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满意度调查作为厂商管理的工具,应用于汽车行业已经多年。对于厂家,通过这种体系公开、标尺统一的调查对经销商进行考核,以奖优罚劣的引导来推动整个经销商队伍能力的提升,从而增强竞争力,实现更好的市场业绩,形成不断进步的良性循环体系。因此,倘若实施有效,满意度调查能使厂家和经销商的协同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可是,现实情况和理论设想并不一致,目前市场呈现的则是另外一番景象:不少经销商并不是用积极健康的思维看待满意度调查,而是一门心思去钻研针对厂家调查的各种防范和反  相似文献   

2.
<正>经销商和厂家的合作,就好像夫妻一样。刚结婚时甜蜜恩爱,相敬如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口子"难免会有摩擦、争执,甚至拳脚相加,发现双方已经完全无法在一起"生活",最后只有一条路——"离婚"。对于经销商来说,结束和厂家的合作就意味着退出该品牌的市场。  相似文献   

3.
我们评价一个经销商在同业中的地位.往往从“硬资产”和“软资产”两方面考察。硬资产,比较容易理解。是指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例如车辆、人员、资金、储运能力、下属渠道网点等等。软资产则是看不见、摸不到的,例如公司品牌、行业影响力、人脉资源等等。对于厂家来说。选择经销商时。越来越青睐软资产丰富的经销商,因为这些“软性”的东西.能够减少厂家进入市场的难度,减少运营成本;对于经销商来说,  相似文献   

4.
<正> 说明:并不是厂家和经销商相互之间谁离了谁就活不下去,但在一定的合作期内,厂家尤其是业代确实对经销商存在一定的依赖,因为临时更换经销商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对厂家来说,如果一个合作较好的经销商突然暗中"移情",出现非正常时间的不进贷、回款时推诿、促销活动不配合等异常行为,无疑是在制造恐怖活动。如何有效"反恐",让经销商回心转意,返回合作的幸福大道上呢?  相似文献   

5.
赵晶 《糖烟酒周刊》2004,(4):J004-J005
对于经销商来说,厂家的区域经理就是财神爷。他们给经销商带来财源的同时,也在时刻监督着经销商。他们是厂家的眼睛。他们工作在第一线,他们对市场的管理最有发言权。和厂家合作。处理好与区域经理的关系,那合作就成功了80%。可他要是不配合你。任你是多大、多强的经销商都难以得到厂家的支持。区域经理都想处理好与经销商的关系,而区域经理也希望经销商多多地配合他完成任务。“人情”就摆到了桌面上。可是,和经销商要保持什么样的客情关系呢?怎么去把握和经销商交往的“度”?他们希望对经销商最起码的要求是什么?他们如何看经销商在白酒行业的作用?本期我们邀请了四位区域经理。请他们谈一谈他们眼中的经销商和客情关系。  相似文献   

6.
对于经销商来说,厂家、品牌和自己的关系其实很简单:就是能不能给自己带来新的发展,能不能利用新品牌创造更大的市场价值。  相似文献   

7.
刘福 《糖烟酒周刊》2005,(44):16-17
经销商要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短期内可以做得到的。有很多关于经销商转型的文章来论述这个问题。那么对于经销商们来说,有没有不需要大调整(那样风险较大)在短期内可以减少和厂家打交道当中的被动局面、提高成功几率的办法和途径呢?  相似文献   

8.
<正> 经销商与厂家关系:交易型-合作伙伴型-战略联盟型。也就是说,经销商与厂家的最终发展目标是战略联盟。所谓战略联盟就是双方有共同的目标,向着同一个方向,有共同的行为,互相利用、互相帮助,完成目标任务。现实情况是大部分经销商的发展跟不上厂家的发展,从而使双方的关系还停留在合作伙伴层面上。厂家开始筹办一些培训班,经销商自己也参加一些培训班,以提高销售管理的水平,缩短双方的差距。通过调查经销商与厂家,对目前培训的效果都不是很满意。  相似文献   

9.
<正> 看了标题,不要以为笔者在给经销商使“歪招”,笔者的用意是让经销商确实做好区域市场,成为区域市场的不可替代者,并让厂家不敢轻易损害经销商利益。由于厂家的强势,厂家在替换经销商时经常不考虑经销商利益,经销商处于弱势一方。处于弱势的经销商如何保障自身的利益,关键在于提高厂家的替代成本。厂家替换经销商的成本越高,经销商在厂家心目中的地位越稳固,就获得了反制厂家的资格。经销商如何提高厂家的替代成本?  相似文献   

10.
<正>在一般的商业模型中,客户满意既是企业利润。客户的满意度已成为企业在整个经营过程中最为重视的一个指标。在汽车行业中,由于现有的4S经营模式,经销商已成为厂商与客户之间不可或缺的重要纽带。客户满意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销商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质量,而经销商提供的服务则是以内部员工为载体来向客户进行传递,所以客户满意度(CSI)、经销商满意度(DSI)和经销商员工满意度(ESI)形成了一个相辅相成的满意度圆环。对于向经销商提供的支持,新华信认为厂商需从经销商  相似文献   

