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图书馆的功能的最大特点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了读者提供方便,这一特点突出表现在“开架阅览”的创立。高校期刊。阅览实施“借阅合一”,在图书馆各部门中,期刊阅览走在了前列。它不只是打开部分书库封闭的墙体,单一的扩大读者阅览区的面积,实际上,读者利用期刊资源是把期刊资源体系建设与现代化服务相结合使现代科学技术先进水平,率先融于期刊资源特色、读者信息需求、信息利用之中。可以说,高校图书馆期刊资源发展能够推动一个整体的现代化趋向。  相似文献   

2.
让论坛走近读者让读者走进论坛○李现科一些同仁好友相问,面对激烈竞争的期刊市场,贵刊1998年有无新举措?我说,“有,这就是让论坛走近读者,让读者走进论坛”。“让论坛走近读者”,既是《经济论坛》长期探索而没有完全解决好的问题,又是我们办刊的根本宗旨。经...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一种强势商品总是以品牌的面貌出现的。品牌是用来识别、代表商品的名称和符号。期刊的品牌也是如此。它是期刊的办刊方针、理念、风格、特色、营销策划、整体形象的高度抽象与概括。期刊品牌的形成,表明期刊所从事的传播知识和信息的创造性劳动得到了为数相当多的读者的认识,得到了业内人士的认同.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在全国9000余种期刊中,《读者》、《半月谈》、《故事会》等杂志业已成为知名品牌,它们拥有庞大的读者群,它们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它们是中国期刊的骄傲。  相似文献   

4.
周汝华 《经济师》2005,(9):109-110
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高校图书馆在知识经济和网络化、数字化的背景下,应该运用知识管理的思想,全面提升高校图书馆员的知识素质,确立“创造性地满足读者需求”的服务新理念,构建完善的满足读者需求的服务模式,重塑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公共图书馆是以文献借阅为主,集课题服务、信息检索于一体的综合服务机构,公共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是读者,而读者来自于社会的各行各业,年龄有大有小,学问有高有低,读者有一般的需求与特定的要求。有当前的需求与未来的期望,因此,公共图书馆应以“读者第一”为宗旨,充分利用、合理配置有限的文献、设备及人力资源,方便、快捷地满足甚至超越读者的期望,努力追求“读者满意”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6.
陈涛  李习平 《经济论坛》2001,(17):29-29
一、“书市”——读者群的分化在我国“书市”的发育过程中,长期受“新华书店”单一渠道的限制和影响,整个图书市场由卖方主导,读者群一直处于混沌与朦胧状态。改革过程中,虽然图书市场逐步出现多渠道的经营格局,但随之而来的是“书市”的混乱局面加剧,尤其是各种不规范行为,如图书价格的暴涨及各种假冒伪劣图书的出现,使读者的消费者主权意识成长发育迟缓,读者对图书的需求基本上是单一的,也是被动的。然而,经过“书市”过于功利性和近乎无序炒作的“洗礼”,消费者主权意识不断强化,读者群逐渐在“书市”上展现其消费者姿态。…  相似文献   

7.
读者是图书馆服务的主体,图书馆的核心目标是为读者服务。图传馆传递科学技术情报的职能、开展社会教育的职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职能、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职能,都是通过读者工作体现出来的。读者工作是图书馆第一位的工作,各项工作都必须围绕读者工作这个中心来进行,服从、服务于这个中心。因此,转变观念,抓住机遇,坚持以读者为中心的办馆思想,树立“以人为本”、“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优化服务方式,提高藏书质量,提高馆员素质,才能充分发挥图书馆服务于读者、服务于社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思想前所未有的活跃,竞争前所未有的激烈,市场前所未有的严峻——这是业内人士对当前我国图书期刊市场现状的高度概括。在这种形势下,众多的期刊尤其是大众期刊如何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并立于不败之地?就此,笔者走访了大众品牌期刊《读者》杂志社。以期通过《读者》的成功营销及长盛不衰的办刊经验,给同行以有益的启示。《读者》主编彭长城在接受访谈时说。营销策划是手段,创建品牌期刊是目的。要创建大众品牌期刊,不进行营销策划是不行的。《读者》从创刊至今,经历了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被动到主  相似文献   

9.
林彬晖 《技术经济》2003,22(9):41-42
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 ,学术性期刊不得不加快市场化的步伐 ,但它是以刊登研究报告、学术论文、综合评述为主要内容的期刊 ,不同于以刊登新的技术、工艺、设计、设备、材料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性期刊 ,亦不同于以刊登科普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科普期刊。“曲高和寡”与市场逐利氛围的冲突 ,新的生存机制与旧的办刊思路的交锋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矛盾等等 ,使学术期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与发展的过程中面临一个生存的问题。但期刊只有走向市场取得读者认可 ,才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 ,“适者生存”的关系法则已决定了这一点。而其中的高校学术…  相似文献   

