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以创新理论为基础,运用1998-2009年我国中部地区六省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环境规制对该地区技术创新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和科技活动人员数对我国中部地区的专利授权量、发明专利授权量、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量和外观设计专利授权量都产生了正面影响;环境规制水平对专利授权量、发明专利授权量、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量和外观设计专利授权量则产生负面作用,但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量的影响效果不显著。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提高我国中部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实证分析了服务贸易结构对我国专利数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对专利数量有负面影响,其弹性系数为-0.026;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和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对专利数量有正面影响,其弹性系数分别为0.029和0.058。将专利细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后,从横向上比较,我们发现在对技术含量最高的发明专利的溢出效应中,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所占的比重最大;而从纵向上看,在对技术含量最低的外观设计的溢出效应中,这3种服务贸易的溢出效应都要显著大于其对于其它两种专利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3.
薄文广 《财经研究》2007,33(6):4-17
文章利用1995~2004年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定量评估了外国直接投资对于中国技术创新的影响。文章认为:FDI的流入会对我国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产生促进作用,FDI对于我国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的正向影响程度最大,对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影响次之,对于发明专利申请量的影响程度最小,并且要使FDI对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的增加发挥促进作用还要跨越一定的“人力资本门槛”,而我国大部分西部地区和一部分中部地区并没有达到这个人力资本门槛;FDI对中国技术创新的影响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在东部和中部地区,FDI的进入有助于这两个地区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并且FDI对于东部地区技术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要大于其对中部地区技术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FDI的进入对西部地区技术创新水平的增加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另外即使在外资溢出效应较为显著的东部地区,FDI对不同类型的专利申请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性,FDI对于以发明专利表征的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要远远小于其对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我国2007年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政策为准自然试验,利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试点地区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但促进效果偏弱且具有时滞性;进一步,分类型和分地区的异质性归回结果显示,试点政策对我国不同区域、不同创新类型的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强,主要是有效推动了绿色发明专利的增长,中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较东部地区偏弱且偏向于绿色实用新型专利。  相似文献   

5.
狄振鹏 《技术经济》2020,39(4):11-16
通过梳理以往文献并采集我国2008—2017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对外直接投资(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国内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创新模式的异质性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无论从全国整体还是从分地区来看,OFDI均存在显著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国内研发投入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大于OFDI,且其仅对东部地区技术创新有显著影响,对中西部地区影响不大;OFDI对自主创新的促进作用大于模仿创新,说明OFDI的自主创新外溢效果更强;另外,研究还发现目前我国的研发人员力量相对薄弱,人力资本结构不合理,高端科研人员数量不足,严重制约了直接对外投资的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6.
知识产权贸易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水平、创新驱动战略实施成效的重要体现。本文构建了知识产权贸易对创新产出影响的计量模型,结论表明:知识产权贸易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正向推动作用,东部地区的推动效应高于中西部地区,进而从增强创新主体的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促进专利成果转化运用,提高知识产权贸易比重;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提升知识产权贸易代理机构的服务水平;政策引导,市场主导,倡导自由的知识产权贸易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陈晋玲  史可鉴 《技术经济》2020,39(10):112-118
本文就如何更有效率地发挥不同教育层次的人力资本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作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在促进就业目标下,采用结构影响指数测算了 2005—2018 年期间我国各省份产业结构优化指数;其次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不同教育层次的人力资本对我国各地区产业结构优化指数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初等教育的就业人数比重变化对全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直接影响均为负,并且呈现出由东向西不断递增的态势,仅西部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中等教育就业人数比重上升对我国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均为正且显著,东部地区不显著;高等教育的就业人数比重上升对全国及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为正且显著,其中东部地区的影响效应最显著。  相似文献   

