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金融体系的改革与创新伴随着金融脱媒,传统银行功能减弱而直接融资渠道功能增强,国内影子银行逐渐兴起。影子银行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弱化了货币政策效应,亟须加强金融监管。本文通过对影子银行涵义、现状及存在的风险进行简要分析,试图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田丰 《时代金融》2014,(1Z):148-148
我国金融体系的改革与创新伴随着金融脱媒,传统银行功能减弱而直接融资渠道功能增强,国内影子银行逐渐兴起。影子银行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弱化了货币政策效应,亟须加强金融监管。本文通过对影子银行涵义、现状及存在的风险进行简要分析,试图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次贷危机使全世界意识到了影子银行的危害,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不同于美国的影子银行体系。大型企业、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的资金通过影子银行体系流入到了风险较高的中小企业或项目中。影子银行的风险将可能严重威胁我国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金融抑制是形成影子银行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坚持和继续利率市场化改革,发挥市场对于信贷的作用,将会使影子银行问题逐渐得到缓解,最终实现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超 《时代金融》2014,(7Z):112-113
美国的次贷危机使全世界意识到了影子银行的危害,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不同于美国的影子银行体系。大型企业、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的资金通过影子银行体系流入到了风险较高的中小企业或项目中。影子银行的风险将可能严重威胁我国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金融抑制是形成影子银行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坚持和继续利率市场化改革,发挥市场对于信贷的作用,将会使影子银行问题逐渐得到缓解,最终实现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袁齐 《时代金融》2013,(20):111-112
"影子银行系统"是一个新鲜的概念,由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诱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了国际社会对影子银行系统的广泛关注。当前关于影子银行系统的认识仍然处于基础阶段,大部分文献探讨的是欧美发达国家的影子银行体系以及如何对其进行监测或监管。本文对欧美发达国家的影子银行体系与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不同进行深入地对比分析,认为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有其独有的环境和特点,提出对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应当采取规范引导为主和分类化监管的新思维。  相似文献   

6.
袁齐 《吉林金融研究》2013,(5):14-16,34
影子银行系统是一个新鲜的概念,由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诱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了国际社会对影子银行系统的广泛关注。当前关于影子银行系统的认识仍然处于基础阶段,大部分文献探讨的是欧美发达国家的影子银行体系以及如何对其进行监测或监管。本文对欧美发达国家的影子银行体系与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不同进行深入地对比分析,认为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有其独有的环境和特点,提出对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应当采取规范引导为主和分类化监管的新思维。  相似文献   

7.
基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107号文件,对中国式影子银行的概念界定、运行机制、风险特征及影响进行探究和分析。通过中美影子银行的全面比较,为我国影子银行监管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影子银行这一概念起源于美国,但在资产证券化尚不发达的中国,却有着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运行机制。其中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是中国式影子银行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也是其最大的资金来源。本文在分析了中国式影子银行产生和发展的原因之后,以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为例分析其运行机制,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其存在的风险和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式影子银行受到了普遍的关注,和西方国家的影子银行有所不同,中国的影子银行具有非常明显的体制性特征,缺乏证券化的过程,基本处于政府监督或者备案范畴之列,和传统银行功能交错重叠等特点。现阶段的影子银行发展给中小企业带来了负面影响,民间借贷、小额借贷、典当行等并没有成为中小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成本高、运作不规范使民间金融只能充当企业应急资金的角色;另外,商业银行、上市公司以及影子银行构成的利益链条加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增加了企业的融资难度。  相似文献   

10.
"影子银行系统"是一个新鲜的概念,由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诱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了国际社会对影子银行系统的关注。当前关于影子银行系统的认知仍然处于基础阶段,大部分文献探讨的是欧美发达国家的影子银行体系以及如何对其进行监测或监管。中国式影子银行监管和欧美国家具有本质的区别,经济发展策略也不同,所以欧美的一些监管方法只能作为参考性的意见,我们需要对中国特有的经济环境和各种经济发展模式进行研究,创新监管模式,才能避免恶性的金融事件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1.
影子银行这一概念起源于美国,但在资产证券化尚不发达的中国,却有着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运行机制.其中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是中国式影子银行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也是其最大的资金来源.本文在分析了中国式影子银行产生和发展的原因之后,以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为例分析其运行机制,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其存在的风险和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华南金融电脑》2013,(3):20-20
据透露,中国将整顿影子银行体系,新规有望加大银行把存款输送至表外工具的难度,从而减缓中国影子银行业务的爆炸式增长。届时,银行推出表外投资产品总量将以一定资产百分比加以限制,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督力度也会加大,这对地方政府的投资活动可能带来一定影响。相关规则将在3月下旬或4月上旬在上海开始试行。  相似文献   

13.
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影子银行成为国际监管领域一个新的关注对象。2012年11月,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发表了关于加强对影子银行监督管理的报告。据FSB估计,截至2011年底,二十国集团所有经济体的  相似文献   

14.
关于影子银行的研究,不同的定义口径,导致的结果大相径庭。因此很有必要对影子银行系统的定义进行规范,使影子银行在统计意义上具有可测性,在政策监管上具有一定的可控性。我们认为,影子银行是除接受监管的存款机构以外的充当储蓄转投资中介的金融机构。其侧重点一是以金融机构为中介,二是这些金融机构的功能实质是将储蓄转化为投资。或者说,影子银行是对期限、信用及流  相似文献   

15.
16.
近年来,以银行理财产品为代表的影子银行体系规模出现了极速膨胀,其暗藏的对中国货币政策冲击的风险也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从影子银行的概念和本质出发,分析中外影子银行的特征的差异,然后基于中国式影子银行的特征,从影响了央行信贷调控的基础、削弱了再贴现再贷款的作用力、公开市场业务作用力不足、影响利率工具作用方式四个方面揭示影子银行扩张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冲击,最后针对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冲击提出加快银行资金传导机制的发展、健全类影子银行体系、加强对金融中介机构创新产品的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国金融改革逐步进入深水区,利率市场化在悄然加速前行,汇率市场化也明显增强。同时,在社会融资总额中,银行贷款的占比趋于下降,股权融资、企业债、信托和票据、私募股权等等融资方式不断发展。一个有争议的现象随之浮现,即围绕影子银行系统的各种定义、判断和风险评估存在明显差异。中国式银子银行,到底是金融创新的方向,还是庞氏骗局?  相似文献   

18.
当前影子银行作为中国金融市场最令人关注的热点之一,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在受到利率市场化和监管套利等因素的影响下,更应关注其对金融体系稳健运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有关影子银行的讨论层出不穷,很多言论认为影子银行体系蕴藏的系统性风险已对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健运行构成了威胁,需要严格监管、防控风险。本文从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出发,深入分析了中国影子银行的特征和产生的原因,指出其存在的特殊体制原因及其有益的作用,认为应理性看待中国的影子银行问题,采取区别对待、监管与疏导并重的策略,促进其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20.
《时代金融》2013,(2):35-36
今年1月9日以来,全同中东部地区陷入严重的雾霾中,浓雾缠绕,能见度极低,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使以往被人们一度熟悉的“雾”失去了清爽、梦幻的色彩。殊不知,还有一场持久的“雾霾天气”笼罩在金融界的上空,同样让人们惶惶不安,即中国的“影子银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