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MBO后财务状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姚圣 《资本市场》2003,(8):48-51
当前理论界对于中国MBO的研究主要集中于MBO规范性研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以及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规范,例如法律健全、金融创新等。但是对已经进行MBO之后公司经营问题却很少有涉及。本文选择进行典型MBO后7家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研究,从而发现MBO之后公司的业绩并没有达到期望的目的,因此,建议中国上市公司应谨慎进行MBO。  相似文献   

2.
MBO问题     
陈新 《资本市场》2003,(5):74-76
MBO在我国上市和非上市企业中正在兴起,在已经实施的众多案例中,或多或少出现了一些问题:收购资金来源、收购价格的确定、收购主体的合规性、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以及违规违法现象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有效实施MBO的关键:规范MBO融资渠道,使MBO融资合法化、透明化;规范MBO定价依据;完善MBO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MBO后企业运作监管等……  相似文献   

3.
阴光MBO     
MBO(管理层收购)相当敏感,以至于被访对象纷纷拒绝与逃避话题;MBO备受争议,以至于各级主管部门、企业管理层、企业员工、市场投资者各有各的说法,褒贬不一;MBO又非常有吸引力,以至于许多公司前赴后继,不惜绞尽脑汁实行“曲线MBO“.围绕MBO的种种故事、种种悲喜、种种争拗,我们以为皆因缺乏了一套公开、公平、公正而又相对完善的游戏规则.中国有句古话,“无规矩不能成方圆“.我们盼望有关部门早定规则,还MBO应有的功能和价值,而不是因噎废食,叫停MBO.我们期盼阳光下的MBO,更期盼MBO为国有企业改革带来希望的阳光.……  相似文献   

4.
阮征鹏 《时代经贸》2011,(12):89-89
MBO自2001年起在国内兴起,两年来逐渐形成热潮。上市公司进行了MBO的已经有十几家,非上市公司进行MBO的更是雨后春笋,2002年青岛市有几十家企业策划进行MBO的热潮,胜利股份、鄂尔多斯股份、TCL集团等多家知名企业进行了MBO改制,而且取得了成功。同样是在2002年,资本市场上也出现了并购资本的MBO基金。重庆新华信托宣布将设立5亿元规模的MBO基金,以100万元为起点,全部向机构投资者私募;管理着150亿美元的美国凯雷集团打算与德隆集团筹建MBO基金;中信与美国国际集团也表示有意提供^fB0融资服务;专门为MBO提供融资渠道的国内第一家开放式MBO基金——利宝也在上海成立。  相似文献   

5.
杨方东  扬啸 《新经济》2004,(5):14-16
“MBO太敏感!MBO搞死人!”“请你们去采访那些已经做成功的企业吧!”话语中流露出激动、不满,甚至是愤愤不平的情绪。当记者欲就MBO问题与佛山照明(000541,深圳)董事会秘书林奕辉联系采访事宜时,得到的是这样的回应。对方明确拒绝就MBO问题进行采访,而且大有“谁跟我提MBO就跟谁急”的架势。何以至此?  相似文献   