8.
以专利作为技术创新能力衡量指标,分别采用绝对指标、相对指标、结构指标和自相关指标对我国新能源技术创新能力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绝对指标看,我国新能源技术创新能力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从相对指标看,我国新能源技术创新能力空间分异程度不大,西部地区新能源技术创新能力排名明显升高;从结构指标看,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新能源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特化类,只有北京、天津、江苏、上海和辽宁5个东部沿海省市属于新能源发明专利特化类,表明我国在新能源领域具有实质价值的技术创新能力并不强;从自相关指标看,我国新能源技术创新能力具有空间依赖性,近邻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使用我国30个省份2010—2014年的面板数据基于门槛模型的实证研究发现:我国绿色技术创新受国内自主研发及国际技术溢出两方面影响.在国内自主研发过程中,研发资金投入、IFDI技术溢出以及环境规制对我国绿色技术创新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国际技术溢出过程中,OFDI逆向技术溢出、 贸易溢出渠道对我国绿色技术创新存在负向影响,但是贸易溢出影响并不显著.本文发现,当OFDI逆向技术溢出水平高于一定门槛值时,研发资金投入对我国绿色技术创新的正向影响会显著增加.因此,遵循"十三五"期间"绿色"开放"的发展理念,整合协调资源、 环境和经济发展,促进我国绿色技术创新,各省份不仅要合理增加自主研发资金投入,更要均衡考虑对外直接投资数量,以实现我国技术创新的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10.
基于我国27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8—2016年的空间面板数据,采用发明专利授权量测度城市创新能力,分析我国城市创新的时空演变特征,并以研发投入、人力资本、外商投资、对外贸易作为知识溢出的代理变量,建立空间杜宾模型,探究知识溢出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东部强于中西部、沿海强于内陆;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速度区域差异较大,长江中游、西南地区增速最快;知识溢出是城市创新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城市创新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性不断增强,但创新溢出效应的区域差距依然明显;研发投入对本市和周边城市的创新产出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人力资本对本市有较大贡献,但对周边表现为显著负向溢出;外商投资和对外贸易对城市创新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国际贸易可以通过技术溢出提升一国的技术创新水平,但发展中国家的价值链低端锁定却可能阻碍技术溢出效应的实现。在引入国内贸易的分析视角后,国内外贸易联动发展有助于提升贸易的技术创新效应。国内外贸易联动可通过竞争驱动效应、信息扩散效应与价值链组接效应强化技术溢出在竞争、模仿、上下游联系等方面的影响,进而推动技术创新。而国内外贸易部门专业化则在其中发挥着正向调节作用。本文构建了国内外贸易联动指标,通过面板固定效应、面板分位数模型对相关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并通过了稳健性检验。实证结果支持了国内外贸易联动对技术创新的提升作用,并且在国内贸易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国内外贸易联动的正面影响更强。  相似文献   

12.
金融发展、研发创新与区域技术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内生增长理论,本文构建了金融发展、研发创新与区域技术深化的实证研究框架,以面板协整和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通过空间误差修正模型(SpECM)和面板动态最小二乘回归(DOLS)实证检验了中国金融发展的规模与效率的区域创新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总体而言,金融发展规模与效率具有显著的研发创新效应,但区域差异显著,西部地区省份相对滞后,分产业的金融发展效率的区域创新效应也与中、东部省份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空间误差修正模型的估计结果进一步说明金融发展的效率与规模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溢出效应。因此,以金融发展促进中西部省份服务业的产业技术升级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区际及国际贸易联系、促进省份层面技术引进与研发创新、共享技术空间溢出效应是缩小区域发展差异,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出发,刻画了知识、产品二阶段创新价值链,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量了创新效率,将创新效率的价值链溢出、空间溢出纳入统一分析框架。以长三角、京津冀、中部五省、西部七省区市4个区域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计量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创新价值链不同阶段创新效率之间存在正向溢出效应,且区域创新活力越强,价值链溢出效应越明显;知识、产品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且影响程度由西向东呈递增态势;激发区域市场活力、丰富创新网络内涵在不同区域具有普适性。对此,要构建创新生态系统,提高创新效率,一方面应在系统内部打通创新合作渠道,完善创新服务平台;另一方面要确定合理的系统边界,实施差别化创新政策。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技术更新换代的加快,企业创新的关键环节转变为如何有效获取和利用外部的知识和技术,实现与自身内部资源的整合,并强化自身的研发能力。本文基于产品空间理论视角研究产品关联密度对中国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吸收能力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第一,不同地理范围内产品关联密度对中国企业创新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省内产品关联密度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大;第二,企业的吸收能力有助于企业利用不同地理范围内的知识溢出和资源禀赋的优势,增进自身的创新能力;第三,不同地理范围内产品关联所带来的知识溢出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业的创新绩效,但过高的产品关联密度也可能对企业创新产生负效应。  相似文献   

