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元杂剧中的女性形象塑造是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代表.女性成为元杂剧的主要人物载体,其敢爱敢恨的叛逆性格为我们谱写了一首首与封建制度相抗争的动人颂歌.作家通过女性身上的喜怒哀乐来描写当时社会的黑暗与底层百姓生活的无奈.通过描写女性对于爱情的大胆追求和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继而展现出人们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相似文献   

2.
魏蔚 《魅力中国》2010,(6):245-245,244
法国文坛巨匠福楼拜的名著《包法利夫人》在世界文学史有占有主要地位。这本现实主义的批判小说描述一个受浪漫主义影响年轻美丽的女性——爱玛的理想爱情的追求和悲惨结局。爱玛做为一个小资产阶级的觉醒女性,为了追求所谓的理想爱情,做出了资产阶级社会所不允许的行为,并最终成为男权社会的牺牲品。本文试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爱玛·包法利的女性主义特质,并探求构建新型平等的两性关系。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所体现的审美意识闪耀着理想审美意识的光芒,宝黛爱情更是寄托着作者的情爱理想和生活理想。《红楼梦》所体现的爱情审美理想给人们以启迪与震撼,它对当代大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如果单纯从爱情角度去理解,"幸福不在于爱情,在于真理"这句话,应该可以看作是契诃夫的爱情宣言。作为一位具有高尚人格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必然有着理想主义者的一面。从他笔下的爱情描绘,以及足下的爱情演绎,我们都可以清晰地看出,他所追求的爱情是以真理为号角的,能与其感官、心灵与思想共鸣的不朽的绝唱。  相似文献   

5.
民间故事是广大群众在已有现实社会生活基础上或根据生活中已发生的真实故事原型,依据自我的生活理想和追求而创造出来的。《白蛇传》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它既具有特殊的文学地位,又是冲破藩篱勇敢追求爱情理想的表率,同时它又透露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所必须遵守的一定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6.
王友华 《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9(2):118-119,166
在《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在人物塑造、主题、语言和情节等方面娴熟地、全方位地运用了各种讽刺手法,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贝内特太太、柯林斯先生、凯瑟琳夫人、威克姆和宾利小姐等。通过人物形象的讽刺,作者描绘了当时社会的历史画卷,揭露了以金钱为轴心的爱情与婚姻,抨击了腐朽的旧爱情的婚姻观,宣扬了作者进步的爱情与婚姻道德观。文章拟探讨《傲慢与偏见》中塑造柯林斯先生的形象时所运用的讽刺艺术。  相似文献   

7.
表现爱情这一美好情感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新版语文教材中,以爱情为题材的作品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主题各有侧重:表现有对爱情的忠贞,有对始乱终弃、背信弃义者的控诉,追求自由的爱情与婚姻。追求志同道合、平等独立的爱情。纵观这些美文,让学生领略到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对爱情的渴望、追求和礼赞,引导其形成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  相似文献   

8.
元杂剧动作为构成元杂剧的必要元素之一,包括做、打、舞,尤其元杂剧的对打全为后世地方戏曲所吸收。元杂剧的动作构成了元剧观赏时的审美看点,也深深影响了后世中国地方戏曲。  相似文献   

9.
汪洁 《黑河学刊》2015,(3):24-27
亦舒的小说,爱情是永远的主线,其中女性形象最大的特色就是渴望纯真的爱情,在纸醉金迷的现代社会里面寻找到一份能够做最真实的自己的理想爱情。但是,亦舒在大量小说创作的过程中,并没有一味地陷入对美好爱情的叙述,而是善于以多样的视角来审视爱情。与"琼瑶式"纯粹歌颂美好爱情的写作取向不同,她从未停止对于理想爱情的探索与思考,这种思考贯穿于亦舒的作品当中,透过"第三人"的视角来展现,并且结合社会现实,进行更为深入的辨析。  相似文献   

10.
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带有自传的性质,其中叙述的三段爱情关系的发生及最终失败,体现了劳伦斯的爱情观。他认为完美的两性关系应具有肉体与精神的交流和追求爱情的主动性,对爱的消极等待以及强烈的占有欲将导致爱情失败。  相似文献   

