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政权稳固的基础,在固民经济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特殊地位。在现阶段,东西部经济的不平衡,更明显的是县域经济的差距,是西部县域经济的落后。尤其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西部县域发展面临着日益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不确定因素在不断增加,发展战略问题就显得越来越突出。因此,面对新世纪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时机,认清和确立西部县域经济的发展战略及其切入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广东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恩虎 《经济前沿》2004,(11):16-21
广东县域经济发展虽然在全国名列前位,但与广东整体经济发展很不匹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县域经济实力不强;发展不平衡,地区差距悬殊;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升级缓慢,工业化水平低,主导产业特色性不强,带动力差;县域城镇化发展滞后;县域财力不足,严重制约县域经济的自主发展。同时,现行体制和有关政策也制约着广东县域经济的发展。当前,广东壮大县域经济的指导思想首先是充分利用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制度和经济优势,加快县域经济管理体制和布局改革,扩权强县;然后采取分区分类指导发展的原则,对68个县域按3个区域发展导向推动其全面发展,强化区域和城乡统筹,本文就广东县域经济发展提出相关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外商直接投资对地区差距的影响与经济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流入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FDI)持续增长,但是流入的FDI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分布极度不平衡,FDI通过资本形成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贸易拉动效应加剧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地区的差距不断扩大,影响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FDI加剧了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从而引发了对我国的经济安全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地区县域工业突飞猛进,而西部地区县域工业化进程缓慢。可见,加快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工业化进程,将有利于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差距。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代表的甘肃省,其经济发展受到区位条件较强的制约,经济发展落后,省内县域经济的工业化程度普遍较低,因而总结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工业化的模式和思路,为其工业化的发展提供借鉴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我国经济全面发展,就一定要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经济共同发展.然而,现阶段我国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很大差距.县域经济又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所以为了缩小差距,本文就提出了促进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6.
卢建华 《经济论坛》2005,(16):17-18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经济的发展关系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水平,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目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还很不平衡,一些欠发达县经济增长缓慢,县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有拉大的趋势。因此,推进欠发达县域经济的跨越发展,成为摆在各级政府特别是欠发达县领导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东西部发展差距及其与国民经济互动关系的分析中,认为适度的差距及其形成的发展势差,不仅有利于后发优势效应的发挥,还有利于西部地区比较优势的发挥。笔者把县域经济发展放在国际大环境和时代特征的大背景下来研究,通过考察西部县份存在的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明确指出:西部县域经济必须在发展的势差中突出后发优势,寻求比较优势,构建适宜于西部县域的特色经济体系。文章还特别强调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离不开优良的环境,并结合笔者曾工作过的西部县份(腾冲县)在创造发展环境方面的实践,提出构建县域经济必须坚持四条原则,至少要构建六大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8.
在区域协调发展背景下,以县域为单元的地区合作已成为地区经济持续增长的基本选择。本文扩展出了一个以县域为基本单元的产出、贸易与增长模型,探讨县域合作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理论机制。研究发现,县域合作能够通过减少非自然贸易壁垒提高地区贸易开放度,促进县域经济增长;县域规模越大,县域经济稳态收入水平越高;县域合作促使地区间贸易开放度越一致,越能提高县域经济的稳态收入和缩小因规模差距带来的县域经济收入差距。研究建议,进一步优化区域经济空间格局以扩大县域经济规模,打破和消除县域之间的行政壁垒,以合作促进地区发展,构建城市一县域产业分工与产业关联以缩小县域经济发展差距,构建县域外部经济与生产网络,为县域经济合作提供平台保障。  相似文献   

9.
基于发展极理论视角的西部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展极理论可为一国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提供发展路径.在我国西部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中,发展极理论的适用性更为显著.以资源产业作为发展极虽然在短期具有必然性,但由于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资源依赖型增长模式的长期不可持续性,西部资源型县域不可避免地要面临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问题.文章探讨了发展极理论及其在西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适用性,以及西部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选择及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极等问题,并提出应构建西部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的几大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0.
李桢业  汪贵浦 《财经研究》2006,32(10):134-14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浙江省的县域经济迅速发展,但是这种发展带有明显的不均衡性。文章分析表明,浙江省内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县域差距变化大体上呈倒“U”型曲线关系,即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县域差距呈扩大趋势,而具有较高发展水平地区的县域差距则呈缩小趋势。而一个地区人口密度的大小(或者说农村城镇化水平)已成为决定县域差距变动的一个重要因素。政府部门缩小县域差距的各项政策性努力,特别是财政补贴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浙江县域差距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