10.
图说广东     
《广东经济》2005,(1):118-119
2004年,广东一手抓调控,一手抓发展,经济保持了稳定和快速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反映广东经济的发展情况,本期专门开辟了“图说广东”栏目,以图片形式更加直观地反映广东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作为办刊方式的一种探索,本栏目会不断地充实内容,加以改进,并办出特色。请读者多提宝贵意见并予以支持。  相似文献   

11.
高凌云 《新经济》2004,(1):66-68
两年前丁磊还有点不好意思地跟朋友说“没想到这小东西(短信)竟能这么赚钱”。两年后,他大摇大摆地来参加2003年11月初广东移动召开的第三届“移动梦网”发展论坛,因为这个当初“不入流”的小东西现在是网易的“半壁江山”,网易广州公司短信业务负责人阿BEN向记者透露,短信收入占网易总收入的50%以上。回顾新经济发展历程,往往是当新的客户需求和期望出现时,就会带来新的商业机会和建立新的市场结构。  相似文献   

12.
市场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也是“泛珠三角”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加快这一进程,必将推动该区域经济更加快速、稳定和协调地发展。为了较好地实现这一目标,一文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业期刊引文数据库建设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让更多的农业领域的读者以及对农业领域感兴趣的读者免费地随时随地去查询相关文献材料,并通过引文的网状关系去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另一个目的就是为农业期刊办刊者提供各种期刊评价指标,使办刊者做出合理决策。主要介绍农业期刊引文数据库的设计,每个主要表的数据结构,以及主要表的数据批量导入与整理,重点描述了引文表的数据加工流程,以及引文细拆分的程序流程。  相似文献   

14.
“地方媒体报道更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多反映基层干部群众的生动实践和新鲜经验,多为人民群众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健康有益的新的信息”。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是广大人民群众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新闻传媒的深情呼唤,也是地方党委机关报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要。从客观现实来看,地方党报与读者的时问、空间距离是最近的,与读者的交流最直接、最频繁.读者脉搏的跳动,公众视线的焦点,寻常百姓的喜怒冷暖,这一切总会牵动着地方党报的神经。因此地方党报有条件、也最有内在要求通过深化亲民意识来践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相似文献   

15.
读者服务工作作为图书馆业务工作体系中的出发点和归宿,已成为图书馆一切工作的中心环节,如何更好地结合图书馆自身的特点和条件,为读者提供更便利的,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已经成为现代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要求。从“重藏轻用”到“读者第一,利用至上”,从手工操作到计算机网络化,从封闭式到开方式,体现出读者服务在不断更新,为了满足读者需求而改变,这也是读者服务工作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供给指在一定时间内和在一定价格条件下,卖者能够和愿意向买者提供的处在市场上的商品和劳务的数量。需求指消费者对市场上的商品和劳务有支付能力的需要。把经济学中供求关系原理引入图书馆学研究,当文献信息资源的供给与读者需求相当时,资源供给与读者需求达到平衡。但供求失衡状况在高校普遍存在,分析原因、探讨解决这些矛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栏目可以说是期刊的一扇窗户,一本期刊的基本内容和风格是由栏目设计决定的。学术期刊栏目的设计是期刊内容的形式体现,科学而合理的栏目设计能全面体现办刊宗旨和学术导向。栏目的优化设置是学术期刊的重要工作,通过创造和运作多样化且有品牌影响力的栏目,才能更好地吸引多方面、多层次优质且有特色的稿件,从而提高刊物在读者中的声誉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经济》2007,(Z1)
负重致远,殊非易事,何况我们一直背负着的,是您的目光。媒体的地位,往往系于读者的数量,而一本严肃政经杂志的力量、则尤在其读者的“质量”。我们所看重的,从来不是喧嚣的欢呼,我们更企望冷静的一点头,或默契的一微笑。如一位经济学大师所说,“既得利益之势力,未免被人过分夸大,实在不如思想之逐渐侵蚀力之大。事实上统治世界者,就只是这些思想而已。”因此,沉静地观察,深入地思考,记录、激发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甚或仅仅是其中一群人的思想,是《经济》所致力的境界。有人评价,这是一种“精英主义”的办刊思路,我们不以为忤,反倒欣然受之,但…  相似文献   

19.
说“雅俗共赏”,是就某类作品的受众而言,这里的受众更具体些说是指《茶座》读者对象。“雅”和“俗”也不涉读者尊卑责贱之身份,确切说是指作品提供者的一种境界、追求和趣味,或者说是如何看待和把握读者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经济》2006,(12)
负重致远,殊非易事,何况我们一直背负着的,是您的目光。媒体的地位,往往系于读者的数量,而一本严肃政经杂志的力量,则尤在其读者的“质量”。我们所看重的,从来不是喧嚣的欢呼,我们更企望冷静的一点头,或默契的一微笑。如一位经济学大师所说,“既得利益之势力,未免被人过分夸大,实在不如思想之逐渐便蚀力之大。事实上统治世界者,就只是这些思想而已。”因此,沉静地观察,深入地思考.记录、激发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甚或仅仅是其中一群人的思想,是《经济》所致力的境界。有人评价,这是一种“精英主义”的办刊思路,我们不以为忤,反倒欣然受之,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