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方法测度中国银行业2000~2006年包含不良贷款的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得出,在平均意义上,考虑不良贷款后,国有和股份制银行在生产前沿上的数目增多,中国银行业的效率水平提高并且效率值变化近似于V字型;在最大化减少不良贷款和投入同时增加好产出时得到的效率值较高;中国银行业处于规模报酬递减区域,但从长远看,规模效率有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测度了2003~2009年中国11家上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约束下的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对影响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宏观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优于大型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和不良贷款是银行无效率的主要来源;中国银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是增长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高于大型商业银行,主要体现在规模效率变化和技术规模变化;外资银行的进入和M_2的供给增长对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银行业经历了重大变革,为了分析银行业改革的影响,本文根据中国银行业1999~2008年的数据(共计1291个样本)以及产出定位的距离函数,从多个角度(盈利能力和业务扩张能力),采用随机前沿方法对中国不同类型银行的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1)金融体制变革对中国银行业技术效率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2004年以前,国内各类银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城商行尤其明显)的技术效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盈利方面更加明显)。此外,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来讲,制度变革的影响在2006年以后又有明显的体现(盈利方面更加明显)。(2)从技术效率来看,股份制银行在盈利方面和业务扩张方面的效率在所有类型银行中都最高。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业务扩展方面优于城商行,但在盈利方面两者效率相差不大。(3)从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看,中国银行业在业务扩张的同时忽略了收益回报,以至出现业务扩张方面的高效率和盈利方面的低效率并存的情况。此外,引进外资股权或上市既体现出选择效应(发生变化的银行本身效率就较高),治理结构变化后又体现出改善效应。  相似文献   

4.
郭君艳 《中国外资》2013,(24):25-25
金融风暴之后,全球银行业都呼吁推出新的资本协议,以加强银行监管,降低全球银行的破产倒闭风险。中国商业银行面临资本约束越来越强,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压力,因此提高银行效率成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DEA方法的C^2R模型无法解决对相对有效单元进一步识别的问题,超效率模型通过重新定义生产可能集,从而能够对所有决策单元进行充分评价和排序。本文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为研究样本,利用C^2R模型和超效率模型对2001~2003年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超效率模型确实能够对所有决策单元进行充分评价和排序。尽管2001~2003年商业银行的整体效率有提高趋势,但仍不尽如人意。光大、民生、招行、浦发、中行表现相对突出,其他还有待提高。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普遍高于国有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6.
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尝试引入傅里叶柔性函数模型测算我国银行业的效率水平,为更加准确地判断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提供依据。研究表明:傅里叶函数模型拟合效果要优于超越对数函数模型;1999—2009年,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润效率估计均值为0.9466,总体效率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7.
黄志鸿 《时代金融》2013,(15):160-162
本文通过DEA分析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前沿效率进行研究,并利用Bootstrap方法修正由于DEA方法忽略抽样误差所带来的有偏估计。通过前沿效率的DEA值和Bootstrap修正值分析得出:2007-2011年间,国有商业银行通过股份制改革并上市,大大提升了整体效率:在2007-2008年间,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率表现落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而在2009-2011年间,除了农业银行,其他三家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率迅速提升,并逐渐赶超股份制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8.
支燕 《保险研究》2012,(8):46-52
运用SBM方向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测度2006年~2010年我国42家寿险公司的经营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并对其进行了分解。研究结果发现:在考虑赔付支出的情况下,我国寿险业的平均无效率值为46.74%,其中,中资寿险公司的无效率值为33.47%,外资公司为60.01%。中资寿险公司的效率值优于外资公司;寿险产品的同质化及较强的投资性属性,使得在投资环境疲弱的环境下,投资收益的无效率成为制约寿险业经营效率提升的重要原因;寿险业平均全要素生产率为23.8%,其中,中资寿险公司为77.31%,外资公司为-29.72%,规模扩张增速放缓导致的规模效率变化为负是影响寿险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商业银行X-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阐述了商业银行的X-效率的研究方法,并设计出应用于中国商业银行的X-效率分析的计算模型。根据中国五家大型商业银行共6年的统计数据样本,采用自由分布法计算了这五家银行成本X-效率、标准利润X-效率、第二利润X-效率。本文首次得出了中国商业银行的X-效率的量化数据,同时对中国商业银行的X-效率的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易会满 《上海金融》2006,(10):18-20
本文通过对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实证分析,揭示出中国商业银行总体效率的现状。进而对影响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战略路径,以期为决策部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基于超效率模型的中国商业银行效率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DEA方法的C2R模型无法解决对相对有效单元进一步识别的问题,超效率模型通过重新定义生产可能集,从而能够对所有决策单元进行充分评价和排序。本文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为研究样本,利用C2R模型和超效率模型对2001~2003年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超效率模型确实能够对所有决策单元进行充分评价和排序。尽管2001~2003年商业银行的整体效率有提高趋势,但仍不尽如人意。光大、民生、招行、浦发、中行表现相对突出,其他还有待提高。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普遍高于国有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12.
王莹 《新金融》2009,(7):40-43
本文试图以NIM为核心,同时辅助参考ROA指标,来考察商业银行利用资产负债管理实现经营目标的效果.结果显示,2003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效率实现了快速提升.2008年下半年以来,货币政策不断放松,造成利差持续缩小,对银行业资产负债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总体上看,大型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水平较高,国内银行业在资产负债管理效能方面开始接近于国际水平.本文对国内银行业未来NIM走势进行了预测,并对如何提高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水平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我国上市较早的国家控股商业银行为样本,通过主成分分析对商业银行利益相关者关系进行综合评价,拟合利益相关者关系指数,在此基础上,以利益相关者关系指数为投入变量,以商业银行财务绩效为产出变量,建立DEA模型中的BCC(VRS)模型,深入分析了利益相关者关系与商业银行财务绩效之间的投入—产出效率情况,以期为利益相关者理论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4.
通过收集52家城商行年度报告数据,建立超越对数成本函数(TCF),得出规模经济系数,进而判断我国城商行的规模经济效应。同时,建立规模因子与资产规模的散点图,得出城商行的规模经济变动趋势,并据此分别得出不同资产规模的城商行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我国商业银行综合业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因子分析法,并选取了合适的指标变量,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进行全而综合评价.最后,对我国商业银行整体业绩的提升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09年,在保增长、拉内需的政策环境下,商业银行加大了贷款投放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净息差大幅收窄的负面作用.同时,风险状况较为良好,各项经营指标基本稳定,行业整体盈利增速虽显著放缓,但总量仍略超过2008年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运用DEA模型,测算了我国31家上市商业银行2014—2017年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纯规模效率。测算结果显示:第一,我国商业银行总体上看经营效率普遍较高,并且发展平稳。第二,从四年的平均值来看,国有商业银行的综合效率最高,股份制商业银行综合效率最低。第三,从整体经营效率的变化趋势上看,综合效率不断降低,主要是由规模效率降低所引起。第四,四年期间规模收益递增的商业银行数量较少,规模收益递减的商业银行数量较多,说明大部分商业银行存在生产要素投入过剩的问题。商业银行应加强对各种资源的管理,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不断进行金融创新,开拓新的经营领域,提高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分析我国银行国际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引进战略投资者、谨慎选择目标市场和并购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