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如果"金融热、实体冷"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将加剧实体经济的空心化和经济增长潜力的下降,并蕴含着发生金融危机的风险。今年以来,我国出现了"金融热、实体冷"的现象。其突出表现就是,在货币供应量增长提速和社会融资总量放量的同时,经济增速却稳中放缓,且物价涨幅温和回落。如何解释经济和金融运行呈现的这种背离格局?  相似文献   

2.
今年前4个月的金融运行数据受到学界和实业界高度关注,主要是因为,中国经济连续高速发展近10年来第一次出现了实业运行和金融表现的明显背离。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室负责人彭兴韵博士认为,这些数据变化背后还有更大的隐忧,那就是中国已出现一定程度的金融萧条。  相似文献   

3.
4.
周升业 《金融博览》2012,(23):32-33
金融资金源自实体经济循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实体经济在循环中必然游离出一定数量的货币形态资金,构成了金融资金的来源。同时,实体生产的继续循环和扩大,又要求这些金融资金回流。金融运行的具体形式之一,就是银行吸收存款和发放企业贷款。  相似文献   

5.
今年以来,金融与经济形势表现为"金融热、实体冷":货币供应量增长提速,社会融资规模大幅放量;经济增速与物价涨幅双双回落,预期的政府换届投资冲动并未出现。这一现象背后隐含着金融创新扰动金融运行、融资主体"借新还旧"、社会资金"避实就虚"等深层次问题。在缺乏良好的经济基本面支撑、金融体系自身脆弱性上升的背景下,金融自我创新和膨胀将导致经济泡沫化、过度负债,蕴含巨大的金融风险。从"控债务"、"防风险"考虑,未来货币政策应坚守"中性",更为"稳健",加强对金融创新的监测、监管与规范。  相似文献   

6.
实体经济运行状况(一)经济增长4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今年第一季度的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经初步核算,一季度,国民生产总值为43313亿元,同比增长10.2%,高于去年同期9.9%的水平。从三大产业增加值增长状况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200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21615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增加值18498亿元,增长8.7%。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为7.39%、49.9%和42.7%。从社会总需求结构来看,今年一季度,投资和净出口都保持了较快的增速,对经济的快速增长起到了明显的拉动作用,与此同时,国内消费需求变动则相对平稳,增速与往年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金融科技的爆发式发展,促使商业银行大力发展金融科技以期赢得未来市场的竞争主动权。本文从资金投放和风险控制两个维度出发对金融科技赋能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进行研究,并探讨商业银行运用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的异质性影响。所得结果显示:商业银行运用金融科技能够增强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投放力度,降低支持实体经济时的风险水平;金融科技的运用对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水平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中小银行表现优于大银行。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地区)2011—2021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从新兴数字金融科技公司的数字金融发展与传统银行的数字金融发展两个角度对比讨论了数字金融对金融集聚、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探讨了金融集聚在数字金融影响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1)新兴数字金融的发展对东、中、西部地区实体经济发展均具有较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传统银行的数字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的正向促进作用不显著;(2)金融集聚对实体经济的发展具有较强的正向促进作用,在数字金融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中介效应;(3)数字金融发展显著促进了金融集聚,且主要是由新兴数字金融发展引起,而传统银行数字金融发展对金融集聚的正向促进效应不显著,中介效应也不显著。本文建议各地区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金融发展,进一步推动金融集聚,发挥金融集聚的规模效应,促进地区实体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今年一季度,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总体形势良好。但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供应量偏高、信贷投放偏快等突出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前3个月人民币新增贷款1!26万亿元,同比多增5139亿元。其中,票据融资、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分别同比多增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虚拟金融的视角分析了金融市场财富蒸发的途径,特别提出了货币幻觉破灭所导致的财富蒸发,认为虚拟金融危机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进而总结了应对金融危机应吸取的经验和教训,包括加强对信用货币的认识与管理,正确处理虚拟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坚定对经济的信心,完善实体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加强虚拟金融体系建设等。  相似文献   

11.
8月份金融运行健康平稳,主要特点为: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加快,狭义货币供应量M1增幅有所回升,从总量看货币信贷增长平稳适度,短期货款和票据融资增速与中长期货款增速的差距明显缩小,储蓄存款增长较快,当月企业存款同比多增,货币市场交易活跃,市场利率有所回升。  相似文献   

