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深化高职院校教育体制改革,探索我国职业教育由"教育教学型"向"产教融合型"转型路径,让高职院校的"教"真正融入行业企业的"产",本文在深度调研的基础上,提出需要政府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制度体系;多举措调动企业和学校的积极性,协同专业与产业,双主体共同开展育人管理;构建政行企校多方平台合力培养现代产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  相似文献   

2.
<正>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教育改革步伐也在持续深入。“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便是党的十九大为职业教育事业确定的发展方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等六部委《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以更高的教育产业一体化发展模式,将产教融合扩展到以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为重点的整个职业教育领域,提升到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3.
国家要求职业教育要与产企业充分合作,加大课程设计与改革,推行产企学结合,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培养技术人才,本地职校还有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角色,产企学结合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文章结合计算机系教学、实训、实践、实习,阐述了"1.5+0.5+0.5+0.5"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和教育模式是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的教育改革方向,在财经类院校的计算机专业中应用"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和教育模式可以将教育与培养、发展与就业统一起来,实现对财经院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促进产业发展等一系列目标. 本文以财经院校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为中心,提出了"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想,并从教育理念、课程改革两个方面展开了"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讨论.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推进,校企合作,实现产教融合模式下人才培养成为当前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在人才培养中,应当充分发挥高职院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中各自的优势,注重协同效应,改变目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弊端。本文阐述了产教融合对于现代人才培养的意义,分析了我国当前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现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具体实施措施,以期提高校企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水平,实现高素质现代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2014年2月26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和民生改善的战略举措,必须坚持以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导向,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吸引更多资源向职业教育汇聚,加快发展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7.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重大举措,是创新职业教育模式的必经之路。职业院校发展的本质是人才的发展,其核心在于深入促进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批量学者坚持不懈地研究、实践、再实践、创新与再创新的成果,取决于政府学校企业三者之间真正协调与合作。本文从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协同培养人才的实质以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更深层次地研究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让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加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是高职院校深化改革的重点。新形势下企业改革发展速度加快,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转型升级的新要求,同时对校企合作的运行模式以及具体实践提出了全新挑战。文章立足鲲鹏产业学院建设背景,探索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模式,提升产教融合效果,通过深化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打造产教融合品牌,推动鲲鹏产业生态系统在濮阳职业技术学院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9.
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视,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有关促进产教融合校企育人的政策。为深入贯彻职教改革政策,2019年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与旅游系旅游管理专业与北京和平天下国际旅行社(桂林分公司)企业对接,协同共育旅游创新创业型人才。学校通过共建人才培养方案、共建课程、共建实践基地、共建师资团队、共建实训室有效地推进了人才培养质量,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10.
李敏  邱琦  谭冬晴 《现代企业》2023,(12):162-164
<正>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和重视不断提升。继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产业链与教育链有机结合后,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产教融合的重要作用。随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其中特别强调要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  相似文献   

11.
罗源 《企业导报》2016,(5):56-57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中高职衔接是关键。推进中高职教育衔接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需要,也是推进高职、拉动中职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开展中高职教育衔接实践中应发挥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职业院校等多方积极作用,不断完善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政策环境、工作机制与内容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2.
<正>深化产教融合是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产教融合是“十四五”时期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创新发展的的关键。近年来,国家不断完善职业教育政策体系,进一步明确产教融合对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功能。2021年10月发布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将产教融合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设一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打造一批引领产教融合的标杆行业,  相似文献   

13.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职业教育思想深刻地改变了我国职业教育,从根本要求上看,产教融合要求职业教育的专业应融入产业发展,从金融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所需来优化调整金融管理专业的建设和改革,使高职金融管理专业真正培养出适应当地产业所需的人才,从而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文章从新时代"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政策分析出发,构建了金融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的高职金融管理专业融合互动校企合作模式,并对其积极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屈保中 《数据》2023,(1):103-104
在经济全球化、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产教融合与职业教育又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的发展需要产业部门和高职院校教育的高效融合,这样才能让产业经济和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进而提高产业生产率和竞争力。基于此,以下对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的研究与探索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将"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这为职业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职本科建设是现代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16.
《价值工程》2016,(36):220-223
校企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色,也是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的最大区别。但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来看,校企产教融合却仅仅流于形式、止于表层,尚未取得良好的效果,人才培养质量不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怎样实现校企产教深度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经过深入地研究与分析后,笔者认为建立"产教深度融合、校企互利共赢"的长效机制,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对于职业院校如何构建产教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本文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现代产业学院作为产教融合的创新制度设计,旨在根据产业创新发展需求优化学科、专业和技术的教学设置和更新教学内容,充分发挥高校、行业、企业育人功效,整合多方人才培养要素和优势资源,建立“校企融合、多方融合、双师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是多主体共建、共治、共享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建设现代产业学院人才培养体系是推动现代产业学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需要从创新培养模式、建设特色课程体系、培养高水平师资队伍和开展灵活丰富的实践教学四个方面入手,促进现代产业学院人才培养体系全面升级。  相似文献   

18.
产业学院是实现教育与产业一体化发展、融通教育链和产业链、解决人才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适应性的重要载体。为适应地方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承担驻地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需要,探索产业学院共建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办学定位,积极组建产业学院,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提供有力支撑,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职业教育的成功与否在于企业是否真正参与办学,办学是否真正服务于企业。在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本文针对职业教育面临的人才培养模式机制和标准体系不健全,产教融合存在堵点,人才培养适应性不强等困境,提出职业院校要以产业学院(企业学院)为平台,以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为抓手,校企紧密联合,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通过建立并实践人才培养的“十个一”模式机制和工作任务,促使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从以学校为中心向以企业为重心进行转移,进而实现课程对接岗位,职前衔接职后,学习融合工作,有效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适应性,推动形成可推广的人才培养模式机制和标准体系,培养一大批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20.
培养社会实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高职院校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高职院校要结合本身教育特点,积极探索课赛证相结合的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本文通过课赛证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职业教育存在的意义入手,分析如何构建可赛证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最后提出课赛证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达到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