11.
经销商的生意刚起步时,通常的状况是三少二小:产品少、客户少、厂家的投入少;公司品牌影响力小,自身实力小。这三少二小往往构成了经销商发展的第一个瓶颈。只有设法突破,才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那么对于新经销商来说,该从哪里突破,又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12.
<正> 谈判地位决定一切 这是一个地位决定一切的时代。 厂商之间,谁的地位高,谁就掌握话语权。小厂家找上门来,经销商可能会爱理不理:但对大厂家,经销商却可能要亲自找上门去.接受别人的爱理不理。 一般来说,经销商的规模和实力不如厂家,但“强龙难压地头蛇”。如果经销商不能成为地头蛇,哪怕厂家只是一条虫,也能压住经销商。  相似文献   

13.
目前,对于许多白酒厂家来说,糖酒会的交易功能日益减弱。参加糖酒会对他们来说,实在是一块鸡肋。参加的话,一方面要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另一方面会后低得可怜的履约率又让企业感到血本无归。如果不参加的话,则会引发经销商的许多联想——“是不是企业出事了”、“企业到底是怎么了”,如此等等。在这种进退两难的境地下,许多白酒厂家参会的目的更多放在了进行企业形象的展示并以此加强与经销商的联系沟通上。对他们来说“糖酒交易会”在这种意义上已变成了“企业形象宣传会与客户联谊会”。面对这样一种境况,白酒厂家在糖酒会上究竟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4.
对于经销商来说,年前制定好的各项计划、规划由于经常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年度销量任务没完成的事情再常见不过了。在遇到这种状况时,有些厂家的业务人员就开始和经销商扯皮,互相推卸责任。其实,这么做不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对今年的合作和销量完成也没有什么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铁链  吕达 《糖烟酒周刊》2005,(21):17-19
本期入市先锋调查的是河南洛阳、新乡、许昌三十地级城市的白酒市场。通过调查发现,几个城市的白酒品牌更迭比较厉害.一个品牌进入市场并不难,但打开市场后,要想维护好市场.使自己的产品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长久保持活力,却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正如一位经销商所说,打江山喜易。守江山难,对于欲开拓这些市场的白酒品牌来说.不要以为打开当地市场就万事大吉了.更重要的是如何做好后期市场的堆护,使自己的品牌长盛不衰。对此.厂家和经销商应有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对于经销商来说,节前备货绝对是个技术活,货备得多了,厂家业务人员笑死,而经销商老板自己撑死。若是货备得少了,不但损失赚钱的机会,还招致下游客户的抱怨。那么,为什么难以做到精确备货呢?因为很多经销商老板还在使用拍脑袋销量预测法,凭借自己的经验乃至感觉来判断备货数量,加之被身边的其他人士忽悠,导致备货数量过多或是过少。  相似文献   

17.
《糖烟酒周刊》2005,(17):16-18
本期入市先锋调查的是河北的张家口、唐山、廊坊、邢台四个地级城市的白酒市场。通过调查发现,四个城市的白酒市场都比较混乱,除了品牌之间竞争格外激烈外,市场上仿冒酒、杂牌酒也比较多,对市场上那些畅销的正规品牌形成了很大冲击。市场的激烈竞争和杂牌酒的“盛行”给外来品牌的进入形成了很大的障碍,对于欲开拓这些城市的白酒厂家和经销商来说要有充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正> 在制造商时代,厂家控制渠道,经销商在厂家的呵护下得以成长,没有厂家支持,经销商就不知所措了,经销商过于依赖厂家,病根在于经销商独立经营能力较弱,这是制造商时代的后遗症。强势终端的崛起,商业资本与产业资本从挑战走向竞合,渠道扁平化的趋势逼迫经销商出局,经销商即将面临被抛弃的厄运。在夹缝中生存的新一代经销商应该保持有高度的合作性与独立性,一方面能高度灵活的随时与各种不同运营模式的厂家融合;另一方面,能够独自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多年业,返利一直是厂家必不可少的渠道管理工具。但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渠道商早已熟悉了厂家的玩法,甚至在利用规则反制厂家,返利的弊端逐渐显露,沦为"鸡肋"。尤其对于那些品牌、市场比较成熟、渠道已经比较稳定的厂家来说,返利与其说是对渠道的一种控制或者激励,倒不如说是渠道发展的束缚,多少有些"脱了裤子放屁"的嫌疑。既然如此,厂家为什么不采取一步到位的价格体系呢?当然,选择什么样的管理方式得视渠道的实际情况,不能一概而论。对于大部分厂家来说,目前更现实的问题是如何继续挖掘返利的潜力,让高明的返利政策如同挂在经销商脖子上的金馅饼,让他们想吃,也能吃到,而且愿意全身心地投入地吃。  相似文献   

20.
肖飞 《中国市场》2004,(6):54-54
<正> 对于经销商来说,选项意味着接受机会,而立项就意味着承担风险。 当披着各种美丽外衣的好产品或好项目蜂拥而至时,往往“繁花渐欲迷人眼”。 胡老板是一位快速消费品经销商,经朋友推荐做起了南方一家小厂新出的调味品“嫩肉粉”。单单冲这个产品名,胡老板大喜过望,认为这个产品一定销路很广,而且在当时还鲜见这样的品种。胡老板对厂家稍做了解后便急忙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