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省乡镇企业在困境中奋力前进,1989年又有新的发展。全省乡镇企业完成总产值403亿记,比上年增长16.8%,首次达到全国乡镇企业发展的平均水平。总产值的绝对数已占全省社会总产值的21%,占农村社会产值的60%,已超过农业总产值30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已占全省工业总产值(含村及村以下)的26%;在全省工业净增数中,乡镇工业已占到56%。乡镇企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16%;实现总收入415亿元,增长20.4%;利润总额达22亿元,增长7.7%,实际交纳税金为14.9亿元,增长24.2%;支付  相似文献   

2.
1979年至1988年,是四川省乡镇企业大发展的十年。十年间,乡镇企业从14.94万个发展到183.66万个,职工从179.71万人增加到695.8万人,总产值从34亿元增长到345亿元(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下同),分别增长11.29倍、2.87倍和9.16倍,为四川省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第一,对全省经济增长起了重要的作用十年来,四川省的社会总产值从480.18亿元达到1283.82亿元,年均增长10.33%,其中乡镇企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6.09%,是社会总产值增长幅度的2.5倍。因此,社会总产值中乡镇企业总产值的比重越来越大,从1978年仅占2.07%,到1988年占到30.80%。  相似文献   

3.
江苏乡镇企业萌发于50年代,重新起步于70年代,大跨越于80年代。以1990与1980年比,江苏社会总产值增长4.42倍,而乡镇工业总产值猛增10.45倍(同是当年价),乡镇工业在全省社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从15.59%上升到32.95%,在全省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从23.37%上升到45.29%。在加快改革,扩大开放的新潮下,江苏乡镇企业如何乘势前进,在90年代实现更大新跨越?需要确立什么样的指导思想,从哪里突破,开拓新跨越之路?这是值得认真探求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据统计资料显示:由于乡镇企业持续、高速发展,农业向商品农业、现代农业跃进,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目前广东全省农村社会总产值超过亿元的乡镇已达到718个,占全省乡镇总数的43.7%。其中:  相似文献   

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区划办公室、乡镇企业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乡镇企业有了较快发展。一九八五年预计,乡镇企业总产值将突破2300亿元,约占全社会总产值的15%和占农村社会总产值40%  相似文献   

6.
乡镇企业已发展成为我国社会经济中的巨大力量。1991年总产值达到11621.7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59.2%;占全国社会总产值的26.6%;其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30.8%。今后将如何求得新的发展。本文想在这方面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1.乡镇企业及其主体产业农村工业的高速发展,对中国农村经济、工业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构成都带来了重大变化。1986年与1978年相比,乡镇企业总产值在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已由31.4%上升到46.9%,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全国社会总产值的比重也由  相似文献   

8.
80年代以来,山西乡镇企业获得了突破性发展。据乡镇企业管理部门统计,至1993年底,全省乡镇企业个数达到62.9万个,从业人员达到347.6万人,占乡村劳动力总数的37.4%,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708.2亿元,其中工业产值480.1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乡镇企业有了较快发展。1984年,全国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1,709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乡村两级企业产值达1,268亿元,比上年增长36.5%,超出了近几年平均增长速度的1倍多,高出社会总产值增长13%的1.8倍。四川全省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88.8亿元。其中,乡村两级企业产值71.6亿元,比上半年增长41.1%,高出全省工农业总产值增长13.1%的2.1倍。去年四季度以来,乡镇企业的发展出现了新摊子铺得过多,投资规模过大,速度过高的问题。据上海、天津、山西、四川等13个  相似文献   

10.
乡镇企业是中国当代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中出现的一个新事物。到1986年为止,乡镇企业总数达到1515.31万个,从业人数达到7939.14万人,总产值达到3540.87亿元,分別比1978年增长了8.94倍、1.81倍和6.18倍。乡镇企业总产值目前已占全国社会总产值的19.1%,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47.7%。发展乡镇企业,是我国农村继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后又一次深刻的经济变革,它的发展本身已经构成了国民经济整体中不可忽视的发展力量和结构变革力  相似文献   

