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种植业结构调整对农户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以环北京地区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环北京地区140公里圈层以内(北京10个区(县),河北25个县)50个村的490位农户的随机调查分析,研究了该地区近年来种植业结构调整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业结构调整显著提高了农户家庭的种植业收入,而对农户家庭总收入并没有显著影响.研究同时发现,耕地面积、非农就业和户主受教育水平也是目前影响我国农户收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农户收入其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对湖北农户调查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湖北3200个农户调查资料,对影响农户收入及差异的因素包括环境、人口、资产、支出等进行了分析,并用相关变量对农户收入的决定做了回归分析,结论表明,环境因素除地势外对收入差异影响较小,人口因素则存在重要影响,资产因素和支出因素对农户收入其差异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西北地区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的“背离现象”——区域专业化与比较优势协调性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产品区域分工和专业化生产是我国农业生产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核心内容 ,也是提升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一条根本途径。从理论上讲 ,农产品专业化生产应以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为基础 ,因此 ,二者应该是协调一致的。但是 ,实际状况是否如此尚需加以实证。本文以西北五省 (区 )为例对此问题做一实证分析。一、实证方法根据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 ,分工和专业化生产应以当地的比较成本为依据。当分工和专业化生产符合比较成本的要求时 ,两者是协调的 ;反之 ,两者是不协调的或背离的。因此 ,对此问题的研究关键是选择能够比较正确地反映专业化和比较… 相似文献
4.
5.
制约农民增收的体制性因素及其创新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一、制约农民增收的体制性因素分析 (一 )在城乡交换关系上仍然存在价格“剪刀差” ,阻碍了农业效益提高和农民收入增长 据专家估计 ,1 990年代以前 ,通过国家对农产品的统购统销和合同定购 ,农民为我国工业化所做出的资金贡献在 60 0 0亿元到 80 0 0亿元左右 ;1 990年代后 ,由于国家取消农用生产资料补贴 ,农业生产费用大幅度上涨 ,而很多工业行业消费品价格仍处于垄断状态 ,致使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每年仍高达 1 0 0 0亿元左右。(二 )国家城市偏向的收入分配体制使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自 1 990年代以来 ,我国财政支农力度逐… 相似文献
6.
市场化改革以来农户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市场化改革以来,农户收入增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计量结果显示,人均土地资源变动、初始人收入是影响1978-1984年农户收增长的重要因素;制度资源的省区分布、农户就业结构的变动对1984-1998年农户收入的增长产生重要影响。这一研究结果为制定加快农户收入增长、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政策措施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7.
该文基于1986~2010年全国和黑龙江省有关种植业数据,首先运用结构贡献因素分解模型分析 了”八五”到”十一五”时期黑龙江省种植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因素,其次利用协整检验和VAR模型, 选取种植业总产值、种植业结构、粮食平均价格为解释变量计量分析了粮农收入贡献因素。研究结果表 明:从”八五”到”十一五”时期黑龙江省种植业单位面积产量和种植业结构调整对种植业产值增长的贡 献很小但有增强的趋势;价格对种植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很大,是种植业产值增长的主要贡献因素,但有 起伏;总播种面积的贡献趋近于零。1986~2010年间黑龙江省种植业总产值、种植业结构调整对粮农收入 增加贡献较大,贡献分别为3.059 1和2.291 6,粮食价格对粮农收入增加贡献为-4.315 6。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户参与订单农业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本文运用我国13个省(市)47个县(市)1036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对影响我国农户参与订单农业行为的因素进行了计量经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生产的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对其参与订单农业的行为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农产品的类型会影响农户参与订单农业的行为,例如,生产家禽、家畜、茶叶类农产品的农户参与订单农业的可能性要高于生产其他类型农产品的农户;农户生产农产品的目标销售市场会影响农户参与订单农业的行为,从事销售市场越远的农产品生产的农户参与订单农业的可能性越大;政府的支持有利于提高农户参与订单农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苹果主产区农户生产收入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洛川国家级苹果基地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陕西省洛川国家级苹果基地县抽样调查资料,采用描述统计方法,在分析苹果种植户2007~2008年生产收入状况基础上,探讨了其生产收入差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苹果主产区内部农户生产收入差距显著,且总体呈扩大趋势。苹果生产收入较低的种植户家庭资源禀赋较低,趋向粗放式、节约劳动型生产经营模式,技术信息有限。相反,苹果生产收入较高的种植户家庭资源禀赋较高,趋向规模化、专业化、劳动密集型生产经营模式,生产技术优势明显。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应从完善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和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两方面,缩小农户收入差距.增加农户收入。 相似文献
10.
