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德志 《价值工程》2012,31(4):236-237
要改善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语言是一把钥匙。语言是一种艺术。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文章论述了在思政课教学中如何运用教学语言艺术(包括肢体语言),运用语言魅力增强教育教学效果,达到良好的育人目的。  相似文献   

2.
才昌利  马喜臣 《活力》2011,(14):138-138
课堂教学是靠语言来表现的,没有语言课堂教学无法进行,即使有了语言,语言表达能力弱或者语言表达技巧差,也不能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完美地讲出去,因此作为教师要想把自己的才华展现出去,必须具备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才能让学生喜欢听你的课。历史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在历史教学中常常会有下面的事情出现:同样的历史教材,由不同的教师去讲解.效果往往不一样,  相似文献   

3.
杨平 《活力》2013,(6):72-72
一名合格的出镜记者不仅要有大量的实践经验,同时还要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两者相融,相得益彰。新闻节目大致分为时政新闻和民生新闻。一般来说,民生新闻是最受百姓关注的新闻。民生新闻当中出镜记者责任重大。可从非语言表达、有声语言表达两方面来阐述。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有声语言表达技巧的掌握。出镜记者得体的非语言表达是帮助新闻信息传递的技巧之一。在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中,出镜记者的作用除了将新闻现场的信息有技巧的传达给受众之外,还要链接新闻背景,点评新闻事件,因此,成为电视民生新闻片形式中的一分子仅仅是出镜记者作用的一部分。非语言和有声语言的表达技巧加上记者自身的专业素养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出镜记者的要素。  相似文献   

4.
雷买利  侯娟侠 《价值工程》2011,30(14):213-214
在实际交际中,模糊语言的使用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一、精确语言表达模糊意义;二、模糊语言表达精确意义;三、模糊语言表达模糊意义。恰当的运用模糊语言,可以增强语言在交际中的适应性、灵活性、生动性以及艺术性,也可以使使用者本人在交际中处于可进可退,游刃有余的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5.
正成语之妙,在于运用。在语言表达中适度地、正确地使用成语,可以使语言简练、形象生动,甚至可以起到画龙点睛、事半功倍的作用,否则很容易弄巧成拙、南辕北辙。"不绝如缕"并非接连不断"不绝如缕"原作"不绝如线",语本《公羊传·僖公四年》:"夷狄也,而亟病中国;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如线。"意思是就像只有一根细线连着,差一点就要断了。后来写作"不绝如缕"(缕:细线)。  相似文献   

6.
写文章的过程,是“一动笔就深入”。好文章是练出来的,每天都动笔,文章就会越写越好。写文章既是科学又是艺术。科学,是指文章要符合文字表达规律、视觉阅读规律,特别是内容要符合客观实际。艺术,则体现在如何构建框架、如何遣词造句、如何用生动语言表达,从而让人们喜爱阅读。写文章要想兼顾科学性与艺术性,必然要从许多方面发力,这里先简要谈谈“选材”和“文字推敲”。  相似文献   

7.
审计工作中语言技巧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计是—门科学,也是—门语言艺术,良好的语言艺术,是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沟通的桥梁。作为一名审计人员如何把握好语言的技巧呢?一、初次进入被审计单位时,要注意第一形象。审计人员按照审计工作程序在与被审计单位的有关人员接触时,首先要说明审计来意、审计时间、范围,介绍审计组成员。交谈中要坦诚相见,推心置腹,用真诚填平“审计”与“被审计”的心理鸿沟,切忌卖关子,声音高调子,形象摆架子。在整个过程中,语言表达要情真意切,措辞简洁、生动、高雅而又贴切;其次要让人家讲话,在听别人情况介绍时,要善于观察…  相似文献   

8.
德国语言学家洪堡持曾经说过:“语言只是民族精神的一个造物,民族精神首先在语言中得到个别的显示,但语言反过来也对精神产生巨大影响。”广告语言作为表现广告风格的第一要素,也无不打上本民族文化的烙印。一个民族的思维意识、文化习俗、道德准则等方面都不可避免地  相似文献   

9.
语言的质量     
顾明 《中国质量》2007,(6):39-40
在人们的印象中,产品有质量优劣之分.语言怎么也还有质量问题?这里的“语言”,不是由语音、词汇、语法组成的语言结构本身,而是语言学所说的“言语”。本文所说的语言质量,是指语言表达水平的高下。  相似文献   

