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正>要实现资金管控升级;要实现资产经营创新;要稳定资本运营杠杆;要做好成本费用管控;要做好风险防控。影响施工企业资金管理的因素一是宏观经济环境。宏观经济环境的波动对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产生重要影响。经济周期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施工项目的需求和资金流动。在经济繁荣时期,施工项目较多,资金需求大,但在经济下行时期,项目减少,资金压力增加。  相似文献   

2.
为了预防欧债危机再次发酵,欧元区各国主要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紧缩的财政政策搭配来刺激经济以及改善财政状况。但从长期来看,宽松的货币政策使通货膨胀的风险一再加大,而紧缩的财政政策则让萎靡不振的欧元区经济雪上加霜.两者的叠加很可能导致欧元区在未来陷入滞胀。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摆脱危机,欧元区亟须对当前的宏观经济需求管理政策进行反思。另外,在货币和财政政策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引入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凯恩斯宏观经济需求管理的缺陷,使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3.
宏观经济管理是以政府为主体从国民经济角度,对经济运行的一种干预、调节和控制。相对企业管理而言,它是一种高层次的综合性管理。从本质上考察,宏观经济管理是上层建筑范畴,也是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因此,宏观经济管理的出发点、内容和机制等,都应随着生产关系和经济体制的变化、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扩大等,而不断变革、完善和创新。一进入21世纪,制约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客观条件或因素将发生一些重大变化,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变化,对宏观经济管理客观上提出一系列的新要求。1.经济…  相似文献   

4.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的数据,我们用宏观经济模型测算了1999年我国主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在此基础上,初步分析了1999年我国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和物价的变动,以及主要月度经济指标的变化趋势。根据现在的经济走势,只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今年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将会快于去年。  相似文献   

5.
宏观经济管理组的讨论采取了实证性分析的方法,从分析1984年下半年和1985年以来经济形势入手,对我国1985年以来采取的全面紧缩政策及其后果进行反思,从中探讨宏观经济管理的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与会代表畅所欲言,对某些问题的研究取得了进展。 一、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理论亟待建立 每一种宏观政策背后都有一定的宏观经济理论指导。讨论中许多同志认为适合中国国情的宏观经济理论尚未真正建立。有的同志说,我国原有的宏观经济理论实际上是产品经济基础上的计划管理理论,其中的综合平衡理论强调一年一度平衡,排除了建立长期战略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2011年上半年全国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和电力供需形势。预测下半年的宏观经济走势更为复杂,电力需求增速总体平稳、电力装机增速低于用电需求增长,煤电矛盾尚未根本解决,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偏紧,以缺少电力为主,并有扩大之势。提出了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解决煤电之间的矛盾以及构建综合能源运输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2011~2012年连续两年宏观经济运行态势表明,我国经济因最终需求不足,而进入改革开放以来第二个调整型增长期。经济增长率的调整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不是短期现象,而是中期趋势。展望2013年,不少人认为,经济已经"见底",不久将会进入新的上升通道。我们不同意这样的判断,所谓的回升不过是2012年5月份开始实施的稳增长刺激政策的人为"上拉效应",缺乏中长期回升的基础,因为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这两大最终需求仍然不足,同时,深刻的结构调整过程才刚刚开始。经济增长调整的压力仍然很大,不大可能出现"持续回升"的趋势。预计2013年GDP增长7.5%左右,物价增幅继续放慢,但结构调整过程将有所加快,即呈现"增长放慢、结构调整加快"的新型发展特征。宏观经济政策将继续保持"一稳一积极"的总基调,货币政策以稳为主,相对于2012年三四季度的货币政策放松,2013年货币政策应有所收紧,宏观经济政策将更加突岀财政政策的作用。我们建议应把"破障碍、扩消费、促升级"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8.
一、宏观经济管理的两种基本形式 宏观经济管理,即国家根据一定的社会经济目标,综合运用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等,对各种经济主体的行为加以组织协调的过程。 宏观经济管理的中心任务,是解决社会利益和个别经济主体的利益之间的矛盾。 社会利益是从个别经济主体的利益中产生出来的。任何一个经济主体的利益都可以区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利益是在促进其它经济主体的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这部分利益称为利他性利益;另一部分利益是在损害其它经济主体的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这部分利益称为排他性利益。所谓社会利益,就是每一个经济主体的利他性利益。而社会利益和个别经济主体  相似文献   

