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汽车工业从90年代初被确定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后,虽已有很大发展,但是一直难以形成真正的国民经济支柱。1995年汽车制造业的生产利用率只有44.3%,产值仅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3.57%。只有轿车进入普通家庭,启动大众消费,才能在市场需求的引导下发展和扩大汽车工业生产。1997年末,我国私人轿车保有量为5万辆。按12亿人口计算,每24000人才拥有一辆私人轿车,这与发达国家每2—3人拥有一辆轿车真是天壤之别。目前轿车难以进入家庭,从轿车消费本身看,这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在党和国家振兴汽车工业,使之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鼓励轿车进入家庭的重大决策指引下,我国汽车工业在过去5年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国家经贸委日前又公布了汽车工业十五规划,指出我国汽车工业要坚持走开放竞争与自主发展相结合的道路,增强国际竞争力,力争到2010年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美好的前景--国家经贸委《公告》: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轿车将成为我国居民消费的主要商品之一.中国汽车工业将面临一个快速发展的机遇.轿车进入家庭己经是不争的事实.然而汽车发展所带来的对石油资源需求的激增和对环保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汽车工业产品一般分为载货汽车、自卸汽车、牵引汽车、专用汽车、客车和轿车六大种类。其中轿车世界各国是按照其发动机排量分类的,但分类具体标准却不一致,我国国家标准GB3730的具体分类如表一所示。而载货汽车则是按照装载质量分类的,其具体分类见表二。汽车工业因其具有较高的产业关联度,能够创造较高的附加价值,可以提供大量的劳动就业机会,而成为国民经济体系产业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许多国家的支柱产业。我国汽车工业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的,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尤其是八十年代的迅速发展,我国基本上形成了独立完整的汽…  相似文献   

5.
计划经济时代,轿车被视为奢侈品而非消费品,国家实行以限制为主的轿车消费政策;而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轿车不再是不符合国情的消费品,而将成为今后汽车市场的主导产品。跨入21世纪的今天,轿车进入家庭成为国内日渐高昂的呼声。为了扩大私人购车市场,鼓励轿车进入家庭,2001年3月15日国家公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明确提出:“积极发展城乡公共交通,鼓励轿车进入家庭”;2001年6月25日,国家经贸委发布了《汽车工业“十五”规划》,该规划指出,自2001年起,我国将重点发…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 12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家用轿车市场的潜力是巨大的。中国加入 WTO之后,我国轿车工业的发展将逐步和国际接轨,网络经济的发展,创造了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等新的营销形式,这些都为我国轿车进入家庭创造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机会,同时也给我国的汽车工业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从轿车进入家庭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轿车工业对其它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以及轿车工业发展对优化中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等三方面的作用,充分表明了中国轿车进入家庭的趋势是必然的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轿车进…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同时也是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汽车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北美汽车市场的增长缓慢,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以其生机勃勃的成长势头吸引着来自全球的目光,纷纷来到中国“驻寨扎营”,而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自主品牌汽车发展也逐渐盛气候。毋庸置疑的是,  相似文献   

8.
高梁 《首都经济》2006,(2):71-73
轿车是当代最大众化的“重工业类”消费品,具有大规模生产、产业关联性强的特征。我国处于推动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家用小汽车(轿车)在未来长时期将扮演重要支柱产业的角色。而我国巨大的家用汽车市场,也一直为跨国公司所看重。  相似文献   

9.
市场预测     
中国家用轿车市场前景广阔 记者从近日举行的“中国汽车工业新长征”大型活动开幕典礼上获悉,到本世纪末,国内市场上家用轿车需求量为四十至六十万辆,二00五年以前为一百六十万辆,到二0一0年将达二百三十万至三百万辆。 有关专家指出,中国的汽车工业将在二0一0年前后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轿车势必将是中国汽车发展的主导方向。 行家认为,中国这一“导向发展”型的汽车工业战略,面对的是一个有十二亿人口、三亿个家庭的消费群体。因此,中国近年来已被国外汽车销售商确认为世界上尚待开发的唯一一个特大轿车市场。 据测算,至二0一0年,中国轿车产量将达三百五十万至四百万辆,其中家用轿车约占三分之二。轿车工业年创产值可达四千二百亿元,年波及效益一万零五百二十亿元以上,年购车和用车税收八百亿元。轿车工业主体产业和相关产业将向一千五百万人提供各种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0.
今后5年内,国家将投资人民币1000多亿元,重点扶持8家轿车和微型汽车骨干企业,以使我国汽车工业到21世纪初成为年产值超万亿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这8家主要轿车生产企业集团分别是: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和武汉神龙三大轿车项目;北京吉普、天津大发和广州标致三家汽车生产骨干  相似文献   

