掠夺。对控股股东侵害的规制,应在保护其合理控制权收益的基础上遏制其超控制权收益。 相似文献
14.
资本结构控制权理论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结构控制权理论是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我们在财务合约不完全的情况下研究企业资本结构选择与控制权安排提供了一种新的且最有力的分析工具。本文在对该理论的主要模型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对该理论的历史性贡献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归纳,指出了该理论对完善我国国有企业资本结构从而完善其治理结构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企业所有权是指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它具有状态随机依存的性质。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基本原则是企业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安排相互对应。从企业所有权理论演进的历史与现实考察,企业所有权制度安排的趋势必然是沿着实现人力资本产权特征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17.
控制权安排是风险企业所有权结构的中心特征。在风险资本融资时,存在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问题。创业家向风险资本家转移的控制权是显示其类型的信号,这是一个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问题。 相似文献
18.
企业治理结构安排和控制权理论前沿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企业治理结构理论并没有过多涉及控制权问题,主要是委托人针对代理人设计最优激励合约,无形中避开了企业控制权问题。Grossman and Hart(1986)、Hart and Moore(1990)、Hart(1995)基于不完全合约的控制权安排优化问题,给出并界定了企业控制权类型及性质,开始了现代企业控制权理论研究的先河,指出正是信息不对称和正交易成本决定了合约的不完全性。合约缔约过程不可能在事前完全界定各种或然事件并制定相应对策,因此,企业治理过程中必须赋予某一当事人拥有“剩余控制权”。并指出,合约界定和执行的范围越小,剩余控制权就越重要。 相似文献
19.
企业不存在不完全合同理论指出的那种虚无的即实际无所有的所有权,也不可能存在基于这种企业所有权解释的治理结构.真正的企业所有权其实是指人们传统认识到的企业出资者所有权,它的内涵是指对企业物质资本和产品的所有权.这个企业所有权是出资者用它自己投入企业的资本承担经营风险而形成的,所以它归属出资者.由此还可得出,真正的企业最一般的结构就是资本雇佣劳动结构,现代企业的结构演化也必须立足于这一基础来解释. 相似文献
20.
企业控制权的内涵很少有人去研究。其实,在权力和权利的区分下,企业控制权是分为控制权利和控制权力的。控制权利与所有权、收益权构成企业产权;而控制权力则由控制权利产生,因职务等级不同而有区别。有限责任的公司制度使得中小股东的控制权利无法产生控制权力,因此损害到了权利的平等性。为了维护控制权利平等性和保障控制效率,应当给予中小股东否定大股东意志的权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