11.
《诗经》的内容是极其丰富多彩的,有很多的作品着墨于女性,描写了她们的喜、怒、哀、乐与理想追求,更多的则是通过展示她们的爱情和婚姻生活来反映她们的意识。  相似文献   

12.
何碧玲 《魅力中国》2014,(23):106-106
《西厢记》后,出现大量“才子佳人”模式的元杂剧,但细读文本可发现其创作无论是体例还是内容,都或多或少对《西厢记》有相应的继承与发展。本文通过对白朴代表作《西厢记》进行文本细读,以其中两个方面为例,分析其与《西厢记》的异同,以更好对“才子佳人”模式的元杂剧有一个初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尚中贵和,追求的是一种人与人,人与天、自然相和谐的社会,而实现这样一种社会的途径,是通过礼、乐的教化。无讼是历代统治者所追求的一个政治理想,它长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上,自然地契合传统文化追求和谐的价值目标。因而无讼的理想便是要实现和谐,而以传统文化的视角看来,和谐也即意味着无讼。  相似文献   

14.
《诗经》的内容是极其丰富多彩的,有很多的作品着墨于女性,描写了她们的喜、怒、哀、乐与理想追求,更多的则是通过展示她们的爱情和婚姻生活来反映她们的意识。  相似文献   

15.
文章阐释了《诗经》中的《邶风·静女》、《鄘风·柏舟》、《王风·采葛》中的纯美爱情,认为《诗经》中的爱情诗所表现的大胆追求、坚贞不渝、纯真无暇的爱情观值得当今大学生借鉴,有利于当今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批判了现今社会物欲横流,功利化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16.
杜红琳 《魅力中国》2011,(2):239-239
在德国作家罗尔夫·布莱辛的长篇小说《爱情马拉松》中,作者通过主人公对爱情的追求和对长跑的执着表现,构建了现代社会年轻人对爱情追求的另一模式,相信一见钟情,制订追求计划,历经艰难过程,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特别是小说中爱情和长跑两条线索的并列,展示了现代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追求。  相似文献   

17.
马金玲  马子君 《魅力中国》2013,(28):120-120
舒婷是21世纪中圆杰出的女诗人。“爱情”莲她诗歌永恒的主题。她的爱情诗,将理想的追求和美好的感情融合在一起,不仅体现了人性美。而且彰显了女性的独立意识。堪称女性独立宣言。  相似文献   

18.
"爱情是生活中的诗歌和太阳,滋润着美好的生活。"正值青春妙龄的大学生对爱情必然充满着浪漫的幻想与憧憬。随着人们的社会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恋爱问题已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人生态度、理想等各个方面。当代大学生恋爱的主流意识是健康的,比如敢于追求理想爱情,恋爱观念开放,注重精神生活,追求富有浪漫气息的爱情生活。然而当今时代,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多元化交融碰撞之际,一些负效应对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恋爱方面产生了一些误区,比如拜金主义恋爱、从众恋爱、攀比恋爱、以及痴迷性恋爱等。  相似文献   

19.
刘婉璐 《魅力中国》2013,(8):327-327,329
塔吉雅娜是俄罗斯著名作家普希金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女主人公的形象,她是19世纪俄罗斯优秀女性形象的典范,也是诗人心目中理想的女性形象的化身。本文拟从文学伦理学的视角,对该形象予以重新解读。对伦理道德的追求以及对伦理身份的捍卫在塔吉雅娜的性格中占据主导地位。当面临伦理与爱情的两难抉择时,她毅然选择了放弃爱情,捍卫了伦理秩序与道德规范,从而避免了悲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的民生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生主义,既是孙中山先生为之奋斗的“革命纲领”之一,又是他所构想和追求的理想社会制度。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从多个层面揭示了民生问题对实现和谐社会和大同理想的关系,他的以民生为重心、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分配问题、防止出现“富者愈富,贫者益贫”的警戒,发达资本、振兴实业的主张等等,对于我们所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历史参照意义和现实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