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鹏飞 《广东经济》2004,(11):15-17
要把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和效益统一起来,把扩大经济规模和优化产业结构统一起来, 把谋求GDP增长和提高发展能力与竞争力统一起来,把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一起来,把统筹特区内外协调发展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统一起来,以科学的发展观端正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走出一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2.
树立新的发展观 大力推动循环经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刚刚召开的党的第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明确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传统的工业经济发展模式以“资源-产品-废物”为特点,经济发展速度越快,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越大,最终将丧失发展的基础和后劲。循环经济改变了线性发展模式,呈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技术特征,以最小的资源和环境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发展循环经济是统筹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树立新的发展观 大力推动循环经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刚刚召开的党的第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明确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传统的工业经济发展模式以“资源—产品—废物”为特点,经济发展速度越快,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越大,最终将丧失发展的基础和后劲。循环经济改变了线性发展模式,呈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技术特征,以最小的资源和环境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发展循环经济是统筹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王艳  任保平 《生产力研究》2005,(8):40-41,223
统筹城乡发展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的增长发展观会使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因而无法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目标。只有新的发展观,即可持续发展和自由的发展观,才能统筹城乡发展。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当务之急是解决城乡发展的严重不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5.
发展及其发展观在其演化进程中不断赋予了新的内容与形式,从最先的古典主义的发展观、以经济增长为主要目标的发展观直至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观的演进,是发展理念的丰富和上升过程,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启迪,我国的科学发展观是对发展及发展观理念的推进。  相似文献   

6.
2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深刻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经济面貌,但与之相对的社会发展滞后,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城乡失业和贫困问题,资源矩缺和生态环境破坏,在加入国际贸易体系后因为经济整体竞争力不强而带来的压力等等,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必须树立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新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7.
刘奇 《江南论坛》2008,(11):4-6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改革,应突出“统筹协调”和“以人为本”两个关键 人类社会对发展观的认识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经济发展观,即发展=经济增长。二是综合发展观,即发展=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三是可持续发展观,即发展=今天的发展+明天的发展。四是科学发展观,即发展=今天的发展+明天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是人类对发展观认识的最高境界。其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深化农村改革的灵魂。其中,特别要贯彻好统筹兼顾和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统筹发展是新发展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解决地区差距问题是区 域经济统筹发展的最主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对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实证分析,得出了中 国地区间发展差距的扩大与体制和政策因素紧密相关的结论。在此基础上,作者从理论上 分析了市场因素不能自动实现区域经济的统筹发展而必须发挥政府作用的原因,提出政府 在区域经济统筹发展中的基本定位:区域经济统筹发展需要政府干预,但这种干预必须以市 场为基础,并从财政、金融两方面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即把社会发展单纯地等同于经济发展,"GDP崇拜'盛行,为了片面追求GDP的增长,放松监管,不惜以污染自然环境、牺牲生态资源、破坏社会和谐乃至损害群众的生命健康为代价,严重弱化了社会其他方面的协调发展.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忽视政治上层建筑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反作用,扭曲了社会发展的目的,格将导致对人的发展的漠视,导致把自然界视为掠夺的对象,从而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可见,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实际上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严重误解.  相似文献   

10.
张晋武 《经济学家》2004,(3):114-115
缺陷之一:在发展的内容和价值向度上“见物不见人”,片面走向了经济主义、功利主义歧途。单纯经济增长论是以经济增长来定义发展的。按照这种发展观设计的各种具体发展模式的共同点,是以物质财富的迅速增长为根本目标,以工业化为主要内容,将GDP增长速度、工业化程度等物化指标作为发展的价值尺度,并且认为只要能把经济蛋糕做大,其他一切问题皆可自然解决。毋庸置疑,物质财富的增长在发展中具有基础意义,社会发展不能没有丰富的物质财富。但是,社会发展的本质是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多种价值要求的集合。离开了这一主体价值原点,发展就无从…  相似文献   

11.
准确把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刻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一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不仅要表现为经济增长,更要体现为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包括经济增长,但比经济增长具有更广泛的含义。所谓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紧紧围绕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真正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  相似文献   

12.
江苏宝应县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统筹发展思路,将农业大县的自然资源转化为发展生态经济的优势,以生态建设推动经济增长,以经济发展促进生态建设,取得可喜成果。  相似文献   

13.
编者的话     
党中央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其内涵实质就是“五个统筹”。科学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涵盖了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而在经济发展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兼顾速度与质量、效益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解振华局长最近撰文指出,一种发展观需要有相对应的方法论来实现。对于我国来说,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是求真务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4.
绿色GDP的内涵和统计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国内生产总值为核心的核算体系,不能反映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不能反映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为了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发展战略,必须把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促进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因此,建立绿色GDP核算已提到日程上来,需要对绿色GDP核算的理论和统计方法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编者的话     
我们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正在努力把我国建成世界上的经济强国。如何推进一个13亿人口的国家高速发展,我们必须牢固树立起科学的发展观。但何谓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五个统筹”。这是我们党在总结了国内外各种社会经济发展经验和教训后,完整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温家宝总理最近强调指出:一定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这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刚刚结束的十届人大二次会…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即把社会发展单纯地等同于经济发展,“GDP崇拜”盛行,为了片面追求GDp的增长,放松监管,不惜以污染自然环境、牺牲生态资源、破坏社会和谐乃至损害群众的生命健康为代价,严重弱化了社会其他方面的协调发展。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忽视政治上层建筑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反作用,扭曲了社会发展的目的,必将导致对人的发展的漠视,导致把自然界视为掠夺的对象,从而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可见,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实际上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严重误解。  相似文献   

17.
张鼎科 《经济师》2007,(4):24-25
自可持续发展观崛起以来,经济增长论以及传统经济学的价值取向遭到有力抨击。可持续发展观不仅提出和尝试解决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人类发展的合理性关系问题,而且前所未有地突出和阐发了发展中的文化价值和人道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土地资源管理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的社会共性问题,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突飞猛进对土地的需求快速增长并将继续增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各政府部门之间存在职能不清、协调不够等等问题.科学的发展观为我们土地资源管理工作者提供了解决这些问题的观念基础,从土地管理的角度来看,具体就是要统筹城市建设用地和农业用地的需求;统筹经济与社会、人与土地协调发展;统筹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统筹规划管理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试论我国经济地理学对发展观演变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国以来,我国先后树立和落实了平衡发展观、重点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因应发展观的演变,我国经济地理学在研究内容的侧重点上也在发生变化,这充分说明,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既是我国经济地理学的首要任务,也是我国经济地理学科发展的驱动力量。我国新近又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必将在人文与社会因素的深化研究、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综合研究、“五个统筹”的经济地理研究、新型国土规划与区域规划研究等四个方面影响我国经济地理学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中蕴含了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原因,预示了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和主要措施,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指明了方向。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必须更新经济发展理念,树立正确的经济发展观;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放在"四位一体"的新发展模式中去把握,树立全面协调发展观;尊重和掌握自然规律及社会规律,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化为全党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形成正确的"人类中心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