11.
在农村商品生产中,乡镇企业是一支重要的力量。如1983年,四川省乡镇企业总产值为50.7亿元,相当于农业商品产值的53.6%,乡镇企业的一些工业品产量已占全省产量的相当大的比重。其中:原煤占全省总产量的33.4%,黄金占43.1%,粮食加工占70%,食用植物油料加工占52.8%,茶叶占62%,饮料酒占24%,砖占50.6%,水泥占13.8%,中小农具占91.5%,机制纸及纸板占18.4%,生丝占25.8%,皮鞋占18.7%,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农村乡镇企业取得了世人瞩目的高速发展,在农村经济及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趋重要。以山东省为例,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1987年全省乡镇企业总产值为465.2亿元,实现利税69.2亿元,其中乡镇工业产值310.8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已占农村社会总  相似文献   

13.
0.1 十年改革,农村经济生活最引人注目的变化之一就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蓬勃发展。1988年,乡镇企业创造的总产值已达6495.66亿元,占当年全国社会总产值的24%,乡镇工业创造的总产值达4529.38亿元,占当年全国工业总产值的27.6%。乡镇企业在中国大地上的生成发展有其深刻的历史和国情根源,人们将它称颂为“草根工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中央一系列正确方针,政策指导下,乡镇企业以其特有的活力迅速地改变着我国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整个农村的面貌。如今,乡镇企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振兴我国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1989年我国乡镇企业总产值达7350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60%,占全国社会总产值的25%;乡镇工业总产值5100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30%,为国家创汇100亿美元,占全国出口创汇的19%;向国家缴纳税金360亿元,占国家财政收入的12.8%。这  相似文献   

15.
四川乡镇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黄开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四川省乡镇企业得到了迅猛发展。1993年全省乡镇企业总产值达1923.27亿元,比1992年增长95%以上;乡镇工业产值达1148.43亿元,已占全省整个工业产值2529.7亿元的45.3...  相似文献   

16.
《江苏农村经济》1999,(10):14-15
江苏乡镇企业萌发于50年代,如今已成长为"经济巨人",并已成为全省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1998年,在全省农村社会总产值中,乡镇企业产值为9510.2亿元,占80%,即"五分天下有其四";在全省工业总产值中,乡镇工业产值为8449.5亿兀,占64.1%,近"三分天下有其二"。一、乡镇企业的发展改变了农村经济结构,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工业化之路1978年以前,全省农村产业结构的基本格局是以农业生产为主。农业中又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中又以粮食生产为主。大量农村劳动力被束缚在有限耕地上搞强化开发,不仅经济运行的数量和质量差,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破坏了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1978年以后,在乡镇企业的带动下,全省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农业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逐渐下  相似文献   

17.
位于黔、蛙两省交界处的独山县近些年来乡镇企业呈现超常规、突破性的发展势头。1194年乡镇企业总产值完成11386.4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6.54%,乡镇企业总收入完成17878.4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6.5%,实现利润2568.57万元,增长299%,上缴国家税金2073.1万元,增长175. 32%。全县乡镇企业已发展到4966个,从业人员12162人,占农村劳动力的8.88%。独山县乡镇企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分别排列全省86个县的第九位和第六位。  相似文献   

18.
在经历了80年代中期的“异军突起”和发挥了在“治理整顿”中的积极作用之后,乡镇企业已用自身所创造的非凡业绩,使人们对它刮目相看。到1991底,全国已有各类乡镇企业1907.9万家,平均每一乡镇拥有企业343.5家;在乡镇企业中就业的劳动者达9609.1万人,占乡村劳动者总数的22.3%;创造企业产值11611.8亿元,占当年农村总产值的59.2%;占当年社会总产值的26.6%;乡镇企业总产值中,工业产值达8698.9亿元,占当年全国工业总产值的30.8%;上交国家税金  相似文献   

19.
坚持大发展突出大提高实现乡镇企业二次创业蔡晓明(一)近几年来,渝水区的乡镇企业高速高效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到1994年底,全区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37.6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3%。乡镇工业产值达到21.7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91%。全区...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是发展股份合作制乡镇企业比较早的省份之一,到1993年底,全省股份合作制乡镇企业实现产值135亿元,占乡镇企业总产值1100亿元的12.3%,成为乡镇企业发展的新增长点。但是,目前我省“改制”的步伐却不大,这里既有认识问题,也有对“改制”政策和方法的把握问题,因此,加强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