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在简要综述矿产资源型企业转型升级的研究现状基础上,本文依据可持续性科学理论,通过剖析内蒙古的实证数据和深入研究矿产资源型企业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指出其转型升级的路径为:以低碳化、生态化成长为目标,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产业集群为形式,以资本市场为平台,切实推进生态化、高技术化、集群化和资本化发展.最后,文章提出了矿产资源型企业转型升级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群是产业网络诸多组织形态中的一种。由于地理临近性和紧密的网络关系,集群内企业的社会责任不再是一种"个体行为",从产业集群层面寻求合作共赢而共同推进社会责任建设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因而,本文引入"网络组织"分析视角,提出了"产业集群社会责任"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Hub节点企业"助推的产业集群社会责任"层级建设"模式,首先利用网络分析工具,构建产业集群Hub节点企业识别指数,继而提出遵循产业集群"点式—链式—网式"社会责任建设的层级推进模式。  相似文献   

3.
提升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制度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是一种网络产业组织,可以极大地提升集群内企业的创新能力。集群内技术创新扩散网络、大学等科研机构与企业间形成的网络以及模块化的研发组织模式是提高集群创新能力的网络组织因素。因此,政府的制度供给应着眼于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内技术创新扩散网络、大学等科研机构与企业间形成的网络以及模块化研发组织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嵌入全球价值链为产业集群的升级创造了机会.然而,传统的內生型地方产业集群或产业区由于过分强调中小企业和地方性网络在集群发展中的作用,忽视了集群关键企业对外联系对集群升级的影响,造成了集群无法利用集群外的溢出知识而实现向价值链的更高端跨越.构造以集群关键性企业为枢纽,连接价值链高端的跨国公司、其它地方性产业集群与集群內接点企业的知识溢出网络是实现內生型产业集群升级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美国加州地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特点及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美国加州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特点,为我国相关地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借鉴意义。方法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美国加州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特点,并从三个方面提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结果与结论美国加州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政府干预少,集群内部企业网络关系紧密,风险投资十分发达;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中政府起主导作用,集群内部企业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企业融资渠道狭窄。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群营销网络建设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产业集群是我国中小企业竞争力的基础,而企业和商品价值的最终实现要靠营销网络,产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营销网络的支持.本文分析了我国产业集群营销网络发展现状,提出营销网络建设的几种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产业集群在营销网络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运用复杂系统理论和模块理论,从过程、特征两个方面研究了创意产业集群模块化网络组织的生产运行模式,进而探究了创意产业集群模块化网络组织的创新机制,提出模块化组织网络是提高和增强创意产业集群创新效率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创意企业应充分利用全球模块化生产网络以最大化分享创新收益。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对我国地方产业集群的四种基本形态--蜂窝型、专业市场领导型、主企业领导型和混合型一定抽象意义上的划分和特征分析入手,推演基于不同组织架构和分工协作体系视角下,现阶段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升途径与产业升级可行路径.以中国戴南不锈钢制品产业集群为例,从实证角度剖析了主核心企业领导型企业网络对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的有效推动作用和重要性.指出,地方产业集群的转化和升级是组织架构、外向关联度、社会资本和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协同转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我国产业发展近些年出现了与国际上相似的“集群化”趋势,集群中的很多企业依托产业集群的网络平台,纷纷嵌入了全球价值链,并取得了成功,但也暴露出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本文针对产业集群竞争优势核心来源的“四大区域网络”及其重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主要内容有:1、以“产业链”嵌入与延伸为切入点、以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升级为目标,以产业整合为手段的区域产业网络重构;2、以改善产业集群发展中相对“固化”甚至“锁定”的制度创新模式和构建有利于集群关键共用技术开发利用的技术创新模式为主要内容的区域创新网络重构;3、以启动集群内企业信息化工程、发展“网上超市”和电子商务为主要内容的区域虚拟网络重构;4、为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对基于解决产业集群中小企业融资难为目的的区域融资网络重构。  相似文献   