10.
卢格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18):150-151
在情报检索中,用户对情报需求的语言表达和标引员对文献主题概念的表达的一致性,是双方实现沟通的前提。如果对情报检索语言的词汇不通过必要的词法、句法加以规范化,双方就无法进行正常的沟通,就会因语言障碍造成检索失败。文章对在情报检索中主题语言的词汇控制与信息检索效率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1.
用语言表达的东西和不能用语言表达的东西,他认为是哲学的根本问题,维的不能说的东西包括逻辑形式,哲学的本质,相即语言与世界及其关系,语言能过表达世界,世界必须经过语言的表达方能为我们所知,所思,知识和思维离不开语言,这是人类耳熟能详的事实。然而,有时知识和哲学的问题,恰恰是因为我们误用的语言所致,维与许多分析哲学家一样,认为我们许多哲学问题的产生,与误解我们语言的逻辑有关。  相似文献   

12.
王文利 《活力》2013,(10):84-84
新闻语言讲求准确、清晰、生动,语言运用得当会让读者感到新闻的真实,阅读起来也会十分顺畅,不拖泥带水。而在涉及“三农”问题的新闻写作中,如果能巧妙地使用一些“农民嗑”,则会使新闻显得更加真实可信,更加生动形象,也会拉近读者与媒体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3.
于桂谦 《数据》2003,(1):49-50
语言是写文章的工具和手段,任何思想、形象和技巧,离开语言都无从表现.若要让您的分析文章"出彩",首先要把文字语言组织好.而文章中的"点晴之笔",恰似"万绿丛中一点红",是当之无愧的"出彩"要素. 所谓"点睛之笔",就是在分析文章的最佳位置,恰到好处地引用格言、警句,或运用文学手段,设计流畅上口、易读易记、精炼扼要、含义深切的句段,从而增加分析深度和说理,同时增加文章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4.
郑延金 《活力》2011,(11):230-230
在新闻报道中.记者都渴望能使用激发读者情感的语言,让新闻感动受众,而在新媒体不断涌现的时代.新媒体的传播风格强化了这种渴望。而它往往出现这样的结果:记者选择的语言及事实比事件本身还生动、令人兴奋。记者尤其是年轻记者迫切希望自己的语言生动富有创造性,这种激励会使他们的语言和报道脱离了激发他们灵感的现实。 新闻写作要求是用事实说话,语言是用来准确地、生动地传播事实。新闻要按新闻的规律办事。事实是新闻写作的基础.是激发记者灵感的现实,新闻报道就是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报道新近出现的事实。记者写新闻就是选择、叙述事实,通过归纳、鉴别、组合,让事实呈现出本来的面目。  相似文献   

15.
王会珍 《活力》2006,(3):204-204
一、变体的定义 语言的变体性是指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同样意义的语言能力。语言的变体则是指同一语言单位的各种形式变化,这些变化形式意义相同,只是部分音的构成不一致。变体性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揭示的是语言的过剩,是语言进化演变的结果。同时也是语言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形式上的过剩是语言发展的自然现象,也是语言的生命力和动态变化的体现。然而并不是所有语言表达手段的变体都是过剩的,只有当变体不具备任何特殊的信息或功能方面的内容时它才是过剩的。当代俄语反映了社会的动态发展。而各种各样变体的表达手段又大大丰富了当代俄语,人为的限制变体(如词典中的各种限制)毫无意义。  相似文献   

16.
拥有了良好的觉察力、同理心之后,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就需要具备良好的表达了.在表达时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你的语言表达逻辑是否清晰?这主要是针对事件的层面:另一个方面是你所表达的语言会给对方带来怎样的感觉?这主要是针对人的层面.  相似文献   

17.
国际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文化信息等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静 《价值工程》2012,31(16):242-243
不同语言是不同文化的载体,所以在商务英语的翻译,只有注重文化信息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传递,克服异国文化的障碍,做到文化信息的对等,才能准确的翻译传达信息。文章通过翻译理论分析影响等值翻译的文化差异,比较英汉文化思维差异及其在语言表达上的具体体现,探讨了对翻译文化信息等值理论的理解及其在英汉互译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8.
于桂谦 《数据》2013,(8):44-45
一个人能否讲课生动,发言精彩,关键在语言表达质量,也包括其他一些"临场表现"的元素。若想打造职场亮点,提高统计能力,优化表达质量,有十点建议供你参考。仪态得体,取悦听众未及开言,形先悦之。当你走上讲台授课或讲话,接过话筒发言、汇报的时候,映入受众眼中的形象一定要形神兼备、赏心悦目。这是取悦  相似文献   

19.
人具备主观能动性,是企业发展中的第一生产力要素,是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当今,企业愈发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文章就当前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举措,为加强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词类转化是解决语言符号的有限性与语言表达要求无限性之间矛盾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对汉英两种语言中名词动词化现象进行比较,试图从认知的角度探究造成两种语言转化异同的深层次原因,以期对日后的对外汉语和英语的词汇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