9.
扩大消费需求的关键在于提高居民收入,这有赖于进一步深化经济改革和社会改革,非短期可以奏效。十七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面对国际金融形势的动荡和全球明显放缓的经济增长,中国要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以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为主要方式,保持经济稳定、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0.
库存变化反映了市场需求预期和企业生产状况,也反映了宏观经济景气的变化。2008年下半年以来,世界各国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和经济周期的调整中完成了"去库存化"。伴随着经济回暖,欧美等贸易伙伴大国均处于不同程度回补库存阶段,其补库存过程对稳定我国出口市场、经济恢复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目前我国库存随着经济稳步回升、需求回暖处于存货周期的小扩张阶段,这意味需求进一步回暖,宏观经济稳步回升态势进一步显现。  相似文献   

11.
林伯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经济学博士,专业涉及国际贸易和金融、银行与财政以及发展经济学等。现为亚洲开发银行能源部东亚及中亚局主任经济学家,参与并主持亚行确定、准备、评价、管理能源领域的贷款及技术援助项目,负责评估项目的宏观经济环境和经济可持续性,以及政策对话。林伯强的研究范围包括项目经济分析、亚行运行政策、中国宏观经济和经济政策,以及中国能源政策和应用等。近期在中国能源政策和应用方面的主要论文有《结构变化、效率改进与能源需求预测:以中国电力为例》(《经济研究》2003年第5期)、《电力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生产函数的研究》(《管理世界》2003年第10期)、(《电力短缺,短期措施与长期战略》(《经济研究))2004年第3期)等。  相似文献   

12.
2007年我国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外非均衡、通货膨胀、经济周期性波动、经济增长路径及其可持续性、流动性过剩与货币政策、内外平衡与人民币汇率、宏观调节的财政政策及其有效性等问题上,不仅在宏观经济理论研究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而且在宏观经济政策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宏观经济问题一直为世人所关注,尤其是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面临诸多难题。中国经济学界对我国宏观经济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特别是在内外均衡、通货膨胀预期、经济增长路径、经济周期波动、金融危机冲击下的宏观经济走势、宏观财政政策及其效应、宏观货币政策及其效应、资源与环境约束下的可持续发展与宏观政策等问题研究上取得了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
学习和贯彻“十六大”精神,就是要坚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落实好各项工作。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是1983年经国家科委批准成立的专门从事经济科学和管理科学研究与咨询的事业单位,主要从事工业经济与管理、宏观经济政策、发展战略、企业资本运营、工业产品市场调查、管理体系认证等方面的研究与咨询。在过去的20年里,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已承担和完成了国家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下达和委托的数百项有关政策、经济管理方面的科研课题和调研报告,同时还为国内机械、电子、汽车、纺织等行业…  相似文献   

15.
行业管理既属于宏观经济管理的范畴,又是宏观调控与微观经济活动之间的结合部。在经济发展中实施有效的行业管理,大体上分三个层次:一是政府层次,主要是通过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经济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经济技术政策、标准、法规,建立经济预测预报系统,动用经济的、...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2011年1季度的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和电力需求、电力供应、电力供需形势,预测了2季度的宏观经济走势和全国及各区域电力需求和电力供应形势,对局部地区可能出现的电力供需紧张状况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所要防止的,其实是因为实体经济的麻烦,即将引发的虚拟经济上的问题。没有什么时候比现在更让人注意宏观经济。经济的严冬向我们走来了:出口大幅滑坡,煤炭、电力、钢铁等基础性产品也出现了需求明显不足的情况。那  相似文献   

18.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将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国际经济环境相对稳定,国内投资、消费有望保持较快增长,全年经济增速有望达到9%左右。受国内经济增速回调的影响,2011年国内成品油需求增速将会放缓,供大于求的矛盾将进一步显现。  相似文献   

19.
2001年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已经转向制上经济无序,建立市场经济规则、转变政策职能和管理方式方面,新的经济增长基础逐步形成。2002年世界经济影响,我国经济将续呈现缓慢回落状态,宏观经济政策对短期目标关注度将上升,在加入了WTO的环境下,深化改革,建立规则,规范秩序方面的政策措施将进一步涉及体制的更深层面。  相似文献   

20.
宏观调控是宏观经济管理的一种主要职能,是国家为实现全社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运用各种调节手段合理地分配社会劳动、协调宏观经济运行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保证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正常进行。宏观调控的主体是各级政府机关;调控的对象是全社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