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凭借完善的商业市场机制和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辐射力,南非被多数跨国公司视为投资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总部基地。通过对在南非约翰内斯堡投资的17家中资企业的实地调研,本文探讨了中资企业凭借南非这一"经济门户"扩大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其他国家的贸易和投资的实践。对于中资企业而言,南非有着出口基地、区域总部、示范效应和企业国际化练兵地等功能,这对于开拓撒哈拉以南非洲市场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黄金市场的火爆,越来越多的人将投资眼光转移到黄金上来,黄金已然成为可以与房地产、股票等投资并肩的投资渠道。因黄金市场的特点,目前国内个人对黄金的投资持续升温,了解黄金投资的不同渠道,以及黄金投资的风险、特点,正确做到对黄金投资的理性投资和合理投资。  相似文献   

3.
早在1955年,美国<财富>杂志就曾预言"艺术品将会是世界上最赚钱的一项投资",而目前,与外汇、房地产、证券、黄金等投资项目相比,艺术品的增值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有条件和有能力的中国企业不断进行全球布局,开展对外投资,进入国际市场.在对外投资的过程中,很多企业面临融资需求、资金管理、高层次金融解决方案等需求,迫切需要既熟悉国内业务运作、又具有海外金融服务经验的银行助其一臂之力.基于此,本文从中资企业面临的金融服务需求、我国银行为中资企业所能提供的金融服务出发,剖析了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提供给中资企业金融服务的制约因素,提出了不断改善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对策,为境外中资企业提供高层次、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5.
当前,非洲国家基本处于“要素驱动”阶段。中国对非经济政策的长期目标,是帮助非洲在低资本和技术密集度的农业部门之外建立新的产业部门,从而能够通过增加出口和引进外资实现资本和技术的积累,进而实现经济增长和长远发展。然而,目前非洲国家在政府治理、基础设施、技术准备、人力资源、对外贸易及国际投资等经济增长要素方面仍然存在若干短板,给中国实现对非经济政策的目标带来挑战。对此,我国应对当前政策进行适度调整,以全球视野审视对非经济政策,优化中非贸易结构并促进非洲国际贸易结构优化,加强基建项目互联互通,增加对非投资项目技术含量,重视中非人力资源合作,为中资企业在非洲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实现中非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晓莹 《时代经贸》2013,(22):105-105,107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企业。走出去”而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也在响应国家号召,加大海外投资、工程承包的步伐。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中资企业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融资问题,本文以中资企业在柬埔寨投资项目的融资为例,分析了其各种融资渠道获得资金的可行性,并探讨中资企业采用。内保外贷”、“内保内贷”、“外保外贷”等融资模武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 目前,日本作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和投资大国,已成了世界经济大国。而韩国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正以高速的经济增长令人瞩目。显然,在东北亚经济合作中,中国、日本和韩国之间各有自己的优势,经济上存在着明显的互补性。因此,日本和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的走势,对东北亚地区间的经贸合作及中国的改革开放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加拿大大幅修改原本比较宽松的外资审查政策,逐步强化对外国投资的国家安全因素审查、不断加强对关键矿产行业的监管,外资审查程序日益与发达经济体趋同发展。这将使中资企业对加拿大投资的不确定性风险加大;中资企业投资加拿大关键矿产行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对加拿大投资将承受更严苛的审查;同时,加拿大与美国、欧盟和英国等发达经济体外资审查制度的趋同化发展,中资企业对外投资压力倍增。对此,建议投资者及时跟踪研判加拿大外资审查制度的变动情况,适时转变投资形式;相关部门及时出台政策指引,厘清政企关系,发挥政府协调作用;同时还应持续完善中国的相关法律制度,以及利用国际多双边条约,维护中资企业合法权益,降低外资审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汪巍 《经济师》2014,(6):87+89-87,89
中东欧国家将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推进电力建设作为吸引投资的重点领域,中资企业完全有把握高质量承接中东欧各种基建项目。中资企业发挥自身资金、技术、设备、专家优势拓展中东欧工程承包及劳务市场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0.
传统观点认为,近代外国在华投资不仅盈利极其丰厚,而且还严重抑制了中国本土企业的成长与发展,成为阻碍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近代外国在华投资的规模、利润率以及外国投资与日俱增背景下中资企业成长、发展情况的分析,发现传统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文章认为近代外国在华直接投资的正效应是非常明显的,不仅没有成为中资企业发展的阻碍,而且还刺激并促进了中资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当然,至于外国间接投资的效应则需要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1.
黄金以其特有的性质,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投资品和消费品.黄金供给主要来自矿产金、再生金和各国央行抛售;黄金的需求包括首饰用金、工业用金和投资需求.预计2011下半年,黄金总体供给将不会出现较大变化,但黄金需求确会有较大的增长,因此黄金价格会进一步上升.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黄金价格发生了剧烈的波动,黄金作为投资市场的传统产品其保值功能再次获得人们的重视.首先从南京黄金市场的主要特点入手,分析了南京黄金市场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出现的黄金价格波动、投资者心理的变化以及新型黄金投资产品的产生等变化,以及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对黄金投资市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预测黄金作为投资工具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投资价值将得到消费者的重视、黄金与实物商品的关联关系、黄金价格与美元的互动关系将有改变、新的黄金投资品种将诞生等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巴西劳工法现状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中国和巴西作为金砖四国成员国,在政治、经贸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扩大,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到巴西投资兴业。文章论述了巴西劳工法的现状以及投资巴西中资企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际投资的大潮,也将随之而来的中资企业境外资产管控问题推至台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法律环境多数趋于保守,如何在契合目标国另法律法规政策的前提之下,寻求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是中资企业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以老挝为例,介绍了目前外国公司在老挝管控资产的各类主流模式,同时分析比较了各自优劣之处,最终就优化方案提出了构想,值得面临类似情况的实务者借鉴.  相似文献   