11.
汽车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过去十年是我国汽车工业超高速发展的十年,国产汽车产量由2000年的207万辆猛增到2010年的1826万辆,占全球汽车产量的23.5%。随着我国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汽车产业在我国的制造业体系中越来越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据工信部统计,2010年,我国汽车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34万亿元,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6.13%。  相似文献   

12.
韩国汽车产业自主技术创新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国在40多年的时间里,己建立起发展中国家中最为发达的汽车工业体系,成为世界第五大轿车生产国。韩国的轿车工业已成功地走出了一条技术引进一消化吸收一自主技术创新之路。剖析韩国汽车的发展过程,虽不能照搬照抄,但其中的个别经验对中国这个第六大产车国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迅速,汽车产销量逐年快速增长,汽车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汽车进入家庭的步伐明显加快,私人已经成为汽车消费的主体。当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制造和消费大国,汽车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汽车工业是扩大内需、支持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 在汽车工业发展,特别是轿车进入家庭问题上,一直存在争论。但仔细分析起来,这种争论很大程度上是在不同交通工具分工问题上存在歧见。例如,一种观点认为,现在大城市交通已经非常拥挤,如果再鼓励发展轿车,岂不乱上加乱?事实上,大城市的交通问题不可能通过私人轿车解决,传统的公交系统也无法适应,必须依靠大运量、快捷的现  相似文献   

15.
90年代到二十一世纪是我国国民经济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和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关键时期。汽车工业要成为带动和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并迎接“复关”挑战,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必须加快振兴,加速发展。而“九五”计划尤其是前两年则是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 我国汽车市场的需求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第一、二、三产业结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变化及汽  相似文献   

16.
财经速览     
《开放潮》2001,(7)
汽车消费门槛将下降消费税税率结构将调整 据有关部门透露,新的汽车消费政策已制订完成,目前正等待国务院审批。该政策涉及到的《机动车登记管理办法》有望在 10月 1日正式发布。 为了促进汽车工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国家经贸委制定了《汽车工业“十五”规划》并将于近日发布。 此外,国家将研究制定降低经济型轿车的购置税(由现在的10%降到最低5%)、采取小型车减免停车泊位费,过路、过桥费减半征收等政策鼓励购买和使用经济型轿车。同时,政府将规范市场秩序,建立全国统一、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坚决取缔一些地方出…  相似文献   

17.
我国轿车工业产业组织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产业组织理论中哈佛学派的SCP范式为基本分析框架,对我国轿车工业产业组织现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由于市场结构的制约、市场行为不规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轿车工业除了获得基于政府规制的暴利外,并采取得较好的市场绩效。为适应世界轿车工业的发展趋势,促进我国轿车工业产业组织的合理化。提升我国轿车工业的竞争力,必须制定相应的产业组织政策,对我国轿车工业产业组织进行根本性的优化和调整。  相似文献   

18.
1992年底,上海正式确立了汽车制造业、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电站及重大设备。制造业、钢铁工业、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业、家用电器制造业为上海工业的六大支柱产业。经过四年多的发展,这些产业迅速壮大,有力地支撑了全市工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带动了上海国民经济向高层次发展。但支柱产业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点,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支柱产业将不断更新,一些原有的支柱产业发展速度将逐渐趋缓甚至走向衰退,新的支柱产业将不断形成。  相似文献   

19.
最近中国内地兴起一股发展轿车工业的热潮,一些地方与一些人大力鼓吹发展民用小轿车(即香港之所谓“私家车”),还作了一些预测与规划,看来轿车工业将成为中国未来的支柱产业,走上美国本世纪发展的道路——以钢铁、汽车及建筑业为三大支柱的历程。 发展汽车工业,笔者非常赞成,但首先必须发展那些为生产与流通服务的汽车品种。  相似文献   

20.
程斌 《特区经济》2010,(2):98-99
本文结合跨国公司投资战略选择的理论,具体分析了我国加入世贸前后跨国汽车公司来华投资的战略演变:加入世贸以前跨国汽车公司进入中国轿车市场的投资战略以市场导向为主,利润导向战略为辅;加入世贸以后跨国汽车公司开始从总体战略目标出发选择进入中国市场的方式,在中国进行战略导向型投资。上述两个阶段跨国汽车公司在华投资对于中国轿车工业的影响既有利又有弊,总的来看加入世贸以后跨国汽车公司来华投资对中国轿车工业不利影响要大于有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