农户农业生产性投资影响因素研究——对江苏省六个县市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本文以江苏省300户农户1993-1999年的历史资料的基础,分别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和Tobit模型,对农户生产性投资行为的决定因素进行系统的计量经济模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投资的总体比例并不高;而在诸多影响农户农业生产性的因素中,农户的非农就业比例、借贷的可获得性、土地规模、房屋资产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如通电话)等是主要因素。文章认为,政府应在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信贷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等加以改进,从而激励农户生产性投资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苹果是我国第一大水果,苹果产业对主产区的农业经济增长贡献较大。研究苹果产业集聚对苹果产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相关的各生产要素对苹果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这对苹果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方法 文章以我国七大主产区的苹果产业为研究对象,以产业集聚理论为支撑,基于2001—2018年该区面板数据,用C-D生产函数构建了主产区的苹果产业经济增长模型,实证分析了主产区的苹果产业集聚对苹果产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 (1)区位熵对苹果产值的弹性为0.396,表明苹果产业集聚对苹果产业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2)各种生产要素中资本投入对苹果产值的弹性最大,达到0.827,体现了苹果产业的高投入特点;(3)技术溢出对苹果产值的弹性最小,为0.336,表明技术对苹果生产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出来。(4)劳动力对苹果产值的弹性为负值,表明随着产业的发展,果农逐渐用资本等要素替代劳动力。结论 苹果产业集聚增加了集聚地各种生产要素的供给,促进了集聚地种植业生产结构的升级和苹果生产技术的传播推广,推动了集聚地苹果产业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2.
宿杨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41(6):212-221
[目的]切实解决农民收入低且不稳定的弊端,是我国实现现代化、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方法]文章基于2000—2017年宁夏农民家庭就业劳动力水平、医疗条件、城镇化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等指标数据,针对宁夏农业农村发展态势以及影响其农民收入变动的原因作以系统研究。[结果](1)18年来,宁夏农业农村在农民资本禀赋、农村经济制度建设、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科学技术以及粮食生产客观条件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2)宁夏农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上升,2017年达1.073 8万元,约为国家平均值的80%,仍存在收入低且不稳定的问题。(3)农民家庭就业劳动力初中及以上程度比重、农村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支农支出和农林水事务费等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宁夏农民的收入水准。[结论]为稳步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充分利用强农惠农的政策优势,从强化人力资本投入、完善多元化支农机制、深化一、二、三产业融合以及改进基础保障机制等角度指出了切实助益于宁夏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Effects of EU dairy policy reform for Dutch dairy farming: a primal approach using GMM estim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estimates a production function for milk using ageneralised method of moments estimator to avoid the endogeneityproblem. Using the first-order conditions for profit maximisation,the economic effects for individual Dutch dairy farms of the2003 EU dairy policy reform are analysed. With an expected milkprice decrease of 21 per cent, profit decreases on average by22 per cent. EU direct payments compensate for roughly 53 percent of this fall in profit. The profit reduction means that69 per cent of all small farms have negative income from farming,compared with 15 per cent in the initial situation. 相似文献
14.
该文结合四川省的基本情况,选取4组有代表性的指标,采取K-均值聚类分析和GIS空间叠加方法对四川省进行了农业功能分区。将四川省共分为6个区,即特大城市都市现代农业观光区、盆西平原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区、盆地丘陵特色农业区、盆周山地林农牧综合发展区、川西南山地特色农业、生态农业重点发展区和川西北高原生态旅游、生态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区。文章还就分区的功能进行了定位,提出了各分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We analyse the Spanish demand for food away from home (FAFH). A panel dataset is built and appropriate techniques for estimating limited dependent variable models are appli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where there are zero expenditures, these are largely due to infrequency of purchase rather than to abstention, or for economic reasons. Furthermore, important differences appear among households. Households whose head is a highly educated person, male, young and living on a salary in a large town is more likely to purchase FAFH. FAFH expenditure responses to an increase in total per capita expenditure are markedly different depending on the age of the household's head, their employment status and also the size of the resident's town. The lowest elasticity is shown by single‐person households, between 36 and 55 years old, employed and living in large towns, for whom FAFH has become a necessity. On the other hand, FAFH remains a luxury for unemployed couples with one or two children. 相似文献
16.
Nonparametric cost frontier estimation and subsequent analysis of the relative efficiency of firms has historically been conducted without critically examining the shape of the cost frontier. The shape of the cost frontier has been examined using additional parametric estimation methods to recover potential cost savings from multiproduct and product‐specific economies of scale. This paper presents and tests an approach to estimate multiproduct and product‐specific economies of scale using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ata for the study are simulated assuming an underlying production technology. Nonparametric estimates of efficiency, multiproduct scale, product specific scale, and scope economies are compared to those of the assumed production technology. Results show that the nonparametric approach accurately estimates multiproduct economies of scale and product‐specific economies of scale under alternative inefficiency distributional assumptions.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精准把握粮食主产区耕地韧性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与演变规律,为实现耕地系统稳定性提供理论支持。研究方法:K-means改进的熵权法,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法,QAP回归模型和地理探测器。研究结果:(1)长江中游粮食主产区耕地系统韧性水平由2009年的0.266上升至2023年的0.414,年均增长0.010,呈稳步上升态势;(2)耕地系统韧性空间关联网络形态经历了“稀疏零落—互相牵连—密切联系”的演进过程,边缘地区耕地系统韧性联系密度显著增长,整体网络趋向于均衡发展且结构愈发稳定;(3)耕地系统韧性空间关联网络中网络关系数为245,网络关联度为1,凸显区域间耕地保护与粮食生产协同作用持续强化,空间互动日益紧密;(4)劳动力规模显著抑制空间关联网络形成,而雨水条件、教育投入与农业技术创新呈显著阶段性影响,经济水平影响不显著。此外,雨水条件与教育投入交互作用最强。研究结论:打造粮食安全区域协同体系,应充分考虑粮食主产区耕地系统韧性空间关联形态与结构特征,构建韧性目标导向下差别化耕地保护路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