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资源型城市与资源开采相伴而生,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在资源枯竭之前不能完成城市转型,必将面临一系列严峻的经济、社会问题。文章在分析研究国内外此类城市成功转型做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问题初探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1问题的提出资源型城市是指自40%以上的劳动力以直接或间接方式从事同种资源开发、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城市。资源型城市的出现是工业化进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资源的天然禀赋是导致资源型城市产生的初始动因。资源型城市的显著特征就是城市的兴衰与资源的可开采储量密切相关、与该城市资源型产业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的地位密切相关、与该城市资源型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密切相关。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县、市级资源型城市200余个。在整个城市群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量。资源型城市依据所开发的化石资源种类又可细分为:油城,如大庆、东营、… 相似文献
3.
当下,资源型城市面临着重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问题。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需要策略创新,基本策略包括: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科学规划城市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创新体制机制;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多元;依靠科技进步,推进产业优化;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4.
基于博弈模型的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分析——以油气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源型城市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资源型城市本身存在的问题制约了其发展,因此,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是事关中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为探讨中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问题,在详细阐述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概念、必然性的基础上,通过对高市场集中度条件下的油气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博弈模型进行分析,得出企业总是倾向于减少用于产业转型的投入,将产业转型的任务推给政府的结论,提出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中政府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国外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实践、理论与启示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一些国家在这方面的实践与理论研究走在中国前面,对中国有诸多启示.本文首先介绍与分析若干典型国家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实践,然后对国外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领域的研究进行归纳与总结,最后从这些实践与研究中得出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资源型城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型城市的中小企业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是其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目前,资源型城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面临尚未形成有利于中小企业创新的外部环境、创新意识淡薄且科技创新信息获取渠道不畅、科技创新资金来源有限、融资环境亟待改善、科技创新层次低导致科技创新资源浪费严重、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和创新协调沟通机制建设滞后等问题。应积极引导中小企业走科技创新发展道路,加强财税和金融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提高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有意识地把握主动权,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形成服务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发展思路,用科技创新带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7.
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现状我国资源型城市数量多、分布广,目前大多都面临着经济转型的问题。根据国家计委地区经济发展司2003年发布的《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实施经济转型的总体思路与政策建议》中对资源型城市的界定标准,我国共有资源型城市118座,占全国城市总数的18%,它们大多数兴建于新中国建国初期,在促进工业建设与经济发展、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等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转移和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计划经济时代成长起来的资源型城市面临着重重困境。 相似文献
8.
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的财政政策扶持机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产业转型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分析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在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提出政府应该建立资源开发补偿、衰退产业援助和替代产业扶持三个机制,以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三个机制协同运转的核心与 相似文献
9.
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东川作为我国西南山区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亟待解决的问题除了有一般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普遍问题外,还面临着交通区位条件差、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文化观念和技术落后等严峻的制约。文章以东川为着眼点探讨了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结构的形成特征和产业转型的问题,并针对东川的特殊制约因素,探讨目前产业转型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资源型城市界定的标准和范围。资源型城市是因为自然资源开发而兴建或发展起来的,而且资源性产业在工业中占有较大份额的城市。《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界定与分类》对资源型城市的界定提出了四个指标:即采掘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在10%以上;采掘业规模,县级市应超过1亿元,地级市应超过2亿元;采掘业从业人员占城镇从业人员的比重在5%以上;采掘业从业人员规模,县级市超过1万人,地级市超过2万人。 相似文献
11.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资源型城市全面转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文章通过对资源型城市目前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的分析,指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必然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途径和措施以及建立加快转型发展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2.
在政府主导下,我国实施的是重化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这种战略直接降低了吸纳就业的能力,同时,由于相对忽视了积累人力资本,导致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没有构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长效机制,一遇外部冲击,便通过倒逼机制使重化工业战略得到强化,造成新的就业问题。所以应当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并以之改造传统产业,将传统部门劳动力转化为现代产业部门劳动力,实现产业结构变迁与就业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3.
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历史机遇:国际新一轮结构转移;东北亚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我国正处于重工业加速发展时期。面临的挑战:产业结构单一,传统产业明显偏高;产业层次低,整体效益不高;产业技术结构水平不高;产品结构不合理,难以适应市场需求;所有制结构单一,市场经济体制转换慢;社会和人文资源缺乏的制约与限制,使得这些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举步维艰。应采取的对策:以市场为导向,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要重新认识本地资源,树立大资源的新观念;经济结构转型,必须走循环经济之路。 相似文献
14.
15.
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发展都需要发展民营经济。由于历史、区位及资源型城市特性等原因,西部资源型城市民营经济发展有许多特点。文章简单分析了西部资源型城市民营经济总体发展状况,重点以攀枝花市为例分析了民营企业产业行业分布、规模结构等方面的特点,最后给出了政府和社会帮助民营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深层次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赖于煤炭等资源型的经济伴随着资源枯竭必然走向衰落.政府的政策引导对其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具有重要的作用.选择主导产业时,要综合考虑其技术水平、思想观念、宏观经济、人才资源等诸多因素,优先发展传统产业,重视产业链条的整合,凸显比较优势,产业规划和产业集群的规划要充分考虑到产业结构、资源效果、人才素质和资本流量的关联,更好地实现产业梯度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运用2009-2017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相关数据和PVAR模型,对自主创新、合作创新、技术引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及高级化间的动态互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①自主创新对合作创新和技术引进在短期内为负向影响,在长期内为正向影响,合作创新对自主创新始终为正向影响,对技术引进在短期内为正向影响,在长期内为负向影响,技术引进对自主创新和合作创新始终起负向作用;②自主创新和合作创新在短期内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但长期内对产业结构升级起促进作用,技术引进始终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③中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现状在短期内对合作创新和技术引进起负向作用,在长期内对3种技术创新途径均起正向作用,高级化对3种技术创新途径始终起正向作用;④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在短期内不一致,但在长期内表现一致。因此,为提高中国技术创新水平、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应坚持走自主创新和合作创新的技术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有序演化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任建雄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8,(7):120-123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是一个全球性难题.本文基于耗散结构原理,将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划分为平衡态、过渡态和远离平衡态等三个阶段.通过构建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有序演化模型,分析了不同演化状态下政策因素对改变城市的产业结构及变化趋势所起的不同作用,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加剧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复苏,我国对外贸易受到严重冲击,贸易摩擦增多.过分依赖廉价资源和劳动力的出口优势逐渐消失,贸易结构不合理问题日益突出.仍以粗放型模式增长,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因此,出口行业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来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增加研发投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在保持外贸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加速实现外贸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重视质量、效益和结构优化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20.
突破性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具有显著的技术颠覆性、非连续性和产业关联带动作用等特征。新一轮产业革命背景下,突破性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为后发经济体实现产业赶超提供了机会窗口。通过对突破性技术创新内涵及特征进行理论溯源,提炼出突破性技术创新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和路径;以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为例,分析了突破性技术创新对我国三次产业升级的影响;提出了加快突破性技术创新发展、促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路,即强化基础性创新研究,加大对行业共性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支持,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融合以及金融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