12.
唐文举 《时代金融》2014,(6):13-14,16
2013年6月份以来,我国的金融市场发生了一次实体经济的钱荒危机。本文通过对最近五年来我国经济数据运行结果的分析,对我国出现钱荒现象的本质原因进行探讨,指出现钱荒的本质原因就是我国经济结构发展的不合理。如何解决目前的钱荒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对金融市场的秩序进行整顿,其次加强和引导信贷资金向实体经济的流入,不断的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最后银行之间要建立和健全资金流动的风险评估机制,有效化解资金的流动性风险。  相似文献   

13.
周升业 《金融博览》2012,(12):32-33
金融资金源自实体经济循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实体经济在循环中必然游离出一定数量的货币形态资金,构成了金融资金的来源。同时,实体生产的继续循环和扩大,又要求这些金融资金回流。金融运行的具体形式之一,就是银行吸收存款和发放企业贷款。这似乎只是在"拆东墙补西墙",可是通过"拆"与  相似文献   

14.
6月前后,国内出现了货币供应量扩张快,而普通工商企业资金仍紧缺的现象,即前文提及的"资金空转"(又称"货币空转",考虑到与实体经济部门的资金需求对应,本文采用"资金空转"说法),意在指出金融部门脱离实体经济运行,金融同业相互买卖资金寻利食利的不太道德行为。若利用经济学原理客观进行经济分析,可以发现"资金空转"这个非专业概念的提出,实际上是一个伪命题,这个现象背后折射出更大的非金融问题。  相似文献   

15.
十五年前,一场亚洲金融风暴将亚洲奇迹拍倒在沙滩上,让人们认识到经济过热、泡沫膨胀、风险堆积的危害。五年前,一场全球金融海啸席卷而来,关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思辨、关于重构国际经济金融格局与秩序的讨论就此展开。如今,在后危机时代,曾经八面玲珑的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国家和地区,虽然打出量化宽松牌,紧张的经济形势得到一定缓解,却难以真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介绍新金融的概念,接着阐述和梳理新金融的理论发展历程,然后通过分析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引入新金融的内生增长模型来说明新金融和实体经济的紧密联系,新金融通过影响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比例、资本的边际生产率E或私人储蓄率s来影响经济增长率g。本文以中国为例,采用Granger分解检验方法就新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以及具体的作用机制展开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新金融影响经济增长的路径,也影响金融深化的存量指标和价格指标。  相似文献   

17.
金融资源缺位本地实体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芹 《金融博览》2012,(7):54-55
实体经济的切实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本质要求.而现实中,基层金融机构在服务本地实体经济中存在的金融资源缺位问题,加剧了地方微观经济实体的融资困窘,亟待引起关注.以安徽阜阳市为例,其金融业的银行资金在银行体系内循环现象依然突出,大部分资金未能及时有效地投入到以生产经营为主的实体经济中,造成本地实体产业融资困窘、发展乏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介绍新金融的概念,接着阐述和梳理新金融的理论发展历程,然后通过分析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引入新金融的内生增长模型来说明新金融和实体经济的紧密联系,新金融通过影响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比例、资本的边际生产率E或私人储蓄率s来影响经济增长率g.本文以中国为例,采用Granger分解检验方法就新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以及具体的作用机制展开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新金融影响经济增长的路径,也影响金融深化的存量指标和价格指标.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处于新常态,民营企业如何借助金融机构聚集的东风,获取创新研发所需的金融支持,促进自身的稳健成长,已成为当下刺激实体经济发展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本文以中国上市的A股民营制造业企业2007~2018年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静态和动态的面板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金融集聚、企业R&D投资与民营企业成长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金融集聚程度的提高和企业R&D投资的增加,均会推动民营企业成长。金融集聚影响下的金融支持能够更好地促进民营上市企业成长,与此同时企业创新为民营企业成长注入技术创新动力促进民营上市企业的成长,共同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龙海明  吴迪 《金融研究》2022,506(8):38-54
本文以全球43个国家和地区2001-2020年的动态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不同实体部门杠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差异及作用机制。通过构造金融稳定指数,进一步论证金融稳定对实体杠杆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实体杠杆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不同部门杠杆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拐点”有所不同。机制检验发现,居民杠杆、企业杠杆和政府杠杆分别通过“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渠道影响经济增长;金融稳定性的提升能够正向调节实体杠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提高实体杠杆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拐点”。上述结论对我国经济增长和杠杆调控具有一定政策启示。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部门杠杆异质性,细化实体杠杆的调控方向,进一步优化杠杆结构,以期实现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双重目标下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