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域贸易协议与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WT0多边贸易体制之外存在大量的区域、双边自由贸易协议,赞者称之有利于巩固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贸易自由化、优化世界产业结构和资源的配置,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福利的提高;弹者认为众多区域和双边自由贸易协议会削弱多边贸易体制,对其他国家易造成不公平,危及贸易政策的统一性和协调性,并可能增加监管成本.尽管如此,全球区域和双边自由贸易协议有如雨后春笋.面对这一趋势,中国当然不能被边缘化,应积极行动,广泛探索建立区域、双边自由贸易区的可能性.而与韩国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区更应是当前的首选.  相似文献   

2.
论FTA对WTO多边贸易体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任何一个国家不可能再实行"闭关自守"的孤立政策.  相似文献   

3.
周沛锋 《商》2014,(21):236-237
随着各国经济的开放型发展,国际贸易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拥有160个成员国(截至2014年6月26日)的世界贸易组织WTO,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国际经济组织,在降低贸易壁垒、协调国家之间贸易与经济关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所支撑的多边贸易体制,为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对话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然而,多哈回合谈判的失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利益的难以协调,使人们开始质疑多边贸易体制。与此同时,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又对WTO多边贸易体制构成挑战。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区域性运动在世界各地发展壮大,成为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中的突出现象.当今,通过商签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推进一国或地区的经济贸易增长,已成为国际经贸发展的重要趋势.本文通过分析多边贸易体制存在的困境,探讨了双边自由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和趋势.  相似文献   

5.
论世纪之交的世界区域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入新世纪之际,以WTO为标志的世界贸易体制将全珠经济带入了一体化的进程,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区域经济蓬勃发展成为推动一体化的力量,本文旨在客观展现9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的发展,并对其发展的原因,对世界贸易的影响,及发展趋势等做出解释与判断。  相似文献   

6.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路径选择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原因分析(一)WTO框架下多边贸易体制的缺陷需要区域经济一体化未弥补在当前的WTO框架下,达成统一的多边贸易体制协议变得越来越难。二战以来,尽管GATF和WTO一直致力于推进全球自由贸易的发展,但是达成能覆盖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的多边自由贸易协定变得越来越难。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80年代以来美国对外经济政策发生了五大变化:美国积极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但热情正在减退;美国对外贸易政策转向区域或双边优惠贸易安排;美国汇率政策从无为到向其他国家施压的转变;为满足国内利益集团需要美国高举公平贸易大旗;美国对外国直接投资进入美国持谨慎的怀疑态度。但这五大变化中有不变的因子,这不变的因子就是以自由贸易为核心的经济自由化。自由贸易给美国带来了繁荣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贸易自由化既是美国对外贸易的基本理念,也是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主流。  相似文献   

8.
日韩自由贸易区是东亚最先提出的自由贸易区,早在1998年10月韩国前总统金大中访日与日本前首相小渊惠三会谈时,双方就对日韩FTA(自由贸易区)达成了共识。然而,与日新自由贸易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日本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以及日泰自由贸易区、日菲自由贸易区、日马自由贸易区相比,日韩自由贸易区一波三折,进展并不顺利。尽管如此,日韩双方都没有放弃尽快建立日韩自  相似文献   

9.
从推进FTA起步--我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新途径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过去20多年的发展实践表明,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发挥比较优势、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是我国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目标的基本经验之一。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将成为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主导因素和重要潮流。为了实现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  相似文献   

10.
宇文 《大经贸》2009,(4):66-67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迅猛发展,以自由贸易区(以下称“自贸区)为主要形式的区域贸易安排不断涌现。世界主要国家和区域集团均加快发展自贸区,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新的自贸浪潮。  相似文献   