15.
杨德才 《经济学》2007,6(3):917-944
传统观点认为,近代外国在华投资不仅盈利极其丰厚,而且还严重抑制了中国本土企业的成长与发展,成为阻碍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近代外国在华投资的规模、利润率以及外国投资与日俱增背景下中资企业成长、发展情况的分析,发现传统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文章认为近代外国在华直接投资的正效应是非常明显的,不仅没有成为中资企业发展的阻碍,而且还刺激并促进了中资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当然,至于外国间接投资的效应则需要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6.
高峰 《广东经济》2013,(7):43-43
一个国家合理的外汇储备构成,应当包括现金、债券、黄金等多个方面,以分散风险。目前来看,中国外汇储备中,其他国家债券比重过高,而实物黄金储备太少。中国是世界外汇储备第一大国,在美元、欧元等国际货币不断贬值背景下,中国拥有的3万多亿美元外储资产正面临大幅缩水的困扰。最近黄金价  相似文献   

17.
本文考察中资企业在不同市场上市时风险投资的参与是否影响首次公开发行折价。研究发现,在大陆中小板和香港主板市场上市的中资企业中,有风险投资参与的企业IPO折价显著高于无风险投资参与的企业,支持声誉效应假说,即风险投资机构以IPO折价来提早退出投资项目,以此来建立自己的声誉,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在美国市场风险投资的参与对IPO折价则没有显著影响。本文进一步研究发现从业时间短的风险投资机构,其参与投资的公司上市时的历史也较短;风险投资进入企业的时间越长,IPO折价水平也越高。这两个检验都验证了风险投资机构通过IPO折价提早退出投资项目,进一步支持了声誉效应假说。  相似文献   

18.
本土化是津布韦穆加贝政府提出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旨在消除殖民主义影响,将资源和经济主权掌握在本国手中。该政策的核心是外资企业必须将51%以上的股份转让或者预留给津巴布韦本地人,并为此制定通过了《本土化与经济授权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2007年至今,本土化政策在备受争议和诟病中走过了10年历程,本文考察了津巴布韦本土化政策的背景、具体内容、实施情况,并对本土化政策对津巴布韦投资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投资合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十一五"期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近5.6倍,年均增长率超过30%。截至2011年底,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到3220亿美元。去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达到1034亿美元,连续两年居世界首位。在投资合作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合作领域也不断拓宽,投资目的地国家和地区已经超过180个,其中既有国有企业的投资,也有民营企业投资。  相似文献   

20.
李光辉 《经济论坛》2002,(16):26-27
经过多年动荡、战乱并日益走向和平、稳定的中南半岛,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受到各国投资者的重视。柬埔寨自1991年各政治派别达成和平协议,1992年成立柬王国政府以来,外国投资开始陆续进入,中资企业也纷纷到柬寻求商机。一、中国企业能够参与对柬市场的开发目前,我国已正式加入世贸组织,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加快,出口规模和对外直接投资规模都需进一步拓展。中国企业到柬投资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尤其是我国的一些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是可以有所作为的。笔者以为,现阶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应积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