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汉青 《中关村》2011,(11):110-110
文化,在任何时候对任何地方来说,都不仅是其品位的标记和灵魂的载体,而且更是其内在潜力和发展动力的根基和源泉。城市作为人类最伟大的创造,城市文化是这伟大创造的一颗璀璨明珠,不仅镌刻着人类共同的记忆。还见证着城市的生命历程。  相似文献   

2.
卫汉青 《中关村》2012,(11):5-5
城市是人类最伟大的创造,是人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城市不仅仅是人群集中的居所,它的内涵其实就是文化:建筑文化、环境文化、园林文化、娱乐文化、旅游文化、校园文化、科技文化……不仅镌刻着人类共同的记忆,还见证着城市的生命历程。今天我们创造、继承和延续城市文化,不仅要在保持自己文化特色的基础上依托历史,还要在文化创新上阔步前行。北京提出了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目标,应该认真充实自己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宋春华 《中关村》2012,(8):41-41
一个国家和民族,最终展现的是文化,文化才是可持续的竞争力,所以我想,世界城市一定是有自己文化特色的城市。我希望我们北京,要坚守文化底线。文化底线就是你要有特质,这是你的灵魂。  相似文献   

4.
《中关村》2012,(11):14-14
当今世界正在进入“体验经济”时代。“用娱乐因素改造经济,已然渗透到经济增长之中”;“体验经济”就是通过创造一种难忘的经历和记忆,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旅游业之所以被称为“永远的朝阳产业”,恰恰是对应世界城市“体验之都”的丰富内涵。“五千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三千年中国园林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5.
依托曹雪芹西山故里项目,未来的北京西山脚下.将形成一个令人全方位了解曹雪芹,欣赏、研究“红文化”的场所,并逐步成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打造先进文化之都的又一个传统文化地标。  相似文献   

6.
吴炜 《中关村》2010,(8):16-23
"世界城市"目标的提出,为北京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方向,也给首都各界带来了新的课题。2010年7月14日下午,由《中关村》杂志主办的"世界城市与北京"论坛在中关村皇冠假日酒店举行。世界城市是一个非常宽泛的话题,这次论坛,重点聚焦有关世界城市建设的"硬件"要素,探讨了城市规划、环境建设、人居环境、建筑风格、建筑造型、配套工程、城市文化等城市环境建设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郭黛姮 《中关村》2012,(11):34-36
虚拟漫游,是展示历史园林辉煌一页的一种全新模式,同时也是解读北京城市深层文化内涵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Virtual roaming, a new mode for displaying historical gardens, is also a means indispensable to interpret the deep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Beijing city.北京提出了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目标,实现现代化,建设成为政治、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确立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国际城市的地位,进入世界城市行列。历史园林在北京的  相似文献   

8.
张颐武  CFP 《中关村》2006,(12):92-93
近些年来,大家对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关注了。前两天我参加了一个题为“建筑、城市、使命、责任”的会议,会上建筑师和关心城市发展的人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相当多的讨论。许多人近年来都看到了城市的历史文脉迅速消失,城市的人文和自然环境面临挑战,城市高速成长在巨大的成就中局限和业已暴露的问题。这些都成为讨论的焦点。但现在的问题是,城市的发展其实是诸多合力的结果,未必能够完全按照一种理想的状态运作。对于城市改造和扩张面临的种种问题的思考离不开现实的需要和未来的召唤,同样离不开对历史记忆的珍重和文化的传承。中国近些年所经…  相似文献   

9.
刘占远 《中关村》2004,(7):114-116
当游历日益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证明了在经济发展中的人们,在文化和精神生活上获得的相当程度的提升。当我们搭乘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以后现代的效率实现久已愫念的移动向往,从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这一天。我们突然发现:现实已经远远地离开了人们当初的美好期待。城市——一直是人类文明发展标志的过程,正在文化中消失。城市的文化特征还能保持多久?每个城市的独特价值是什么?人与城市到底如何互容?这些问题不容回避。当我们这一代人走过的时候,留给后人可以领略的城市文化和城市环境也许是一段文化的真空。这一点,比较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所认识的城市就更加明显。要议论这个主题看来很大,我们计划驾着这趟用一种文化挑剔的车轮构成的旅行车开始我们的颠簸旅程,“城市批判”从能够代表繁荣历史的沿海城市开始。  相似文献   

10.
石山 《中关村》2004,(3):46-46
中芯国际的创造性意义在于它几乎是以狂奔的速度进行成长与扩张,而团队与企业并未因“量”的扩张导致“质”的缩水。无疑,这是一种战略与管理上的创造。它给我们的启示是,中国可以在“奔跑”中“超越”。  相似文献   

11.
程桔华 《中关村》2006,(8):22-31
论坛缘起:在当下世界城市大竞争的时代,奥运会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国际化大都市之间竞争和较量的重要机会。本世纪,成功的城市将是文化的城市。奥运从根本上看是一种文化创意产业,奥运是推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奥运作为内容产业,将全面提升北京数字文化产业;奥运作为一种注意力经济时代的会展业顶级实践,将对北京整体形象的塑造产生重要影响;奥运作为体验产业,是发展休闲娱乐游戏产业的极好机会。奥运会会对举办城市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奥运举办城市应该如何进行重新定位?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怎样利用奥运机遇取得飞跃性发展?如何把握奥运商机促进城市经济发展?这些问题成为第四届北京2008奥运国际论坛讨论的核心话题。今年是北京筹备2008奥运会的关键年,也是北京打造“创意之都”的启动年,在这个时候适时召开以“奥运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为主题的奥运国际论坛,为北京奥运的成功举办以及北京市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将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来自国际国内的近三十位研究奥运文化以及创意产业的专家学者在本次论坛上发表演讲,分别从“奥运背景下的文化创意产业”、“奥运与城市发展”、“奥林匹克文化的多元发展”以及“奥运文化创意产业的经典个案”四个方面,探讨了奥林匹克运动会与创意文化产业之间的紧密联系,为北京2008奥运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以及宝贵的实践经验。本届论坛定位于“切实服务奥运筹办工作,深入结合当前社会热点”,响应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创意文化产业的号召,将“奥运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作为本次论坛的核心议题。奥运国际论坛是北京2008奥林匹克文化节中惟一高层次的官方学术论坛。  相似文献   