10.
集群供应链网络的联结模式与共治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集群供应链作为一类新型网络组织形式,是依托于产业集群又突破产业集群地域限制的供应链网络的集合体,集群供应链网络治理问题对集群竞争优势创造与集群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本文首先阐明了供应链网络与集群供应链网络的区别,进而对集群供应链网络的结构及类型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集群供应链网络的联结模式,提出集群供应链网络共治的参与者、集群供应链网络共治框架体系及各参与主体在集群供应链共治中的作用分工,以期对集群供应链网络的治理活动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技术产业集群的“竞合关系”表现出“合作关系占主导,竞争关系为辅助”的关系结构;高技术产业集群内部经济主体具有长期合作的主观倾向;高技术产业集群的网络治理机制可以分为正式机制与非正式机制。从关系结构与网络成员的机会主义行为分析入手,对高技术产业集群非正式网络治理机制——信任文化和声誉机制进行了研究;高技术产业集群的信任体系结构包含五个层次,信任是网络型组织的基本运行机制,建立高绩效网络的最重要的要求是信任或社会认同。信任机制可以降低组织之间的交易成本;高技术产业集群以企业为主体的网络具有开放性,声誉机制的扩散效应更为明显,高技术产业集群声誉机制的重要含义在于拓展了交易范围与交易空间,为技术创新提供了更多的资源选择,使潜在交易对象可以演变为现实的可利用资源。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群内部知识共享机制其基本内涵为:产业集群内部各行为主体(主要是企业)为什么要知识共享、怎样进行知识共享、如何保证知识共享。这些分别构成了产业集群内部知识共享机制的三个方面:驱动因素、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文章对此分别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析。  相似文献   

13.
浙江产业集群创新网络跨区域重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产业集群近年来呈现出跨区域扩张的趋势,与此相适应,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也面临着跨区域重构,进而实现创新资源的跨区域整合.基于产业集群的企业竞争,已不仅是集群产品(服务)层面的竞争,而是进入到了依托“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全新产业链的竞争.本文首先剖析了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内涵及其特点,接着阐述了浙江产业集群跨区域创新网络的构建的动因以及途径,最后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以提升浙江产业集群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中国建筑垃圾资源产业规模较小,尚未形成成熟产业链的情况,在全面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利用定性社会研究软件NVivo文献研究热点进行聚类分析,形成基于循环经济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系统框架。最后提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并为相关研究人员了解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主要发展趋势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产业集群的组织性质:属性与内涵   总被引:63,自引:0,他引:63  
产业集群是一种中间性体制组织,企业间交易的不确定性、交易频率和资产专用性的不同匹配,决定了产业集群组织存在的效率边界。从不同的角度看,产业集群具有不同的组织内涵。具体而言,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产业集群是一种介于纯市场和科层之间的中间性体制组织;从组织生态学的角度看,产业集群是一个产业种群生态系统;而从创新经济学的角度看,产业集群又是一个具有柔性生产性质的地方企业网络系统和区域创新系统。因此,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是相对的,集群战略不应成为地方惟一的产业战略。  相似文献   

16.
在集群创新网络中,核心节点企业的创新能力较其他企业更强,研究核心节点企业创新能力传递对于集群升级至关重要。本文提出创新网络核心节点企业创新能力传递强度概念,并构建其概念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创新网络核心节点企业创新能力传递强度对集群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创新能力传递速度和创新能力传递深度对集群升级促进作用显著;集群其他节点企业创新吸收能力调节了创新网络核心节点企业创新能力传递强度与集群升级的关系,并指出了研究结论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Addressing the inconsistent findings in the literature, we first distinguish the type of innovation and study the relationship of industrial clusters with exploitative and exploratory product innovation. Furthermore, we study how focal cluster firms' network ties with their suppliers and buyers in their clusters might moderate these relationships. Our empirical study showed that, while cluster membership enhanced firms' exploitative product innovation, it hindered their exploratory product innovation. Moreov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ocal cluster firms' network ties with their suppliers and buyers in their clusters strengthened the effects of cluster membership on exploitative product innovation. They also showed that focal cluster firms' network ties with their buyers but not suppliers in their clusters reduced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cluster membership on exploratory product innovation. Copyright © 201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8.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仍面临着“高端产业,低端技术”的发展困境,如何突破产业关键技术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形成是突破产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及前瞻性技术的核心环节,中国正在兴起的产业技术研究院、航空高技术产业园等跨组织知识集成平台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平台。本文依托跨组织知识集成平台探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形成机制,构建了创新主体间的灰靶双边匹配模型,并采用平衡计分法建立了以创新能力为重要衡量标准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通过案例进行了分析,证明了其有效性和实用性,可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形成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