15.
许培源 《技术经济》2008,27(8):104-110
贸易的知识扩散效应和贸易竞争的资源配置效应是长期内产业内贸易影响增长的最根本的两个方面。本文将包含贸易知识扩散程度参数的人力资本积累函数引入Bucci提出的经济增长模型,把模型拓展到开放经济环境,在动态贸易均衡中考察这两种效应。研究发现:贸易的知识扩散效应促进人力资本积累,有利于经济增长;贸易竞争效应使人力资本更多地配置到低效率的非竞争性部门,不利于经济增长。因此,产业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取决于知识扩散效应和贸易竞争效应的影响程度的相对大小比较结果。  相似文献   

16.
In the framework where the channel of international transmission of technology is trade in intermediate input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role of heterogeneities across countries. In particular, this paper analyzes how cross-country differences in production structure, national innovative capacity, and absorptive capacity affect the scope and magnitude of international R&D spillovers on productivity. The study is based on the industry-level data set that covers eight OECD countries from 1970 to 1995. It finds that accounting for cross-country differences in each of production structure (using country-specific input–output relations) and national innovative capacity (using patents granted per R&D investment) yield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spillover effects than previous studies. This suggests that the effect of international R&D spillovers depends on both production structure and the patter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Further, it finds the absorptive capacity of a country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spillovers.  相似文献   

17.
合理利用区域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和价值链溢出效应,有助于区域创新发展与创新效率提升,而对区域创新溢出效应的利用程度则受其吸收能力影响。将创新过程分为知识创新阶段和产品创新阶段,利用Network Slacks-based Measure模型计算全国内地30个省域两阶段创新效率,将吸收能力引入空间溢出效应和价值链溢出效应对创新效率影响的研究中,并构建空间计量模型,检验吸收能力对知识创新效率和产品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空间溢出效应在部分年份显著,省域间没有形成稳定的空间关联关系;空间溢出效应显著时,提升吸收能力对知识创新效率和产品创新效率均有促进作用;价值链溢出效应不显著或者存在负向影响,创新过程两阶段相对独立,此时提高吸收能力对知识创新效率和产品创新效率提高没有显著作用,甚至具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8.
基于Super-SBM模型,测算中国内地30个省市区域绿色创新能力并分析其空间相关性,引入财政透明度,实证分析财政信息透明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的空间溢出效应和双门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我国区域绿色创新能力上升趋势明显,从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和西部,空间上呈现正相关性;②财政信息透明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存在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③财政信息透明度分值在25.916以下时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呈现正效应,介于25.916~64.840之间时促进效应增强,跨过门槛值64.840后,由于交易成本过高、创新预期收益趋于稳定等原因,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产生微弱的负效应。基于此,对中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全球生产网络为知识溢出提供了新渠道。在新的国际分工格局中,不同产业集团所处地位具有非对称性,而这种非对称性或者产业领导力是否对知识溢出产生影响缺乏理论分析和验证。鉴于此,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构造核心产业领导力衡量指标,探讨核心产业领导力对知识溢出的影响。研究发现:(1)产业领导力对知识溢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表现为具有领导力的核心产业通过价值链参与形式,将创新研发成果输送至非核心产业区;(2)地理距离加权的核心产业领导力对非核心产业区的创新效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其作用机制是地理距离通过制度距离弱化核心产业领导力对非核心产业区的知识溢出效应;(3)基于产业非对称条件下的知识溢出效应,不同属性产业以及不同区域间均表现出显著异质性。研究不仅从产业领导力角度对全球生产网络分工条件下的知识溢出研究提出了新认识,而且为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重构的关键阶段如何通过迈向全球产业链中高端,推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包容性发展,作出更多中国贡献提供了重要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从国际创新型人才流动的视角,利用2007—2010年中国2100家高新技术企业的面板数据,研究知识溢出对我国本土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知识溢出和企业员工平均R&D投入共同决定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绩效;国际创新型人才流动具有显著的知识溢出效应,并通过海归人才流动和跨国企业人才流动两种途径对中国本土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绩效产生相互加强的效应;产业FDI强度与产业内本土企业的创新绩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