11.
张锐 《大经贸》2007,(10):30-32
与历次APEC峰会相比,9月9日在悉尼落幕的第15次APEC会议显得格外地抢眼。这次会议不仅将其多年倡导的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理念推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而且首次在解决全球气候变暖以及节能、减排等重大问题上达成鲜明的共识,从而使国际社会朝着"共创可持续未来"的目标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12.
东亚自贸区建设起步晚,发展快。已有的自贸协定促进了本地区经济贸易的发展,但实际利用率与其他地区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其中一个原因是原产地规则的限制。在进一步推进东亚贸易自由化的过程中,简化和协调原产地规则应是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3.
在刚刚过去的全球金融危机中,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有力地遏制了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蔓延,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确实如世贸组织总干事所言成为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一张有效“保单”。根据世贸组织关于金融危机的监督报告,虽然在金融危机中很多国家都采取了一些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但贸易保护主义并没有在全球蔓延,也并没有发展到不可控的地步。已有的世贸组织规则恰似一个无形的“屋顶”,限制着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浪潮的高度。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世界经济中,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无疑是两大不可逆转的、并行不悖的发展趋势。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在20世纪末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势头正在迅猛扩大.显示出向日益广泛和更加深化方向发展的势态,并已具有名副其实的全球性。为什么区域合作得到如此重视并且得到迅速发展呢?大国、小国不同类型的国家积极投身于双边和区域协定主要是传统的经济利益的驱动还是为获取非传统收益?深入而具体化地对各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动机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WTO经济导刊》2004,(3):28-29
全球区域贸易安排发展迅猛 当前,区域经济合作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各国都在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区域贸易安排。迄今为止,已向WTO通报并继续生效的区域贸易安排约有250个,其中多为自由贸易安排。在这250多个区域贸易安排中,80%以上是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近10年内建立的,仅在2000年以来就建成了数十个,而且这一数量还在以加速度增长。世贸组织总干事素  相似文献   

16.
亚太经合组织第13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05年11月19日在韩国釜山通过《釜山宣言》,表示将继续推进区域稳定、安全和繁荣,承诺通过釜山路线图在亚太地区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的茂物目标,致力于在本地区营造一个透明、安全的商业环境,尽力弥合区域鸿沟,缩小差距。会议还通过了《领导人关于WTO多哈发展议程(DDA)谈判的声明》,声明指出,WTO多哈发展议程谈判对加强多边贸易体制、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尤其是改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机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加坡,全球最国际化的国家之一,亚洲金融中心和亚洲美元市场中心之一,东南亚最大的海港、重要的商业城市和转口贸易中心。 中新自贸协定:开启两国"零关税"时代作为我国的友好邻邦,新加坡与中国地缘、文化相近,共同利益广泛,经济互补性强。2008年10月,中新两国在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基础上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这标志着双方贸易自由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  相似文献   

18.
东亚经济合作从20世纪60年代起步,已取得积极进展。面对新世纪世界经济发展及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形势,东亚各国都做出了新举措,使东亚经济合作发展呈现出一些新趋势。同时,我国在2001年底成功加入WTO,对推动东亚经济合作发展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当前,对于我国参与自由贸易区的研究大都从国际和地区战略、贸易战略、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等不同角度剖析我国参与自由贸易区的内外动因和重要意义。但是,一个国家在确定了参与自由贸易区的主观意愿之后,还必须具备相应的经济基础。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成果的积累,尤其是在过去几年中对入世承诺的认真履行,  相似文献   

19.
全球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推进,在特殊经济区域的发展方面产生了截然相反的后果。在贸易领域,多边及双边自由贸易安排,使得各国关税水平普遍下降、涉证管理项目日益减少,与此相对应,各类特殊经济区域相对于区域外的政策落差逐步收窄,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强度”也开始下降,但另一方面,各国投资自由化的政策却推动跨国公司进一步高速全球生产布局。  相似文献   

20.
危机之后世界贸易向基本面回归是必然的.世界贸易作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作用不会改变,世界贸易的长期趋势在以下八个方面不会发生根本改变:一是部门内和产品内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导不会改变.二是跨国投资与贸易融合互动的趋势不会改变.三是跨国公司的公司内贸易主导地位不会改变.四是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潮流不会根本改变.五是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区域内贸易发展的趋势不会改变.六是服务全球化推动服务贸易和外包加快发展的趋势不会改变.七是科技全球化推动技术贸易和跨国转移的趋势不会改变.八是全球整体产业链的分工、合作与贸易体系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