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广东第三产业升级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型工业化并非只是以发展工业为标志,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并行不悖;三次产业排序不等于先发展工农业后发展服务业。推进广东新型工业化要正确认识发展二、三产业的辩证关系以及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升级优化趋势,重点发展为制造业服务的第三产业,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扩大泛珠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4.
5.
探讨广西工业化问题,不能不对广西工业发展现状作一番考察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再对工业化阶段作基本判断。  相似文献   

6.
作者对安徽工业化进程作了纵横向比较.研究了安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优势和难点.优势:后发优势凸现,比较优势明显,产业优势较快;难点:农业人口比重过大,高新技术比重偏低,科技进步相对缓慢.工业经济总量不大。  相似文献   

7.
8.
9.
10.
苏北新型工业化进程与产业结构调整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北是江苏省欠发达地区,要想振兴经济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本文首先分析了苏北当前的工业化进程,认为苏北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接着从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信息化和产业结构优化几个方面来理解苏北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容,产业结构调整是新型工业道路的重要内容,因此,文章最后对苏北产业结构调整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解韬 《南方经济》2004,(10):43-46
21世纪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知识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表明,由人力资源所形成的人力资本的增进和技术的创新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展,在国际竞争与日俱增的今天,加深对广东人力资源现状和经济发展现状的认识,尤其是人力资源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认识,对于实现广东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城中村"改制与改造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城中村”的改制与改造适应了城市化发展的需要,但我省在其改造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李秀萍  杜漪 《科技和产业》2014,14(10):53-57
基于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研究区实际,构建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标准化评分法对绵阳市县域两化互动发展进行了实证评价。结果显示:绵阳市9县域整体的两化发展水平较低,分异明显,涪城区两化呈现良好的互动发展,其他8县域总体上尚未形成良性互动;在工业化水平不高的情况下,新型城镇化水平明显落后于新型工业化水平;各县域在表征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传统指标上得分差距相对小,但在新型要素上差距大;各县域应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新型上下功夫,并根据自身的特点寻求两化良性互动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广东要当好排头兵,必须自觉坚持制度创新、结构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环境创新。  相似文献   

15.
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广东省基础教育工作的发展?作者联系自己分管的基础教育工作,认为广东基础教育要率先实现现代化,为全省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就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坚持全面、协调、均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业产业化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其对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水平、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及发展现代农业意义重大。但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还存在政策支持力度有限、科技创新支持体系欠缺、龙头企业整体实力较弱、外部发展环境较差等制约因素,通过分析农业产业化的组织机制、利益机制、保障机制,提出推动龙头企业的技术创新、完善金融支持体系、加强财政支持力度、降低经营风险、健全利益分享机制等新时期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路径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农业产业化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内涵与特征入手,分析农业产业化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演进过程,并依据中国农村市场不成熟的现实,提出县域经济发展中,合理利用农业产业化模式的七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本文从演化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寻求高新技术产业与新疆新型工业互动发展的路径,并提出了加快新疆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工业化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大量的统计数据和相关的实证分析,从工业化对环境的污染、给自然资源带来的压力、加快工业化进程与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以及工业化进程中存在的结构性矛盾这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中国工业化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由此提出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与产业互动发展有利于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促进人的发展。但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产业单一及产业空洞化既不利于城镇化,也不利于人的发展。文章认为,应通过推进产业的协调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新型城镇化与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