12.
汤晓梅 《中关村》2005,(3):103-105
构筑知识型海淀,积极发展先进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内涵,让先进文化深深熔铸在海淀人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使海淀真正成为科技教育一流、文化品位高尚的魅力之区;要以文化兴区,着力提高区域文明程度和全面发展水平,提高区域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用文化铸造海淀城市灵魂,以大文化构筑文化“首善之区”。  相似文献   

13.
关村 《中关村》2011,(2):114-117
"文章合为时而著"。摆在读者面前的这部《北京:走向世界城市》,是以著名学者金元浦教授为主编、集纳诸多学者、专家、官员智慧撰写成的"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集思广益、出谋划策、擘画出一纸清晰可见的完美"路线图"。  相似文献   

14.
白明儒  吴炜  袁玮 《中关村》2010,(8):24-27
在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圆满完成奥运会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后,北京及时确立了新的战略目标: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高端形态——世界城市迈进。建设世界城市既要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又要创造相应的条件作支撑。客观地讲,北京城市的发展基础是建立在传统工业化和传统城市化基础上的,面临机遇,  相似文献   

15.
郑闯琦 《中关村》2005,(1):30-30
中关村二十年的历史贯穿着一条创新的耀眼主线,这就是一种内在于其中的、构成中关村人精神内核的那种观念层面的“突破”和文化层面的创新。为此,我们选择了四位和中关村有着“血肉联系”的文化精英,以期从他们在各自领域的突破与创新中管窥中关村二十年来的精神嬗变。不管是张朝阳,贺卫方,还是张颐武,胡鞍钢,他们都身处中关村,都在自己的领域里引起了广泛的注意甚至争议,在产生巨大的震撼力的同时动摇了人们原有的岩石般凝固的观念,中关村,和我们的时代,也就在这种争议、讨论和反思中不断前行。  相似文献   

16.
刘占远 《中关村》2005,(9):132-133
历史的心脏打开南京的历史,我们不得不为其文化的厚重而感慨:追索南京,我们不得不为一桩桩跌宕起伏的故事而萦绕。是啊!历史竟然在瞬间越过了1700 年。驻足在那里,你可以从雨花台的石头上寻到开元“越城”的汗迹,亦可以在中山陵听到中山先生的教诲。然而,在南京城历史延续中,通过那些实实在在的建筑,为我们展示了有关文明的进程,在每个历史时期都留下了记载此时社会的建筑,同时,也逐步雄厚起文化的核心。  相似文献   

17.
佟志伟 《中关村》2023,(7):28-29
<正>海淀融媒通过厚植文化精神构建智慧城市人文环境底蕴,用数字媒介力量推进智慧城市现代化提升,以“文化+科技”双擎支撑谱写出智慧城市文化建设的新篇章。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时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海淀区作为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重要承载区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  相似文献   

18.
刘占远 《中关村》2004,(8):114-115
外滩魅力外滩丽景,扶摇于浩浩汤汤的浦江之上,一直是中国大城的景致。记得少时接触关乎上海城市的画报,那些异样情调的高大建筑群落也成为梦幻上海的印记留在记忆的深处。后来真正的践约那里才验证了这种伟岸犷达的城市概念。其中,建筑的伟岸包含着中秀,犷大浸透着精致。外滩建筑群就是上海。不论你是否上海人,只要提到上海二字就会想到外滩,就会想到外滩建筑群。那些敦厚、壮美的西洋建筑群在人们的心目中自上个世纪初就成为了上海城市的表征。当游人徜徉在外滩丽景中,不难发现作为上海的辉煌,交织着文化融合带来的魅力。这在单一文化的国…  相似文献   

19.
刘占远  张勇 《中关村》2004,(12):110-111
大连——一个永远的城市之梦80年代初行大连的美好感觉至今无法忘怀,有时甚至有一种怀疑,怀疑那是否是一个曾经拥有的经历。我主观地给城市附加了一个定义,那种代表欧洲美学的建筑形式构成的城市才是城市。虽然听起来有些幼稚,但能够看到欧洲文明登陆东方所产生的视觉迷恋。幼时,确实给城市制定了这样一个概念,在我的记忆里北京留给我的那些洋建筑印象先入为主地统治了我的心灵,这能反映出欧洲完成工业革命后以及连带着的宗教文化输送到遥远的东方古国所产生审美猎奇。如同那些习惯了自身文化城市的西方人在看待北京的绣楼、端庄的四合院,同…  相似文献   

20.
陈胜昌 《中关村》2004,(9):111-113
四合院作为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是有保存价值的;作为民居已经过时,且不符合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四合院那个时代形成的以封闭保守为特征的城市建设思维,我称之为四合院思维,却是需要破除的。对于北京城市建设来说,更是急迫需要解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