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人才是企业发展的主体,要想企业发展的更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一步就是明确企业和人才的关系,提高人才的可雇佣性,而企业和人才的关系就是雇佣关系。本文通过对雇佣关系的研究,对改变雇佣关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治理知识型员工流失的新视角——提高员工可雇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知识型员工流动比率的逐年增长,如何控制知识型员工的流失比率,已经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本文试图从员工可雇佣性的视角出发考察,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收集数据分析得出,企业对员工可雇佣性各维度的投入程度的高低与员工流失率的高低成反比,并推断出建立基于可雇佣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留住知识型员工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对于企业雇员的可雇用性始于20世纪初期,在西方已经有了近一百年的研究。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却一直停留于最初阶段。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现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社会、政府、企业、个人都发生着显著的改变。针对这样的变化可雇佣性的研究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并且在国内也受到了重视。本文从可雇佣性的含义入手,总结了西方已有的文献,分析了可雇佣性的衡量和实践成果,为读者展示了可雇佣性的发展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4.
可雇佣性不足是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核心问题.在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地开发,拓展大学生的可雇佣性技能.这种可雇佣性技能包括专业知识、学科理解;解决问题、目标设定,人际沟通;学习能力;个人品质、职业价值观、自我管理;工作搜寻能力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招聘中存在补偿金支付增加企业雇佣成本;招聘渠道单一,难以招到合适人才;中小企业对应聘者缺乏吸引力等问题。弹性雇佣作为人员招聘的一种新途径,为企业提供了专业技术或专业人员;提高了用工的灵活性;降低了企业的固定成本。中小企业通过正确划分部门和岗位的性质;建立完善的评估与激励机制;主动承担相应义务,正确运用人力资源招聘新途径——弹性雇佣,可有效破解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困境。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日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形成、发展及特点的分析,指出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为更好适应新常态下的发展,要以人为本,学习和借鉴日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优点,创立一套适合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人力资源雇佣模式的发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当前企业人力资源雇佣模式及其转变进行了分析,认为传统的企业人力资源雇佣模式的特点是内部化雇佣,然而在当前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企业由于受到人力资源成本、雇佣弹性等方面的压力,尤其是企业面临着要专注于其核心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因而,正在逐步被多样化的雇佣模式所取代。本文还论述了当前不同的人力资源雇佣模式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8.
薛娥 《商场现代化》2022,(10):80-8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加深,各国发展与国际市场之间愈发紧密,为我国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提供了非常自由、开放的外部环境。现代企业既要抓住发展机遇,也要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增强内部发展动力,从简单转为复合发展模式。由此可知,企业管理的重要性愈发显著,其中人力资源管理占据核心地位,正确发挥人力竞争优势、合理调配企业人力、物力等多项资源,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客观实力,将人力资源价值转为企业经济效益。本文通过概述人力资源管理、雇佣关系模式,分析管理能力对雇佣关系模式选择的影响并提出相应能力提升的对策,在立足于“人本理念”的基础上,促进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首先从自然地理、历史以及文化三个方面入手,系统分析日美企业文化不同的主要原因,发现正因美国的更崇尚自由、独立的精神与日本的更注重人际情感与集体主义精神而折射出的不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这两种各具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可以互补,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发展过程中应借鉴各自优势,将注重个人能力、运用外部激励与情感引导、培养员工归属感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探索企业知识员工可雇佣型建言的维度结构,对拓展相关理论和指导管理实践都十分有益。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内容分析和聚类分析的途径,对知识员工可雇佣型建言的维度结构进行了探索性研究,认为其包括基于职业发展的建言、基于知识与技能增长的建言、基于物质获利的建言、基于亲和与支持的建言四个构面,归纳出知识员工可雇佣型建言是知识员工为提升其可雇佣性而主动表达与工作相关的建设性言语行为,并基于由可雇佣型建言动机之程度“强—弱”、个人可雇佣性提升之“充分—必要条件”搭建的二维坐标系,探析了知识员工可雇佣型建言分类模型。