6.
MBO自2001年起在国内兴起,两年来逐渐形成热潮.上市公司进行了MBO的已经有十几家,非上市公司进行MBO的更是雨后春笋,2002年青岛市有几十家企业策划进行MBO的热潮,胜利股份、鄂尔多斯股份、TCL集团等多家企业策划进行MBO改制,而且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有企业MBO是企业界、学术界及监管部门的一个热点话题。文章回顾了国有企业MBO的实践历史,分析MBO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规范MBO实施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MBO曲折前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淑斌 《经济导刊》2003,(12):28-32
国外的MBO是企业进行资产重组或反收购的一种特殊方式;而在中国的主流意识里,MBO已上升为一种先进的产权制度改革方式。然而,中国在经济转轨过程中,还存在改革不配套、法制不健全、制度设计受到局限、市场体系不完善等诸多问题,使得MBO在实践中遭到多方质疑,最终导致了2003年3月财政部对国内MBO的叫停。然而,国内MBO的步伐依然停而不止,在地方国企改制深化、地方国资退出的进程中,那些所有制背景为国有或集体控股、产业背景为一般竞争性行业的企业更有曲线MBO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林国华 《经济师》2003,(10):52-53
在制度缺失背景下 ,我国MBO的发展面临诸多障碍。文章在分析我国MBO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基础上 ,探讨规范和发展我国MBO的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MBO(管理者收购)成为我国国有企业改制中一种备受推崇的方式。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把MBO作为“国退民进”的主要形式。本文通过分析MBO的沿革及其在我国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经济学角度阐述MBO不应当成为我国国企改革选择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
国外MBO研究现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炜  姚圣 《生产力研究》2005,5(7):228-230
本文对国外MBO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进行评述和比较,最后结论是国外对MBO的研究也是很不完善的,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我国的MBO研究还是有很大的研究空间。特别是在当前阶段,国内MBO理论研究突破对我国MBO的发展和规范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曹时军 《经济师》2004,(9):134-134,136
MBO之风已经由国外吹向国内 ,特别是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 ,MBO更是成为我国专家讨论的热点话题。目前 ,我国已经有多家上市公司成功完成了管理层收购 ,一些大的公司也纷纷试水MBO。文章从国外MBO的发展入手 ,结合我国MBO的发展现状 ,并通过对我国已经完成MBO的上市公司的分析 ,提出了在我国实施MBO的可行性及其需要完善的制度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改革与MBO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70年代末,MBO被公认为对管理者,企业组织和国民经济发挥重大推动作用的一股经济动力。自80年代MBO成为英国政府对公营部门私有化最常见的方式后,MBO作为一种便利的所有权转换形式和可行的融资形式大行其道。  相似文献   

14.
信托工具在MBO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MBO(Management Buy-Out),通常译为“管理层收购”,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从而使企业的原经营者变成了企业的所有者的一种收购行为。对于MBO的产生,理论界的主要解释是MBO节约了代理成本,这种节约体现在两个方面:诱导专用性人力资本的投资是导致MBO的根本原因;信息优势使管理层实际获得了公司的控制权,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分离带来了经济学上的经典代理问题,而MBO使两权合一,节约了两权分离带来的成本。从这里可以看出,MBO对我国企业改制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明晰产权、所有者回归;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企业经营  相似文献   

15.
MBO的可操作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川青 《资本市场》2000,(11):49-52
<正> MBO(管理者收购,ManagementBuy-Outs)是目标公司管理者以杠杆化融资方法收购本公司的一种行为。六七十年代,MBO 作为业务放弃和资本退出的一种良好形式逐步得到市场认同。80年代,在 JB(垃圾债券,Junk Bond)大行其道、混合型集团公司重构核心业务导致大规模资产剥离活动以及英国公营部门私有化改造等因素的刺激下,MBO 交易进入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制度变迁角度分析了国有企业的MBO(管理层收购)现象,指出一般经济活动中的MBO属于诱致性制度变迁,而目前对中国国有企业进行MBO属于一种强制性制度变迁。由于强制性制度变迁涉及政治和经济两个市场,因此国有企业MBO的"自由交易"性质超越了一般单纯经济交易的"契约自由"内涵,表现出政治契约的强制特色。目前的政治效率水平不能保证国有企业通过MBO获得最大的制度变迁租金。  相似文献   

17.
功过是非MBO     
《新经济》2004,(5):19-20
那么,国企改革是否需要MBO?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MBO欲兴又止呢?我们先来看看在HBO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我国国企并不是不需要MBO,也不是不能进行MBO,而是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英国式MBO和俄国版MBO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成败的经验。要将英国式的MBO移植到中国境内需要有适合的市场环境和法律政策环境,即建立与MBO相适应的健全的市场和配套的制度,才能保证我国国企MBO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陈旭 《经济师》2003,(7):44-45
国企的MBO改革是大势所趋 ,文章在讨论我国国有企业的MBO改革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 ,从思想观念、法律政策、融资渠道和中介机构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MBO改革面临的障碍。最后 ,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中国上市公司MBO定价现状的基础上,对中国MBO的定价标准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市场化是MBO合理定价的唯一标准。同时,对中国MBO定价方法进行研究,指出在定价过程中应考虑管理层对公司的历史贡献以及公司控制权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