最后,提出了干预和管理此建言行为的管理启示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在瞬息变幻的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可雇佣性远远超越了吸引雇主的一般性就业能力的范畴。反而,为了获得最优的经济和社会产出,毕业生必须具有一种前瞻性能力,能够驾驭工作环境和构建自我管理职业生涯。理想的毕业生品质模型展示了自我管理和职业生涯构建技能的重要性,同时表明了其对终身职业发展和可雇佣性强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可雇佣性不足是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核心问题。在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地开发、拓展大学生的可雇佣性技能。这种可雇佣性技能包括专业知识、学科理解;解决问题、目标设定、人际沟通;学习能力;个人品质、职业价值观、自我管理;工作搜寻能力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员工如何看待自己与企业的关系,恐怕是所有企业的人力资源部最希望了解的.因为所有的人力资源实践希望迟到的最佳效果都是员工将企业看成家人一般.但事实往往不是这样.之前"富士康事件"就是反面的例子.本文从雇佣关系角度分析,员工与企业之间存在四种关系,包括平衡与不平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西方国家从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漫长历程。对于正处在工业化阶段的中国企业雇佣关系管理来说,外来的人力资源管理是超越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管理模式。从西方雇佣关系管理的演进历程来看,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是空中楼阁,缺乏管理实践的基础。现阶段中国企业雇佣关系管理要处理好先进的理论与落后的管理实践的关系,做好基础管理工作。在引进HRM先进理论方法的同时,加快HRM中国化、本土化的进程,本文从HRM历史与比较的视角来分析如何构建适合中国实际的雇佣关系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于闽黎  孙少华 《消费导刊》2012,(10):157-157
人力资源会计是会计学科的一个崭新分支,是鉴别和计量人力资源数据的一种会计程序和方法,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作为人力资源会计的一个方面,随着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而发展,发挥着其独有的作用.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既可认为是人力资源会计的分支,又可当作成本会计的一个专项,自身的双重性质决定了研究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对于充实财务会计体系、完善成本会计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胜任力的员工培训对提升员工可雇佣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得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资源,人力资源管理也被提升到了战略层面上。胜任力为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基础,胜任力模型成为人力资源管理各环节的纽带。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了该模式,从培训与开发的角度来看,基于胜任力的培训与开发对员工维持现有的工作岗位具有积极的影响。使员工更好地融入企业,适应企业文化,带来员工职务行为和组织公民行为的改变。而对员工重新选择和获取新的岗位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体现在员工重新选择就业更具实力,但企业文化的渗透又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7.
企业的战略、所处行业、产品、文化与员工的类别性及有限性,决定了人力资源开发实践的相似性与类别性,从而决定了人力资源开发模式的客观存在性.从具体层面与过程发展角度看,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无定式;但是从总体上与时间截面角度看,人力资源开发模式却是有限的.研究石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模式,不是对其开发行为的固化与统一化,而是通过分析人力资源开发模式类型与选择因素,减少其在人力资源开发实践中的盲目性与重复性,提高开发效率与效果.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加大。招聘企业筛选大学生的惟一途径将转变为对其可雇佣技能的评价。因此,大学生应注重自我开发,高校与招聘企业应联合对大学生的可雇佣技能进行培养,政府应作为连接企业和大学生的信息桥梁,为高校培养大学生可雇佣技能做好导向工作,从而使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可雇佣技能方面有的放矢,从根本上解决现有的就业矛盾。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后,随看日本经济同友会和经团连等经营团体制定的一系列政策的显著转换,日本企业开始通过利用派遣、雇佣合同社员等方式使人力资源外部化,从而在根本上动摇了以终身雇佣为主要特征的企业雇佣体制.本文着重阐明经营者团体雇佣政策的转换是日本雇佣体制发生转变的决定性因素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可雇佣性指学生初次、维持以及取得就业机会过程中所应具备的能力,在商贸人才培养机制中引进可雇佣性理论,可以准确为商贸人才培养进行定位,以行业视角明确当前企业人才需求,并依此组织和改进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文章首先对商贸人才培养特征进行阐述,其次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就如何创新商贸人才培养机制展开讨论。以期推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发展,提高人才的商贸素质,更好地贴近行业人才需求,适应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